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4

合集下载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7,分数:54.00)1.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

(分数:2.00)A.脑电的变化√B.大脑髓鞘化程度C.大脑皮质发展D.大脑形态发展解析:解析:脑电的变化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证实,5个月胎儿以显示出脑电活动。

8个月以后则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2.同步节律的( )波被称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

(分数:2.00)A.α波√B.β波C.γ波D.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波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

3.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其发展顺序是( )。

(分数:2.00)A.抬头-翻身-爬-坐-站立-行走B.抬头-坐-翻身-爬-站立-行走C.抬头-翻身-坐-站立-爬-行走D.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解析:解析: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按如下规律进行的: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其顺序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4.吉普森和沃克探索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研究是( )。

(分数:2.00)A.视觉偏爱法B.习惯化方法C.客体隐藏任务D.“视崖”实验√解析:解析:“视崖”实验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

在平台上放一块厚玻璃板,在中间分为两半,一半的上面铺着红白相间的格子图形,视为“浅侧”;另一半的格子图形置于玻璃板下约150厘米处,视为“深侧”。

这样透过玻璃板看下去,深侧像一个悬崖。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名词解释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题后含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名词解释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题后含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名词解释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积极关注【湖南师范大学2015】正确答案:积极关注指的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是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

涉及知识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精神活性物质【上海交通大学2018】正确答案:摄入人体后影响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物质。

涉及知识点:变态心理学3.冒险转移【湖南师范大学2016】正确答案:人们在独自进行决策时,愿意冒的风险较小,倾向于较为保守的成功可能性较大的行为。

而如果改由群体共同决策,则最后的决定会比个人决策时有更大的冒险性。

这种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就称为“冒险转移”。

涉及知识点:社会心理学4.皮格马利翁效应【北京师范大学2011】正确答案:这个名词来自于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雕刻了一个美女雕像,并且爱上了这个美女雕像,后来这个美女雕像变成了真人,并嫁给了他。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含义是,主试的期望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被试的行为会向着主试期望的方向发展。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5.发展关键期正确答案:发展关键期是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

6.群体凝聚力正确答案: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是用以描述群体一致性程度的术语,即群体对个体成员的吸引力以及个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力的总和。

影响内聚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一般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其中,内部因素包括群体的目标、群体对个体成员需要的满足程度、领导成员与下属成员之间的关系、群体的心理文化氛围等;外部因素主要指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竞争。

7.积差相关正确答案:积差相关也称皮尔逊相关或积矩相关,是运用较为普遍的计算线性相关关系的方法。

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时应该满足以下条件:线性、总体正态、成对数据、连续变量。

心理学考试:2022发展心理学真题模拟及答案(4)

心理学考试:2022发展心理学真题模拟及答案(4)

心理学考试:2022发展心理学真题模拟及答案(4)共153道题1、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趋于成熟,这意味着()。

(单选题)A. 从高一开始即已完成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的转化B. 个体思维水平和类型的差异稳定了C. 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可塑性增大D. 各种思维成分变化加剧试题答案:B2、儿童最初掌握的句子是()。

(单选题)A. 疑问句B. 祈使句C. 陈述句D. 感叹句试题答案:C3、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单选题)A. 7岁~8岁至11岁~12岁B. 11岁~12岁至14岁~15岁C. 14岁~15岁至18岁~19岁D. 51岁~52岁至55岁~56岁试题答案:B4、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心理过程是()。

(单选题)B. 注意C. 记忆D. 思维试题答案:A5、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

(单选题)A. 记忆广度不变,但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减退或下降B. 记忆广度、机械识记下降,但再认和回忆等保持稳定C.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D. 再认下降较多,而回忆下降并不明显试题答案:C6、从主体调节过程研究自我发展的代表人物是()。

(单选题)A. 哈维格斯特B. 巴尔特斯C. 莱文森D. 拉文格试题答案:D7、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岁以后。

(单选题)A. 50B. 60C. 70D. 80试题答案:B8、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单选题)B. 3~6岁C. 13~15岁D. 16~18岁试题答案:A9、婴儿思维形式以()为主。

(单选题)A. 直觉行动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抽象概括思维D. 创造思维试题答案:A10、荣格认为,纵观整个人生历程,人的前半生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

(单选题)A. 发展型B. 成熟型C. 内倾型D. 外倾型试题答案:D11、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单选题)A. 交往B. 游戏C. 学习D. 想象试题答案:C12、同伴关系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

(单选题)A.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B. 是高中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关系C. 没有什么影响D. 可有可无试题答案:A13、“三座山”测验是用来证明儿童思维的()。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4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4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4(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分数:2.00)1.图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认知理论把图式定义为从心理学理解认知的基本构造单元。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改变,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

)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2.论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

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

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自律期:大约8、9岁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但这时期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l、12岁以后才能独立判断。

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

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

习俗水平: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论述题 2. 单项选择题 3. 多项选择题 4. 名词解释题 5. 简答题1.论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

正确答案:(1)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

优点:减数法的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作业反应,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

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的反应时间,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数法反应时间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缺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

这一般是很难的,这个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数法的广泛使用。

(2)加因素法:斯腾伯格推出加法原则,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实验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效应分别独立,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特点:①实验者可以通过操作变更阶段的持续时间,完成这项工作的自变量就称之为因素(不止一个)。

②这些因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影响反应时间的附加因素,亦为非交互作用的因素,这类因素称之为影响反应的附加因素;另一类因素为影响同一阶段的因素,为交互作用的因素。

因此,斯腾伯格认为,一旦找到交互作用和附加因素的模型,心理学家就揭示了加工阶段是怎样相关的。

缺点:因为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因而有人认为其应用会有很多限制。

加因素法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测量)模拟试卷4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测量)模拟试卷4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测量)模拟试卷4(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属于人格自陈量表的是( )。

(分数:2.00)A.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B.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主题统觉测验D.斯坦福一比内量表解析: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最常用的人格自陈量表。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人格投射测验,而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属于智力测验。

3.下列关于SCL一90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A.SCL一90是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B.SCL一90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C.SCL一90共包含九个因子√D.SCL一90用来评估个体近一年的状况√解析:解析:SCL一90是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很多学校在新生人学的时候会拿这个来做新生心理普查。

它包含90个项目,共十个因子,每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用来评估个体近一周的身心状况。

4.下列关于利克特量表法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A.制作简单,能广泛接受与态度有关的项目B.可通过减少项目数提高效度√C.允许受测试者充分表达态度的强烈程度D.可以认为态度分数相同者持有相同的态度模式√解析:解析:利克特量表法的优点是制作简单,能广泛接受与态度有关的项目,可以通过增加项目提高效度,并且允许受测者充分表达态度的强烈程度。

缺点是相同的态度分数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模式。

5.测量人格常用的方法和形式是( )。

(分数:2.00)A.自陈量表√B.评定量表√C.投射测验√D.评价中心√解析:解析:不要漏了评价中心哦。

最新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4)

最新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4)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4)1.人在发展过程中,短时记忆的广度的峰值在()。

A.小学阶段B.幼儿阶段C.大学阶段D.初中阶段【答案】D2.更年期是指()。

A.个体在中年期出现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B.个体在老年期出现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C.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D.仅指女性更年期【答案】C3.决定心理能力的原因是()。

A.教育因素B.遗传因素C.环境因素D.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答案】D4.儿童心理的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和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这是遵循儿童心理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矛盾性原则D.感知性原则【答案】C5.出现“认生”现象的年龄大致在()。

A.1个月~3个月B.3个月~4个月C.4个月~5个月D.6个月~12个月【答案】D6.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一种现象。

A.最近发展期B.敏感期C.转折期D.关键期【答案】C7.小学阶段的儿童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的发展表现为()。

A.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B.机械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C.意义记忆的效果逐年降低D.机械记忆的效果逐年降低【答案】A8.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

A.7、8岁~11、12岁B.11、12岁~15、16岁C.15、16岁~17、18岁D.51、52岁~55、56岁【答案】B9.在成人阶段中,晶体智力的发展模式表现为()。

A.缓慢上升B.缓慢下降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D.倒U型曲线【答案】A10.中年期记忆的变化表现为()。

A.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下降,而对表面细节的记忆并没有下降B.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而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没有下降C.大幅度下降D.关注具体细节和动作【答案】B11.从毕生发展观来看,心理发展是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影响心理发展的要素。

发展心理学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发展心理学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发展心理学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单项选择题1.皮亚杰创造性地将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综合运用的一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是()。

A.实验法B.问卷法C.临床法D.实验室实验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2.研究者安排一定的情景、严格控制条件,使其中的各种条件保持不变,只变化某一条件(自变量),以探查心理变化(因变量)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访谈法C.观察法D.临床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3.研究者亲自观察被试的言谈举止,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这种方法是()。

A.定期观察法B.直接观察法C.重点观察法D.间接观察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4.研究者通过对图画、作业、日记等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A.重点观察法B.间接观察法C.定期观察法D.直接观察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5.学者们认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调和的,持“非此即彼”的观点。

这是在()。

A.20世纪之前B.19世纪之前C.18世纪之前D.17世纪之前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6.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B.格塞尔C.霍尔D.高尔顿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7.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B.霍尔C.高尔顿D.华生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8.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

A.环境决定论B.二因素论C.遗传决定论D.相互作用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9.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都不可否认,只是两者间的作用不同而已,心理发展是两者的相加或相乘。

这种观点属于()。

A.环境决定论B.二因素论C.相互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10.20世纪30—40年代以来,多数学者认为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4(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分数:2.00)1.图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认知理论把图式定义为从心理学理解认知的基本构造单元。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改变,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

)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2.论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

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

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自律期:大约8、9岁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但这时期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l、12岁以后才能独立判断。

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

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

习俗水平: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

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

他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

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

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

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

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

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解析:三、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3.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4.幼儿词汇的发展表现在词类范围的日益扩大,儿童掌握词汇的顺序为( )。

(分数:2.00)A.语气词一名词一形容词一动词B.名词一动词一形容词一介词√C.名词一形容词一助词一动词D.形容词一动词一名词一虚词解析:解析:幼儿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幼儿掌握得比较晚。

5.儿童在掌握守恒概念时,最先掌握的是( )。

(分数:2.00)A.体积守恒B.重量守恒C.物质守恒D.数量守恒√解析:解析: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数量守恒。

6.数概念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其顺序为( )。

(分数:2.00)A.分数一小数一整数B.小数一分数~整数C.整数一分数~小数D.整数一小数~分数√解析:解析:你可以想想你小学时候学数学的顺序。

如果当时的学习顺序与科学规律不符合,那就说明你所在的地区用的小学教材是错误的。

7.幼儿初期儿童占优势的记忆方式是( )。

(分数:2.00)A.短时记忆B.有意识记忆C.形象记忆D.无意识记忆√解析:解析:幼儿初期的儿童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在教育影响下,幼儿晚期的儿童有意识记忆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8.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A.皮亚杰√B.科尔伯格C.埃里克森D.海茨格解析:解析: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

他采用独特的临床谈话法,着重于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

9.儿童自我情绪体验发生转折的年龄是( )。

(分数:2.00)A.2岁B.4岁√C.6岁D.22岁解析:解析:自我情绪体验发生转折的年龄是4岁,见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千万不要选D选项!22岁就不是儿童了。

10.幼儿的身体攻击行为在( )岁达到顶点。

(分数:2.00)A.3B.4 √C.5D.6解析:解析:小知识点,四岁的孩子身体攻击行为到达顶点,请记住。

11.林涛不仅喜欢跟女同学一起玩,参与女同学的游戏,而且喜欢女生的装扮,并且也总是模仿女生的动作,这体现了以下( )的概念。

(分数:2.00)A.性别化B.性别认同C.性别角色认同D.性别角色偏爱√解析:解析:性别化是指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所认为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价值、动机、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

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性别角色偏爱是对于个体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喜爱。

林涛的表现都体现了他的性别角色偏爱,即更偏爱女性角色。

12.在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中,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不同,体现了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 )。

(分数:2.00)A.差异性√B.缺陷性C.集中性D.排除性解析:解析:差异性:许多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缺陷性:有特殊的行动障碍,这种儿童在很多学科方面学得很好,但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

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言语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

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13.9岁的小华是老师最喜欢的班里的学生之一,但他的同桌小李是一个暴脾气,在一次周末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后,小华开始担心小李。

根据塞尔曼角色采择的观点,小华处于角色采择的( )阶段。

(分数:2.00)A.阶段一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B.阶段二社会一信息角色采择C.阶段三自我反省角色采择√D.阶段四相互角色采择解析:解析: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一: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阶段(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的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反应。

阶段二:社会一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阶段三: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冲突。

他们已经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反应,但儿童还不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四: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

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阶段五: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

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题中小华9岁,其表现反映符合阶段三的特点,因此此题选择C选项。

详见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14.Jack在智力测验中显示为正常水平,但其学习成绩却一直在班级末端,这体现了学习障碍的( )。

(分数:2.00)A.差异性√B.缺陷性C.集中性D.排除性解析:解析:美国特殊教育学家柯克提出学习障碍,其特征有四个:①差异性:实际行为与期望行为有显著差异;②缺陷性:有特殊行动障碍;③集中性:缺陷集中在语言或算术学科;④排除性:并不是由于听力或者视力或普通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

15.小学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这反映了儿童思维的( )的发展。

(分数:2.00)A.敏捷性B.灵活性C.深刻性√D.独创性解析:解析: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那就说明思维越来越深刻了。

16.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是在( )。

(分数:2.00)A.乳儿期B.婴儿期√C.学前期D.学龄初期解析:解析: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发展客体意识,两岁左右发展主体意识。

17.( )是儿童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

(分数:2.00)A.角色意识的建立B.自我意识的成熟√C.自我概念的建立D.自我认识的成熟解析:解析: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

18.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 )。

(分数:2.00)A.自我概念B.自我认识C.自我判断D.自我评价√解析:解析: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原话: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19.小学儿童友谊的基础是( )。

(分数:2.00)A.互惠互利√B.共同兴趣C.地理位置D.能力品质解析:解析: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朋友?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认为互惠是交友的基础,而小学是儿童友谊中的双向帮助阶段。

20.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是( )。

(分数:2.00)A.品德√B.自尊C.责任D.自控解析:解析:见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1.根据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到一定年龄时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

这个年龄阶段在( )。

(分数:2.00)A.6~8岁B.8~10岁√C.10~12岁D.12~15岁解析:解析:根据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阶段3是“自我反省角色采择”,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

这个年龄约为8到10岁。

22.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在( )下学期前后。

(分数:2.00)A.二年级B.三年级√C.四年级D.五年级解析:解析:根据现有研究,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约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四、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23.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4.贝克汉姆的女儿哈珀小七从出生就受到广泛的关注,进入幼儿期后,她的思维发展特点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