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音乐第四单元教参

合集下载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巡礼》,具体内容包括:《茉莉花》、《康定情歌》和《阿里郎》三首民族特色歌曲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三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茉莉花》、《康定情歌》和《阿里郎》三首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对三首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等。

2. 教学重点:三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民族特点。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茉莉花》: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教授民族特色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等。

(2)学习《康定情歌》: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民族元素,如藏族特色旋律、节奏等,进行歌曲学唱。

(3)学习《阿里郎》:介绍朝鲜族音乐特点,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教授民族特色演唱技巧。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三首歌曲的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情景实践:模拟民族音乐晚会,让学生上台展示所学歌曲,增强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民族音乐巡礼》2. 内容:(1)茉莉花:江苏民歌,民族特色演唱技巧(2)康定情歌:藏族特色旋律、节奏(3)阿里郎:朝鲜族音乐特点,民族特色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茉莉花》、《康定情歌》和《阿里郎》三首歌曲,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完成视频录制,提交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K12】八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欣赏像花儿一样教案3人音版

【K12】八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欣赏像花儿一样教案3人音版

小初高学习+试卷+教案+习题
小初高学习+试卷+教案+习题《像花儿一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像花儿一样》使学生了解伊朗音乐。

2、音乐无国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通过对伊朗民间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要对文化抱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多了解世界音乐。

教学重点:
通过《像花儿一样》了解伊朗民歌。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出示关于伊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氛围。

二、学习新课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师:同学们听这首民歌,阅读歌词,发现这首歌似乎在讲述一个故事,谁能说说你对这首音乐的理解吗?
老师请学生讲述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歌词故事的理解。

师:很好,同学们对于音乐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三、学唱歌曲
老师教唱歌曲。

四、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和学习了这首伊朗民歌,如果同学们对伊朗音乐很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欣赏其他的伊朗音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 使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教学内容1. 研究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和曲谱。

2. 研究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3. 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入- 利用音乐欣赏片段、图片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于遥远的地方的感受和想象。

步骤二:研究歌词和曲谱1. 向学生介绍《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的背景和意义。

2. 分发歌词和曲谱给学生,一起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步骤三:学唱歌曲1. 教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发音和调式的准确性。

2. 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练歌曲,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步骤四:分析歌曲表达方式1. 分析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歌曲表演,展示他们研究的成果。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交流和互动。

总结反思- 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总结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特点和意义。

- 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对音乐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

-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教案设计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教案设计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在那遥远的地方》《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二、课时目标1、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风格等。

2、聆听《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学唱乐曲主题,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3、了解混合拍子,练习击打八七拍子,随乐合拍,感受这种特殊拍子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好歌曲的音准、节奏、风格。

2、学唱乐曲主题,了解混合拍子,能击打八七拍子并随乐合拍四、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营造课堂氛围。

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杭张老师,很高兴和大家共同走进音乐课堂,在美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

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节目,同学们想不想看?生:···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歌曲名是什么?作者是谁?生:《青春舞曲》,王洛宾师:回答的非常准确,《青春··》是王洛宾先生根据维吾尔族地区民歌整理创作的。

同学们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王洛宾先生吗?代表作品有什么?生:···师:有点生疏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人们冠以王洛宾先生“西部歌王”的称号,因为在王洛宾先生长达60年的音乐生涯里,他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

代表作品有:《在那···》、《青春···》、《掀起你的···》等。

师:同学们,现在想起来了吗?生:想起来了。

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师: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洛宾先生一首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在聆听这首歌曲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1、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美的执着追求。

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优质教案完整版

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优质教案完整版

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民族风》,具体内容包括:1. 学唱歌曲《茉莉花》;2. 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3. 学习简单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4. 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和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茉莉花》的演唱技巧,能熟练地演唱歌曲;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会分析音乐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茉莉花》的演唱技巧,民族音乐理论知识;2. 教学重点:歌曲《茉莉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江苏民歌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江苏民歌《太湖美》,让学生初步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歌曲《茉莉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2)学习民族音乐理论知识:介绍民族五声调式,讲解《茉莉花》中的和声运用;(3)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歌曲;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江苏民歌的特点,进行课堂分享;六、板书设计1. 《茉莉花》——江苏民歌;2. 内容:(1)歌曲《茉莉花》的旋律、节奏特点;(2)江苏民歌的特点;(3)民族音乐理论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民族歌曲,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阐述;2. 答案:学生需在课后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民族音乐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可推荐相关书籍、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茉莉花》的演唱技巧,民族音乐理论知识;2. 教学重点:歌曲《茉莉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江苏民歌的特点;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江苏民歌的特点;4. 作业设计: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民族歌曲,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阐述。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精彩教案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精彩教案

2024年完整版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欣赏》第二节,内容包括对民族器乐、民族歌曲的欣赏和分析,重点讲解二胡、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以及《茉莉花》、《梁祝》等经典民族歌曲的演唱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乐器及民族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民族歌曲的演唱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二胡、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引导学生谈论对民族音乐的印象。

2. 知识讲解:(1)介绍民族乐器,展示二胡、古筝、琵琶等乐器,讲解其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

(2)分析民族歌曲《茉莉花》、《梁祝》的旋律特点,教唱歌曲。

3. 实践环节:(1)分组让学生尝试演奏二胡、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体验不同乐器的音色。

(2)集体学唱《茉莉花》、《梁祝》,注意呼吸和音准。

4. 例题讲解:分析《梁祝》中的主题变化,讲解音乐创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梁祝》的主题变化,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

六、板书设计1. 民族乐器:二胡、古筝、琵琶音色特点:演奏技巧:2. 民族歌曲:《茉莉花》、《梁祝》旋律特点:演唱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茉莉花》的旋律特点,并学唱歌曲。

答案:2. 作业题目:以《梁祝》为主题,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特色。

组织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作和表演。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华夏乐章(二)》客家之歌教学设计2湘教版 (1)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华夏乐章(二)》客家之歌教学设计2湘教版 (1)

客家之歌1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于湘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华夏乐章(二),新课标明确指出:“应把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即是该主题系列之一,涉及的音乐体裁为“交响诗”,教学内容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三大块组成。

让学生通过学习,熟悉并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操。

2教学目标能认真聆听交响诗《土楼回响》,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意境,说出音乐的变化以及感受。

2、能熟记本乐章的两个主题音乐,并能用自己的声音表现音乐的特点和意境。

3、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感受音乐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坚韧、奋发向上的人文情怀。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在主题二中掌握三拍子弱起,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从中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的合作精神。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华夏乐章——客家之歌》一、导入Q、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今天老师想先送给大家一首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远》,请注意听。

(1)教师用普通话范唱两遍。

(唱两遍)(2)你们能跟我一起来唱一唱吗?(唱两遍)(3)介绍客家民系Q、刚才我们一起唱了客家的山歌,老师想问问:你们知道客家人是什么民族吗?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问题:你们知道客家人是什么民族吗?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Q、客家人其实就是汉族,他们原本生活在中原地区,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他们五次大规模南迁,为了和当地的居民区分,他们自称为客,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形成了今天的客家民系,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方言。

方言字音加入山歌演唱Q、在客家方言里“我”字读作“ai”、“不”字读作“wu”,我们试一试用这两个读音来唱一唱这首山歌,听一听会不会更有客家山歌的韵味。

(学生唱加入方言字演唱山歌)活动2【讲授】《华夏乐章——客家之歌》二、作品赏析1、揭题——《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Q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就是以这首客家山歌为第一主题创作的交响诗——《土楼回响》的第五乐章《客家之歌》,这部作品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刘湲创作的。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设计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能够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把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删减,突出重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教学环节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丰富学生表现情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学生在本节课了解了“西部歌王”王洛宾以及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作背景故事,并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体会到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最后通过体验藏族舞蹈,并为歌曲伴舞的方式载歌载舞结束课堂,既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对中国西北民族音乐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两小节是引子,具有呼唤性,接下来的四小节是主句,然后主句重复
完整演奏两遍之后从第二段反复并加快速度演奏至结束。

此作品采用西洋大调式创作而成
其属西班牙与美国殖民有关)
乐器——安格隆。

此曲属西洋音乐调式、音阶体系与东南亚特色乐器的结合,因此别有一番
,它虽然没有被列为“主拍子”
分重要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在坦布拉的演奏中,其特点是在卡里的那一拍上或在此拍之后,
在印度人的击拍法中通常用击掌来表示塔里(萨姆上重击、其余塔里轻击)
示卡里,其他节拍位置则用不同手指的轻击或轻弹来表示。

按照这种方法,
表示强拍(击掌) 表示次强拍(击掌) 表示虚拍(挥手)Dha Dhin Dhin Ta Tin Tin Dha 12349131415161211105678Dha Dhin Dhin Dha Dhin Dhin 拉格是印度古典音乐中特有的一种旋律框架。

每组“拉格”都有自己的音阶、旋律片段,并且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

印度古典音乐十分重视即兴表演和自由发挥,在演奏拉格时,表演者常常在固定旋律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其想象、技巧和创造力进行即兴创作,即兴部分可达全部南亚音乐风格的基本特征(1)精神性、默祷性、静悟性;(2)装饰性;(三)东南亚音乐 东南亚音乐很早就受到中国、印度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许多音乐文化的影响,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古典音乐即采用了七声音阶。

同时,从演奏形式来看,大型的敲击乐队是东南亚 佳美兰有两层概念。

首先,它代表了一种印度尼西亚以旋律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并将具有不同音色的乐器进行分类,组成单锣组、排锣组、八度铜排琴组、双八度铜排琴组、鼓群、拉弦和拨弦乐器组,同时还加入笛子、木琴、小型钹等,木、竹制乐器来替代青铜乐器。

其次,佳美兰还有着特定的音阶、调式、乐曲结构、演奏方式、音乐美学特征、宗教意义和社会功用等意义,通常指印度尼西亚具有音阶调式和旋律意义的基 佳美兰有两种固定的调式音阶体系:斯连德罗(Slendro)音阶体系和培罗格(Pelog)音阶体系。

斯连德罗音阶为五声音阶,培罗格音阶较之更为复杂,是一种七声音阶。

以研究佳美兰
(4)行腔时常用颤抖音。

五、教
(一)课时分配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