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潮汕民风民俗)
关于潮汕的风俗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它的独特风俗和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本文将从潮汕的传统节日、婚俗、饮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方面,介绍潮汕的风俗。
一、传统节日潮汕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汕三月三和潮汕二月初二。
潮汕三月三是潮汕地区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花炮比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来自潮汕各地的花炮队伍聚集在潮州市城区的大众广场上,进行花炮比赛。
比赛期间,花炮声不绝于耳,烟花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潮汕二月初二则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
在这一天,潮汕各地的人们都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烧纸、烧香、祭拜祖先。
同时,还有一些传统的活动,如舞狮、舞龙、打太平鼓等,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婚俗潮汕的婚俗也非常独特。
在潮汕,结婚不仅是一件家庭的大事,也是一件社会的大事。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红色嫁衣,新郎要穿着黑色礼服。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都要穿着鞋子,但在进入新房后,要将鞋子脱掉,然后由新娘的姐妹或闺蜜帮助新郎新娘脱鞋子,象征着彼此之间的互相照顾和关爱。
潮汕的婚礼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宴请嘉宾时要用鸡蛋糕。
鸡蛋糕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鸡蛋、糯米粉、糖等原料制成,味道鲜美。
在婚礼上,新人要亲手将鸡蛋糕送给宾客,表示对嘉宾的尊重和感谢。
三、饮食文化潮汕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汕的美食以海鲜和糕点为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潮汕牛肉火锅和潮汕蒸粉。
潮汕牛肉火锅是潮汕地区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以新鲜的牛肉和各种蔬菜为主要原料,配以鲜美的汤底和调料,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则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糯米粉、虾米、肉末等原料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还有一个特别的吃法,就是用生抽、醋、辣椒油等调料拌着吃,味道更加美味。
四、民间艺术潮汕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剧是潮汕地区最有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以潮汕话为基础的传统戏曲。
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支,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别具特色、自成体系。
有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
汕头素有”美食之乡”美誉,汕头美食体现了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汕头比较有名的当地小吃有;”老妈宫粽球”.”西天巷蚝烙”,”福合埕牛肉丸”,”新兴炒糕”,”飘香小食店的虾米笋”等,还有南澳岛上的多种海产风味.老妈宫粽球,汕头老妈宫粽球是一种很特别的粽子,它借助妈祖信仰的灵光,由一种普通节食,变成一种适宜四时享用的不普通食物.在1920年前后,一位叫张强德的开始在老妈宫附近摆摊卖粽球.其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精细(选用颗粒饱满的糯米),创意独特(有甜咸双拼料馅),不惜工本(咸料馅有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过去店里还悬挂一块写着”食定正知”的横匾,后来演绎成一句在社会上流传广泛的俗语;”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过去潮汕人每逢行船出洋都要前来祭拜妈祖,祈求保佑平安.在老妈宫门口,会顺手买几个粽球作供品,祭拜后一路上幔幔将它们吃了,又好吃又耐饥.潮汕人冬至吃甜丸:古人认为“冬至阳生,万物苏醒。
”虽然还处于寒冷季节,人们却已闻到了春的气息,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
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
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
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
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至丸”。
“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
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
关于潮汕的风俗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中心,潮汕地区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本文将从潮汕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饮食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介绍潮汕的风俗文化。
一、传统节日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汕庙会。
潮汕庙会始于唐朝,历经千年沉淀,现已成为潮汕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人们会在当地的庙宇内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并在庙会上观看表演、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等,庙会期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二、婚礼习俗在潮汕地区,婚礼习俗繁多,有“三朝大礼”、“过门”、“拜堂”等传统仪式。
其中,“三朝大礼”是指新娘在结婚前,先要向祖先祭拜三次,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激;“过门”则是新娘进入新家的仪式,要由新郎的母亲在门口迎接;“拜堂”则是在新婚夫妇回到新家后,要在家中的神龛前拜祭,祈求家庭幸福美满。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抬花轿”、“搭喜楼”等婚礼习俗,这些传统仪式不仅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
三、饮食文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以海鲜和糕点为主要特色。
潮汕人喜欢吃新鲜的海鲜,如鲍鱼、海参、鱼翅等,而且烹调方法多样,口味鲜美。
潮汕地区的糕点也非常有名,如普宁糕、潮州糕、鸡粥糕等,这些糕点口感绵软,香甜可口,是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如潮汕牛肉丸、潮汕粉果、潮汕炸鱼皮等,这些小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价格实惠,深受人们喜爱。
四、建筑特色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也很独特,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形式。
潮汕木楼是潮汕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们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分明、装饰精美,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潮汕木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区的文化瑰宝。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庙宇,如潮州八邑祠、汕头崇武古城等,这些古建筑和庙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文化传统民俗

潮汕文化传统民俗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
潮汕文化传统民俗是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潮汕人民对传统的热爱和传承。
在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潮剧和潮汕功夫。
潮剧是潮汕地区的地方戏曲,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表演内容而闻名于世。
潮剧的表演通常包括武打、唱腔和表演,而且潮剧的唱腔有独特的音调和韵律,让人耳目一新。
潮剧的表演内容多样,既有历史传奇,又有现代故事,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除了潮剧,潮汕功夫也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之一。
潮汕功夫源自潮汕地区,
它融合了南拳和北拳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拳法体系。
潮汕功夫强调内外兼修,注重内功的修炼,同时也讲究外功的练习。
潮汕功夫的招式多样,有的刚猛有力,有的柔和灵活,让人叹为观止。
潮汕功夫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它承载着潮汕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除了潮剧和潮汕功夫,潮汕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民俗活动,如潮汕花灯、
潮汕船歌等,这些活动都是潮汕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潮汕地区的文化符号。
潮汕文化传统民俗是潮汕地区的瑰宝,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潮汕人民对传统的热爱和传承。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潮汕文化传统民俗会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潮汕地区的文化名片,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领略潮汕的独特魅力。
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保留着许多的中原传统文化,很多中原已失传的习俗潮汕地区仍然保留着,像是:盂兰盆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这点也是潮汕人引以为豪的。
另外,潮汕地区有很多的特色习俗:婚俗六礼、出花园、游正、拜老爷、筅豚、食七样羹、拜老公、过纸、做功德、鬼节担西瓜、拜月娘······潮汕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和周围的一些小地方,很多的村落小镇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澄海冠山赛大猪、潮安磷溪钻蔗巷、盐灶拖老爷、饶平海山的浮任村和高堂乡都有游神赛会(又称送香船)、陇尾抢石榴·······这各色各样的民俗活动的举行总是伴随着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的。
以出花园为例,出花园单单只是个仪式,仪式也需要许多的贡品,器具,需要红色木屐、红色上衣、小红肚兜、八个铜钱、五样种子(龙眼干、酒饼、春菜籽、绿豆籽、早稻谷)、红色裤腰带、红桃粿、韭菜、蒸鱼······摆放这些东西的器具也有讲究。
祭祀祖先、丧葬、婚礼的贡品、器具更是复杂多样。
“出花园”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为孩子备办三牲果晶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
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
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
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
”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
潮汕风俗文化

潮汕风俗文化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虽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却自嘲为“省尾国角”。
潮汕地区一直是广东仅次于南番顺的第二文风鼎盛地区。
潮汕风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
<<潮汕除夕、春节习俗>>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稞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裳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除夕将至,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吃团年饭。
除夕将至,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
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潮汕民风民俗2000字

潮汕地区民风民俗潮汕民俗繁多,且保留着很多中原传统文化,这也是潮汕人一直引以为荣的地方。
1.拜天公正月初九,乃“天公生”,也叫做玉皇大帝诞辰。
在这天,潮汕各地的道观、信徒和百姓都会使用俗世仪式来庆祝玉皇的诞辰。
猪肉、鸡鸭、鱼虾、柑橘、龟粿等等都可以作为贡品。
天公生的祭拜仪式从初八深夜开始,一直持续到初九凌晨。
祭拜仪式过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丰富的年餐,以示团圆、吉祥、平安。
民间俗称的“天公”即玉皇上帝,也是道教传统上所尊称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统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众神,由于它的地位至为尊贵,所以民间习俗在祭拜天公生时,也是非常慎重。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祭拜时最传统的大礼是:打开大门,穿戴整齐,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现代一般信众往往只是上香祝祷而已。
祭拜完成后,先烧金纸,再将天公座一起烧化,之后再撤去供桌。
保佑一家平安符。
拜天公时,可分两类:一种是家中正厅有吊天公炉的,二是家中无天公炉的。
家中若有帛天公炉,人们就会把供桌设于大公炉下向门外的方向,表示向天恭迎天公尊驾降临;若是家中无天公炉,则可将神桌设于前门口或中庭向天的方向。
2.拜地主六月廿六,是土地神圣诞之日,潮汕民间称“土地爷生”,土地爷也就是土地神,也叫地主爷。
潮汕家庭都会在神龛下面或客厅偏僻处的墙上,挂上“地主爷”神位牌、香炉和神灯。
每逢初一、十五(有些选择初二、十六祭拜的),都以饭菜或瓜果祭拜,形式简单。
奉祀地主爷,不可把供品摆放在高桌子,可直接摆放在地上或在供品盘下外加个大拖盘。
如有乔迁,“地主神位”也是首先迁入的对象,由此可见土地神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每到初一、十五,大多数潮汕家庭便会准备许多祭品祭拜地主爷。
尤其是家里经商的更加注重这一风俗习惯。
在他们看来,祭拜地主爷可以让自己顺风顺水。
或许好多外地人对于潮汕人拜地主的推崇嗤之以鼻,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精神寄托的象征。
潮汕风俗活动

潮汕风俗活动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淳朴的地方。
潮汕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他们的风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领略潮汕地区的风俗活动。
一、潮汕传统婚礼潮汕传统婚礼是潮汕人最为重视的一种风俗活动。
在潮汕地区,婚礼通常是由男方家族主持,女方家族则是客人。
婚礼前,男方家族要准备一些礼品,如茶叶、糖果、饼干等,送给女方家族。
女方家族则要准备一些嫁妆,如金银首饰、家具、被褥等,送给男方家族。
在婚礼当天,男方家族会派出一支队伍,穿着传统的潮汕服装,手持锣鼓和花炮,欢迎新娘到男方家中。
新娘要穿着传统的潮汕婚服,头戴花环,手持花篮,步入新家。
新娘步入新家后,男方家族要在门前点燃一堆红烛,象征着新娘带来的好运。
随后,男方家族会把新娘带到新房,进行拜堂仪式。
拜堂仪式结束后,男方家族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宴席,热情款待来宾。
二、潮州歌仔戏潮州歌仔戏是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文艺活动之一。
歌仔戏是一种传统的戏曲形式,以潮州方言演唱,配以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歌仔戏的剧情通常是以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为主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潮州歌仔戏中,演员们要穿着传统的潮汕戏服,化浓妆,唱着悠扬的歌声,表演着精彩的动作。
观众们则要坐在台前,欣赏演员们的表演,不时地为演员们喝彩。
潮州歌仔戏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
三、潮汕牛仔节潮汕牛仔节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中国境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牛仔活动之一。
牛仔节通常在每年的11月份举行,为期四天。
活动期间,潮汕各地的牛仔们会穿着传统的牛仔服装,骑着马匹,进行各种竞技表演。
在牛仔节上,观众们可以欣赏到牛仔们的绝技表演,如马术、枪术、绳艺、牛仔舞等。
此外,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如文艺演出、美食节、摄影展等。
潮汕牛仔节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也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
四、潮汕饮茶文化潮汕饮茶文化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文化,也是潮汕人民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民风民俗
——二1班马泽彬
C潮汕民风民俗
01潮汕民居
02潮汕功夫茶
潮汕小吃
03
潮汕过年过节习俗
04
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
这样一来,
冬天可挡住严寒的
北风,夏天则可以
接受凉快的南风。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功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
品饮的工夫。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不管是有亲戚或邻居来做客,还是自已一家人。
饭后都会冲功夫茶喝。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汕小吃
在潮汕,有许多的小吃都是比较特别的,这些小吃在别的其他地方是比较难找的,如有你机会去到潮汕,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潮汕美味的小吃,一起来看看美味的潮汕小吃吧!
一、桃粿
桃粿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传统小吃,民间民俗年糕。
又名红曲桃。
在潮南潮阳地区则叫做“红壳桃”。
取桃果造型而得名。
桃果象征长寿,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
有些地方叫作粿桃。
二、牛肉丸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潮汕地区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丸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吃起来就有点嚼头。
三、肠粉
据说是潮汕的肠粉是从广州传过去的,但又相当不同。
潮汕人有潮汕人的口味,那肠粉也就自然有新的造诣。
一张面粉皮,打上一个蛋,加猪肉碎,加萝卜丁,加香姑丝,
加切碎的白菜片或豆
芽或笋丁,然后上面
浇一层芝麻浆和卤汤。
四、潮汕粿条
潮汕粿条是广东潮汕有名的汉族小吃,广州人称为“沙河粉”,潮汕人称为“粿仔”。
这种小吃是用米粉浆薄层蒸熟晾凉之后,切条备用的小食半成品。
炒成的笋粿条,热腾腾、香喷喷,其特色是色泽白里带赤,柔软醇香,有独特的名俗风味。
在潮汕地区,特色小吃非常的多,数也数不过来,也都非常的好吃,下一个假期,我还要跟着爷爷、奶奶,回到潮汕老家,品尝更多的美食。
潮汕过年过节习俗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
因为
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
故此,我们全家人都回到
了潮汕地区过春节。
一、贴门神、对联
新春开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大年二十九日,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二、吃团年饭
除夕将至,家家户户将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大人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祀祖宗)。
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三、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呵呵!我今年
红包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