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顿生平事迹简介
化学家的故事——约翰·道尔顿

化学家的故事——约翰·道尔顿约翰·道尔顿(John Doton)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他于1766年9⽉6⽇出⽣在英格兰北部的伊格尔菲尔德。
⽗亲是兼种⼀点薄地的织布⼯⼈,家庭经济状况相当拮据,6岁起,道尔顿在村⾥教会办的⼩学读书。
在学习中他有⼀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遇到难题⾮把他解出来不可,经常是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他还在教室⾥埋头解题。
刚读完⼩学,他因家境困难便辍学了。
12岁时,他办起私塾教书,并⼲些农活以帮助家庭渡过难关,空闲时间则坚持⾃学。
他酷爱读书,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对⽓象和仪器制造颇有研究的亲戚鲁宾逊,鲁宾逊利⽤晚上的时间教他学数学、物理,并指导她观测⽓象。
15岁时,他离家来到附近的肯达尔镇,在他表兄任校长的⼀个教会学校⾥任助理教师。
他⼀边⼯作⼀边读书,努⼒⾃学拉丁⽂、希腊⽂、数学及⾃然科学知识。
在这所学校⾥的12年任教⽣涯,为他⼀⽣坚持⾛边教课、边⾃学、边科研、边写作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可达尔镇上有位名叫约翰·豪夫的盲⼈学者,他凭着坚强的毅⼒和出众的才智,掌握了数学、天⽂、医学、植物学等⽅⾯的⼤量知识,并精通拉丁⽂、希腊⽂和法⽂。
道尔顿对他⾮常崇拜,主动登门拜师,向他学习各⽅⾯的知识,并在他的指导下收集各种标本,进⾏⽓象纪录。
从21岁起,道尔顿开始写⽓象⽇记,整整57年,全部记录超过20万款⽬。
⽓象学研究在18世纪后期还较为薄弱,很少有⼈在这⽅⾯下功夫。
1793年到尔顿总结了⾃⼰的研究成果,出版了第⼀部科学著作《⽓象观测论⽂集》,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1793年,经豪富推荐,加上⾃⼰已经有⼀定的名⽓,道尔顿来到曼切斯特,受聘于⼀所专科学校,讲授数学课和物理课,后来⼜开设了化学科。
为了教好者们⾃⼰原不熟悉的课程,他坚持⾃学,系统地掌握了化学知识,这对他以后⾛上化学科研的道路并取得重⼤成就起了重要作⽤。
曼切斯特是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中⼼,交通便利,⽂化发达。
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

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新闻与传播学院 郭 超摘要: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有着敏锐的理论思维头脑.又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他在原子的研究和气象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本文将从道尔顿的生平,科学成就等方面对他进行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道尔顿近代化学原子论气体分压定律正文:“拉空,阿分,道尔原,电子汤”这样一段顺口溜至今难忘,这是我在初三化学刚刚启蒙时自己编的一段顺口溜,目的就在于记住各种物质被哪个科学家第一次提出,从而在考试中去填诸如:“空气是由______发现的”这样的题目,于是拉瓦锡之于空气,道尔顿之于原子,阿弗加德罗之于分子,汤姆生之于电子的意义令我至今难忘。
但是,在此之后似乎对于这些人也没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当我要写一篇关于道尔顿的介绍时,就需要我通过查询资料,检索信息,汇总出这样一篇介绍性文章,同时也让我对于道尔顿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说也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一. 道尔顿生平道尔顿于1766年9月6日生于英国坎伯雷,1844年卒于曼彻斯特。
父亲是一位纺织工人。
当时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期,很多破产的农民沦为雇用工人。
道尔顿一家的生活十分困难。
道尔顿在童年根本没有读书的条件,只是勉强接受了一点点初等教育,十岁时,他就去给一个富有的教士当仆役,在教士家里他有读了一些书,积累了一些知识。
两年后,他被推举为本村小学的教师。
1781年,十五岁的道尔顿随哥哥到外地谋生。
不久后,他成为了肯达耳中学的教师。
在教学之余,他一边系统的自学科学知识,一边进行气象观察。
在这里他还结识了著名哲学家豪夫,他从豪夫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四年以后,便成为了肯达耳中学的校长。
1793年,在豪夫的推荐下,道尔顿又受聘于曼彻斯特的一所新学院。
在这里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学著作——《气象观察与研究》。
第二年,他在罗伯特·欧文的推荐下成为曼彻斯特文学哲学会的会员。
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简介

明气体所占的体积同它的温度成比例(最早提出这一
定律的是法国科学家查取,但他没有发表)。(2)“气
体分压定律”,即混合气体的压力是各单种气体的压
力之和,这一定律被称为“道尔顿定律”。
而确立道尔顿的科学地位的是他创立的原子学
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这种不可分的微粒构成的;
他在晚年说;“如果说我比其他人获得丁更多的成就的话,那主要
是——不,完全是靠不断勤奋地学习钻研而来。有的人能够远远地超
越其他人,与其说他是天才,不如说是由于他能专心致志地坚持学习,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致。”
1844年7月27日.道尔顿走完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之路,享
释了各种化学现象,揭示丁化学定律(如质量不变定律、化合量定律、
定比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理论综
合,它使化学科学真正从定性阶段发展到定量阶段,从收集材料阶段
步人整理材料阶段。正如思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化学中的
新时代足随着原子论开始的。”
《化学哲学新体系》是道尔顿的成名作,他的各种姥誉随之纷至杏
约翰·道尔顿,19世纪早期英国杰出的气象学家、物理学家、化学
家。1766年9月6日诞生在英格兰北部的伊格尔斯费尔德村。
道尔顿在正规学校只接受过初等教育,11岁轻学,12岁成为小学
教师——这在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15岁时受聘
在肯达尔镇一所寄宿制初中任教,在这里他工作了12年,非常幸运地
道尔顿是色盲。由于这一特殊原因,他认真研究了色盲现象,并
于1794年出版丁《关于各种颜色显现程度的反常事例》一书,这是有
科学家——道尔顿--

3.绿色盲 :又称第二色盲,患者不能分辨淡绿色与深红 色、紫色与青蓝色、紫红色与灰色,把绿色视为灰色或暗 黑色。有个报道,一美术训练班上有位画画得很好的小朋 友,总是把太阳绘成绿色,树冠、草地绘成棕色,原来他 是绿色盲患者。临床上把红色盲与绿色盲统称为红绿色盲, 患者较常见。我们平常说的色盲一般就是指红绿色盲。
2.红色盲 :又称第一色盲。患者主要是不能分辨红色, 对红色与深绿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常 把绿色视为黄色,紫色看成蓝色,将绿色和蓝色相混为 白色。曾有一中年男子买了件灰色羊毛衫,穿上后招来 嘲笑,原来他是位红色盲患者,误红色为灰色。早年还 有过报道,一红色盲患者当了火车司机,因看错了信号 而造成火车相撞。
近代化学之父
化学史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原子学说的提出 者。另外,他发现了色盲,因此,色盲也 被称为道尔顿病。
化学史
伟人生平
1817年道尔顿当选曼彻斯特文学与哲学学会会长,一直任 职到去世,同时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他使用原子理论解释 无水盐溶解时体积不发生变化的现象,率先给出了容量分 析法原理的描述。但是,晚年的道尔顿思想趋于僵化,他 拒绝接受盖吕萨克的气体分体积定律,坚持采用自己的原 子量数值而不接受已经被精确测量的数据,反对永斯·贝 采利乌斯提出的简单的化学符号系统。 道尔顿希望在他 死后对他的眼睛进行检验,以找出他色盲的原因。他认为 可能是因为他的水样液是蓝色的。去世后的尸检发现眼睛 正常,但是1990年对其保存在皇家学会的一只眼睛进行 DNA检测,发现他缺少对绿色敏感的色素。为纪念道尔顿, 现在他的头像被安放于曼彻斯特市政厅的入口处。很多化 学家使用道尔顿作为原子量的单位。道尔顿的研究记录在 他死后被完整收藏在曼彻斯特,但却毁于二次大战时的曼 彻斯特轰炸。以撒·艾西莫夫为此事叹道:不是只有活人 才会在战争中被杀害。
道尔顿

一、青年道尔顿伟大的实验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解当量定律,并测定了一系列金属的电化克当量,但他却没有深究原因,更没有与原子论联系起来。
当时道尔顿的原子论已提出多年,但他和他的老师戴维却认为没有必要相信原子论。
成为我们今天科学基石的原子论当初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原子论最初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这一讲我们从道尔顿追求科学真理的一生来叙述这些问题。
1766 年9 月6 日约翰·道尔顿出生在英国西北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
他的父亲是一个手工业者,养活着六个子女,家庭十分拮据。
道尔顿只读了几年私塾,从十二岁起就接替老师一边教私塾一边种地。
十五岁那年他应表兄之邀,到一个城市的寄宿制初中担任助理教员。
在这里,道尔顿努力自学拉丁语、希腊语、法语、数学和“自然哲学”(相当于理化生物的综合)。
从偏远的农村来到这虽不算大的城市,道尔顿感到天地开阔。
他十分希望得到博学的老师的指点。
当他听说学校附近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学者时,马上赶去拜访。
这位学者名叫豪夫(1752 ——1825 ),道尔顿在他的辅导和鼓励下,学到了很多外语和科学知识,并开始对自然界进行观察,搜集动、植物标本,特别是每天详细记录气候变化。
为了观察气象,道尔顿经常到山区、林区和湖沼地带去旅行。
他用他自制的温度计、气压计观测气象,五十多年如一日坚持记录气象数据,全部观测记录达二十多万条。
当时气象学还是一门很薄弱的科学,很少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1793 年道尔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科学著作——《气象观测论文集》,初步总结了他的观测结果,对气象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这年道尔顿27 岁。
从此这位初中助理教员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和重视。
这一年,由于这部论文集的出版,加上那位盲学者豪夫的推荐,道尔顿被曼彻斯特城一所专科学校聘去担任讲师,讲授数学和“自然哲学”。
曼彻斯特是当时英国蓬勃发展的纺织业的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发达。
道尔顿在这里很容易接触到新的知识,加速了他在科学上的成长。
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
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色盲症。
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
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
[1]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 [2] 。
中文名约翰·道尔顿外文名John Dalton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坎伯兰伊格尔斯菲尔德村出生日期1766年(丙戌年)9月6日逝世日期1844年(甲辰年)7月27日职业化学家,物理学家主要成就提出原子论:道尔顿分压定律:发现色盲(又叫道尔顿症) [1]代表作品《化学哲学的新体系》学生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约翰·道尔顿生于坎伯兰郡伊格斯非尔德一个贫困的贵格会织工家庭。
1776年曾接受数学的启蒙。
幼年家贫,只能参加贵格会的学校,富裕的教师鲁宾孙很喜欢道尔顿,允许他阅读自己的书和期刊。
1778年鲁宾孙退休,12岁的道尔顿接替他在学校里任教,工资微薄,后来他重新务农。
1781年在肯德尔一所学校中任教时,结识了盲人哲学家J.高夫,并在他的帮助下自学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数学和自然哲学。
1785年远亲退休,道尔顿和他哥哥成为学校负责人之一。
1787年3月24日道尔顿记下了第一篇气象观测记录,这成为他以后科学发现的实验基础(道尔顿几十年如一日地测量温度,而且保持在每天早上六点准时打开窗户,使对面的一个家庭主妇依赖道尔顿每天开窗来起床为家人做早饭)。
道尔顿不满足于如此的境遇,他希望前往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以便成为医生。
尽管他的朋友反对,他开始进行公开授课以改善经济情况和提高学术声望。
詹姆斯·焦耳就在学生当中。
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

近代化学之⽗——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有着敏锐的理论思维头脑.⼜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他在原⼦的研究和⽓象学研究等⽅⾯取得了⾮凡的成果。
被称为“近代化学之⽗”,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
“拉空,阿分,道尔原,电⼦汤”这样⼀段顺⼝溜⾄今难忘,这是我在初三化学刚刚启蒙时⾃⼰编的⼀段顺⼝溜,⽬的就在于记住各种物质被哪个科学家第⼀次提出,从⽽在考试中去填诸如:“空⽓是由______发现的”这样的题⽬,于是拉⽡锡之于空⽓,道尔顿之于原⼦,阿弗加德罗之于分⼦,汤姆⽣之于电⼦的意义令我⾄今难忘。
但是,在此之后似乎对于这些⼈也没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当我要写⼀篇关于道尔顿的介绍时,就需要我通过查询资料,检索信息,汇总出这样⼀篇介绍性⽂章,同时也让我对于道尔顿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说也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道尔顿⽣平道尔顿于 1766 年9 ⽉6 ⽇⽣于英国坎伯雷,1844 年卒于曼彻斯特。
⽗亲是⼀位纺织⼯⼈。
当时正值第⼀次⼯业⾰命的初期,很多破产的农民沦为雇⽤⼯⼈。
道尔顿⼀家的⽣活⼗分困难。
道尔顿在童年根本没有读书的条件,只是勉强接受了⼀点点初等教育,⼗岁时,他就去给⼀个富有的教⼠当仆役,在教⼠家⾥他有读了⼀些书,积累了⼀些知识。
两年后,他被推举为本村⼩学的教师。
1781 年,⼗五岁的道尔顿随哥哥到外地谋⽣。
不久后,他成为了肯达⽿中学的教师。
在教学之余,他⼀边系统的⾃学科学知识,⼀边进⾏⽓象观察。
在这⾥他还结识了著名哲学家豪夫,他从豪夫那⾥学到了很多知识,教学⽔平迅速提⾼,四年以后,便成为了肯达⽿中学的校长。
1793 年,在豪夫的推荐下,道尔顿⼜受聘于曼彻斯特的⼀所新学院。
在这⾥他出版了⾃⼰的第⼀本科学著作——《⽓象观察与研究》。
第⼆年,他在罗伯特·欧⽂的推荐下成为曼彻斯特⽂学哲学会的会员。
1799 年,为了把⼤部分精⼒投⼊到科学研究中去,道尔顿离开了学院,开始更多的研究关于原⼦的问题,他顽强进⾏研究⼯作,寻找资料、动⼿实验、不断的思考,同年10 ⽉21 ⽇,道尔顿报告了他的化学原⼦论,并且宣读了他的第⼆篇论⽂《第⼀张关于物体的最⼩质点的相对重量表》。
科学原子论的创立者——道尔顿

科学原子论的创立者——道尔顿作者:盛根玉来源:《化学教学》2010年第10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0-0053-04 中图分类号:O6090 文献标识码:B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 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生于英格兰北部的穷乡僻壤伊格尔斯菲尔德,其父亲是个农民兼织毛呢的手工业者。
由于家境贫困、子女众多,道尔顿读完小学后被迫中途辍学。
从12岁开始,他走上了自学成才道路。
道尔顿从气象观测开始,经物理学领域最后进入化学世界并在那里开花结果。
他于1803年起创立了科学原子论,为人们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提供了一个研究中心,为化学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道尔顿论述科学原子论的代表作是《化学哲学的新体系》,共两册,分别在1808年和1810年出版。
科学原子论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爱好科学的人们对道尔顿的崇敬与爱戴。
从1808年起,道尔顿被推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曼彻斯特文学哲学学会会员、法国巴黎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德国莫尼黑皇家科学院院士、俄国莫斯科帝国自然史学会会员等。
1自学成才之路道尔顿的父母由于收入微薄又要养活子女6人,经济相当拮据。
但道尔顿6岁时,父母还是想方设法让他上了当地教友会办的农村小学。
道尔顿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好学深思、有股韧劲,解不出难题决不某休。
对此,他的启蒙老师弗莱彻称赞说:“在教友会的孩子中间,就思想的成熟而论,谁也比不上约翰。
”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道尔顿被迫中途辍学。
从12岁起小小年纪的他就在一所民办小学开始教书;农忙时还受雇干农活,过早地挑起了生活重担,虽身处逆境,但他仍坚持自学,毫不松懈。
当地一位有学问的教友会绅士鲁宾逊是个自然科学爱好者。
他十分欣赏这个宁静、谦逊、勤奋的孩子,宁愿放弃休息,在晚上给道尔顿讲授数学和物理等知识。
鲁宾逊还爱好观测气象,自制了各种精巧仪器。
在他的热心指导下,道尔顿开始进行气象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尔顿生平事迹简介
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英国化学家。
1766年9月6日
生于坎伯雷,1844年卒于曼彻斯特。
父亲是一位农民兼手工业者。
幼年
时家贫,无钱上学,加上又是一个色盲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
才。
1778年在乡村小学任教,1781年应表兄之邀到肯德尔镇任中学教
师,在哲学家高夫的帮助下自修拉丁文、法文、数学和自然哲学等并开
始对自然观察,记录气象数据,从此学问大有长进。
1793年任曼彻斯特
新学院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1796年任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会会员,1800年担任该会的秘书,1817年升为该会会长,1816年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822年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826年,英国政府将英国皇家学会的第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了道尔顿。
1807年,发现倍比定律,即甲乙二种元素化合成为多种化合物时,与一定质量甲元素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互成简单整数比,并用氢作为比较标准。
提出原子论,“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
发现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定律。
1808-1872年,《化学哲学的新体系》陆续出版,本书总结了作者的原子论。
道尔顿在化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有:
创立原子学说。
1303年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学说,其要点:(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基本特征之一。
(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
推导并用实验证明倍比定律。
如果一种元素的质量固定时,那么另一元素在各种化合物中的质量一定成简单整数比。
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并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为后来测定元素原子量工作开辟了光辉前景。
建议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
此外,道尔顿在气象学、物理学上的贡献也十分突出。
他是一个气象迷,自1787年在担任初中物理教员时开始连续观测气象,从不间断地坚持了56年,一直到临终前几小时为止,他的全部记录超过20多万条。
27岁时出版了《气象观测与研究》一书。
书中描绘了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等一起装置,巧妙地分析了降雨和云的形成过程、水蒸发过程、大气层降水量的分布等现象,深受读者喜爱。
1801年还提出气体分压定律,即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他还测定水的密度和温度变化关系和气体热膨胀系数相等等。
遗憾的是道尔顿曾固执地反对为他解围的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而传为“笑话”。
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l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
为了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道尔顿终生未婚,而且在生活穷困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英国政府只是在欧洲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下,才给予养老金,但是道尔顿仍把它积蓄起来,奉献给曼彻斯特大学用作学生的奖学金。
道尔顿一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化学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所以道尔顿应是近代化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