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2023年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一、当前中国渔业进展现状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进展期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步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养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对渔业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进行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渔农夫进展生产的乐观性,使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进展的阶段,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自1990年起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渔业的进展不仅满意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进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头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意资源的可持续进展.为了减缓海洋捕捞产量高速增长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对海洋渔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自1999年开头,首次提出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负增长”的目标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了严格的掌握制度。
自2022年起,为减缓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对我国海洋渔业造成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连续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资对渔民报废渔船实施补贴,引导渔民压减渔船,退出海洋捕捞业。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现稳定进展的态势;其中养殖产量增长幅度较大。
而捕捞产量已开头消失下降的趋势.2022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565万吨,较上年增长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2%。
由于国家加大了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国渔业整体素养和现代化水平有肯定提高;同时由于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准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二)水产养殖连续保持快速进展的态势,而且进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意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问题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5350万t,连续21a位居世界第一。
水产品出口量为333.88万t,出口额为138.28亿美元,连续10a位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8%,以占农业人口2%的渔民为全国民众提供了1/3的动物蛋白质。
特别是在水产养殖方面,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养殖产量达到3800万t,实现了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两个70%,是目前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水产养殖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开始引领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养殖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是顺应世界“低碳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具体体现;是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渔民稳定增收,水产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作为传统的渔业大国,中国过去主要依靠天然渔业资源满足人民对鱼类蛋白的需求,渔业产量的增加也主要依赖于捕捞产量的增加,海洋捕捞业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大部分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量下降,天然渔业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捕捞的经济效益也日益降低,而海水养殖业则发展迅猛。
1985年,中国政府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鼓励发展养殖业。
自1988年起,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渔业生产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缓解了对天然水产资源的压力。
1997年中国政府又适时地确立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将大力发展养殖及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渔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着发展的速度加快,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扩大规模和密度增大,养殖场周围的水质也越来越受到污染。
大量的养殖废水、饲料残渣和养殖动物排泄物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富氧化程度降低,进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水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品质安全问题一些水产养殖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其他化学物质来促进生长或防病。
这些化学物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对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3.养殖品种单一化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益,一些养殖场往往只种植一种或者几种特定的水产养殖品种,导致了养殖品种的单一化。
这种单一化不仅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传染,也容易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探究1.加强环保意识,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养殖场的环保意识,鼓励养殖场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利用养殖废水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政府可以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养殖场引进相关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业的环保水平。
2.规范养殖品质,保障水产品品质安全为了解决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加强养殖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养殖品质,加强对养殖场的质量把控,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食用需求。
鼓励水产养殖企业引进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有机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品的品质安全。
3.多样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了避免养殖品种的单一化问题,我们可以推动养殖场发展多样化的养殖品种,鼓励种植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提高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也可以平衡市场价格波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肾坏 死病毒病、 河蟹颤抖病 、 鳗狂游病 、 立克次体病等 , 鲍
造成的是毁 灭性 打击, 在疾 病高发期 , 死率高 , 致 如我国最 估 , 依据评估结 果开展科学有 效的风险 管理 , 可以有 的放 矢
大 宗的养殖品种草鱼 , 因出血病 病毒 , 死亡率可高达9 %以 地预 防水产动物疫病 的流行与传播。 O 风险评估是指为了决策 上; 出口主要品种对 虾感 染白斑综合征病毒或桃拉综合症 病 的需要, 以科学为基础对具有不确定性 的事件或结果进行逻
治方法现状, 阐述 了未来我国水产病 害控 制技术主要发展 趋
势。
一
() 1 轻预 防重治疗, 病害防治观念落后。 我国水产养殖者 往往存在侥幸 心理 , 生产上轻无病预 防而重病后治, 造成多 用药、 多费工, 而防治效果却不很理想。 另一方面, 从业者的
我 国水产养殖病害现状
对病 害的形成 、 发展、 流行 过程整 据不完全统计, 0 2 -2 0 年 , 2 0 年- 0 9 我国水产 养殖病 害平 病害综合 防治观念薄弱 , 病 控 均年损失达百亿元之巨, 中鱼类约占5 %- 7 甲壳类 约 体认识不足, 害控 制仍处在病原控 制阶段 , 制手段仍以 其 5 7%、 占1% ̄ 8 贝类约 占3 1%。 1 2 %、 %- 6 粗放型为主的养殖模 式、 良种化程 度不高 、 殖池塘 连作 障碍 等是 病害 日益 严重 的 养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这使得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之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导致生态出现失衡状况。
这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除此之外,养殖水域周围的工程建设以及环境污染等也会给水产品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威胁到人们的食品安全。
2 集约化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受传统水产养殖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比较分散,集约化养殖相对较少,通常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养殖。
这种情况一方面影响了水产养殖也的集约化水平,另一方面也给生态组织生产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且会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较弱。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进而导致水产养殖业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再加之水产养殖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使得我国水产养殖业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3 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以分散式经营为主,集约化水平较低,这使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往往会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而使得基础设施得不到完善,长时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例如,养殖渔船比较陈旧,这一方面会影响到养殖效率,另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能耗,进而会加剧水体的污染。
再比如,一些养殖池塘存在着老化问题,相关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这既威胁到水产养殖业的安全性,也会应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4 养殖技术更新速度慢养殖技术是推动水产养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养殖技术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必然会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而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正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及科技支撑保证力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1],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下、市场竞争激烈等。
有必要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域和海洋水质遭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水产养殖业的废水、养殖排泄物和饲料残骸等污染物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水产资源的生长和繁衍。
2.养殖技术滞后我国水产养殖业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养殖技术相对滞后,生产效率和养殖成本都较高,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水产品价格波动大,养殖户利润空间较小,经营成本压力持续增加。
二、对策探究1.加强环保意识,推进清洁养殖为了减少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可以推行清洁养殖技术,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环境可持续性。
政府可以加大环保政策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净化水产养殖产业的环境。
2.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效率水产养殖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
可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研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针对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政府部门要健全水产养殖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品质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要建立健全水产养殖产业的信息公开制度,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水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水产养殖产业要加强内部合作,构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产业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本科选修课论文题目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年级2007 级学号***************姓名冯启业指导教师唐毅成绩2009年11月27日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一、近年来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进展1、水生动物免疫学的研究(1)免疫组织、器官免疫组织、器官的研究发展迅速,卢全章等(1991)报道了胸腺是鱼类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场所,其组织结构分为皮质和髓质,内有大、中、小三类淋巴细胞,有人认为鱼类的胸腺参与了T淋巴细胞的成熟。
脾脏是鱼类红细胞、粒细胞产生、储存及成熟的主要场所,由红白髓组成,同样存在着大量淋巴细胞(秉志,1983)。
(2)免疫相关细胞的研究对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也进行了研究,证明了真骨鱼类确有T、B细胞之分(夏春,1994)。
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对这些细胞进行分析,以确认它们与哺乳动物异同及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3)鱼类疫苗的研究工作逐渐深入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在进一步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大规模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性免疫试验,草鱼出血病的防治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对于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和对虾常见细菌病的防治,已建立了疫苗防治技术综合预防措施,使细菌性疾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对于鳗鲡、甲鱼等的细菌性疾病的疫苗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目前疫苗的研究工作已从组织疫苗、细胞疫苗向基因疫苗方向发展。
(4)免疫相关因子的研究近年来对免疫相关因子的研究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补体的作用已查明,它是一组蛋白成份组成的复合酶,主要是导致细胞溶解,协助抗体杀死病原体,可介导炎症反应并吸引及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干扰素是鱼体重要的抗病毒感染的防御因子,由白细胞产生;溶菌酶多存在于鱼粘液、血清及吞噬细胞中,能抵抗病原微生物而使鱼类获得保护(陈昌福,1990);白细胞介素和巨噬细胞活化因子能刺激肾和外周血白细胞,增加巨噬细胞数量并提高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1. 引言1.1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增加、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水产养殖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水产养殖业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短缺等原因,许多养殖户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导致养殖规模不断缩小,效益降低,甚至出现养殖户因亏损而停业的情况。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还受到环境污染和水质恶化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化进程加剧,水域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水质下降、疾病暴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和产量。
针对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是重中之重。
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规范养殖行为,减少污染,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随着人们对优质水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种类也日益丰富。
以鱼类养殖为例,鲫鱼、鲤鱼、鲢鱼等常见养殖品种的产量持续增长,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虾、蟹、贝类等水产品的养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养殖产业格局。
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养殖池塘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饲料品质参差不齐、水质管理不善等问题也影响了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养殖业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养殖产业规模和水平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成果。首先是系统地研究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组织培 水平。几种病毒的基因组得到了部分克隆和测序, 有
养、分类鉴定, 并证实了草鱼出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力地促进了疾病诊断和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国际
最终不仅分离、鉴定了草鱼呼肠孤病毒(Reovirus),建立 了多株草鱼的细胞系, 同时还成功地研制出了组织浆 灭活疫苗和细胞灭活疫苗, 研制出病毒疫苗的大规模 制备技术,从技术上解决了草鱼出血病的防治问题。其 次,有 关 单 位 对 草 鱼 呼 肠 孤 病 毒 基 因 组 和 多 肽 结 构 、病 毒 RNA 的转录酶活性、病毒糖蛋白结构多肽的抗原型、
国 外 对 水 产 用 兽 药 的 毒 理 学 、药 理 学 的 研 究 均 比 较细致深入, 其兽药的毒理学涉及各个研究范畴, 药 理学的深入研究为水产动物专用兽药的科学使用奠 定 了 基 础 。而 我 国 在 水 产 动 物 专 用 兽 药 的 研 究 方 面 存 在许多问题: 水产动物专用兽药药理学等基础理论滞 后, 导致其兽药的使用徘徊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安 全有效的水产动物专用兽药及其剂型贫乏, 制剂的工 艺水平很低; 缺少水产动物专用兽药评价的方法和试 验平台; 安全、科学用药的知识普及有限, 在水产养殖 生产中滥用水产动物专用兽药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目前, 我国的水产养殖动物专用药物的种类比较 少, 针对性差。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主要依靠 使用化学药物, 如人药、农药、兽药等, 用药效果差。滥 用药物的事件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时有发生, 致使养殖 水体中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耐药菌株大量出现, 不 仅直接造成了暴发性流行病的不断出现, 同时也造成 了水产养殖动物的食品安全问题。此外, 供水产养殖
接种草鱼后其成活率可以达到 85%以上, 免疫能力保 持 13 个月以上, 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此外,对鲤痘疮病、传染性胰脏坏 死症 、传 染性 造 血 器 官 坏 死 症 、淋 巴 囊 肿 病 、鳜 虹 彩 病 毒 病 、月 鳢 病 毒 病 、真 鲷 病 毒 病 等 也 进 行 了 研 究 。 对 两 栖 类 和 爬 行 类
疫吸附试验(ELISA)和乳胶凝集试验等快速检测技术。
陈昌福,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教授, 430070, 武汉。 收稿日期: 2007- 04- 02
对虾病毒 WSSV 的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及 PCR 检测技 术已经有了商品化的检测试剂盒。
1
专家论坛
陈昌福: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病毒多肽及基因组的体外翻译和病毒基因组的体内转 水平同步。在蟹类病毒研究方面,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
录、疾病与环境的关系等也进行了研究。
病毒( 现在有人认为病原是螺原体) 的研究初见成效。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 珠江水产科学研究所 与鱼类或昆虫类的病毒学研究比较, 由于缺乏甲壳类 将研制灭活组织浆疫苗注射、接种于草鱼获得成功以 传代细胞株和标准实验动物, 其病毒学的研究进展受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产动物寄生虫 病 学 也 正 在 逐 步 展 开 。 对 小 瓜 虫 的 免 疫 研 究 、鱼 类 单 吸虫等抗原及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均比较深 入, 针 检 测 方 法 , 为 检 测 、免 疫 、防 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技术。
对于甲壳类病毒病的研究是以对虾疾病为主进 行的, 也是水产无脊椎动物的病害研究中进展最快 的。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研究者就发现了对虾肝 胰腺细小病毒, 直到 1993 年, 对虾暴发流行性疾病促 使 对 虾 病 毒 学 成 为 了 一 个 引 人 注 目 的 研 究 领 域 。目 前 在我国已报道的对虾病毒约 5 ̄6 种, 在对虾皮下及造 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 ( 或称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 及 肝 胰 腺 细 小 病 毒 ( HPV) 的 研 究 方 面 处 于 国 际 先 进
国外对鱼类病毒病的研究历史较早, 也非常深 入, 很多研究内容都达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 如在病 原 结 构 的 分 子 生 物 学 、分 子 流 行 病 学 、分 子 毒 理 学 、分 子免疫学及基因工程疫苗等的研究中, 均已经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在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病毒基因组的 研 究 已 深 入 到 了 各 基 因 片 段 编 码 的 蛋 白 鉴 定 、体 内 转 录 、糖 蛋 白 肽 以 及 不 同 病 毒 分 离 株 的 基 因 组 和 蛋 白 多 肽的差异, 病毒各基因组片段的克隆、测序和表达, 进 而进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等。在疾病流行病学方 面,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鱼类种群中病毒感染的检测来 预测流行规律, 从而制定当年的控制对策; 运用频率 分布来描述鱼类寄生虫在寄主种群中的分布, 并从其 动 态 中 了 解 疾 病 发 生 的 可 能 。而 我 国 在 这 些 方 面 的 研 究刚刚起步, 与国外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对病原 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够深入, 且由于水产动物疾病的 病原种类多、发病规律复杂、流行趋势多变,对 疾 病的 诊断不够及时, 往往贻误了有效防治疾病的时机。 2.2 高效的适用于水产动物的兽药少
上甲壳类病毒研究的特点类似, 我国对虾病毒的研究 也 主 要 集 中 在 组 织 病 理 学 、分 离 纯 化 、形 态 学 、核 酸 和 多 肽 特 性 、病 毒 的 流 行 病 学 、感 染 特 性 及 病 症 、环 境 因 子对发病的影响等方面, 特色研究主要在对虾病毒的 传播途径及病毒生态学方面, WSSV 的基因组测序的 研究进展也较为显著, 其诊断和检测技术与国际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 究 内 容 主 要 是 针 对 各 类 寄 生 虫 病 展 开 的 。对 于 水 产 养 殖动物寄生虫病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病原的形态描 述 、分 类 地 位 确 定 、生 活 史 、流 行 病 学 以 及 防 治 方 法 等 方面。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水产动物寄生虫病的研究 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部分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 论文和专著相继发表和出版, 为我国水产动物寄生虫 病学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以上。
中 的牛 蛙 病毒 病、乌 龟 病毒 病 、中 华 鳖 病 毒 病 等 也 有
本文 回顾 了 我 国 水 产 动 物 疾 病 学 研 究 的 主 要 成 报道。我国水产动物病毒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疾病
就, 分析当前水产养殖业中病害防治方面存在的主要 的描 述、病 原 的分 离 和初 步鉴 定 、超 薄 切 片 电 镜 观 察
《饲料工业》·2007 年第 28 卷第 10 期
专家论坛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陈昌福
近些 年来 , 我 国 水 产 养 殖 业 一 直 保 持 持 续 、稳 定 测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目前已能够进行草鱼出血病病
的发展态势。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水产动 毒灭活细胞疫苗和减毒细胞疫苗的工厂化生产, 免疫
开 发 疫苗 外, 还 对 鱼用 疫 苗的 免 疫接 种 途 径 、免 疫 刺
免疫学检测技术已初步实现了商品化, 已经对草
激剂 、营 养与 免疫 的 关系 、抗 病毒 干 扰 素 的 诱 生 和 检 鱼 出血 病 病毒 、对 虾白 斑综 合 症 病 毒 、肝 胰 腺 细 小 病
毒等进行了单克隆抗体研制, 并完善了相应的酶联免
问题, 为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等方面。
1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 1.1 关于水产动物病毒病的研究
我国对水产动物病毒病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 取得的成绩却是非常显著的。首先是开展了对鱼类病 毒病,主要是草鱼出血病的研究。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 来,先 后 在 草 鱼 出 血 病 的 病 原 学 、流 行 病 学 、病 理 学 、检 测 方 法 、病 毒 的 基 因 组 结 构 、免 疫 学 、细 胞 培 养 灭 活 疫 苗 、防 治 方 法 等 研 究 与 应 用 方 面 取 得 了 一 系 列 突 破 性
目前, 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检测细菌性病害的研 究发展很迅速, 主要有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技术、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核 酸 杂 交 技 术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PCR) 技 术 等 。由 于 上 述 检 测 技 术 具 有 灵 敏 度 高 、特 异 性 强 、 实用性好等特点, 现在已成为多种水产动物细菌性病 害 的 常 规 诊 断 方 法 。利 用 鱼 类 和 虾 的 主 要 细 菌 性 病 原 的相应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病原的检测技术, 已经部 分地开发了商品化的试剂盒。 1.3 关于水产动物寄生虫病的研究
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从鱼类病原菌各种耐药性的 发 生、发 展 到其 机 理的 研究 均 已逐 步 深 入 , 分 离 并 深 入分析了耐药性的遗传因子 ( 抗性质粒的基因结构、 抗性谱等) 。此外, 细菌的鉴定除快速鉴定系统外, 还 在 16S rRNA、质粒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分子生物学 鉴定技术的研究。
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养殖方式从粗放式向集
约化方式转变,导致水产养殖业者和相关科研人员已 经掌握的水产养殖和防治养殖动物疾病的技术总是 不能满足不断转换的水产养殖方式的需要,科学研究 滞后于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同时, 水产养殖动物预 防知识的科学普及工作不到位,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 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实际水产养殖生产中存 在很多问题。 2.1 准确诊断病原菌和对症治疗困难
物因各种 病 害造 成 的损 失也 处 于上 升 的趋 势 。2006 年对全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检测的结果显示, 在人工 养殖的 80 种左右的水产养殖动物中约发生了 180 种 疾病 , 全国 30%以 上的 水 产养 殖面 积 受 到 各 种 病 害 的严重侵扰, 由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40 亿元
来, 相关单位还开展了草鱼呼肠孤病毒病原体免疫学 到很大影响, 研究层次和深度也显得相对较低。
特 性 的 研 究 , 研 制 出 了 灭 活 疫 苗 、弱 毒 疫 苗 、亚 单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