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与弊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联性研究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联性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联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系,并就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一、微生物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对养殖生物具有益处。
首先,某些菌株能够分解废物和有机物质,使水质保持清洁。
例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能够分解鱼类废物中的亚硝酸盐和氨,减少养殖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其次,一些微生物还能够帮助养殖生物消化食物,提高养殖效率。
比如,一些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够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使它们更易于被吸收。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增加养殖生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二、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的不利影响尽管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一些病原微生物可能会在水产养殖系统中传播,导致疾病爆发。
例如,水生细菌病和水生真菌病是水产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养殖生物的健康。
其次,一些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可能导致微生物产生抗药性,降低抗生素的疗效。
此外,一些微生物可能会降低养殖水中的氧气含量,造成养殖生物窒息死亡。
三、前沿研究成果在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联性研究中,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微生物如何影响养殖生物的了解。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叫做植物生长促进菌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水产植物的生长并提高产量。
这项研究为水产养殖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微生物多样性与水产养殖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
保持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结论微生物与水产养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既可以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又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因此,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对于改善养殖系统的健康状况、提高养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影响

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影响水产养殖是目前全球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它不仅能满足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还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产养殖生态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微生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水产养殖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它们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各个环境中。
微生物通过参与水体中的氮循环、磷循环和硫循环等关键生化过程,维持着养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氨氧化菌通过氨氧化作用将有毒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进而促进氮循环的进行。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二氧化碳等关键物质,为水体提供养分,促进养殖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其次,微生物还对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的水质有重要的影响。
养殖水体的水质是决定养殖效果和海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废弃物,减少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富集,从而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
此外,某些微生物还能控制藻类的生长,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发生。
通过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微生物能够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微生物也可能对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水中某些病原微生物会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造成养殖业的损失。
例如,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都是常见的水产养殖疾病。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能通过水体传播,感染养殖动物,导致养殖动物的损失和死亡。
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合理管理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是保持养殖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关键。
为了减少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首先,应该通过优化饲料投喂和养殖管理,减少养殖废物的产生,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防止藻类过度生长。
其次,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于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新农业2020年/第07期/下半月刊/总第923期关于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许迪亮(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丹东118000)摘要: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重点从饲喂动物、改善水质、去除有害藻类三方面阐述其在水产养殖环节的具体应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水产养殖;应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因其环保、成本低廉、使用安全、能够提升养殖效率,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分析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式,有利于优化养殖技术,提升养殖城盔。
1饲喂动物进行水产养殖时,可利用微生物饲喂动物,微生物自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满足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
利用发酵工艺制成微生物饵料,可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随着贝类、甲壳类等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过程常使用螺旋藻代替单细胞藻类作为动物的饲料,虽然可保证水产植物供应,但是可能破坏水资源;使用海洋酵母微生物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微生物在贝类和甲壳类等养殖过程的应用日益广泛。
工程菌也可应用在水产养殖环节,即利用基因工程领域技术对微生物加以改造,并将其应用在鱼苗的喂养中。
我国相关科研部门克隆出海洋鱼生长激素基因,改造出酵母工程菌,使用这种微生物可以促使鉀鱼分泌生长激素,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微生物喂养的鲂鱼比普通养殖方式喂养的餅鱼体重增加35%以上。
同时,大多海洋生物体内含有多糖、多肽等物质,但其提取相对困难,难以实现大量生产。
利用基因工程相关技术能够生产出含有抗病毒功能多糖、多肽等生物添加剂,使用这些添加剂进行养殖,可以提高鱼虾免疫力,保证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
2改善水质水产养殖过程中,池底通常会存积饵料,导致水质下降、动物死亡。
应用净水微生物可及时将其中的有害物质清除,发挥微生物的净化作用,改善水质。
使用微生物还可为单细胞的藻类提供营养,保证其顺利繁殖。
微生物的使用可加速藻类的光合作用,为水下提供充足的氧气,保证水产动物生长环境良好。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池塘环境的恶化、养殖品种的繁多以
及养殖器具和回收养殖排放水等问题都成为了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而微生物制剂
便是其中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水产养殖中,微生物能够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将有利于水质净化和
增强养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微生物能够将池塘底泥中的氮磷化合物分解成可供植
物利用的无机盐,从而提高了池塘水体的营养水平,增加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消除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调节养殖环境的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能分解有害物质,如毒性物质、重金属等,从而减少水产养殖中的环
境污染。
同时,微生物制剂也有助于鱼类的消化、增强鱼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并促进鱼
的生长发育。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微生物制剂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微生物制剂的质量。
应尽量选择含菌量高的微生物制剂,并确保制剂中的微生
物有生存能力和活性。
2.利用科学的方法施用。
施用前应了解池塘水体的基础水质条件、养殖对象的种类和
数量,以及施药的时间、剂量和方式等,从而制定适合该场水产养殖的微生物制剂使用方案。
3.以增强池塘生态系统为目的。
使用微生物制剂不能取代传统的水质调控措施,而应
该作为增强池塘生态系统的手段,与其他控制技术相结合,使水质更加稳定、生态更加健康。
综上所述,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净化水质、促进生态系统和谐,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制剂之二:微生物制剂的优缺点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制剂之二:微生物制剂的优缺点一、微生物制剂的作用原理微生物制剂的作用原理:将有益微生物制剂添加到养殖水体中,补充养殖水体中缺少的菌类结构,维持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生长平衡,促进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的分解循环,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有益微生物制剂对有害微生物需求的氧气和生长位点进行竞争,来起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部分有益微生物的产物能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
二、微生物制剂与其他药物相比的优劣势A:微生物制剂的优点2.1绿色健康副作用小微生物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在大量增殖后,生物之间的竞争氧气,养料和物种之间的压制下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以及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摄食分解能降解有害理化物质的含量,这些过程对水产动物基本没有影响,也没有药物残留和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绿色健康。
2.2作用效果较彻底使用微生物制剂后,有益微生物在池塘环境中一代又一代的繁殖和生长,不停的对池塘底质和水体中的超标物质进行改良,优化水体中的藻相结构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来调水防病,因此有益微生物菌作用的时间较长,作用效果比较明显。
2.3功能全面有益微生物菌不仅可以消除池塘中超标的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危害的物质,对促进藻类的生长以及优化藻类的藻相组成也有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以及防病治病等,功能强大且全面。
2.4能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和品质微生物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直接泼洒在水体中也可以拌饵投喂,即对水体环境有改良作用,也可以被水产动物摄食消化,并且有含量较高的蛋白和微量元素,对水产动物的免疫能力和水产动物的肉质有明显的提高。
B:微生物制剂的缺点2.1使用后见效慢且要长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的主要成分就是有益菌类,这些有益细菌在到达池塘后不会马上发挥作用,因为这些有益细菌数量太少,在面对有害微生物强大的攻击下作用有限,只有长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将微生物制剂中有益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含量培养到足够密度的情况下,才能将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使用微生物制剂要有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见到效果。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分析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分析随着当代养殖业迅速的发展,以往抗微生物的药物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还会干扰水体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对水产的养殖业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以微生物治理养殖水体环境、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还能抑制一些病原体的滋生,这种方法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标签:水产养殖;微生物;应用一、微生物对水产动物的饲喂微生物的体内富含营养类物质,很早就有人开始研究在养殖业用微生物作为营养的来源,现代的发酵工艺和微生物学也让这样的微生物饵料来源大批量生产成为了可能。
有相关的学者做实验后得出结论,百分之九十八各种形态的细菌都能被刺身所吸收并且消化。
细菌饲料的能量和营养与碎屑饵料的水平相当,完全可以确保幼参的新陈代谢。
而饲料酵母中富含很多水产动物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已经成为鱼虾等人工配比饵料中重要的添加剂。
专家在调配虾饵料的过程中将部分鱼粉替换成饲料酵母,该种饵料与传统饲料相比,提高了虾的产量以及成活率。
我国关于贝类的生产处于逐步发展的状态,但养殖过程中却没有做到单细胞的藻类饲料的充分使用,养殖场往往会以蛋黄等来代替藻类饲料。
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养殖动物生长繁殖中的营养需求,不过会使养殖池的水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形成育苗效果不理想的后果。
海鲜酵母的利用成功得解决了此项问题。
二、微生物对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治微生物是很多疾病最重要的引发者。
除了细菌之外,能够引发疾病的还有霉菌、病毒等。
想要防治疾病,除了要保持优良的水质,并采用抗生素以外,疫苗的免疫接种也是防治细菌疾病和病毒疾病的有效措施。
脊椎动物体内拥有比较完善的免疫系统,它們的机体能够在抗原侵入时形成一定的免疫应答,这就使我们能用现有的医学技术对其实施免疫接种。
鱼类疫苗主要有化学性疫苗、减毒性疫苗、死疫苗和基因性工程疫苗等等。
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弧菌疫苗对于多种鱼类疾病的防范和治疗能够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
鱼类疫苗主要的给予方式有喷雾、浸浴等等。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一、微生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制剂是指以微生物为活性成分,经过发酵、加工处理后制得的一种新型生物肥料。
其主要特点是菌株多样、功能复合、应用范围广,可以用于改善土壤、促进植物生长、预防和治疗动物病害等方面。
适当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以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平衡,从而提高环境质量和生物生产力,减少化肥和药物的使用。
1. 改善水质水质是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如水质不佳会直接影响到养殖生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微生物制剂通过增加水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降低水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从而改善水质。
例如,加入一定量的光合细菌可以提高水中氧气含量,促进底泥有机质的分解,同时还可以消除臭味和藻类水华等问题。
此外,加入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等也可以促进氮素的循环利用,降低水体腐化程度。
2. 提高养殖效益微生物制剂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例如,加入一定量的益生菌,可以改善养殖生物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加有益菌群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从而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速度,减少养殖食品的流失率和死亡率。
此外,微生物制剂还能够降低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养殖生物对化学物质的耐药性,从而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 预防和治疗病害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包括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等。
微生物制剂可以增加养殖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改善水体微生态环境,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此外,针对某些病原微生物,可以选择性添加一定的杀菌剂和过氧化氢等消毒剂,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1. 根据养殖水体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制剂。
不同的水体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微生物制剂选择和使用。
2. 微生物制剂使用要遵循科学操作原则,不可盲目使用和过量使用。
过量使用会导致微生物竞争激烈、环境出现失衡,从而产生反效果甚至对养殖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谈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谈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谈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时代的开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微生物技术在很多领域当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最近几年,其也逐渐的延伸到了水产养殖领域,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本文主要分析了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产养殖;微生物;应用微生物在自然界当中分布十分的广泛,同时它也是个体最小的微生物群类,因为微生物自身的一些特点,它能够很好的应用在水产养殖工作中,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正确的使用微生物可以很好的提升养殖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其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广阔养殖户的青睐。
1 微生物饲喂水产动物微生物的内部本身就含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人们在开展的过程中很早就已经开始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微生物作为养殖对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营养供应物。
随着时代的开展,现代的微生物学和发酵工艺也使得微生物饵料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1967年研究人员用面包酵母喂养了轮虫,获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这样一来也就使得轮虫得到了大面积的饲养,自此之后其也成为了鱼类育苗前期发育的一个非常好的饲料。
最近几年国内很多人都开始养殖甲壳类和贝类等苗种生产方式,一般会在单细胞藻类供应中断的时候以螺旋藻或者是淡黄作为替代物,这样的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很好的满足水产植物自身的需要,但是它却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而后来出现的海洋酵母就很好的弥补了这种缺陷,所以也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在1970年之前人们在预防疾病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抗生素,而这种做法本身会产生非常不良的后果,在70年代的中后期,人们就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控制有害的微生物,在最近几年,人们又逐渐将重点放在了保护和利用那些有价值的微生物。
微生物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此外人们对其也越来越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与弊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与弊摘要:此篇综述探讨的是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理解对水产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
关键词:水霉病;小瓜虫;水产养殖;观赏鱼 ;微生物;出血病微生物是各类疾病的最终引发者。
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霉菌、立克次体等。
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所以要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除了保持良好水质,施用抗生素外,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治病毒疾病和缅菌疾病的有效方法[1]。
但是,随着科技的深入,微生物又开始应用于水产养殖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杀死病原微生物,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补充营养成分,改善养殖动物胃肠道有益菌群,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所以学习好微生物的知识可以做到很好的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和对鱼类疾病的及时诊断[13]。
让它来为我们服务。
下面我们从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鱼病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先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1.水霉病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2]。
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
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水霉病的发病初期,肉眼几乎觉察不到任何异常症状,随着水霉菌丝的大量繁殖,7病情会进一步恶化[3]。
菌丝呈丛状快速生长,犹如一团团灰白色棉絮,菌丝长短不一,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生长,向内深入肌肉,蔓延至组织间隙之间;向外生长,俗称“生毛”,菌丝呈白色棉团状,因此水霉病又俗称“白毛病”。
由于水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病鱼受该酶刺激后,大量分泌粘液,并开始焦躁不安,游动迟缓,行动呆滞,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4]。
2.小瓜虫病小瓜虫病是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传统和名优养殖鱼类中时有发生,并易引起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惨重[5]。
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rIchthyo —phthirius肌峨触。
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
成虫球形,个体较大,大小为(0.3—0.8)毫米×(0.3—0.5)毫米,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呈球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内散布大量伸缩泡和食物粒。
幼虫为长卵形。
前尖后钝,后端有一根尾毛,全身分布均匀一致的纤毛。
虫体游动活泼,并能随意改变形状。
病鱼涉及各龄组的各种淡水鱼和溯河性鱼类,尤以鱼种危害更大。
病鱼体表、鳍条及鳃瓣上布满大小1毫米左右白色点状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俗称白点病。
重症鱼体头部、躯干、鳍条处粘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为一体,好像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眼球浑浊、发白,表皮发炎腐烂、局部坏死。
鳃上大量寄生时,粘液增多,鳃丝端部贫血,鳃小片破坏。
病鱼在水中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摄食,成群游池边或水面。
此病发病期短,常引发暴发性死亡[6]。
3.烂鳃病3.1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丝状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毛霉亮发菌,它生长于有机质含量丰富、偏酸性的水环境中。
在鱼体受应激反应后粘液分泌增加或脱落的养殖池中易发生,因而丝状细菌为水质不良生物指标。
当丝状细菌大量于鳃丝发现时,一般鳃丝分泌粘液增加,鳃丝充血后产生血窦,呼吸困难,摄食量减少。
本病常发生在气候交替的9月份,发病率较高,传染性不强,一般来说不会导致鱼的死亡[7]。
3.2 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的主要病原体有:嗜水气单胞菌、嗜纤维菌、恶臭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同样为条件致病菌,仅当环境条件适应其繁殖,鱼体质下降时,入侵鱼体而造成烂鳃,尤其当水温达到28℃时,或当季节更替气候突变及养殖环境剧变时易导致此病暴发3.3 真菌性烂鳃病真菌危害最严重的是鳃霉。
在低温季节,由于烂鳃或受机械损害、药物或环境突变等应急刺激粘脏,所粘脏物易感染水霉。
真菌性烂鳃一般于相对低温期易发生,(一般低于28℃),因而夏秋季节极易感染此病,真菌通过其游动的孢子传播,由于真菌以寄生组织为营养;因而对鳃危害很大,严重感染者死亡率极高[8].4.出血病4.1.急性出血病鱼体离开水后,鳞片开始有细血丝出现,皮下出血或溃烂;眼球向外凸出,眼球下端有出血点。
鳃丝为暗紫色,鳃丝肿胀,显微镜下镜检,鳃小片之间已分不出界限;血液粘稠呈黑紫色。
解剖病鱼鱼体,腹腔内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肝脏肿胀,为土黄色或苍白色,易碎;胆囊肿大呈黑绿色;脾脏缩小为黑紫色,呈不规则状如淤血块;胰腺为浅粉色肿胀且上面分布毛细血管较为明显。
肾脏肿胀呈暗紫色、内有积水。
肠道内没有食物,肠膜脱落,前肠和中肠有肿胀充血部位。
鱼发病后,传播死亡速度很快,但发病期间不误摄食,所以不能被及时发现。
4.2.慢性出血病内脏情况和急性出血病的情况基本一样,只是体表粘液稍多,但离水后容易失去。
血液的粘稠度大,腹腔内没有积水。
死亡量也比较小,只是每天三五条的零星死亡。
在养殖期间摄食量较小,投喂时经常是那种似吃非吃的状态。
但这种鱼不能越冬,不能动网,更不能长途运输,否则将造成大批量死亡[10]。
目前,国内外对水产养殖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的种类、诊断、病理、致病菌的致病性及对疾病的控制方面,而在保健、防病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同时,微生态制剂在禽畜饲料中应用较多,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多的只有光合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现在就让我来介绍几种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的有益的应用。
1.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是广泛分布于水田、河川、海洋和土壤中的一种微生物类群。
光合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在有光无氧的条件下生长、繁殖,也可在无光有氧的条件下生长。
有光时菌体能利用光能,以H2s和有机物作为氢供体,以CO,或有机物作为碳源而生长发育。
当环境是有氧无光时,菌体则可以通过有氧呼吸,使有机物氧化,从中获取能量。
2.以芽孢杆菌属为主的利生素复合菌剂利生素制剂是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诱导、强化培养得到的活性有益微生物,兼有好氧和厌氧双重代谢机制。
以芽孢杆菌属为主的利生素复合菌剂应用于水产养殖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3.神克隆菌神克隆菌主要组成为噬菌蛭弧菌,是一种有噬菌性质的细菌,在水产养殖上对很多致病菌有溶菌作用。
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致病菌,如弧菌、假单胞菌、气单孢菌、爱德华氏菌等都是神克隆菌的最适宜的寄主,所以神克隆菌可以减少细菌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于2000年用四个0.67hm 的鱼池分别饲养河蟹、对虾、河豚、甲鱼,另一个为对照池。
结果使用神克隆菌的四个试验池均未发病,而对照池发了病。
神克隆菌对河蟹养殖池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水中的COD、硫化物和氨氮得到有效的控制,对pH没有明显的影响.4.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属于自营养性细菌,包括两种不同的代谢群体,亚硝化菌属(Nitrosomonas)及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
它们都是好气性细菌,能在有氧的水中生长,并在水质净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硝化细菌是不需要有机物就能生存及繁衍的细菌。
首先,亚硝化菌属细菌把水中的氨离子氧化成为亚硝酸离子,并从中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再从二氧化碳或碳酸根离子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
而硝化杆菌属细菌能把水中的离子NO2-氧化成为硝酸离子,并能从中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能量。
亚硝化菌属细菌和硝化杆菌属细菌通过接力的方式,把水中的有毒氨(NH )最终氧化成硝酸离子(NO-)。
硝化细菌是自养性微生物,需要在体内制造有机物供其生长.这就决定了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要比异养生物慢得多,一般异养性微生物可几十分钟内增殖一倍数量,而硝化细菌则要1—2d才能增殖一倍的数量;另外,硝化细菌不喜欢有机物,水体中过多的有机物反而会抑制硝化细菌的生长[14].各种菌剂的使用方法,合理剂量等方面的工作仍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试验、主动地推广应用,可用于养殖水处理的微生物的筛选以及细胞固定化所选用的包埋剂种类,都将是今后水产养殖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方向[12] ,就像栅栏技术是近年来成功应用于鲜肉防腐保鲜的新技术[15]。
这都是微生物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只有好好的掌握它才能为我们造福。
而且微生物根据不用的立意和想法我们既可以去利用一些东西去防治它的有害成分的发生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又可以好好的利用它的一些东西来为我们造福。
现在的科技发展,微生物技术已经越来越发达,但是留给我们的空间仍然很大,需要我们好好的去探索。
在水产养殖之中,很多地方都和微生物打交道,我们只有学好了微生物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预防和利用它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 刘卫东.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产科学,2001(2):28-31.[2]王新叶.鱼类水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河北渔业,2010(6):29-30.[3] 柳富荣.常见鱼病防治新技术(12) 水霉病.湖南农业,2007(12):19-19.[4]防治的探讨.当代水产,2011(4):76-78.[5] 苏建.小瓜虫病的正确诊断.重庆水产,2002(2):37-37.[6] 周维武,王世党,苏海岩,孙文科.淡水鱼类小瓜虫病及其防治.科学养鱼,2003(11):45-45 [7] 许吉林,司风云.烂鳃病的病因鉴别及预防.渔业致富指南,2011(9):54-55.[8] 张思鹏.金鱼烂鳃病的治疗方法.渔业致富指南,2003(21):49-49.[9] 刘诗川,聂建国.鲤鱼出血病的防治.科学养鱼,2011(4):56-59.[10] 宋萍.鱼类出血症状及防治.科学养鱼,2012(5):91-91.[11]徐诗英,邹勇,王习达,刘林,杨家新,陈辉.脂质体对草鱼出血病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浙江农业学报,20129(4):555-558. [12] 熊景宇.鱼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2):107-107.[13] 祁真,杨京平.几种微生物剂和微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生生物学报,2004(1):86-89.[14] 汤学敏,郑江,郝聚敏,黎中宝,李玉宝.现代微生物识别技术在水产养殖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微生物学报,2012(6): 835-842. [15] 刘永乐,王满生,王发祥,瞿国云,俞健.草鱼肉酸化条件优化及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食品与机械, 2012(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