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 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临床技术操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骨科手术和治疗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手术准备2.1 术前评估:在进行骨科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情分析、病史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2 设备准备:手术室应准备齐全的骨科手术所需的设备和器械,包括手术台、手术灯、手术器械、骨科植入物等,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手术的无菌环境。

2.3 团队配合:手术团队应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进行配合,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各自明确分工和责任,并确保沟通畅通,协调一致。

3. 手术操作3.1 术前标识:在进入手术室前,医生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进行术前标识,包括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以避免手术误操作和患者混乱。

3.2 局麻操作:手术前,麻醉医生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并进行局部麻醉操作,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无痛感。

3.3 手术切口:主刀医生应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切口方式,并进行切口操作,注意准确切开皮肤和软组织,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器官。

3.4 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类型和治疗方式,医生应准确执行骨科手术操作,包括骨折复位、骨植入物安放、骨关节矫正等,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手术错误和并发症的发生。

4. 术后处理4.1 伤口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应妥善处理手术伤口,包括缝合、止血、贴敷敷料等,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并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2 术后指导: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注意、活动指导等,确保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能正确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

4.3 术后观察: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感染指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辅助检查:(1)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1.具有外伤史。

2.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合并症体征。

5. 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急症手术适应证:(1)开放性骨折。

(2)伴有紧张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择期手术适应证:(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手法复位不克不及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克不及保持功能性复位。

(4)关节内骨折。

(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对儿童慎重考虑。

4.手术办法选择:(1)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

(2)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3)预防、防止并发症,老年患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物理治疗。

(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关节骨科分册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肩部撞击症二、肩关节周围炎三、肩袖损伤四、弹响肩五、股骨头骨软骨炎六、弹响髋七、股骨头坏死八、股骨颈骨折九、关节内游离体十、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十一、Baker囊肿十二、膝滑膜软骨瘤病十三、髌骨软化症十四、骨性关节炎十五、内侧副韧带损伤十六、外侧副韧带损伤十七、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十八、半月板损伤十九、半月板囊肿二十、盘状半月板二十一、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二十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二十三、膝内翻二十四、膝外翻二十五、化脓性骨髓炎二十六、化脓性关节炎二十七、骨与关节结核二十八、单纯滑膜结核二十九、单纯骨结核三十、全关节结核三十一、骨样骨瘤三十二、骨瘤三十三、成骨细胞瘤三十四、良性软骨母细胞瘤三十五、内生软骨瘤三十六、骨皮质旁软骨瘤三十七、Ollier病三十八 Maffucci综合征三十九单发性骨软骨瘤四十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四十一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四十二非骨化性纤维瘤四十三骨化性纤维瘤四十四骨韧带样纤维瘤四十五淋巴管瘤四十六血管瘤四十七血管球瘤四十八脂肪瘤四十九骨巨细胞瘤五十骨囊肿五十一嗜酸性肉芽肿五十二动脉瘤样骨囊肿五十三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五十四畸形性骨炎五十五滑膜软骨瘤病五十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五十七骨肉瘤五十八骨旁骨肉瘤五十九软骨肉瘤六十间胚叶性软骨瘤六十一骨外软骨瘤六十二骨纤维肉瘤六十三尤因肉瘤六十四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六十五脂肪肉瘤六十六恶性淋巴瘤六十七血管肉瘤六十八滑膜肉瘤六十九多发性骨髓瘤七十骨转移瘤七十一骨质疏松症七十二痛风七十三类风湿性关节炎七十四儿童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七十五骨关节炎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髋关节穿刺术第二节膝关节穿刺术第三节踝关节穿刺术第四节肩关节穿刺吸引术第五节肘关节穿刺吸引术第六节腕关节穿刺吸引术第七节髋关节穿刺吸引术第八节膝关节穿刺吸引术第九节踝关节穿刺吸引术第十节肩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一节肘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二节腕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三节髋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四节膝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第十五节踝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六节肩关节切开引流术第十七节肘关节切开引流术第十八节髋关节切开引流术第十九节膝关节切开引流术第二十节踝关节切开引流术第二十一节膝关节融合术第二十二节钢板固定关节融合术第二十三节踝关节融合术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肩部撞击症BGL-GJG-1306-001B 1【制定规范的依据】《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概述】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构成肩袖,其联合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在三角肌外展肩关节的运动中协同下压固定肱骨头。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 (4)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4)创伤性休克 (5)骨筋膜室综合征 (6)挤压综合征 (7)脂肪栓塞综合征 (9)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11)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1)第二节骨折 (12)上肢骨折锁骨骨折 (12)肱骨外科颈骨折 (13)肱骨干骨折 (14)肱骨髁上骨折 (15)肱骨髁间骨折 (16)肱骨内、外髁骨折 (16)桡骨小头骨折 (16)尺骨鹰嘴骨折 (17)尺桡骨骨干双骨折 (18)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19)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19)桡骨远端骨折 (20)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21)腕部骨折 (22)下肢骨折股骨外科颈骨 (23)股骨粗隆间骨折 (24)股骨干骨折 (24)髌骨骨折 (25)胫骨平台骨折 (27)胫腓骨双骨折 (28)踝部骨折 (28)跟骨骨折 (29)骨盆及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30)髋臼骨折 (31)第三节关节脱位 (32)肩锁关节脱位 (32)肩关节脱位 (32)肘关节脱位 (33)腕部关节脱位 (33)髋关节脱位 (34)膝关节脱位 (35)踝、足关节脱位 (35)第四节手外伤 (36)开放损伤 (36)手部骨折 (37)第五节脊髓损伤 (39)第二章关节外科 (41)肩关节周围炎 (41)肱骨外上髁炎 (42)腕管综合征 (43)肘管综合征 (43)踝管综合征 (44)跟痛症 (44)股骨头坏死 (45)Baker囊肿 (47)第三章脊柱外科颈椎病 (47)腰椎间盘突出症 (49)腰椎管狭窄症 (50)第四章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石膏绷带固定 (51)牵引术 (52)小夹板固定 (53)清创术 (53)关节穿刺术 (54)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骨折系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绝大多数骨折为各种各样暴力所引起;也有一些少见的骨折并无明显外伤史,如病理性或疲劳性骨折。

骨科诊疗规范

骨科诊疗规范

1. 锁骨骨折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1。

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可以合并第1前肋骨折;2.中1/3骨折;3.外侧中1/3骨折。

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

外侧锁骨骨折又可分两型:1无移位:喙锁韧带未断;2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病史采集】1. 及时完成病史的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应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检查】1. 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 尤其注意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的损伤。

3. 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

4. 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诊断】1. 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

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瘀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 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呈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

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原则】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形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绷带锁骨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

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多次复位可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1.开放性骨折;2.有血管神经损伤;3.骨不连接4.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外科诊疗常规
为了规范治疗操作规则,防范医疗纠纷和治疗差错出现,特定制骨外科诊疗常规。

凡违及者除了经济处罚外,一切后果自负。

1 凡年龄60岁以上,或小于60岁既往有高血压者,入院后一律监测血压一天两次或一天三次。

2 凡急诊入院患者,或老年患者,一律急诊测血常规、电解质、随机血糖、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率、心电图、胸片,需急诊手术者查凝血功能、输血前常规。

3 凡入院病人检查发现心电图、胸片、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腹部立位腹平片、ASO、类风湿因子、血尿酸异常者,一律要请相关科室会诊。

4 凡需急诊手术病人,最基本检查包括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胸片、血糖、肾功能,非急诊病人包括全身检查肝功能、肺功能、心功能。

5 凡老年患者需手术者,包括局麻PVP手术,即使心电图正常,也要请心内科会诊,排除冠心病,以防心脏猝死。

6 凡腰腿痛入院患者,必查腰椎间盘(L3~S1)CT,腰椎MRI,还需查AFP、CEA、尿本周氏蛋白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还需查AS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排除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疾病。

查HLA-B27排除强直性脊髓炎。

7 择期手术患者,必须全面检查心、肝、肺、肾、脑、内分泌、胃肠道、血液系统功能是否良好,必须查腹部立位腹平片,老年患者必查心脏彩超、肺功能、血气分析。

8 凡入院病人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必须给病人家属签病危通知书,告知随时有可能血栓行走造成心、肺、脑等栓塞,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而猝死。

9 凡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必须行下肢髂、股动静脉至腘窝动静脉等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以排除血管栓塞和动脉闭塞硬化症。

10 凡老年患者大于60岁及以上需手术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需手术者要告知家属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脏血管意外,如心梗、心脏猝死、脑梗、脑溢血等危及生命。

若手术后病情需要,必须跟病人家属讲转ICU之事。

11 凡病人诉某处疼痛需镇痛处理,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落实疼痛部位,根据病人整体情况,予以止痛处理,严禁未检查病人,口头给予杜冷丁、强痛定注射。

12 若病人诉胸腹部疼痛,或者恶心、心中不适、胸痛、胸闷,必须立即做床旁心电图,以防心绞痛、心梗。

即使合并有肋骨骨折,也必须做心电图后方可止痛处理。

13 病人入院后重点关注既往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等,严禁未问糖尿病病史,未查随机血糖,即大量静脉滴注葡萄糖。

14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下肢骨折需择期手术者,术前需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

15 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危急重病人,现场抢救者,主管医生必须到场,以主管医师为主,科主任牵头,总住院必须到位,值班医师协助。

护理部由护士长牵头,医师分工协作,一组搞抢救治疗,一组跟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双管齐下。

若人员不够,本组上级医师和白班医师参与。

16 手术问题:手术切忌粗暴、抢时间,力争精益求精,认为骨折大致复位即可、打马虎。

一定要让主管医师、家属满意方可。

若骨折复位不满意,则需重来一次。

17 若病人年龄大,既往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术后一律上氧气,上心电监测。

若出现内科疾病加重者,想方设法要把病人转到内科去,绝不允许由于内科疾病死于我科。

18 凡病人需转长沙上级医院诊治者,必须经报告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长沙。

19 凡病人为股骨颈、股骨粗隆骨折、髋臼骨折、股骨骨折未急诊手术者,术前一律需做牵引治疗,以骨牵引为主。

20 出院病人一定要签内固定告知书,亲自交代病人回家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复查时间,并留本人随访电话。

一定交代病人石膏固定时间,服药量情况。

21 若手术病人年龄大,内科疾病及疗效差,随时有心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或存在治疗纠纷者,一律到医务部签字备案,让院方承担风险。

22 若治疗过程中,病人有不满意的地方,有医疗纠纷倾向,存在着出问题风险和可能,一定要及时介入,报告科主任,及时细致与病人和家属沟通。

23 凡皮肤裂伤、清创或截指、离断伤者,清创前一定跟患者家属交代感染和功能障碍之事,并签字。

尽量收住院,特别是车祸与工伤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