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七种有益菌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七种有益菌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七种有益菌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七种有益菌

常用的菌主要有:

光合细菌,芽孢,EM,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蛭弧菌。

一、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国内最早用于水产养殖的细菌制剂。光合细菌是一些能利用光能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的细菌。很多朋友看到光合,就会跟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比较。光合细菌是不产氧的,光合细菌在自身繁殖过程中能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做碳源、供氢体,利用水环境溶解氮(如铵、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做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因此可消耗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铵、硝酸盐、亚硝酸盐,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光合细菌是分解小分子的,所以用红糖激活是没作用的,红糖是大分子。

有些人遇到亚硝酸盐高,用光合细菌有效果,也是这个原理。

但是光合细菌不能利用水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糖)必须先由其它微生物(如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硫化菌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小分子糖等)后才能被光合细菌分解利用,因此在利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时应配合使用其它有益菌。

我们日常用菌,最好几种配合使用,事半功倍。

光合菌改良水体的过程通常是在光合作用下完成。一般情况下光合菌对水体中可见光或光能见度较高的水体表层(30–50cm)水质具有较好改良效果,而对水体中光能见度较底的较深或深水层以及难见光的池底部分,由于光合作用进行困难或难于进行,因此难于产生良好的改良效果。

二、芽孢杆菌

芽孢是一大类细菌,我们日常用得最多是枯草芽孢。芽孢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好氧,能产生孢子,是一类具有高活性的消化酶系、耐高温、抗应激性的异养菌。

芽孢杆菌可以降低水体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从而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一种具有抑制或杀死它种微生物的枯草杆菌素,从而来改善水质。

芽孢生长繁殖过程中耗氧,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碰到过。所以在使用时注意增氧

成品中的芽孢杆菌处于休眠状态,需要活化(加红糖等有机物)。

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大量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

能迅速降解鱼虾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在池内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 大部分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小部分成为新细胞合成的物质,

从而净化水体。

有人遇到亚硝高,说用芽孢,也有效果。也是如此。

三、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一类化能自养型细菌,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为主要生存能源,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有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类生理亚群组成。亚硝酸细菌完成NH4+到

NO2-的转化;而硝化细菌完成NO2-到NO3-的转化,从而使对水生动物有毒的氨态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对水生动物无毒的硝酸盐。

硝化作用是一种氧化作用,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效率最高。

很多人用过硝化细菌,觉得效果不如预期。为啥?一就是溶解氧,硝化细菌需要溶氧足;二是硝化细菌的繁殖很慢。有多慢呢?我查过资料,硝化细菌20小时才繁殖一代。所以当你亚硝酸盐高时,才想到硝化细菌,那基本没用了,硝化细菌用在防上面好。

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是很多人碰到的,预防为主,特别是中后期,随着饲料的增加,粪便的增加,水里已经分解不了了,就开始爆发了。控料是从源头抓,菌的使用也很关键。

光合细菌对亚硝酸盐转化低效率和芽孢杆菌对氨氮转化率也低。

硝化细菌还有一个特点,它需要附着,它跟别的菌不同,所以有的地方有发展生物载体。亚硝酸细菌完成NH4+到NO2-的转化;而硝化细菌完成NO2-到NO3-的转化,从而使对水生动物有毒的氨态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对水生动物无毒的硝酸盐。

有机物过多,PH值低,溶氧低(2mg/L以下),温度低等都将抑制硝化细菌在水体中的浓度。

四、酵母菌

酵母菌与细菌不同,它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单细胞真菌类微生物。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水。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

酵母菌添加到食物当中能黏附在肠道中,刺激鱼虾体内淀粉酶和刷状缘膜酶的分泌, 从而提高动物对食物的利用率。

酵母菌是喜生长于偏酸性环境中的需氧菌,可以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使其在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种群,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

五、蛭弧菌

很多人一听蛭弧菌,就觉得是杀弧菌的。蛭弧菌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细菌,能以自身的吸附器附于寄主菌的细胞壁上,并迅速地钻入寄主细胞内,利用寄主的营养生长、繁殖,最后导致寄主菌裂解。

蛭弧菌就像一个杀手,它会杀菌。蛭弧菌对寄主有选择性,它专以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为寄主。自然界中的有害菌有害藻其实杀不完的,我们要的就是让有益菌有益藻占优势。不要把蛭弧菌神化了!

六、EM菌

EM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它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等五大类菌群中80余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

理论如此,但估计实际上不同厂家配方有所不同。

EM菌渗入水体后,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提高水中溶氧量,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净化养殖池塘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改善水质和底质,从而减少疾病。

七、乳酸菌

如果各位不嫌麻烦的话,经常拌乳酸菌必有奇效,形成肠道保护层,阻止病原菌,病毒的侵袭,刺激肠道分泌抗体,提高肠道免疫力,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微生物水质调节剂与抗生素及消毒剂混合使用:养殖户在使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改善水质的同时,处于对养殖动物疾病的恐惧,习惯于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在水体、饵料中长期加用一种或是多种抗生素,以期杀灭病原体,减少发病,以为这样双管齐下,可保万无一失。殊不知抗生素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将活菌组成的微生物制剂破坏。

水产微生物学汇总

《水产微生物学》 课程论文 系部:水产系 专业:水族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1级二班 姓名:陈娟 学号:222011602093065 2013年1月4日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陈娟 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市荣昌402460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对象逐渐多样化,养殖规模日益扩大,集约化程度也 不断提高。然而养殖区水质却不断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导致细菌性、病毒性等病害的感染机率也随之增大,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微生物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并应用到实践当中。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系统阐明《水产微生物》这门学科在水产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 微生物; 应用 1利用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防治疾病 目前养殖业中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但由此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引起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毒性、“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随着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等方面上的广泛应用,在水产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良好的效果也已被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微生态制剂具有多功能性、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安全性等特点。实际应用的微生态制品应包括活菌体、灭活菌体、菌体成分、代谢产物及活性生长促进物质[1]。 1986年,Kozasa[2]首次将益生菌应用于水产养殖,用1 株从土壤中分离的芽孢杆菌( B aci l l us toy2oi )处理日本鳗鲡( A n g ui l l a j a ponical ) ,降低了由爱德华氏菌( Edw ardsiel l a)引起的死亡率。此后,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据国外的研究报道,一些微生物制剂有抗病毒的作用。Direkbusarakom 等[3]由一种黑色虎虾( Ti gerp raw ns)卵中分离出 2 个溶血性弧菌(V ibrio) NI2CA1030 和NICA1031 ,这些菌株对IHNV 和大马哈鱼表皮病毒有着抗病毒活性抑制作用; Austin等[4]用分离的溶藻弧菌(V . al gi nol y t icus)注射或浸浴大西洋鲑( S almo sals r)时,可抵抗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 A eromonas salmonici da ) 、鳗弧菌(V .ang ui l l arum)和病毒鱼弧菌(V . pisci um) 等的感染;Bogut 等[5],用微生态制剂溶藻胶弧菌的去细胞上清液冷冻干燥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鳗弧菌和病毒鱼弧菌; Gatesoupe[6]研究表明,使用1 株产生铁载体( Siderop hore)的弧菌强化的轮虫可增加大菱鲆( S cop ht hatmus max imus )仔鱼被一致病弧菌感染后的成活率;Ol sson[7]从大菱鲆幼鱼排泄物中提取的肉杆菌( Carnobacteri um)细胞可抑制鳗弧菌的生长,研究认为,大菱鲆肠道和粪便为鳗弧菌生长提供了丰富场所,使用肠道菌的抑制活性可能会降低大菱鲆育苗场鱼类致病性弧菌的生长; Gullian[8]从虾( Penaeus v annamei )的肝胰脏中分离到3 株细菌,分别确认为副溶血性弧菌(V . p arahemol y t icus) p62、p63 和芽孢杆菌p64 ,它们可抑制虾体内的哈维氏弧菌(V . harev y i) S2 ,其死亡率分别可达83 %、60 %和58 % ,而对宿主无致病作用。国内方面,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桂远明等[9-10 ]用从健康鲤鱼( Cy p ri nus carpio)的肠道中分离出的无毒正常菌群J Y10、J Y31 制成的微生态制品喂饲鲤鱼,其质量增长率、能量同化率、生态生长效率、组织生长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后来再将它们制成益生素并添加到饲料中,以该饲料投喂鲤鱼,增加了抗病能力;杨思芹等[11]在人工养殖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 nensis)时,摄取益生剂组的对虾的活力及抗

合作社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 “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1000亩水产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 项目单位: ***渔业专业合作社(盖章) 项目建设地点: **县**镇**村 编制时间: 2013年11月 目录 项目概要 (01)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01)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投资情况以及项目预期效益综述 (01) 3.项目各单项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及审批情况说明 (03)

一、项目建设方案及投资概算 (04) 1.生产性土建工程 (04) 2.生产设备 (05) 3.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含公益性工程)及设备 (06) 4.其他建设内容 (06) 二、资金筹措方案 (07) 1.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07) 2.企业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筹措方案 (07) 三、项目进度计划 (08) 1.项目实施总体时间安排 (08) 2.项目建成后试运行及投产时间安排 (08) 四、带动农民增收措施 (09) 1.带动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方式及措施 (09) 2.带动农民增收的效益 (09) 3.农民持股参与企业分红情况 (10) 五、组织管理 (11) 1.项目实施项目单位成立的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分工 (11) 2.项目实施的组织过程 (12) 六、附图 (13) 1.项目区位置图 (14) 2.项目实施地点原状图、原状照片 (15) 3.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图 (17) 七、附表 (18) 1. 201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资金构成表 (19) 2. 201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土建工程明细表 (20) 3. 201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设备购置明细表 (21) 4. 201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科技措施明细表 (22) 5. 各单项工程概预算 (23) 6. 护坡、水泥路等设计方案图 (52)

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与弊

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与弊

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与弊 摘要:此篇综述探讨的是从微生物的角度 来理解对水产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 响。 关键词:水霉病;小瓜虫;水产养殖;观赏 鱼 ;微生物;出血病 微生物是各类疾病的最终引发者。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霉菌、立克次体等。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以要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除了保持良好水质,施用抗生素外,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治病毒疾病和缅菌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是,随着科技的深入,微生物又开始应用于水产养殖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杀死病原微生物,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补充营养成分,改善养殖动物胃肠道有益菌群,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以学习好微生物的知识可以做到很好的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和对鱼类疾病的及时诊断[13]。让它来为我们服务。下面我们从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鱼病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先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 1.水霉病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2]。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病的发病初期,肉眼几乎觉察不到任何异常症状,随着水霉菌丝的大量繁殖, 7

病情会进一步恶化[3]。菌丝呈丛状快速生长,犹如一团团灰白色棉絮,菌丝长短不一,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生长,向内深入肌肉,蔓延至组织间隙之间;向外生长,俗称“生毛”,菌丝呈白色棉团状,因此水霉病又俗称“白毛病”。由于水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病鱼受该酶刺激后,大量分泌粘液,并开始焦躁不安,游动迟缓,行动呆滞,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4]。 2.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是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传统和名优养殖鱼类中时有发生,并易引起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惨重[5]。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rIchthyo —phthirius肌峨触。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成虫球形,个体较大,大小为(0.3—0.8)毫米×(0.3—0.5)毫米,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呈球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内散布大量伸缩泡和食物粒。幼虫为长卵形。前尖后钝,后端有一根尾毛,全身分布均匀一致的纤毛。虫体游动活泼,并能随意改变形状。病鱼涉及各龄组的各种淡水鱼和溯河性鱼类,尤以鱼种危害更大。病鱼体表、鳍条及鳃瓣上布满大小1毫米左右白色点状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俗称白点病。重症鱼体头部、躯干、鳍条处粘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为一体,好像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眼球浑浊、发白,表皮发炎腐烂、局部坏死。鳃上大量寄生时,粘液增多,鳃丝端部贫血,鳃小片破坏。病鱼在水中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摄食,成群游池边或水面。此病发病期短,常引发暴发性死亡[6]。 3.烂鳃病 3.1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毛霉亮发菌,它生长于有机质含量丰富、偏酸性的水环境中。在鱼体受应激反应后粘液分泌增加或脱落的养殖池中易发生,因而丝状细菌为水质不良生物指标。当丝状细菌大量于鳃丝发现时,一般鳃丝分泌粘液增加,鳃丝充血后产生血窦,呼吸困难,摄食量减少。本病常发生在气候交替的9月份,发病率较高,传染性不强,一般来说不会导致鱼的死亡[7]。 3.2 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的主要病原体有:嗜水气单胞菌、嗜纤维菌、恶臭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同样为条件致病菌,仅当环境条件适应其繁殖,鱼体质下降时,入侵鱼体而造成烂鳃,尤其当水温达到28℃时,或当季节更替气候突变及养殖环境剧变时易导致此病暴发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修改后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 施方案修改后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 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0一六年一月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 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2、项目性质: 养鱼

3、项目财政扶贫资金额度: 20万元。 4、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5、项目负责人:李晶电话: 6、监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7、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8、负责人:田源电话: 9:项目依托单位:碧江区畜牧水产中心 10、项目负责人:陈世友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鱼苗补助方案 1、建设地点:和平乡德胜屯村老屋场吴家坝(建设时间:从2016年1月-6月) 德胜屯村位于和平南部,全村有农户546户,其中贫困户137户,贫困人口346人。通过淡水养鱼项目养殖的实施,将带动德胜屯村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主要养殖鱼苗及规模 本项目占地70亩,鱼塘长470米,宽100米。 购买鱼苗(规格10-15㎝):200000尾。 3、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 本项目补助标准根据碧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碧江区2016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碧扶领发[2016]14号)文件执行。 本项目基础设施总投资为万元(自筹);鱼苗总投资2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万元;共计万元。 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如下: 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概算表

水产养殖―池塘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水产养殖—池塘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相关专题: 水产养殖 时间:2012-03-13 15:25 阿里巴巴农业频道 【阿里巴巴农业】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池塘中氨氮过高的问题,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给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面,我们就池塘中氨氮的形成、氨氮的危害、氨氮的消除途径以及氨氮的控制方法一一加以阐述。 一、xxxx氨氮的形成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水生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步分解成氨氮。 二、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1.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2.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

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问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 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铵(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毫克/升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4+)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 3.挥发及底泥吸收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值、采取增氧措施、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的挥发。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予(NH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作时,池底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4+)就会被释放出来。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NH3而不是NH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干塘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曝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一、概念及种类 动物微生物制剂是将动物体内的有益细菌通过人工筛选培育,再经过生物工程工厂化生产出来,专门用于动物营养保健的活菌制剂。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这类产品名目繁多,如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都属微生物制剂的同类产品。从其内的有益菌种来讲,美国发布了40种安全有效的有益菌种,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有益菌种有干酪乳杆菌、嗜乳酸杆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等12种。依活菌种的组成,有单一菌制剂和复合菌制剂。市售的多为复合菌制剂,只是其中的菌种种类和数量有别而异。 二、微生物制剂作用与特点 (一)对水体的作用 微生物制剂可有效降低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浓度,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净化水质。制剂中的微生物本身代谢具有气化、氨化、解磷、反硝化、硝化及固氮作用,能将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无毒物质,进而被水体中的藻类加以利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其种群竞争性能抑制致病菌,有益茵与宿主粘膜上皮紧密结合生成致密性菌膜,形成微生物屏障,有的有益菌产生抗生素和细菌素杀死病原菌。 (二)对养殖动物的作用 微生物制剂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有害物质

产生。微生物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素,能有效提高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产生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激发机体免疫,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同时,转化养殖动物肠道、血液及粪便中有害物质浓度,降低有害物质在机体内的累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三)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微生物制剂具有投资小、效益高、使用方便等优点。既能全池泼洒,也能做为饲料添加剂。无毒、无害、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量,减少病害发生,排放的污水对环境污染也较小。 三、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一)水产微生物制剂的净水作用和肥水作用 1.水产微生物制剂的净水作用 水产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上用于净化水质用的,在国外主要有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厄瓜多尔、美国及日本的养虾场通过用微生物技术清洁水体,去除有机物.使水产品的养殖密度增加了20%,同时提高了水产品的品质。国内目前有益微生物在水产的应用日益被接受和重视,但研究仅于起步阶段。在应用方面,国内独立开发的主要是一些单一菌株,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蛭弧菌等;复合制剂主要是仿制或引进国外的商品,且多数是对生长速率、饵料转化率、存活率等方面的数据,还没有用更科学的研究手段和内容评价作用机理和使用效果。 水产微生物制剂可迅速降解水体中的残存饲料、鱼类的粪便及其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安全危害及其来源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安全危害及其来源 一、化学危害 1. 渔用药品和农药 杀虫剂、杀菌剂、杀藻剂、除草剂、消毒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等污染水体后,可在养殖水产品中富集。可以富集的化学物质至少具备3个特性:不溶于水;在食物链的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对生物体的毒性较低。这些特性使化学物质在食物链中不会断裂并形成逐级积累。一些很难代谢分解并直接排出生物体的化学物质,其富集作用的危害是不能低估的[1]。 2. 抗菌药 水产养殖业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兽用或渔用抗菌药,它们的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治疗剂抗菌药(包括抗菌素)在水产养殖业中使用会对水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3. 激素 我国是大规模使用催产剂对鱼类进行人工繁殖的国家。近些年来,大量的团头鲂、异育银鲫、彭泽鲫、鲤鱼、鳜鱼、黄颡鱼在催产以后直接作食用鱼在市场上出售。也有用避孕药喂养黄鳝的报道。为了获得全雄或全雌鱼,用激素进行性转变,常用的有己烯雌酚、甲基睾酮、去甲睾酮等。食品中激素类药物残留会使正常人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使儿童患肥胖症或性早熟。水产品中激素残留的潜在危害需要进一步研究。 4. 重金属与有害元素 水是一种高效溶剂,源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大量化学物质都会溶入水中,其中重金属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毒性一般以汞最大,银、铜、镉、铅、锌次之。从食品安全考虑,重金属对人类健康危害是很大的。重金属污染以镉(Cd)最为严重,其次是汞(Hg)、铅(Pb)和非金属砷(As)。在水产养殖产品中主要有:镉、汞、铅、砷和酚类物质的残留。 5. 环境激素污染物 环境激素污染物是特指具有干扰人类和其他动物内分泌、免疫和神经系统的有毒污染物。2001年5月2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及其他90个国家的环境部长签署了与难降解有机物相关的控制公约,规定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有机物: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灭蚊灵、滴滴涕、六氯苯、多氯联苯、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多氯二苯并呋喃。前8种属农药类;后4种为工业副产物和燃烧产物。这12种物质在环境中不易降解,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干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影响生育能力,均属于环境激素类污染物。 二、生物危害 1. 寄生虫类 寄生虫类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吸虫、绦虫、线虫等,它一般以螺类、鱼类或甲壳类作为中间寄主,并以人和一些哺乳动物是它的最终寄主,并引起人类疾病。 2. 细菌 病原菌对养殖产品的污染程度取决于环境以及养殖水体中细菌的种类,引起水产品污染的细菌主要有2大类:本地区微生物区系;由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细菌。主要种类有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杆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贺氏菌、大肠杆菌等。 3. 病毒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对水产动物造成的危害很大,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疾病至少在23种以上,如草鱼出血病、对虾杆状病毒病、三角帆蚌瘟病等。病毒只对特定动物的特定细胞产生感染作用。 因此,食品安全只需考虑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病毒。很少量的病毒就可致人生病。病毒

水产养殖中常见有益菌的特点与作用机理

水产养殖中常见有益菌的特点与作用机理 一、常见有益菌的种类及作用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益菌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 主要的作用如下: 1、降解有机质 分解池塘底部腐败的沉积物、污泥及水中过剩的饵料,从而降低了化学耗氧量和生物耗氧量,增加水中溶氧。 2、分解、转化有害物质 分解、利用有机物、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物质,合成大量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等有益物质,避免了养殖水体中鱼虾类受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 3、稳定水体pH值 有益微生物能促进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并在代谢过程中能分解利用小分子有机酸,对水体的pH值有缓冲作用,避免了pH值剧变而对鱼虾类的危害,增强了鱼虾类的抗应激反应能力和忍耐力。 4、抑制病原微生物 有益微生物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种群。通过竞争营养、空间和分泌抗生素,从而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了水产养殖中病害的发生。 二、特点与作用机理 1、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reia PSB)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生物,是一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细菌的总称。 特点: (1)光合细菌在厌氧和好氧下均能生长,但更适宜于含氧量不足的水体,其使用的pH值在5-9之间,最适pH值为6-8;适宜作用温度为15℃-40℃,最适温度为30℃,在海、淡水中均可生长。 (2)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和藻类的光合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过程基本上是一种厌氧过程,也不释放分子氧。 (3)光合细菌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和发酵,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获得能量的方式。 作用机理: (1)光合细菌在自身繁殖过程中能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做碳源、供氢体,利用水环境溶解氮(如铵、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做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因此可消耗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铵、硝酸盐、亚硝酸盐,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2)但是光合菌不能利用水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糖)必须先由其它微生物(如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硫化菌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小分子糖等)后才能被光合细菌分解利用,因此在利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时应配合使用其它有益菌。 (3)光合菌改良水体的过程通常是在光合作用下完成。一般情况下光合菌对水体中可见光或光能见度较高的水体表层(30–50cm)水质具有较好改良效果,而对水体中光能见度较底的较深或深水层以及难见光的池底部分,由于光合作用进行困难或难于进行,因此难于产生良好的改良效果。 (4)光合细菌作为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含有大量的促生长因子和生理活性物质,营养丰富:B族维生素种类和含量在总体上超过了酵母;尤其是酵母中特别缺少的维生素B12、叶酸和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修改后)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修改后)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 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0一六年一月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 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2、项目性质: 养鱼 3、项目财政扶贫资金额度: 20万元。 4、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5、项目负责人:李晶电话: 6、监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7、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8、负责人:田源电话: 9:项目依托单位:碧江区畜牧水产中心 10、项目负责人:陈世友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鱼苗补助方案 1、建设地点:和平乡德胜屯村老屋场吴家坝(建设时间:从2016年1月-6月) 德胜屯村位于和平南部,全村有农户546户,其中贫困户137户,贫困人口346人。通过淡水养鱼项目养殖的实施,将带动德胜屯村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主要养殖鱼苗及规模 本项目占地70亩,鱼塘长470米,宽100米。 购买鱼苗(规格10-15㎝):200000尾。 3、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

本项目补助标准根据碧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碧江区2016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碧扶领发[2016]14号)文件执行。 本项目基础设施总投资为万元(自筹);鱼苗总投资2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万元;共计万元。 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如下: 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概算表 4、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方式 本项目补助方式:实行先养后补的方式执行。 三、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为确保项目实施后贫困农户的利益,达到扶贫效果,在利益分配上按销售纯利润,按“二二三三”分成,鱼塘基础建设借款还贷占3成, 10个贫困户占3成,工人工资占2成,支付土地承包费2成,[50万元×(纯利润/总投资)×30%]连续带动贫困农户3年,并签订扶持带动协议。 四、项目实施主要技术方案 (一)主要技术路线 1、技术说明 ⑴选址:鱼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鱼塘条件的优劣,对鱼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选择鱼塘建设时必须把握原则是选择地理位置宽阔、平

水产养殖中硫化氢的危害及处理

在日常养殖中,我们经常需要检测硫化氢,那么什么才是硫化氢?对养殖有哪些危害?如何处理呢? 下面我们简单的聊聊 首先,硫化氢的来源,在缺氧条件下,含硫的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在富硫酸盐的池水中,经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作用,使硫酸盐转化成硫化物,在缺氧条件下进一步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均具毒性。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刺激、麻醉作用。硫化氢在有氧条件下很不稳定,可通过化学或微生物作用转化为硫酸盐。在底层水中有一定量的活性铁,可被转化为无毒的硫或硫化铁。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 水体中的硫化氢通过鱼鳃表面和粘膜可很快被吸收,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相结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因而影响鱼类呼吸,为此H2S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检测水中的硫化氢可以使用奥克丹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0.1毫克/升就可影响幼鱼的生存和生长,当达到6.3毫克/升时可使鲤鱼全部死亡。中毒鱼类的主要症状为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面上。 (三)控制硫化氢具体措施: 提高水中含氧量。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毫升~500毫升双氧水;使用氧化铁剂每亩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硫化氢一般是在缺氧条件下,含硫的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的,因为水体中的硫化氢通过呼吸系统表面和粘膜可很快被吸收,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相结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因而影响呼吸,为此H2S对小龙虾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0.1mg/L就可影响幼小龙虾的生存和生长。奥克丹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常规理化指标。 解决方法:提高水中含氧量。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毫升~500毫升双氧水;使用氧化铁剂每亩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水产养殖中的有益菌大集合

水产养殖中的有益菌大集合 我们日常用菌,最好几种配合使用,事半功倍。 光合菌改良水体的过程通常是在光合作用下完成。一般情况下,光合菌对水体中可见光或光能见度较高的水体表层(30–50cm)水质具有较好改良效果,而对水体中光能见度较底的较深或深水层以及难见光的池底部分,由于光合作用进行困难或难于进行,因此难于产生良好的改良效果。 芽孢生长繁殖过程中耗氧,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碰到过。所以在使用时注意增氧。 有人遇到亚硝高,说用芽孢,也有效果。也是如此。

硝化作用是一种氧化作用,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效率最高。 很多人用过硝化细菌,觉得效果不如预期。为啥?一就是溶解氧,硝化细菌需要溶氧足;二是硝化细菌的繁殖很慢。有多慢呢?我查过资料,硝化细菌20小时才繁殖一代。所以当你亚硝酸盐高时,才想到硝化细菌,那基本没用了,硝化细菌用在防上面好。我的朋友他们清完塘后,从小苗开始就定期泼硝化细菌。 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是很多人碰到的,预防为主,特别是中后期,随着饲料的增加,粪便的增加,水里已经分解不了了,就开始爆发了。控料是从源头抓,菌的使用也很关键。 有机物过多,PH值低,溶氧低(2mg/L以下),温度低等都将抑制硝化细菌在水体中的浓度。 酵母菌是喜生长于偏酸性环境中的需氧菌,可以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使其在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种群,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好东西,但得会使用。 5、蛭弧菌 很多人一听蛭弧菌,就觉得是杀弧菌的。蛭弧菌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细菌,能以自身的吸附器附于寄主菌的细胞壁上,并迅速地钻入寄主细胞内,利用寄主的营养生长、繁殖,最后导致寄主菌裂解。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修改后)

. .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 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0一六年一月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 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2、项目性质: 养鱼 3、项目财政扶贫资金额度: 20万元。 4、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5、项目负责人:李晶: 6、监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7、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8、负责人:田源: 9:项目依托单位:碧江区畜牧水产中心 10、项目负责人:陈世友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鱼苗补助方案 1、建设地点:和平乡德胜屯村老屋场吴家坝(建设时间:从2016年1月-6月) 德胜屯村位于和平南部,全村有农户546户,其中贫困户137户,贫困人口346人。通过淡水养鱼项目养殖的实施,将带动德胜屯村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主要养殖鱼苗及规模 本项目占地70亩,鱼塘长470米,宽100米。

购买鱼苗(规格10-15㎝):200000尾。 3、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 本项目补助标准根据碧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碧江区2016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碧扶领发[2016]14号)文件执行。 本项目基础设施总投资为125.6万元(自筹);鱼苗总投资2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万元;共计145.6万元。 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如下: 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概算表 4、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方式 本项目补助方式:实行先养后补的方式执行。 三、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为确保项目实施后贫困农户的利益,达到扶贫效果,在利益分配上按销售纯利润,按“二二三三”分成,鱼塘基础建设借款还贷占3成, 10个贫困户占3成,工人工资占2成,支付土地承包费2成,[50万元×(纯利润/总投资)×30%]连续带动贫困农户3年,并签订扶持带动协议。 四、项目实施主要技术方案 (一)主要技术路线 1、技术说明

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与弊

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与弊 摘要:此篇综述探讨的是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理解对水产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 关键词:水霉病;小瓜虫;水产养殖;观赏鱼 ;微生物;出血病 微生物是各类疾病的最终引发者。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霉菌、立克次体等。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以要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除了保持良好水质,施用抗生素外,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治病毒疾病和缅菌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是,随着科技的深入,微生物又开始应用于水产养殖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杀死病原微生物,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补充营养成分,改善养殖动物胃肠道有益菌群,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以学习好微生物的知识可以做到很好的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和对鱼类疾病的及时诊断[13]。让它来为我们服务。下面我们从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鱼病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先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 1.水霉病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2]。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病的发病初期,肉眼几乎觉察不到任何异常症状,随着水霉菌丝的大量繁殖,病情会进一步恶化[3]。菌丝呈丛状快速生长,犹如一团团灰白色棉絮,菌丝长短不一,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生长,向内深入肌肉,蔓延至组织间隙之间;向外生长,俗称“生毛”,菌丝呈白色棉团状,因此水霉病又俗称“白毛病”。由于水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病鱼受该酶刺激后,大量分泌粘液,并开始焦躁不安,游动迟缓,行动呆滞,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4]。 2.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是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传统和名优养殖鱼类中时有发生,并易引起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惨重[5]。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rIchthyo —phthirius肌峨触。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成虫球形,个体较大,大小

大闸蟹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XXXX县XX镇岩科村大闸蟹 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相关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XX县在巩固传统水产养殖的基础上,为了丰富水产养殖品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XX旅游增加饮食文化新元素,本着更快更好的发展思路,以跨越式的发展速度,充分利用XX河网密度大,水质良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2011年从上海引进大闸蟹饲养,成功把东部沿海水产养殖嫁接到西部山区,为实施“东蟹西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闸蟹的成功引进试养,填补了XX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空白,为XX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为XX乃至贵州的饮食文化和旅游产品增加了新的亮点。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分属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全县有大小河流148条,其中河长1 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有37条,河道总长744.9公里:河长小于10公里的有111条,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面积内有0.26公里。以松江河流量最大,水位较深,全长115公里,流域面积1541.6平方公里,有一级支流14条,二级支流6条,大多年份水平均流量44.39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28.11立方米/秒。其次是河界营河,全长52.1公里,流域面积403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流量10.5立方米/秒。

再就是甘龙河,全长41公里,流域面积262平方公里,一般年份平均流量6.08立方米/秒,枯水年份平均流量3.2立方米/秒。全县河流四季不干,水质良好,适宜多种鱼类繁殖生长。全县有各类养殖水域面积4078公顷,可供开发利用养殖水面有1124公顷;其中水库69座、山塘554座,面积共816.6公顷;池塘51公顷;河沟256.4公顷。全县可供养鱼稻田7444.3公顷,占稻田总面积的41.68%。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20-290天,冬季冰冻少。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多达2000毫米。境内水质良好,无污染,ph值7,水温5-30℃,是大闸蟹生长的理想水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一点是促进生产发展,研究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多年来,我县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保护好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抓住大闸蟹养殖,发展特色水产业这一机遇,建设大闸蟹特色基地将极大地促进XX扶贫开发事业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2、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在当前养殖业中,常规养殖比重大,特种养殖比重小,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七种有益菌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七种有益菌 常用的菌主要有: 光合细菌,芽孢,EM,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蛭弧菌。 一、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国内最早用于水产养殖的细菌制剂。光合细菌是一些能利用光能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的细菌。很多朋友看到光合,就会跟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比较。光合细菌是不产氧的,光合细菌在自身繁殖过程中能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做碳源、供氢体,利用水环境溶解氮(如铵、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做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因此可消耗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铵、硝酸盐、亚硝酸盐,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光合细菌是分解小分子的,所以用红糖激活是没作用的,红糖是大分子。 有些人遇到亚硝酸盐高,用光合细菌有效果,也是这个原理。 但是光合细菌不能利用水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糖)必须先由其它微生物(如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硫化菌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小分子糖等)后才能被光合细菌分解利用,因此在利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时应配合使用其它有益菌。 我们日常用菌,最好几种配合使用,事半功倍。 光合菌改良水体的过程通常是在光合作用下完成。一般情况下光合菌对水体中可见光或光能见度较高的水体表层(30–50cm)水质具有较好改良效果,而对水体中光能见度较底的较深或深水层以及难见光的池底部分,由于光合作用进行困难或难于进行,因此难于产生良好的改良效果。 二、芽孢杆菌 芽孢是一大类细菌,我们日常用得最多是枯草芽孢。芽孢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好氧,能产生孢子,是一类具有高活性的消化酶系、耐高温、抗应激性的异养菌。

芽孢杆菌可以降低水体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从而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一种具有抑制或杀死它种微生物的枯草杆菌素,从而来改善水质。 芽孢生长繁殖过程中耗氧,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碰到过。所以在使用时注意增氧 成品中的芽孢杆菌处于休眠状态,需要活化(加红糖等有机物)。 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大量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 能迅速降解鱼虾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在池内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 大部分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小部分成为新细胞合成的物质, 从而净化水体。 有人遇到亚硝高,说用芽孢,也有效果。也是如此。 三、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一类化能自养型细菌,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为主要生存能源,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有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类生理亚群组成。亚硝酸细菌完成NH4+到 NO2-的转化;而硝化细菌完成NO2-到NO3-的转化,从而使对水生动物有毒的氨态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对水生动物无毒的硝酸盐。 硝化作用是一种氧化作用,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效率最高。 很多人用过硝化细菌,觉得效果不如预期。为啥?一就是溶解氧,硝化细菌需要溶氧足;二是硝化细菌的繁殖很慢。有多慢呢?我查过资料,硝化细菌20小时才繁殖一代。所以当你亚硝酸盐高时,才想到硝化细菌,那基本没用了,硝化细菌用在防上面好。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修改后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 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0一六年一月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 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2、项目性质: 养鱼 3、项目财政扶贫资金额度: 20万元。 4、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5、项目负责人:李晶电话:

6、监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7、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8、负责人:田源电话: 9:项目依托单位:碧江区畜牧水产中心 10、项目负责人:陈世友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鱼苗补助方案 1、建设地点:和平乡德胜屯村老屋场吴家坝(建设时间:从2016年1月-6月) 德胜屯村位于和平南部,全村有农户546户,其中贫困户137户,贫困人口346人。通过淡水养鱼项目养殖的实施,将带动德胜屯村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主要养殖鱼苗及规模 本项目占地70亩,鱼塘长470米,宽100米。 购买鱼苗(规格10-15㎝):200000尾。 3、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 本项目补助标准根据碧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碧江区2016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碧扶领发[2016]14号)文件执行。 本项目基础设施总投资为125.6万元(自筹);鱼苗总投资2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万元;共计145.6万元。 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如下: 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概算表 本项目补助方式:实行先养后补的方式执行。 三、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水产微生物学

水产微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清楚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和水产品保鲜、贮藏的关系,充分发挥微生物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抗病力和健康水平、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以及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中的作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有三种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有: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些特性?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③群居混杂,相生相克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工农业产品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有害方面:①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 ②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2、菌落: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