材料化学复习

合集下载

国科大材料化学复习资料

国科大材料化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晶体学终极重点:1、晶体特征,晶体与非晶体区别 2、晶向与晶面指数确定步骤1.晶体的性能特征:均一性,各向异性,自限性,对称性,最小内能性;2.对称操作与对称要素: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倒转轴;3.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确定步骤;4.球体的堆积:六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5.鲍林规则;6.各种典型晶体构型;7.硅酸盐晶体结构与实例:岛状,链状,层状,架状;8.同质多晶现象:可逆转变,不可逆转变,重建型转变,位移型转变。

1.晶体的性能特征:均一性,各向异性,自限性,对称性,最小内能性(1)晶体的基本特征晶体的性能特征结晶均一性:在晶体内部任意部位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各向异性:在晶体不同方向上表现出的性质差异;自限性:能够自发形成封闭的凸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特性;对称性:晶体中的相同部分(晶面,晶棱,等等)以及晶体的性质能够在不同方向或位置上有规律地重复;最小内能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晶体与同组成的气体、液体及非晶态固体相比具有最小内能,即最为稳定。

(2)对称操作与对称要素:对称操作:使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性质经过一定程序后能够完全复原的几何操作;对称要素:实施对称操作所依赖的几何要素(点,线,面等);1.旋转操作与对称轴:一个晶体如能沿着某一轴线旋转360 / n(n = 1, 2, 3, 4, 6)后使晶体位置完全回复原状,则该晶体具有n 重对称轴;2.反映操作和对称面:一个晶体中如果存在某一个平面,使平面两边进行反映操作,而令晶体复原,则这个平面称为对称面;3.反演操作和对称中心:一个晶体中央在某一个几何点,使晶体外形所有晶面上各点通过该几何点延伸到相反方向相等距离时,能够使晶体复原的操作。

该几何点称为对称中心。

4.旋转反演操作和对称反轴:旋转之后进行反演使晶体复原的操作;只有4¯是新的独立对称要素。

(3)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确定步骤晶向指数:以晶胞的某一阵点O为原点,过原点O的晶轴为坐标轴x,y,z,以晶胞点阵矢量的长度作为坐标轴的长度单位;过原点O作一直线OP,使其平行于待定晶向;在直线OP上选取距原点O最近的一个阵点P,确定P点的3个坐标值;将这3个坐标值化为最小整数u,v,w,加以方括号,[ u v w ]即为待定晶向的晶向指数。

材料化学期末复习参考题

材料化学期末复习参考题

试卷总结材料化学一、选择〔每题2 分〕1.晶体的特性是〔 B 〕〔A〕有确定的熔点,无各向异性;〔B〕有确定的熔点,有各向异性;〔C〕无确定的熔点,有各向异性;〔D〕无确定的熔点,无各向异性;2.在一般状况下,假设金属的晶粒细,则〔 A 〕。

〔A〕金属的强度高,塑性好,韧性好。

〔B〕金属的强度高,塑性好,韧性差。

〔C〕金属的强度高,塑性差,韧性好。

〔D〕金属的强度低,塑性好,韧性好。

3.高温下从熔融的盐溶剂中生长晶体的方法称为〔 C 〕。

A、溶液法B、水热法C、溶剂法D、熔体法4.依据晶体对称度的不同,可把晶体分成〔 D 〕大晶系。

A、32B、14C、11D、75.晶胞肯定是一个:〔C〕。

A、八面体B、六方柱体C、平行六面体D、正方体6.某晶体外型为正三棱柱,问该晶体属于( D )晶系A.立方B. 三方C. 四方D.六方7、从我国河南商遗址出土的司母戊鼎重8750N,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 C 〕。

〔A〕石器〔B〕瓷器〔C〕青铜器〔D〕铁器8、晶体中的位错是一种〔B 〕。

〔A〕点缺陷〔B〕线缺陷〔C〕面缺陷〔D〕间隙原子9. 工程材料一般可分为〔D〕等四大类。

〔A〕金属、陶瓷、塑料、复合材料〔B〕金属、陶瓷、塑料、非金属材料(C)钢、陶瓷、塑料、复合材料〔D〕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10.用特别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以下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一样数量级的是〔 C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11.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 2023 年十大科技成就,名列榜首的是纳米电子学,其中美国的IBM 公司科学家制造了第一批纳米碳管晶体管,制造了利用电子的波性来传递信息的“导线”,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直径在1 nm~100 nm 的材料。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B 〕A.纳米碳管是一种型的高分子化合物B.纳米碳管的化学性质稳定C.纳米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D.纳米碳管的构造和性质与金刚石一样12.晶行沉淀陈化的目的是〔 C 〕A 沉淀完全B 去除混晶C 小颗粒长大,是沉淀更纯洁D 形成更细小的晶体13.晶族、晶系、点群、布拉菲格子、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 A 〕A 3,7,32,14,230B 3,720,15,200C 3,5,32,14,230D 3,7,32,14,20014.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分是:( A )A.晶体具有长程有序,而非晶体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复习题

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复习题

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复习题1.名词解释a.沉淀法: 液相沉淀法是向水溶液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

b.直接沉淀法:在金属盐溶液中直接加入沉淀剂,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析出,沉淀经洗涤、热分解等处理工艺后得到超细产物。

c.共沉淀法:在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在各成分均一混合后,使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得到沉淀物再经热分解而制得微小粉体的方法。

d.均匀沉淀:一般沉淀过程是不平衡的,但如果控制溶液中沉淀剂的浓度,使之缓慢增加,则使溶液中的沉淀处于平衡状态,且沉淀能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出现,这种方法称为均相沉淀。

e.水热法:水热法又称热液法,属液相化学法的范畴。

是指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水为溶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水热反应依据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水热氧化、水热还原、水热沉淀、水热合成、水热水解、水热结晶等。

其中水热结晶用得最多。

f.均匀形核:均匀形核就是不在杂质或者器壁结晶,而是直接通过液体本身的相起伏产生临街晶核从而生长晶体的结晶过程。

g.非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就是依靠液体中的固体杂质或器壁的表面能进行的结晶。

通常,非均匀晶核比均匀形核容易进行。

h.溶度积原则:即在一定条件下,在含有难溶盐MnNn(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记为LMnNn MmNn == mM n+ + nNm-溶度积常数 LMmNn=[Mn+]m•[Nm-]ni.软团聚:软团聚主要是由颗粒间的范德华力和库仑力所致,所以通过一些化学的作用或施加机械能的方式,就可以使其大部分消除.j.硬团聚:一般是指颗粒之间通过化学键力或氢键作用力等强作用力连接形成的团聚体。

k.水热;l.溶剂热:将水热法中的水换成有机溶剂或非水溶媒(例如:有机胺、醇、氨、四氯化碳或苯等),采用类似于水热法的原理,以制备在水溶液中无法长成,易氧化、易水解或对水敏感的材料。

大一材料化学知识点

大一材料化学知识点

大一材料化学知识点一、材料分类和材料性质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

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主要由非金属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常见的非金属材料有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

非金属材料在电子、医疗和环保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3.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长链分子组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磨性。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有塑料、橡胶和纤维素等。

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和纺织品等行业。

4.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级尺寸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纳米材料有纳米颗粒、纳米管和纳米线等。

纳米材料在电子、光电和医学等领域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材料结构和组织1.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材料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

晶体结构的种类包括立方晶系、正交晶系和六方晶系等。

不同的晶体结构决定了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晶体缺陷晶体缺陷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原子或离子排列不完整的区域。

常见的晶体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

晶体缺陷对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能有重要影响。

3. 材料组织材料组织是指材料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常见的材料组织有均匀组织、层状组织和颗粒组织等。

不同的材料组织决定了材料的宏观性能和微观行为。

三、材料性能1. 机械性能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表现。

常见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和韧性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应用。

2. 热学性能热学性能是指材料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常见的热学性能包括热导率、膨胀系数和热稳定性等。

热学性能对材料的加工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3. 电学性能电学性能是指材料在电场中的表现。

常见的电学性能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学性能,适用于不同的电子器件制备。

材料化学面试知识

材料化学面试知识

材料化学面试知识一、材料化学概述材料化学是一门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和合成方法的学科,主要涉及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方面。

它通过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新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的分类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材料分类包括: 1.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铁、铜、铝等。

2. 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瓷器、玻璃等。

3. 高分子材料: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聚合物,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有塑料、橡胶等。

4.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常见的复合材料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三、材料合成方法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 1. 溶液法:将物质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溶液的蒸发、结晶等过程得到所需材料。

2.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物质发生沉淀反应,从而得到固体材料。

3. 气相法:将气体或蒸气转化为固体材料,常用的气相法有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

4. 等离子体法: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和高能量特性,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从而合成材料。

四、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为了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结构,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和表征。

常见的材料性能测试和表征方法包括: 1. 机械性能测试:包括拉伸测试、硬度测试、冲击测试等,用于评估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机械性能。

2. 热性能测试:包括热膨胀系数测试、热导率测试等,用于评估材料的热膨胀性和导热性能。

3. 光学性能测试:包括透光率测试、折射率测试等,用于评估材料的光学性能。

4. 结构表征: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用于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

五、材料应用领域材料化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1. 电子材料:用于制造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

2. 能源材料: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材料化学复习题答案

材料化学复习题答案

材料化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材料化学中,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高分子材料?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硅酸盐D. 聚丙烯答案:C2. 材料的热稳定性通常与哪些因素有关?A. 化学结构B. 物理结构C. 环境条件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3. 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A. 材料的化学组成B. 材料的微观结构C. 材料的加工方法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1. 材料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材料内部的________。

答案:电子或空穴2. 材料的光学性质通常与其________有关。

答案:电子能级结构3. 材料的热导率与材料内部的________有关。

答案:声子或电子三、简答题1. 简述材料化学中材料的分类。

答案:材料化学中的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等;复合材料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

2. 描述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举例说明。

答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材料的化学结构、物理结构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例如,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的无机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如氧化铝陶瓷;而有机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分子链结构容易在高温下断裂,因此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如聚乙烯在高温下会熔化。

四、计算题1. 假设某种材料的热导率为200 W/m·K,求该材料在1米长度上,温度差为10°C时的热流量。

答案:热流量 Q = 热导率k × 面积A × 温度差ΔT / 长度 L假设面积 A 为 1 m²,则Q = 200 W/m·K × 1 m² × 10°C / 1m = 2000 W五、论述题1. 论述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举例说明。

答案: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主要与其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材料化学期末复习

材料化学期末复习

材料化学期末复习第⼀章⼀、名词解释:1.材料:材料(⼀般)是指⼈类社会所能够接受的、可以经济地制造有⽤器件的(固体)物质。

2.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产流程和使⽤效能,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3.材料科学与⼯程:材料科学是⼀门与⼯程密不可分的应⽤科学,材料科学与材料⼯程合起来称为“材料科学与⼯程”。

4.材料四要素:组成、结构、⼯艺、性能。

5.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成的⼀种多相固体材料。

⼆、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度研究材料设计、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的⼀门科学。

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三、材料与化学试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化学试剂在使⽤过程中通常被消耗,并转化为别的物质;材料⼀般可以重复、持续使⽤,除了正常损耗,它是不会不可逆地转变成为别的物质。

四、观察⼀只灯泡,列举出制造灯泡所需要的材料。

⽩炽灯泡主要由灯丝、玻璃壳体、灯头等⼏部分组成。

五、材料按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可以分为哪⼏类?⾦属材料、⽆机⾮⾦属材料、⾼分⼦材料、复合材料。

六、简述材料化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的化学。

根据化学理论,通过⼀定的合成和制备⼯艺,可获得具有特定组成、结构和性能的材料,进⽽产⽣相应的⽤途。

◆第⼆章⼀、名词解释1.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在化合物中吸引电⼦能⼒的标度。

2.晶体:由原⼦、分⼦或离⼦等微粒在空间按⼀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

3.晶格:晶体中质点中⼼⽤直线连起来构成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最基本的⼏何单元。

5.晶⾯间距:具有相同密勒指数的两个相邻平⾏晶⾯之间的距离称为镜⾯间距。

⼆、原⼦间的结合健共有⼏种?各⾃特点如何?三、范德华⼒的来源有哪些?①取向⼒。

当极性分⼦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固有偶极相互吸引产⽣分⼦间的作⽤⼒;②诱导⼒。

当极性分⼦与⾮极性分⼦相互接近时,⾮极性分⼦在极性分⼦固有偶极作⽤下,发⽣极化,产⽣诱导偶极,然后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相互吸引⽽产⽣分⼦间的作⽤⼒;③⾊散⼒。

材料化学期末总结

材料化学期末总结

材料化学期末总结材料化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的学科,它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学期,我在材料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实验、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我深入了解了材料的多样性、相互作用和功能实现。

在本文中,我将对本学期学习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备将来复习和参考。

第一部分:材料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基本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晶体是由大量原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空间排列方式形成的结晶体系。

2. 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周期表进行分类。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进行命名。

3. 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缺陷晶体结构描述了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

常见的晶体结构包括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和四方晶系等。

缺陷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原子或离子的缺失、替代和插入等情况。

第二部分: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 材料的热性质热性质指材料在受热时的表现和反应。

常见的热性质包括热膨胀、热导率和热容等。

2. 材料的电性质电性质指材料在电场、电流或电磁辐射等条件下的表现和反应。

常见的电性质包括导电性、绝缘性和半导体性等。

3. 材料的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指材料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等现象。

常见的光学性质包括折射率、吸收谱和荧光性等。

第三部分:材料制备与应用1. 传统材料的制备方法传统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法、熔融法、沉淀法和高温固相反应等。

2. 先进材料的制备方法先进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3. 材料的应用领域材料在电子、光电子、能源、医药和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材料在太阳能电池、荧光材料和催化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语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材料化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分析和解决材料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晶体:是一种内部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或粒子集团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2)周期性:一定数量和种类的粒子(或粒子集团)在空间排列时,在一定的方向上,相隔一定的距离重复出现的现象。

3)晶胞:空间格子将晶体结构截成的一个个大小、形状相等,包含等同内容的基本单位4)同质多晶:同一化合物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结构型式的现象。

5)类质同晶:在两个或多个化合物(或单质)中,如果化学式相似,晶体结构型式相同。

并能互相置换。

6)晶体衍射:晶体中各原子散射的电磁波相互干涉互相叠加,从而在某一方向得到加强的现象。

7)系统消光:由于晶胞中某些特定位置上的原子散射的x射线相互干涉,使得许多衍射点有规律的,系统的不出现现象。

8)液晶是先熔化失去平移对称性,进一步升高温度后产生转动。

9)非整比化合物:化合物中某一原子短缺或过多和层状结构的夹层之间嵌入某些中性分子或金属原子。

10)玻璃:是高温下熔融,冷却过程中黏度不断增大、不析晶,室温下保持熔体结构的非晶固体。

11)陶瓷:通过烧结包含有玻璃相和结晶相的特征的无机材料,一般由陶土或瓷土等硅酸盐,经过成型烧结,部分熔融成玻璃态,通过玻璃态物质将微小的石英和其他氧化物晶体包裹结合而成。

12)金属固溶体:2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相互溶解组成的均匀扮相,其中组成可以改变而不破坏均匀性。

13)间隙固溶体: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统计地渗入过渡金属结构的小球。

14)金属化合物:各种元素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5)离子晶体:正负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晶体,它一般由电负性较小的金属元素与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元素组成。

16)离子键是离子静电吸引力与电子短程排斥力平衡的结果。

离子键的强弱可用晶格能表示17)晶格能:0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离子从相互远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所释放的能量。

18)有效离子半径:用goldschmidt方法将离子间距划分为离子半径,后经多次修正,提出一套较完整的离子半径数据(有效指数据是由实验测定的数据推得的)。

19)正离子配位数:与正离子连接的最邻近的负离子数。

20)配位多面体:若将与正离子相配位的各负离子中心相连可得一多面体。

21)离子极化现象:离子在相互电场作用下,使电子分布的中心偏离原子核而发生电子云变形的现象。

22)三种分子间作用力:静电力(永久偶极距与永久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诱导力(永久偶极距与诱导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色散力(瞬时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

23)范德华半径:相邻分子中原子之间最小接触距离的平均值。

24)超分子化学:研究凭借分子间作用力组装的分子聚集体、聚集体的组装过程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联学科。

25)超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以非共价键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较复杂的、有组织的缔合体,并能保持确定的完整性,具有特定的相行为和比较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征。

26)分子识别:不同分子间的一种特殊的、专一的相互作用。

27)超分子自组装:一种或多种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自发地结合起来,形成分立的或伸展的超分子。

28)晶体工程:通过分子堆积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用以设计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新晶体。

29)高分子材料: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组分,加入适当助剂,经过一定加工制成的材料。

30)高分子链的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或取代基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31)高分子链的柔顺性:由单链内旋转引起原子在空间占据不同位置所构成的分子链的各种形象,称为高分子链的构象,由构象变化获得不同卷曲程度的特性称为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32)聚合物球晶的生长过程:以非均相的晶核为中心,从初级晶核生长的片晶,在结晶缺陷点发生支化,形成新的片晶,它们在生长时发生弯曲和扭转,并进一步分支形成新的片晶,如此反复,最终形成以晶核为中心,三维向外发散的球形对称结构。

33)配位聚合:单体分子首先在活性的空位上配位,形成某种形式向络合物,随后单分子相继插入过渡金属-烷基键中进行增长。

34)自由基聚合: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为自由基的链式聚合反应。

35)零电阻现象: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和常导体的零电阻在实质上截然不同。

常导体:在理想的金属晶体中,由于电子运动畅通无阻因此没有电阻。

超导体: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T c或以下时电阻突然变为零。

36)超导态具有两大基本属性,即零电阻现象和Meissner(迈斯纳)效应,它们是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的。

单纯的零电阻并不能保证meissner效应,但零电阻有是meissner效应的必要条件。

37)压电效应:晶体受到压缩或扭转而能诱发偶极矩的现象。

38)生物材料:又称生物医用材料,是以和生物系统结合,以诊断、治疗或替代机体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二、填空1.点阵是反映结构周期性的几何形式,平移群是反映结构周期性的代数形式。

2.构成点阵的两个必要条件为点数无数多和各点所处的环境完全相同。

3.晶体的缺陷按几何形式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

4.热致性液晶是温度变化时形成的液晶态物质,根据结构形态不同,热致性液晶可以分为类似细火柴棒状的向列相液晶、类似粘土状的近晶相液晶、类似胆固醇状的胆甾相液晶。

5.能带中完全被电子所充满的叫满带,能带中没有电子的称为空带,能带中有电子但未充满叫导带。

各种带的间隙是电子不能存在的区域叫禁带。

6.在密置双层结构中存在两种空隙,一个由3个相邻A球与一个B球或3个相邻B球与1个A球所组成的空隙叫正四面体空隙,另一种是由3个A球与3个B球所组成的空隙称为正八面体空隙。

7.由N个等径球组成的堆积中,平均有2N个正四面体空隙,可容纳半径为0.225R的小球,还有N个正八面体空隙,可容纳0.414R的小球。

8.根据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性质可以分为:塑料、橡胶、纤维、粘合剂与密封材料和涂料五大类。

9.高密度聚乙烯(HDPE)结构为-[CH2CH2]-,是高分子中分子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种,它的单体是乙烯,重复单元为-CH2CH2-,称为链节,n为链节数,也为聚合度P10.高分子的链结构是指单个高分子链的结构和形态,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

前者属于化学结构,也称一级结构,后者是指分子的尺寸、形态,链的柔顺以及分子在环境中的构象,也称二级结构。

11.聚合反应能顺利的进行,采用适当的聚合反应实施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聚合物反应实施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等。

12.涂料组成包括膜物质(固着剂)、颜料、稀料和各种辅料。

13.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即纳米材料显现出纳米反应,具有三大效应,分别为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14.物质由于受到光照而引发某些电学性质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主要有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和光电子效应三种,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不仅可以制作光电转化材料,还可以知道太阳能电池。

15.材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千差万别,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若按照材料的使用性能可将其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前者主要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后者则主要利用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16.材料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三个层次来研究。

17.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18.范德华力有三种来源分别是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19.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与他们的合金。

20.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21.聚合的实施方法可分为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

22.纳米材料的独特效应包括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

23.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为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组成。

24.晶体包括有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25.晶体的缺陷按几何维度可划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

其中点缺陷可分为热缺陷和杂质缺陷。

三、简答1.点阵和平移群之间的关系连接任意两点阵点所得向量必属于平移群;属于平移群的任意向量的一段落在与其对应的点阵中任一点阵点时,其另一端必落在此点阵中的另一点阵点上。

ue方程和Bragg方程的区别和联系Laue方程与Bragg方程都是反映X射线在晶体中发生衍射时在衍射方向这一要素上的客观规律,都是联系衍射方向与晶体结构参数的重要方程。

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表达方式不同,前者是基本的关系式,后者在形式上更为简单。

应用中两者各有优缺点,Laue方程多用于单晶X射线衍射方面,Bragg方程则为多晶粉末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3.物理鉴定的主要步骤:1)收集衍射数据,分析计算图谱,得到一组d(hkl)/n‒I/I max数据2)选取8个强度最大的衍射对应的的d(hkl),利用索引查找与实验数据相近的卡片号码3)按照卡片号码找到相应的卡片,将卡片值与实验值一一对照确定实物相。

4.什么是晶体衍射的两个要素?它们与晶体结构有何对应关系?衍射方向和衍射强度衍射方向决定于晶体内部结构周期重复的方式,涉及的是衍射的有无问题,是衍射的第一要素。

晶胞中的原子种类及位置、衍射级数及一系列几何物理上的因素影响某方向的衍射强度。

故通过对衍射方向的测定,可从中得到晶胞大小和形状的信息,通过对对各衍射方向的衍射强度进行测量分析,可从中获得晶胞中原子排列方式的信息。

5.晶体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点阵和晶体的结构有何关系?1)晶体的一般特点是:a)均匀性:指在宏观观察中,晶体表现为各部分性状相同的物体b)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c)自范性:晶体物质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能自发的生长出晶面、晶棱等几何元素所组成凸多面体外形d)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e)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宏观性质以及微观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2)晶体结构中的每个结构基元可抽象成一个点,将这些点按照周期性重复的方式排列就构成了点阵。

点阵是反映点阵结构周期性的科学抽象,点阵结构是点阵理论的实践依据和具体研究对象,它们间存在这样一个关系:点阵结构=点阵+结构基元点阵=点阵结构-点阵基元6.构成液晶的分子应满足哪三个基本条件?分子结构形状为棒状或平面形,分子有一定极性,适当的长宽比例。

7.液晶显示器是一种液晶材料制造利用电场调制的受光型显示器件,它有三大优点?A)液晶本身不发光,只反射环境光。

B)液晶原件薄而轻,应用十分方便C)液晶显示器耗电量一般极低。

8.简述玻璃的无规则网络学说该理论认为玻璃的结构中包含许多晓得结构单位(如由中心的Si和四角的4个O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SiO44‒四面体)这些小结构单位彼此之间可以键合成链状,或由其他金属离子沿顶角键合,联结成不规则的三维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