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代汉语笔记 词汇章节讲课教案
汉语词汇教案

汉语词汇教案教案标题:汉语词汇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积累并正确运用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
3.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和扩展汉语词汇的学习。
教学重点:1. 汉语词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汉语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和扩展汉语词汇的学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素材、课件、黑板、笔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课本、参考书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提问学生对汉语词汇的认识和了解。
Step 2:讲解汉语词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介绍汉语词汇的定义和意义。
2. 解释汉语词汇的构成和分类。
3. 引导学生理解汉语词汇的多义性和词义辨析。
Step 3:词汇积累与运用(20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
2.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词汇。
3. 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口语或写作练习。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词汇拓展的练习和活动,如填空、造句等。
2.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活动,拓展词汇的运用能力。
3.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Step 5: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2.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评价。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词汇积累、词义辨析等。
2. 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汉语课外读物、参与词汇竞赛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扩展词汇。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供个性化的词汇学习指导。
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等方式参与教学评价。
现代汉语词汇教案设计

现代汉语词汇教案设计介绍本篇教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在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教学活动。
本设计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帮助学生研究并掌握丰富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相关的常用词汇。
- 学生将学会正确运用所学词汇,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学生将通过各种交流和写作活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汉语常用词汇的分类和归纳。
2. 词汇的拼音和发音规则。
3. 词汇的词义辨析和用法讲解。
4. 扩展词汇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步骤1. 词汇分类和归纳: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汉语常用词汇的分类,如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然后,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将学会将词汇进行归纳和分类。
2. 词汇拼音和发音规则:教师将逐步引导学生研究和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拼音和发音规则。
通过听音、模仿和练,学生将掌握正确的发音。
3. 词义辨析和用法讲解:教师将选取一些常见的词汇,讲解其词义辨析和用法。
通过例句和语境的介绍,学生将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法。
4. 扩展词汇的研究和应用:教师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扩展词汇。
通过阅读材料和写作练,学生将积累并运用更多的词汇。
教学活动1. 词汇分类游戏:教师可以设计词汇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和运用所学词汇。
2. 发音练: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对话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练正确的发音。
3. 辨析练:教师可以设计词义辨析练,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的方法,准确理解和应用所学词汇。
4. 阅读和写作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词汇的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言和完成活动等。
2. 作业评估:教师可以批改和评估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所学词汇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本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系统研究和掌握现代汉语词汇,并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教材第四章《语法》的第三节《词类》和第四节《句子成分》。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分类及功能,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句子成分的识别与运用,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词类的基本知识和句子成分的识别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类活用及句子成分的运用。
重点:词类的分类及特点,句子成分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现代汉语对话,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
2. 讲解:讲解词类的基本知识和句子成分的识别方法。
a.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b.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句子,找出词类和句子成分。
六、板书设计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2)他努力学习,取得了好成绩。
1)这本书很有趣。
2)他们在教室里学习。
2. 答案:a. 1)春天(名词)、来了(动词)、万物(名词)、复苏(动词)。
2)他(代词)、努力(副词)、学习(动词)、取得(动词)、好(形容词)、成绩(名词)。
b. 1)定语(形容词)、主语(名词)、谓语(动词)。
2)主语(代词)、在(介词)、教室(名词)、里(副词)、学习(动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类和句子成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提高他们对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讲课教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第一章语音考试内容: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3)音节结构表4)拼合规律表5)变调的规则4条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二、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2.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汉语声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语调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轻声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区分声母、韵母) 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二)语音的单位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guāng中的“ng”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
如n.án.,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ā , xiā ,guài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如:gān , gēng ,guān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例:判断音位个数hán 和 lán :共 h , l, a , n 4个音位hán 和nán :共 h , l, a 3个音位(三)记音符号1.汉语拼音方案作用:1)给汉字注音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2.国际音标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1)词性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2)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用词性填空,完成以下句子:我()喜欢()吃苹果。
(2)请分析以下句子的成分:她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在公园里散步。
2.答案:
(1)名词;动词
(2)主语:她;谓语:穿着;宾语:花裙子;定语:漂亮的;状语:在公园里;补语:散步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音量,放慢语速,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记忆。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2.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适当延长讲解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消化吸收。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现代汉语》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现代汉语的词性与句子成分”。详细内容将包括词性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特点,以及句子成分的识别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汉语词性的基本分类,了解各种词性的特点。
2.学会识别句子中的各种成分,能够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句子构建能力。
二、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词性与句子成分的结合方式。深度上,要讲解清楚每个句子成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不同词性在句子中的表现;广度上,要涵盖各种词性和句子成分的典型用法,以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5.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现代汉语讲义课教案

现代汉语讲义精品课教案(全套)第一章:现代汉语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汉语的定义、特点及其地位。
2. 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基本知识。
3. 认识到学习现代汉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2. 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3.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4.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5. 现代汉语的语用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特点、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现代汉语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语言现象,加深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理解。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实践能力。
5. 总结:强调学习现代汉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篇现代汉语文章,分析其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特点。
第二章:现代汉语语音一、教学目标1. 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
2. 学会拼音标注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3. 了解声韵调的特点及运用。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2. 拼音标注方法3. 声韵调的组合规律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2. 练习法: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特点。
3. 演示: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分组练习发音,互相纠正。
5. 总结:强调发音准确性,鼓励多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熟练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
2. 练习拼音标注,提高发音准确性。
第三章:现代汉语词汇一、教学目标1. 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
2. 学会识别和使用常用词汇。
3. 了解词汇的构成规律。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2. 词义与词性的区分3. 词汇的分类与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汇的基本特点、构成规律。
现代汉语第三章 词汇教案

第三章词汇第一节词汇概述一、词和词汇1、词词,从词汇的角度说,可以定义为“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例如:“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这是一个句子,它就是由“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五个词组成的。
这五个词各自都表示一定的意义,都能分别和其他的词组成另外的句子。
五个词中,“的”和“更”无法再拆开,“祖国”、“明天”、“美好”似乎可以拆,但是它们的意义不是两个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已经紧紧地凝结在一起。
在这个句子里,它们都分别是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表意单位,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充当句子的成分的2、词汇(1词汇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从广义上来说,一种语言(或方言)里的所有的词就构成这种语言的词汇,如“汉语词从狭义上来说,一个人所使用的全部词或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所使用的全部词,也可以叫做这个人、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词汇,例如可以说“鲁迅的词汇很丰富”、“《红楼梦》的词汇”、“《谁是最可爱的人》(2词是指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词,词汇则是指词的总和,两者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
它们的含义不同,不能混淆。
例如,可以说“人民”是一个词,而不能说它是一个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一般就是指普通话的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还包括了作用相当于词的熟语——3、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1词汇差不多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的。
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的词语随着新事物、新思想的出现而产生,如“网络”“网站”“传真”“房改”“危房”“跳槽”“克隆”“酷”等;二是旧的词语随着旧事物、旧思想的消亡而失去了交际作用,并逐渐消亡,如“矛”“盾”“诸侯”“宰相”“太监”等词所代表的事物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早已消失了,这些词语也随之消亡了;三是有些词语随着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变化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加深,意义发生了变化(增加或改变了意义) (2汉语词汇规范化是汉语规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词汇的规范化,就是按照词汇内部发展规律进行人为调节,引导词汇向更完善、更精普通话词汇规范化的标准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话的词汇为核心。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现代汉语》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复句及其运用。
具体内容包括复句的定义、类型、关联词的用法以及复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复句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复句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并能运用复句表达复杂意义。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复句类型的辨析及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复句的定义、类型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实际语境中的复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复杂意义。
2. 新课内容:(1)讲解复句的定义和作用。
(2)介绍复句的类型,如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并举例说明。
(3)讲解关联词的用法,通过例句展示不同关联词在不同类型复句中的运用。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讨论,辨析不同类型的复句。
(2)给出句子,让学生补充完整复句,并使用关联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高考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复句的定义、类型及关联词用法。
2. 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复句。
3. 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各写一个句子。
(2)分析下列句子中关联词的作用。
2. 答案:(1)示例:并列复句: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棒。
递进复句:这道题很难,但我还是做出来了。
转折复句:虽然天气很热,但他还是坚持去跑步。
(2)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复句及其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有个别学生在关联词使用上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含有丰富复句的文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词汇与词的构造一、词汇二、词汇单位三、词的构造第二节词义一、词义的性质二、词义的分类三、语素义四、义项五、义素六、语义场第三节现汉词汇构成、词汇发展、词典一、现汉词汇构成二、现汉词汇发展变化和规范三、词典第一节词汇与词的构造一、词汇定义:又称语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汉语词汇、文言词汇、老舍的词汇)。
语言建筑材料,反映社会:语言发展;标志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广;越多越表思想;生活阅读写作二、几种词汇单位1.语素: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1)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书:语音形式为shu;词汇意义为成本的著作;语法意义为名词及其语法作用—实语素吗:语音形式为ma;词汇意义无;语法意义为表示疑问语气—虚语素(2)语素可以使单音节也可是多音节确定语素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之(替代过程中保持意义一致,马虎—马车)(3)根据构词能力可分为:A.成词语素:能独立成词,亦“自由语素”(词根)B.不成词语素:a.不定位语素(词根)b.定位语素(词缀)其中,不定位语素和成词语素构成词根,表示词的基本意义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1)独立运用:能单说(单独成句)或能单用(单做句法成分或者起语法作用:了,又)区别词与语素:剩余法(先看成词语素,再看剩下的)(2)最小的:区别词与短语:拓展法或插入法(3)字-语素-词:我喜欢巧克力糖7-5-33.固定短语:词与词固定组合,不可增减改换中间的词(自由组合是临时组合)(1)专有名词(企业单位、书名、杂志名、电影名等)(2)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4.略语:经压缩或着省略的短语(部分固定成词,不可还原)(1)简称:A.均取前(家用电器:家电)B.均取后(人民警察:民警)C.一前一后(外交部长:外长)D.省并(中学、小学:中小学)E.外来词取第一个(加利福尼亚州:加州)F.其他:(安理会,农贸市场)(2)数词略语:联合结构选共同项或共同属性(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五金)三、词的构造1.单纯词(1)单音节;部分多音节(2)连绵词:2个音节连成一个意义,不能拆开(各音节本身无意义)成2语素A.双声:参差,吩咐B.叠韵:彷徨、从容C.其他:蝴蝶、芙蓉(偏旁同)(3)叠音词:非语素的重音节构成:猩猩,姥姥,皑皑(4)音译外来词:葡萄,的士,歇斯底里(5)拟声词:乒乓,哗啦,布谷,知了2.合成词:>=2语素构成(确定类型要清楚语素义)(1)词根+词根:复合式(A+B);重叠式(A+A)A.并列式:意义相近或相同:道路意义相关:手足意义相反:天地产生新义:领袖偏义词:忘记B.偏正式:前修饰限制后:气功(定中);鲜红(状中)C.陈述式:主谓式:山崩、胆怯、自觉D.支配式:动宾式:破产、开幕、司机、有限E.补充式:后补充说明前:证实、纠正事物+量词单位/总称:船只,房间F.重叠式:语素重叠(2)词根+词缀:附加式A.前缀+词根B.词根+后缀C.词根+叠音后缀注意:A.词汇有的表示意义(第:次第;乎乎:感情色彩)B.有的表意模糊与词根区别(老师VS老人)C.起语法作用(+儿:名词(儿不是音节))D.“式、师、性”等非词缀有实义其他:3个或三个以上的语素的合成词:层次多如说明文,经济基础第二节词义一、词义的性质1.定义: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含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特点的认识—词汇意义词=形式(语音)+内容(词汇意义+语法意义)2.性质(1)概括性:概括对象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专名、地名亦然,可具体、抽物、动变、性状、想象(2)模糊性:所指事物边界不清,反映客观事物连续性,核心部分较明确,为人关注,科学术语教明确(3)民族性:不同语言有不同概括,理性意义、附加色彩都具备二、词义的分类1.理性义:同表达概念相关的意义部分(概念义;主要义)2.附属色彩:色彩义,附属于理性意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赋予的特定感受(1)感情色彩:词义有褒贬,中性色彩。
有时无色彩进入短语、句子后有色彩意义:够·朋友,年轻·了点(2)语体色彩:适用于一种交际范围、场合、文体中(亦文体色彩);有时同文化修养有关(3)形象色彩:表示具体事物,有种形象感;有专门描述事物形象的词构成:云海,垂柳,碧空,乒乓球—色彩义同词来源关联(古语庄重,方言);海域阶层、行业、集团的习惯用语有特殊色彩三、语素义1.语素义:存在于语素所构成的合成词或固定结构中的语素意义1)不成词语素:“涤”有洗之义,存在于洗涤、涤荡中2)成词语素:“空”(没装东西)既是词义也是语素义,“空”(天空)只是语素义,只有在空中、天空等2.语素义的词义1)语素义表示词义(语+语=词义:立功;相同+相近=洗涤)2)表示某些内容:带鱼、竖琴3)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比喻:踏青,鬼胎,裙钗,梭鱼避免吧语素义当词义使用4)语素义失落原义:窗户,斯文,大方(合成词中)难辨原因:词源复杂,语音变异,字形变如:借把剪(不成词语素)来剪(成词语素)头发四、义项1.义项:(词/语素)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词典中的意义单位)(1)语素也有义项:据其在合成短语或固定短语中的意义归纳出;成词语素的有词义,也可能为语素义(2)各义项出现的语境为互补关系(3)义项划分非绝对,根据实际运用和人为主观分析归纳而来2.义项分类(1)基本义: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词义(相对于转义而言,并非都为本义,文献记载的,词源学的,最初意义(2)转义:由基本义转化而来的词义A.引申义:经推演发展,引申产生的B.比喻义:借一词义比喻另一事物从而固定下来的(3)运用中的固定义(词典中记录的);临时义(表达需要、用修辞等临时赋予、可能发展成固定词义的:包袱)3.单义词or多义词(1)单义词:一个固定义项(可单纯词可合成词,术语专名较多,交际时有临时意义)(2)多义词:>=2固定义,一词多义,各义间有联系(词汇丰富,经济的表现,依赖于语境区别意义)VS同音词:同音异形不提,尤其指同音同形:一音多词,意义无联系(别去,告别)同音词出现的原因:A.音节数有限(1200),词汇上万且在不断扩充B.语音发展变化,古不同现今相同C.词义分化五、义素1.义素: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词的区别特征(亦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成分)2.义素分析:明确分析对象(相关的词)--找词义共同、区别特征—表达(+-二分或多分)--解释理解词义;突出词义间的异同与联系;结成语义场六、语义场1.语义场:通过词间对比,根据词义的共同特点与关系划分出来的类A.同语义场(词义的分类聚合)至少一个共同义素B.不同语义场的同一个词意异,受同语义场其他词义制约?C.语义场有层次,词可以兼属不同层次的名词2.种类(1)类属义场:同属一个较大的类(意义范围大和范围小的词构成上下位关系)注:a)上下位关系是相对的有层次的b)类属义场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列举的总和c)类属义场的划分并不一定复合科学分类要求,根据人们的思想习惯A.构成“下位词”是···的“上位词”表达方式,用于解释事和现象,词典释义B.构词:词根+修饰语素(车—汽车,火车),丰富词汇,是词汇具体细致反映事物现象(2)顺序义场:按固定顺序排序—含循环义场:春夏秋冬(3)关系义场:2成员处关系两端,相互对立,相互依靠(只有两项,无中间项)老师—学生;方位过程:上—下;收—发(4)同义义场和同义词A.意思相同(等义词/绝对同义词)or相近(近义词/相对同义词)只要一个重要义项相同,都是词B.同义词来源:a)普通话与吸收的方言词b)书面语、口语等语体通用的词:儿童—小孩—小孩儿c)本族语与外来语:动画片—卡通d)语言发展,新词义与原词义C.辨析a)意义i.事物特点不同,范围大小不同,有时是集体与个体:书籍—书ii.动作行为特点不同(如轻重义等的不同):努力—竭力;损坏—毁坏iii.性状特征不同,适用对象不同:交换—交流,美满-0圆满b)功能i.词语结合(搭配)不同,与词性、词义有关:侵占—侵犯ii.充当句子成分不同,词性同也异:充分—充足;词性异更异:繁荣—繁华iii.附属色彩不同:书口:吝啬—小气;感情:行为—行径D.作用:i.表达精确严密,增强表情达意能力ii.语体风格鲜明iii.语气适当,风格变化iv.连用增强语势,强调v.作语素,构成合成词、词语(5)反义义场和反义词A.意义相反或相对,反义表述的一种(有些孤立无义,语境中有对举意义)B.类型i.绝对反义词(互补相反):非A即B,非B即A,真—假ii.相对反义词(极性相反):处于对立的2极端,中间现象存在,黑—灰—白注:i.2类型特定情况可改变:死—半死不活—活;进—退(不进则退,没有“不动”)ii.可能分属两类型:2个人:左—右;3个人:左—中—右iii.多义词每义有反义词—一词处几个反义场:开—谢/关/闭iv.反义三角:黑、红、白C.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i.“~不~”格式:厚不厚;“有多~”:有多厚(很少用薄,除非已知很薄)ii.“有[数量]”格式:有三尺厚,太薄了,只有三村厚D.作用i.揭示事物间及同物在不同关系上的对比、矛盾,使深明、特点、深刻ii.连用加强语气,强调核心iii.构成对偶、映衬句子,简练深刻iv.构成合成词和成语(在矛盾中概括出新义)同义词、反义词叫词的横向关系七、词义和语境1.语境:语言单位出现的环境: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社会现实语境)因文定义:词的一种解释需要相当多的上下文语境才不至于随意2.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增加临时义,表现词义的选择性即搭配第三节现汉词汇构成、词汇发展、词典一、现汉词汇基本构成1.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1)基本词汇:最主要部分,千百年前到现在;和语法一起构成语法基础A.内容:a.自然现象、事物、人器官b.生产生活资料c.动作、行为、性状d.时令、方位数、数量指代B.特点:a.稳固性b.普遍性(全名常用性)c.能产性(构词能力强,构新词基础,虚词除外)(2)一般词汇A.内容:a.古语词b.外来词c.方言词d.行业术语等B.特点:a.量大,多灵活性b.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渗透依存c.来源广C.类别a.古语词:i.历史词语:历史上的现象、事物现在没有了的词ii.文言词语:现在事物仍然存在但由别的词替代b.方言词:普通话从方言中吸取,愈口语愈多,文学作品加速流通(同名异实,同实异名,方言特有词)i.作用:生动形象,丰富表现力ii.吸收:普通话同义不吸收地域色彩浓厚的土语;同名异实以北京话涵义为准c.术语、行业语:各学科或社会行业的专门词语,有些在运用中产生新义变普通(洗礼)i.有值得规范之处ii.作用:丰富词汇,利于科文普及d.外来语:从外国或本国其他民族起手的词,也称借词(不含纯意译词:汗语素+汉构词规则)i.汉时已有外来词:琵琶,骆驼,琉璃,狮,佛等,隔壁,ii.吸收外来词方式构造:音译(菩提,蒙太奇);译音兼译义(各音节都有义,与原词义相关:基因);半译音半译义(卡片,啤酒,冰淇淋)其中包含音译后+汉语素;借形(字母式;日本汉字式)e.隐语:社会集团、秘密组织内部用的语言2.熟语(1)成语:相研习用、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A.来源:a.神话寓言:天花乱坠b.历史故事:夜郎自大c.书面诗文名句:发号指令、学而不厌d.口头俗语/古白话作品:正大光明、千夫所指e.解放后新词语:自力更生B.特征a.意义整体性b.结构凝固性c.风格典雅性C.结构a.并列:中今中外b.偏正:郁郁寡欢c.述宾:步人后尘d.述补:毁于一旦,逍遥法外e.主谓:呆若木鸡,奇文共赏f.连谓:画蛇添足g.兼语:引狼入室h.紧缩:宁死不屈i.重叠:卿卿我我(2)谚语:民间流传久、简单通读、深刻道理的语句A.多有句子结构:行行出状元B.区别成语:口语性强;成语比谚语更加定型化C.作用:a.总结多方面经验,论理说证b.生动形象,用于叙述、对话(3)歇后语:2个部分组成,有时略去下半句,前谜面,后近似谜底的口头固定短语A.比喻:大海捞针—无处寻(字面义);大路上电杆—靠边站(转义)B.谐音双关:四两棉花—弹不上(谈不上)(4)惯用语:口语中表达习惯含义的短小定型的词语,多3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