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北归阅读和答案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游东坡文言文阅读答案(2篇)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游东坡文言文阅读答案(2篇)2023年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精)一后来才知道,这些诗文,包括那一小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都是苏轼在黄州所作。
黄州是一段艰难岁月。
在这里他“自喜渐不为人识”,仿佛从了这两首词的境地。
但我读了两遍《苏东坡传》后,对这两句词有了另一层感慨。
以前只觉得潇洒自如、乐观畅达是他天性使然,读完他一生的坎坷沉浮,才明白他的豁达其实来自于修养和境地——假如只有天性早就被磨平了。
在苏东坡一生的漂泊中,有一个不时消失、间或相伴的神奇人物:奇妙道士吴复古。
此人行踪不定、难以捉摸,但时常在关键时刻消失一下。
有时觉得,他仿佛是另一个版本的苏东坡,悠游拘束,仙风道骨。
他的存在令人奇怪,假如苏东坡生来是个隐士或者道士,是否能依旧如此令人着迷的魅力。
吴复古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其实从未真正淡忘营营、超然世外。
我们知道他、记住他恰恰由于他入世、鲜活、甚至饱受打击的一面。
我不知道苏轼是否在他身上看到过“小舟从今逝,江海寄余生”的自己,但我想他更有可能看到的是成为不了吴复古的自己。
以他的才华和影响力,他或许不能;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内心深处并不想。
超然出世,只是他的自我纾解。
吃吃喝喝与苍生同乐,也许才是他内心所向。
不得不成认,有些人生来便有过人的天赋,天赋即使命。
有使命的人必定有使命感,苏东坡是这样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尽管他看上去没有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气质。
如今我们对吴复古所知甚少,但记住了苏东坡的欢乐和得意。
对兄弟,他有“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这般美妙的愿望,悼友人时先想到“失笑喷饭满案”的故事,又“废卷而哭失声”。
他致力于疏通水利、对饥饿未雨绸缪。
历经磨难,他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爱人而为人所爱。
林语堂以“thegaygenius”形容他,不能再贴切了。
所以年轻就是简单被浪漫情怀蛊惑,体会不到人生真正困难处。
看得到出世心,看不到入世事,还是不了解苏东坡。
《苏东坡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

《苏东坡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苏东坡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20202020年高考文言文专题阅读训练:苏轼

•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 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 分析。
• 明年春,又减价粜( tiào )常平米,多作饘( zhān )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 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 póu 聚集) 羡(有余)缗( mín )得二千,复发橐( tuó)中 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 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 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 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 罪/轼尽奏逐之/
•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 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 罪/轼尽奏逐之/
•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 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 罪/轼尽奏逐之/
•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 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 为罪/轼尽奏逐之/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主句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 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 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 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 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 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 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2019-2020-东坡 (宋·苏轼 )阅读试题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2020-东坡(宋·苏轼)阅读试题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东坡(宋·苏轼)阅读试题答案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
26.这首诗写了一幅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后
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4分)
26.清幽,宁静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苏东坡的南渡北归

苏东坡的南渡北归南渡北归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不仅仅是苏东坡个人的人生经历,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符号。
苏东坡南渡北归是一个传奇,一个传奇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以及一个文人的风流。
苏东坡南渡北归,从南征北战中可以看出,他一生都有一个追求,就是“壮志未酬,对流沙泪落”,他想要为民族兴起添砖加瓦,但在宋代这个陋劣的政治环境中,他所指望的天下大同未能实现。
所以,他南渡北归,是一个渴望自由、渴望自主、渴望自我实现的行为。
苏东坡南渡北归,既是一个书生意气的追求,也是士大夫文人情怀的宣泄。
从江南到北方,从政治到文学,苏东坡都以一种高风亮节的姿态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南渡北归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移动和政治上的转变,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迁徙和思想上的升华。
南渡北归,成为苏东坡一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历。
这种经历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正因为苏东坡的南渡北归,才有了后来的“风流倜傥”的传说。
从南渡到北归,苏东坡始终保持着那份风骨和才情,被后世传颂不衰。
南渡北归,苏东坡的一生就如同一首雄浑的长诗,在这首长诗中,南渡北归是一个重要的篇章,是一种气节的表现,也是一种情怀的释放。
苏东坡南渡北归,留下了许多令后人瞩目的故事,也留下了许多令后人激赏的诗篇。
这个故事本身既是苏东坡个人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处奇迹。
苏东坡南渡北归,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处耀眼的风景。
南渡北归,苏东坡的一生就如同一条波涛壮阔的江河,在这条江河上,南渡北归就是一处急流险滩,也是一处亮丽风光。
南渡北归,不仅是历史的荣辱,更是个人的情怀。
苏东坡南渡北归,是一种修身立命的表现。
他在南渡北归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是一种崇高的品格,也是一种博大的心胸。
南渡北归,成就了苏东坡高风亮节的人生,也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苏东坡南渡北归,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在南渡北归这个过程中,苏东坡绽放出了他的才情和才华,也呈现出了他的坚韧和坚毅。
苏东坡的南渡北归

苏东坡的南渡北归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一生为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而他的南渡北归更是他一生中的一段传奇经历。
苏东坡的南渡北归,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传奇的一段经历之一。
苏东坡出生于江西上饶,他的父亲是一位当时的官员,因此苏东坡从小就在政治家庭的熏陶下长大,也由此培养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热爱。
苏东坡一生的政治理想就是以治民如治水,希望通过改革来减轻民间的负担,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
然而由于他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因此屡屡得罪当权者,导致他几经遭遇官场的挫折。
最终,苏东坡在政治上的理想被挫伤,在调离岳州后,南渡至广州。
南渡后的苏东坡,带着满腔悲愤和苦涩,但也带着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他立即开始了对南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反思。
他发现南方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北方截然不同,南方人的思想、作风、生活习惯和北方人迥然不同,让他感到新奇和充满了学术上的挑战。
苏东坡开始了南渡后的精神的北归,不再抱怨不公不义,而是积极向上地学习南方社会的文化风俗,将这些精华融入他的文学创作当中。
南渡后的苏东坡并不是在逃避世俗的压力,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北方联系更加紧密。
他在南方生活的这几年时间里,不断地学习、钻研、思考,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了北宋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南渡生活并不是苏东坡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南方的生活锻炼了他的性情,并在南方的文化氛围中吸取了新的文化精华,使得他的文学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艰苦的南渡生活,使得苏东坡再次在文学上获得了成就,并最终被北方朝廷接纳。
南渡之后,苏东坡北归京城,再次投入到政治中去,尽管他不再在当时的权力中心掌握着重要的实权,但通过他的政治理念和卓越的才华,依然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南渡北归是苏东坡人生中的一次提升和转折。
南渡后,苏东坡转而去观察和经历南方的生活、人情和文化,吸取了南方的文化精华。
南渡后的苏东坡的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文字更加洒脱清新,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苏轼专题练习合集 (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苏轼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苏轼专题练习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出了曾经的夫妻已经生死永别,诗人倏忽之间经历了十年的茫茫岁月,梦中朦胧很难看清“千里孤坟”。
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个句子,以假设引发想象,将容颜的憔悴与衰老,和别后的深深忧伤融合在一起。
C.此词以“记梦”为标题,明确写出了做梦日期,并通过对所梦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自己的心境,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深情。
D.此词以悼亡为主题,借生与死、故土与异乡、相逢却不识、相对而又无言等内容,写尽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
2.“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如何表达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岁(节选)苏轼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注】选诗是苏轼写于嘉祐七年(1062)冬末的组诗《馈岁》《别岁》《守岁》中的一部分。
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蜀之风俗如是。
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运用互文手法,通过对东邻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写,来突出浓厚的新年氛围。
B.三四两句中,“一日欢"与“穷年悲”对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情感细腻,令人动容。
C.组诗虽是诗人因为在外做官,过年时思念故乡和亲人不得归而作,但其主旨却远不止于此。
苏东坡的南渡北归

苏东坡的南渡北归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南渡北归是他一生中的重要历程之一,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政治生涯、人生观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渡苏东坡在元丰元年(1078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转为黄州知州。
在任期间,苏东坡尽心尽力为民,大力发展农业,改善民生,深得民心。
然而,由于其重视公正,不容忍收受贿赂等不道德行为,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满。
最终,苏东坡被冤罚辞官,并被发配到岭南地区。
此时,苏东坡心情低落,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深知北方质朴的民俗和南方的秀丽风光,于是决定南渡。
他随善友赵汝愚一道,于元祐元年(1086年)5月乘船南下,路经赣江、钱塘江、福州港等地,历时一个多月到达汀州(今福建武夷山市)。
苏东坡在旅途中写下了《赣南行》、《何处不生尘》等诗词作品,抒发了自己浪迹天涯、清心寡欲的心情。
南海归来苏东坡在福建欣赏了壮丽的南方自然风光,体验到温暖的气候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他深感南方文化瑰宝,于是开始热心地研究福建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等,写出了《钓台山记》、《东溪杂记》等重要著作,填补了南方文化研究的空白。
1092年,苏东坡因家庭原因辞去福建水部官职,返回到汉中。
此后,苏东坡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工部尚书等职,在文学创作和政治生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他曾经挑战官场腐败,主张改革,为人民造福。
这其中,南渡经历可谓深刻地触动了他的心灵,塑造了他积极追求自由个性,排斥现实功利、官场腐败、屈抑灵魂的人生观。
北归仁宗时期,苏东坡因为反对宦官当权而被流放远地。
他先后被贬到亳州、襄州、颍州等地,度过了长达8年的辛酸岁月。
1088年,仁宗去世,英宗即位,苏东坡得以重回中央,上任知制诰,受封为平康郡开国功臣,辅佐新皇帝,主持大政方针。
然而,在《石钟山记》中,苏东坡写到,“老来耸壮志,独携一瓢酒。
向道留青眼,他乡度白头。
”这预示着苏东坡将再次踏上旅途。
1126年,金朝占领了汴京,苏东坡被俘虏,随后被流放到新昌县(今浙江新昌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北归阅读和答案
苏东坡北归阅读和答案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
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③。
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
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
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宋o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D东坡:苏东坡,即苏轼。
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
②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
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
④鹤骨霜髯(rá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用法。
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别号)等。
在社会交际中,一般称对方的字或号,以表示尊敬。
如上文是苏子瞻欤,意为这是苏子瞻吗?苏轼,字子瞻。
那翁称苏轼为苏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问是苏东坡欤,而绝不能说是苏轼欤,因为当时苏轼就在旁边,直呼对方的姓与名,乃是不尊敬,不礼貌。
而他自己称自己,则只能说名,如吾乃苏轼也,而绝不能说吾乃苏子瞻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从②揖③题
2.翻译:①少憩村店②官为谁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④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参考译文】
苏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
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这个人大概是谁啊?回答:是尚书苏东坡啊。
老者说:难道就是苏子瞻吗?回答说是啊。
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会说:我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天保佑好人啊。
东坡听了含笑而谢。
并且在小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鹤骨霜髯心已灰,
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
曾见南迁几个回?
【参考答案】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
【苏东坡北归阅读和答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