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常睡眠状态分为两种
不用睡觉的人之谜

不用睡觉的人之谜来源:奥秘网一个正常人的睡眠通常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清醒逐渐趋向睡眠的过渡阶段,这时我们的眼睛是睁着的,眼球做圆周运动,渐渐失去聚焦能力,身体渐渐失去平衡,此时如果有来自外界的刺激,会立刻将我们唤醒。
第二阶段是我们辗转反侧于床上阶段,这时可以出现片断式的短梦。
当然,必须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才会由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合称为睡眠阶段。
在第二阶段后约半个小时,我们整个身体开始进人深睡眠状态,此时脑电图上出现慢而有节奏的睡眠电波,心率和整个肌体的新陈代谢均进人了最基本状态,大脑皮层失去了控制力,遗尿及梦游一般在这个阶段出现。
第五阶段是梦境阶段,如果睡眠超过了第四阶段,大脑皮层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极顶期,这时大脑血量突然增加,大脑温度上升,眼球不规则地转动,脑电图上睡眠波型是短而无定性的,幻觉出现了,人进入了梦境。
深沉睡眠与表浅睡眠是交替出现的,大约90分钟出现一次幻觉性的睡眠。
在8个小时的睡眠中能进人梦境的睡眠总共约2个小时左右那么,睡眠是怎么产生的呢?人为什么非要睡觉不可呢? 1910年法国科学家让·列德和彼德隆进行了人类关于睡眠研究的首次实验。
他们采用强制的方法,使一才比狗在10日内不睡然后将它们的脊髓液抽出注入到其它狗的脊髓腔内,结果那些受液的狗很快就人睡了。
然而他们既无法证明这些受液狗是因为输人了脊髓液而人睡的,也无法从脊髓液中提取出所谓的“促睡眠素”。
毫无疑问,他们的努力失败了1963年,瑞典科学家莫尼尔等人又“卷土重来”,他们从困倦的家兔的血液中用新的生物化学方法分离出一种能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这种活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只要5克就能使 5万只家兔人睡。
1977年,科学家们确认这种物质是由9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肤,命F为促睡眠肤气此外,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佩海默等人也进行了类似研究,他们从山羊脑中抽出脑脊液,从中分离出一种小分子多肚,命名为“S一促睡眠肪”。
春困,夏困,秋盹,冬眠 为什么有的人一年四季“睡不醒”

春困、夏乏、秋盹、冬眠为什么有的人一年四季“睡不醒”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好像一年四季就没有不犯困的时候。
其实,谁都有犯困的时候,偶尔一次犯困是很正常的,但一年四季总是白天犯困,就要当心了。
总想睡觉是怎么回事?人的睡眠大多是定时定量的,突然变得嗜睡可能是你生病了。
1.大脑严重缺氧大脑长期缺氧除了引起困倦、乏力、嗜睡外,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精神、神经症状,如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个性改变等,有时候看起来还有点“发呆,反应迟钝”。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大家俗称“打鼾”,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嗜睡,睡眠性呼吸障碍除了白天困倦、乏力、嗜睡外,夜晚观察会鼾声如雷,而且伴有呼吸间歇性停止。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导致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来确保能量供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使人出现嗜睡、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4.肝病肝病患者也容易感觉身体疲倦,常见症状有精神不济、乏力、恶心呕吐等,患者会出现嗜睡现象。
5.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会导致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异常,能量和氧气的供给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的生理功能,而大脑“缺氧”就会出现昏睡症状。
6.贫血在营养过剩的年代,虽然贫血已经比以前明显减少,但贫血仍然不少见。
疲乏、困倦是贫血最常见的症状,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
7.阿尔兹海默症阿尔兹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部分患者还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嗜睡的情况。
有研究表明,睡眠9小时以上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但是,嗜睡或睡眠时间增长可能只是老年痴呆症状而非致病原因。
睡眠过多还有哪些危害?熬夜、睡眠过少的风险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有人又要问了:“觉睡得少对身体不好,那么,是不是觉睡得多,身体就越好呢?”其实,我们经常听到“8小时充足睡眠”这句话。
中医的睡眠养生

中医的睡眠养生睡眠,本属“起居作息”范畴,由于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显得特别重要,而且睡眠养生的内容又十分丰富,故单立一章,予以讨论。
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阴阳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睡眠与生存有着同等的意义。
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都很重视,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
睡眠的生理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们对睡眠的机制认识并不清楚。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古代理论基础上对有关睡眠的各种问题有了越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验基础上给予了科学的证实。
一、中医的睡眠理论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并运用阴阳变化、营卫运行、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
昼属阳,夜属阴。
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随昼夜而消长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
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比较严格的节律。
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在《灵枢·口问》又进一步解释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
《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灵枢·营卫生会》也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人睡眠最深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

人睡眠最深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睡眠作为我们人生中极其重要和必须的一部分,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保证人们生活的正常继续,如果认得睡眠没有保证,对人的身心和生活都是极其有害的。
那么人睡眠最深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呢?有那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进入睡眠?人睡眠最深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人的睡眠分为4个阶段,最深的阶段为第三个阶段,为晚上凌晨2点到4点钟。
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之为“昏昏欲睡”,这个阶段你并非真正的在睡觉。
你的身体更加放松,肌肉的紧张感慢慢消失,呼吸和心跳逐渐变缓,体温下降。
你的意识已经不再连贯,不再清醒。
持续几分钟之后,你会进入睡眠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个突如其来的过程,你会在完全没有预知的情况下突然进入睡眠。
这一阶段是真正的睡眠。
你的身心更加平静,和外界的链接逐步断开,却没有完全断开。
所以第二阶段睡眠比较浅,容易被外界的动静惊醒。
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之后,你会进入更深的睡眠中,也就是第3、4阶段的睡眠。
在这两段时间中你的脑波会变得非常缓慢,通常我们称其为深度睡眠。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生理活动、氧气消耗、心率以及血压都会降到一天中的最低水平。
处在深度睡眠中的人和外界的链接几乎完全断开,很难被唤醒。
如果你在这段时间里被强行唤醒,很可能会感觉没有方向,眩晕,在一段时间内什么都想不起来。
有那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进入睡眠(1)练瑜伽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而且也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睡觉前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能使你放轻松的瑜伽。
无论你是由于什么原因失眠,练瑜伽都可以使你按下心来,使你的心中无杂念,有利于你顺利进入睡眠状态。
(2)睡觉前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舒缓的音乐可以使人放轻松,有利于睡眠(3)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跑完步之后特别容易犯困,尤其是在夏天。
因为跑步属于有氧运动,跑完步后人的整个身体都会处于疲惫的状态,所以人就会犯困。
跑步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帮助人们进入睡眠,而且这是人们都会做的运动,所以睡觉前可以跑跑步来培养睡眠。
意识、睡眠、催眠与梦

5 .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
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它还存在一般性变 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4.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
用。它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具 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睡眠与梦
.
一、意识
(一)意识的定义: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独有
的最完善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现实 自觉能动的反映. 意识是一个古老而又难解的谜。迄今为 止,对于意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令人 满意的定义。
.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 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 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 对往事的回忆等。
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例如:外语老师刚修整的新发型; 你的好朋 友对你的文章的评价;等等,你觉察到这些 外部事物的存在,说明你意识到了它们。
人也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 、等等。
.
(2.) 意识是一种记忆 詹姆斯曾引用法国人查尔斯·理迟特
1884年的一段话: “片刻的苦痛微不 足道,对我而言,我宁愿忍受疼痛,哪 怕它是剧烈的,只要它持续的时间很短 ,而且,在疼痛过去之后,永远不再出 现并永远从记忆中消失。”
的变化,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 压等,以这些指标的变化作为睡眠研究 的主要信息源。
11 .
睡眼中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
.
波和波 当大脑处于清醒、安静和休息状态时
,出现 波。 波波幅稍大,频 率较低,每秒8-13个周期 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 波。 波波幅较低,频率较 高,每秒14-30 个周期。
健康养生知识-人的睡眠时相是怎样变化的

健康养生知识-人的睡眠时相是怎样变化的
当人上床入睡以后,在整晚的睡眠过程中是快相睡眠与慢相睡眠的反复循环。
一般情况是先经过80~120分钟左右的慢相睡眠,接着便进入快相睡眠,以后再转入慢相而至快相。
如此慢相—→快相—→慢相—→快相的周期循环,整夜约有3~4次。
它的规律是第一次出现的快相睡眠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马上即转入到慢相睡眠的浅睡阶段,而逐渐进入到中睡和深睡而又进入到快相期,至第二个循环时,快相睡眠时间就长一些,以后每个循环,快相睡眠时间都逐渐延长直至最后醒来。
快相睡眠最长可持续约30分钟。
在循环中,慢相睡眠则逐渐缩短。
一般成年人整夜的睡眠,快相睡眠约为100分钟左右,约为整个睡眠的20%。
早产儿的快相睡眠阶段却占整个睡眠的75%,正常新生儿约为50%,到了10岁以后,快相睡眠的比例逐渐减低而趋稳定。
在成年人的睡眠中,慢相睡眠约占75%,其中思睡阶段约为整个睡眠的5%,中睡和深睡阶段各约为10%,而50%却为浅睡阶段。
老年人的浅睡阶段就更长一些。
当然,这种所谓思睡、浅睡、中睡和深睡的划分都是人为的,它们都是慢慢向前移行,很难划出十分清楚的分界线。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睡觉以后都是从快相睡眠中醒来,但在慢相睡眠的每个阶段也都可以醒来。
一般来说,正常人并不能直接由觉醒状态进入到快相睡眠,而必须经过慢相睡眠阶段。
生理心理学~简答题

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类型: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均呈直线型,两者分离形成平行直线,但两者可以存在空间总和效应;复杂型感受野较简单型大,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看成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也可以看成是大量简单型皮层细胞同时兴奋而造成的;超复杂型感受野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总之,简单型的细胞感受野是直线形,与图形边界线的觉察有关;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细胞为长方形感受野,与对图形的边角或运动感知验证明?
答:1917年,美国学者拉施里着手研究动物联想式学习的脑定位问题,以寻求一些脑结构在联想学习中的作用,即脑的机能定位关系。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大脑的等位性、整体性机能原则,只要10%-50%的大脑皮层损坏,动物学习行为就受到影响。其动物学习障碍与损毁皮层部位的大小成正比。损毁50%皮层就使动物完全丧失学习能力。
6、索科洛夫的朝向反应及如何解释(匹配理论)?
答: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具体地讲,这种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元中,在这里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不匹配机制引起神经系统反应性增加的效应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结构和功能环节上,其结果是大大提高对外部刺激的分析能力或反应能力。
人的正常睡眠状态分为两种

人的正常睡眠状态分为两种:一是非快速眼动期,特点是脑电波呈睡眠表现,肌肉活动较清醒时减弱,不伴剧烈的眼球运动。
又可分为四个阶段:Ⅰ、Ⅱ、Ⅲ、Ⅳ期非快动眼睡眠。
其中Ⅲ、Ⅳ阶段又合称为慢波睡眠,因为睡眠程度很深,所以又叫深睡眠,是十分有意义的睡眠阶段。
二是较为特殊的快动眼睡眠即REM睡眠期,虽然它仍属于睡眠阶段,但与非快动眼睡的差别不亚于睡眠与醒觉的差别。
人在上床以后具体的睡眠过程如下:上床以后,首先经历的是身体松弛但头脑还清醒的入睡前阶段,此时脑电活动的特征是有规律的 8-13 HZ的波。
其后进人NREM睡眠第一期。
睡眠正常的人,第一期睡眠持续约 0.5-7分钟,便进入NREM睡眠的第二期。
大多数年轻成人在入睡后30-45分钟进人&睡眠(NREM睡眠第H期及第四期),根据年龄的不同,&睡眠持续的时间从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然后变浅,回到第二期睡眠。
在开始入睡后70-90分钟,出现一夜中的第一个REM阶段,通常只持续5分钟左右。
这第一个REM睡眠阶段的生理表现(眼球快速运动)及心理表现(做梦)的强烈程度都是一夜间各个REM阶段中最弱的一次。
第一个REM睡眠之后再进入NREM睡眠的第二期,意味着第二个睡眠周期的开始。
第二个周期中的&睡眠一般要比第一周期时短些。
然后,大约在入睡后3个小时左右,便进入当晚的第二个REM睡眠阶段,持续约10分钟。
从第二个REM睡眠起到早晨醒来为止,成人的NREM睡眠第二期与REM睡眠大约每隔90分钟交替一次,儿重的交替周期要短些,只有60分钟左右。
第四期 NREM睡眠主要发生在前半夜,后半夜第三期及第四期睡眠时间越来越减少,到后来只有第三期睡眠而没有第四期深睡。
从REM睡眠来看,第一次REM睡眠阶段以后,两次REM阶段之间的时间间隔逐渐缩短,而每次REM睡眠待续时间却逐渐延长,REM睡眠的生理及心理表现也越来越明显。
一夜之内总共出现4-6次REM睡眠,一次平均约持续15分钟,有时可长达一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正常睡眠状态分为两种:
一是非快速眼动期,特点是脑电波呈睡眠表现,肌肉活动较清醒时减弱,不伴剧烈的眼球运动。
又可分为四个阶段:Ⅰ、Ⅱ、Ⅲ、Ⅳ期非快动眼睡眠。
其中Ⅲ、Ⅳ阶段又合称为慢波睡眠,因为睡眠程度很深,所以又叫深睡眠,是十分有意义的睡眠阶段。
二是较为特殊的快动眼睡眠即REM睡眠期,虽然它仍属于睡眠阶段,但与非快动眼睡的差别不亚于睡眠与醒觉的差别。
人在上床以后具体的睡眠过程如下:
上床以后,首先经历的是身体松弛但头脑还清醒的入睡前阶段,此时脑电活动的特征是有规律的 8-13 HZ的波。
其后进人NREM睡眠第一期。
睡眠正常的人,第一期睡眠持续约 0.5-7分钟,便进入NREM睡眠的第二期。
大多数年轻成人在入睡后30-45分钟进人&睡眠(NREM睡眠第H期及第四期),根据年龄的不同,&睡眠持续的时间从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然后变浅,回到第二期睡眠。
在开始入睡后70-90分钟,出现一夜中的第一个REM阶段,通常只持续5分钟左右。
这第一个REM睡眠阶段的生理表现(眼球快速运动)及心理表现(做梦)的强烈程度都是一夜间各个REM阶段中最弱的一次。
第一个REM睡眠之后再进入NREM睡眠的第二期,意味着第二个睡眠周期的开始。
第二个周期中的&睡眠一般要比第一周期时短些。
然后,大约在入睡后3个小时左右,便进入当晚的第二个REM睡眠阶段,持续约10分钟。
从第二个REM睡眠起到早晨醒来为止,成人的NREM睡眠第二期与REM睡眠大约每隔90分钟交替一次,儿重的交替周期要短些,只有60分钟左右。
第四期 NREM睡眠主要发生在前半夜,后半夜第三期及第四期睡眠时间越来越减少,到后来只有第三期睡眠而没有第四期深睡。
从REM睡眠来看,第一次REM睡眠阶段以后,两次REM阶段之间的时间间隔逐渐缩短,而每次REM睡眠待续时间却逐渐延长,REM睡眠的生理及心理表现也越来越明显。
一夜之内总共出现4-6次REM睡眠,一次平均约持续15分钟,有时可长达一小时。
综上所述,睡眠包括非快动眼睡眠及快动眼睡眠,非快动眼睡眠期又分Ⅰ、Ⅱ、Ⅲ、Ⅳ期睡眠,
(1)睡眠时先进入非快动眼睡眠期。
(2)快动眼睡眠期与非快动眼睡期大约90分钟变换一次。
(3)前半夜主要为非快动眼睡眠,后半夜快动眼睡眠出现较多。
(4)人睡后醒觉时间不应该超过总睡眠时间的5%。
(5)Ⅰ期非快动眼睡眠一般占2%~5%。
(6)Ⅱ期非快动眼睡眠一般占45%~55%。
(7)Ⅲ期非快动眼睡眠一般占3%~8%。
(8)Ⅳ期非快动眼睡眠一般占10%~15%。
(9)非快动眼睡眠总共占整个睡眠期的75%~80%。
(10)快动眼睡眠占睡眠期的20%~25%,每夜出现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