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节奏的训练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节奏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听辨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1. 磕手游戏磕手游戏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节奏训练方法。

老师可以站在课堂的中央,敲击椅子或桌子作为节奏,学生们则需要随着敲击的节奏互相磕手,并且要保持节奏的准确性。

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们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节奏感,是一种非常受学生们喜欢的活动。

2. 手拍节奏手拍节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节奏符号,并且通过手拍的方式将节奏敲击出来。

学生们则需要随着老师一起拍手。

老师可以逐渐加快节奏或者提高节奏的难度,让学生们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听辨和节奏能力。

3. 敲打乐器敲打乐器是一种训练学生节奏感的好方法。

老师可以准备各种不同的鼓、铃铛、木琴等乐器,让学生们按照指定的节奏来敲打或弹奏乐器。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乐器所产生的不同节奏和音色,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4. 转圈游戏转圈游戏可以让学生们不仅锻炼节奏感,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老师可以设定好节奏,然后让学生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沿着固定的方向跳起舞来。

学生们需要根据节奏的变化在跳舞时调整他们的动作。

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快速地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5. 音乐感知游戏音乐感知游戏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

老师可以播放各种不同的音乐,然后让学生们分别根据听到的声音做出不同的动作。

例如,当听到快节奏的音乐时,学生们可以快速地摆动他们的手臂或腿部;当听到缓慢的节奏时,学生们可以缓慢地摆动他们的手臂或腿部。

通过这种游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并且提高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和掌握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浅谈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浅谈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良好的节奏感是学习乐器、唱歌、跳舞等音乐活动的基础。

在此,本文将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一、节拍器训练节拍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辅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曲的节奏。

在使用节拍器进行训练时,可以先教授孩子们如何使用节拍器,如何按照乐曲的节奏进行敲击。

同时,教师可以在节拍器上进行各种节奏练习,如以4/4拍为例,可以进行“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敲击,也可以进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的敲击等。

二、手拍脚踩训练这是一种基础的节奏训练方法,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广播音乐,让孩子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手拍、脚踩,同时可以逐渐加快节奏,提升孩子们的反应速度。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程度,引导他们掌握各种基本的节拍和拍子。

三、歌曲唱法训练唱歌训练也是节奏训练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律动。

教师可以为孩子们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儿歌或流行歌曲,让孩子们跟随歌曲的节奏进行唱法训练,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唱歌时用心去感受歌曲的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

节奏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节奏训练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节奏。

在使用节奏器进行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按照节奏器的节奏进行弹奏,同时可以逐渐提高难度,增加多种复杂的节奏弹奏训练。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律动感,为孩子们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孩子们在学习节奏时也应该积极参与,认真跟随教师进行训练,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和音乐表现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1. 跟随节奏走动: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拍走动,例如快速的节奏可以让学生快速走动,慢节奏时学生可以慢慢走动。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节拍的概念。

2. 节奏拍手游戏:老师给学生演示一段有规律的拍手节奏,并让学生模仿拍手。

随后,老师可以逐渐增加节奏的难度,例如增加拍手次数或者改变拍手的速度。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节奏感和反应能力。

3. 节奏打拍板:老师可以使用拍板进行教学,在节奏进行中逐步增加难度。

开始时只使用单拍板进行节奏敲击,然后逐渐加入双拍板、三拍板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4. 节奏口型练习:老师可以教学生使用口型进行节奏练习。

通过使用“da, da-di”、“ta, ta, ta-di”等特定的口型来模拟不同的节奏。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示范,用口型将节奏表达出来。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节奏的结构。

5. 节奏快速复述:老师可以播放一段简单的节奏旋律,然后要求学生尽快地用声音复述出来。

这个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节奏记忆能力。

6. 节奏模仿游戏:老师可以先示范一段有规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并跟随节奏进行。

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锻炼他们的听觉感知和模仿能力。

7. 舞蹈配乐: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动感的音乐中感受和体验节奏的魅力。

8. 节奏游戏: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游戏,例如“打败节奏怪兽”、“找出不同的节奏”等。

这些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了解节奏的概念。

通过这些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学生可以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培养出对节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一、拍子打法拍子打法是小学音乐课堂中最基本的节奏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用手拍、踏脚步或使用教具来示范不同的节奏,让学生模仿并跟随。

教师可以用手拍出4/4拍子的基本节奏,学生则可以跟着拍打书桌或小木鱼来练习。

教师还可以利用节拍器等工具进行拍子训练。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拍子。

还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指弹奏出不同的节奏,这样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手部协调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节奏的认知。

二、口语节奏口语节奏是指通过朗诵或口语韵律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诗歌或歌词让学生朗诵或唱唱,同时要求他们把握好节奏。

可以让学生用口语韵律的方式念“大风吹,大风吹,小鸟飞过林,唱歌”。

通过口语节奏的训练,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节奏的韵律和律动。

而且,口语节奏的训练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知能力。

三、打击乐器训练打击乐器训练是小学音乐课堂中比较常见的节奏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小鼓、木琴、小铃铛等,让学生用手或其他物体来击打,同时指导他们根据乐器的节奏演奏出不同的曲子。

通过打击乐器训练,学生不仅可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和演奏技能。

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欣赏、音乐表演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四、舞蹈节奏舞蹈节奏是指通过舞蹈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

可以选择一些儿童舞蹈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五、游戏节奏游戏节奏是指通过一些游戏来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节奏感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可以设计一个节奏听辨游戏,让学生分辨不同的乐器声音或不同的音乐节奏。

通过游戏节奏的训练,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节奏,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与修养。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节奏训练方法。

一、听快慢判断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根据老师的指示判断快慢的不同,从而掌握音乐的基本节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老师播放一段节奏明显、节奏感强的音乐,然后指挥学生模仿节奏,以最快或最慢的速度来演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逐步调节演奏速度,如“比我慢”、“比我快”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的要诀,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

二、打拍子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教授学生打拍子的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老师播放一段节奏明显、节奏感强的音乐,然后让学生在旁边跟着打拍子。

在打拍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手势、敲板子等方式来指导学生。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打拍子的基本方法,并且在以后的演奏中更好地表现出音乐的节奏感。

三、唱和齐奏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唱和和齐奏来训练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老师带领学生唱一首节奏明显、节奏感强的歌曲,并逐句逐拍地讲解歌曲的节奏。

然后,老师会选择一些学生来齐奏这首歌曲,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这首歌曲。

通过唱和齐奏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的要领,并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四、铃声定位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听铃声的定位来训练其音乐节奏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老师播放两种不同的铃声,并让学生判断哪一种铃声的节奏更慢或更快。

然后,老师会选择一些学生来模拟铃声,让其他学生来判断其模拟的铃声是否准确。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四种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都有充分的应用价值。

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的基本知识,提高其音乐艺术修养。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感觉和音乐能力的重要部分。

通过合理的节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丰富性和音乐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1.情感表达法情感表达法是通过肢体动作和情感表情来感受和表达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具有鲜明情感的音乐,如欢快、悲伤、愤怒等,然后指导学生模仿音乐的情感,在空中或地面上划动肢体,表达出音乐的节奏感。

通过情感表达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动作和表情。

2.节奏打击乐法节奏打击乐法是通过敲击乐器或身体部位来演奏节奏的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鼓、编钟、木鱼等,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或按照乐谱演奏相应的节奏。

如果条件限制,也可以用手拍大腿、拍桌子等身体部位来演奏节奏。

通过节奏打击乐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演奏技巧。

3.音乐编舞法音乐编舞法是通过编排舞蹈动作来感受和表达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具有明显节奏的音乐,与学生一起创作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和节拍创作出适合的动作,然后统一进行编排。

通过音乐编舞法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并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舞蹈技巧。

4.节奏口语法节奏口语法是通过口语表达来演绎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具有明确节奏的声音或韵律,如打鼓声、雨滴声等,然后与学生一起模仿声音的节奏进行口语表达。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听几遍,然后指导学生逐句模仿,最后整合成完整的口语表达。

通过节奏口语法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感。

通过上述方法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更加有效地培养音乐节奏感和音乐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注重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上手动作的难度,避免过于复杂的动作和节奏。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感觉和音乐能力的重要内容。

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提高音乐表演的准确性和韵律感。

下面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1. 节奏打拍练习节奏打拍是最基本的节奏训练方法。

老师可以先示范,拍打手指或者鼓点,然后要求学生跟随打拍。

可以使用简单的音乐片段,例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让学生在打拍的唱出旋律。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稳定的节奏感。

2. 节奏重复训练在节奏重复训练中,老师可以选择一段简单的节奏,然后让学生反复模仿并跟随。

老师可以敲击一段简单的节奏,然后让学生反复模仿敲击同样的节奏。

可以逐渐增加节奏的复杂程度,让学生挑战更难的节奏。

3. 节奏编曲训练节奏编曲是一种更具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节奏训练方法。

老师可以选择一段简单的旋律,然后让学生进行节奏编曲,即在旋律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喜欢的节奏。

可以使用简单的声音器材,如木鱼、手铃等,让学生按照自己创作的节奏进行演奏。

通过节奏编曲训练,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节奏感,还可以培养音乐创作能力。

4. 节奏操练训练节奏操练是一种集体合作的节奏训练方法。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击打乐器。

然后,老师为学生示范一段节奏操练,要求学生分工合作,按照自己的击打乐器进行演奏。

可以逐渐增加节奏的复杂程度和乐器的数量,增加学生之间的协作和默契。

5. 节奏唱打练习节奏唱打练习是一种将声音和击打动作结合起来的节奏训练方法。

老师可以选择一段简单的节奏,然后要求学生先通过口唱出节奏,再通过手和身体进行击打动作。

可以使用口型表示不同的音符长度,如“嘿”表示四分音符,“嘿嘿”表示二分音符等。

通过节奏唱打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节奏的流动性和韵律感。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节奏训练,学生可以培养音乐感和节奏感,提高音乐表演的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节奏训练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一、律动性节奏训练律动性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节奏训练方法之一。

通过律动性节奏训练,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培养音乐感和节奏感。

在律动性节奏训练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节奏型,比如三连音、四连音等,然后让学生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演奏。

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快或者减慢节奏,让学生在不同的节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律动性节奏训练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比如小冬瓜、木鱼等,让学生进行打击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培养音乐感和节奏感,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二、口语节奏训练在口语节奏训练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语节奏对唱,比如教师说节奏,学生进行模仿,或者学生说节奏,教师进行模仿。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培养音乐感和节奏感。

在进行器乐节奏训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美妙的曲目,然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进行演奏。

在演奏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快或者减慢节奏,让学生在不同的节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四、游戏化节奏训练在游戏化节奏训练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节奏游戏,比如节奏打拍子、节奏贴纸、节奏传递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感和节奏感。

通过这样的游戏化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课节奏的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

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严重前提。

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没趣,学生大凡不感兴趣。

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喜悦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

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例外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

有的瞪大眼睛填塞奇怪,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这个字就读一拍。

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

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

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

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深刻。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

如:××︳××︳×—‖其形式比较没趣,学dada︳da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那么,怎样将这些没趣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

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

例外的节奏用例外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

学生读节奏时,例外的节奏型用例外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

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读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声)
⑵××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⑷×××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⑸××××读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声音)⑹××·|××·||读作:嘀嘀嘀嘀(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
⑺×·×读作:知·了(模仿知了鸣叫的声音)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繁复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

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

二、儿歌法
把难记的基础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

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

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例外。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音乐妈妈真大意,
取个名字调了包。

又给大家添麻烦,
请你一定记清晰,
四分音符唱一拍,
别看八比四要大,
八分音符唱半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又如,用于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时,用了这样一首儿歌: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加个圆点要记清晰,
四分音符加圆点,
等于一拍加半拍。

八分音符加圆点,
等于半拍加半半拍。

当没趣、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秘密。

新鲜与奇怪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四、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详尽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大凡认为是四年级。

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繁复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衡。

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

例如:
⑴××│××××│××│×─‖
走走嘀嗒嘀嗒走走慢走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⑵×·×│×·×│××××│×0‖
知了知了嘀嗒嘀嗒走空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五、用打击乐器创作节奏
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伴奏时,在教师出示节奏时,学生早被乐器吸引了,兴致当然很高。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特点。

然后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创作想象力,用各种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根据节奏型进行合奏,或给小乐曲配上伴奏,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六、创编节奏
在学生熟悉节奏的基础上,采用打击乐器或动作进行大胆地创编节奏,在这一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积极鼓励学生以个性的参与去创造节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能通过合作、讨论、大胆地进行尝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编的学生,也要鼓励那些怯懦,能力较弱的学生,发掘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而且对节奏掌握的也很好。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把内容浩繁的音乐知识归纳为简炼的内容,把高深的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语言,用“活动的教学”调动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各种活动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乐于学的高昂情绪中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

总之,学习节奏是小学唱歌、舞蹈、视唱、器乐、欣赏等诸多学科的支柱,学生学习节奏时,只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确切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学生的潜力也能够得到最大发
挥。

这些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些胜利,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只有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样式和开拓新的教学领域,才能享受到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