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五、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

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 课件。

六、教学过程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歌曲。

七、活动过程:(上课)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的课堂很不寻常,来了很多老师,让我们用掌声对到来的老师表示欢迎。

第一篇章知法李: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法制安全意识,尤其是对我们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陈:为了加强我班的法制意识,特意把法制教育作为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切实掌握与其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自觉的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切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

随机板书:游客、向导)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

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3.学习词语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

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三、学习“救幼龟”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通用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通用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通用3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通用3篇)时间一晃而过,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0人,其中女6人。

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而且,他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是完成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利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在个人学习、集体生活、社区生活多个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五个单元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

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指导行为,并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

例:做聪明的消费者。

教材形式则活泼多样,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采用了各种图画、照片、学生作品,既富于变化又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话式的学生语言、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使教材更富有亲切感。

例: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杨纯法制渗透优质教案——17《长城》

杨纯法制渗透优质教案——17《长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优质教案贵州省余庆县城关一小杨纯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且能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把看图、学文、想象相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从而感悟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同时给学生渗透保护文物的法制教育。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秘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讲授引导法搜集整理法看图学文法自学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词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长城的认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有益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长城的敬佩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的掌握。

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2. 对长城建筑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长城的认识。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3. 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运用。

4.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调查周围的同学,了解他们对长城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准确运用能力。

3. 学生对长城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长城遗址,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2. 开展“我心中的长城”作文比赛,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长城》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长城》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
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
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
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
点。
1.知识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网站《长城》相关知识的了解,使
此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是很有必要,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
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
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 教材分析
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
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
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
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策略选
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学生
择与设计 间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2.长城史话组汇报:
设想学生汇报出以下内容:
(1)长城修建的时间(学生利用各朝代修建长城 教学过程
的时间表进行介绍)
(2)长城的长度:结合自己搜集资料和网上资料
说明,万里长城并非一万里,其实际长度达五万多公里
(十万华里)。(利用对比得出结论) (3)长城的修建方法:(学生根据网页知识和自
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说明并结合实际引导
学生体会: ①说明:长城从春秋到明代持续了 2000 多年修筑
时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 ②演示:(教师出示课件:长城的分布图)以图说
明:长城不是一个单条,而是纵横交错的,从而说明长 城的实际长度并非一万里。③引导:对比古今进行建筑 时,工人的劳动方式与劳动强度引申得出:古代劳动人 民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了现今的世界奇迹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长城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比较、讨论等方法,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3.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文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5.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长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7.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展示长城的景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课文学习和生字词讲解,第二课时用于讨论和实践活动。

17长城法制渗透教案

17长城法制渗透教案

17、《长城》法制渗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屯兵、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兼顾、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人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学会收集关于“祖国世界遗产”教学难点了解长城高大兼顾、气势雄伟等特点;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人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课前准备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

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更好的看到全貌)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2)看图理解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

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四、图文对照,读懂课文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2、第三次看近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气势和高大坚固。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激发学生自主保护文物的意识。

4. 通过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5.通过法制教育,树立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宏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长城长》,《国歌》,多媒体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

引入课题
1.播放音乐《长城长》
师问:这首歌你知道是谁演唱的吗?那你知道歌颂的是什么吗?
2.《长城长》歌曲简介
师:我们已经听了关于长城的歌曲,想不想一起去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呢?
3,多媒体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听音朗读,初步感知长城。

1.录音朗读,学生手指课本。

听完以后,你认为哪些词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师相机出示词语: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垛子瞭望口屯兵堡垒气魄
2,交流如何记下这些词语。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记住了这些生字词,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3.学生齐读课文。

师:你能简单说说自己现在对长城的第一印象吗?
4.师播放长城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三.细读经典,品味重点词句。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一名学生朗读,提问:你能从文中找出概括长城远处看的样子吗?
师板书:
远处看蜿蜒盘旋像一条龙
师:同学们,为什么作者要比作龙,而不把他比作其他动物呢?(学生交流)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作者来到了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

老师朗读,同学们思考: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学生明确答案:总共有六句话,分别写长城的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教师板书
远处看近看
蜿蜒盘旋长城坚固
像一条龙城墙顶上
外侧的垛子
城台
师问:你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吗?为什么?
3.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
引导学围绕着站,踏,扶,自然等词语分析作者的心情。

师:当我们为一件作品而惊叹,自然而然的想起他的作者。

长城也正是一件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小组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从文中找句子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学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学生交流,穿插故事,重点理解血汗和智慧。

《孟姜女哭长城》
引读:就因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的万里长城。

4,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看到如此气魄的工程,你怎能不惊叹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渗透法制教育
师: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长城成为了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成为我国重点保护遗址。

我国也对这些文物遗址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四,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1,齐读课文
2,师:长城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象征着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

长城北印上人名币(课件出示人民币)。

被写进国歌里,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

下面就让我们唱起国歌,去感受长城的豪迈,去体会中华儿女的气魄。

3,播放国歌,师生共同齐唱。

五,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长城的诗歌,背诵3—5首。

教学反思
《长城》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农村的孩子对于我国的文化保护遗址知识还是有所欠缺,而本课文的重点是感受长城的伟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采用歌曲欣赏,,文章朗读,图片欣赏,听故事等形式对课文进行学习,并通过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等形式对内容进行学习。

最后通过唱国歌来提升学生体会作者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