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中国古典寄畅园解析52页PPT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PPT课件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 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 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 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 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 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 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 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 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 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 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 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 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摘要:江南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江南气候温和湿润、水网密布、花木生长良好,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园林艺术格调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自然精神境界山水景观苏州园林寄畅园正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涵盖宽泛,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幻灯片PPT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4. 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 。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 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 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 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 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 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 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 方面的要求。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二、中国南北造园艺术的差异
1. 平面格局
南 方 园林由于多处市井 , 所以 常取内向的形式,在指定的空间 内尽量多的利用空间价值,曲折 婉转,层次感强。
北方皇家 园 林 由于所处自然环 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 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 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 即 采取 中轴线对称的布局与四合院型形 式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2、理水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园林,谁是
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是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 主。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有三种:掩、 隔、破。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3. 植物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 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 神境界有关。古树名木对创造 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 ,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除 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 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 人陶醉于向往中的大自然中。
南方园林通透、灵动,层次感强 ,小巧精致,注重自然景物的融入
。
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异 也是极为悬殊的。
北方园林
南方园林
二、中国南北造园艺术的差异
4、色彩处理
北 方
园
林
北方园林较富丽, 色 彩 浓 厚 , 风格较为粗犷,体现着皇家的
气派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南方园林色彩较淡雅,风格
细 腻 婉 约 , 极易与自然界中的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寄畅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本科课程作业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园林史》课程江南园林——寄畅园赏析学寄畅园赏析[摘要]寄畅园山水占地面积达全园的三分之一多,该园以山水为主,搭以疏朗的建筑。
形成一座以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山麓别墅。
而其又是叠山、造水等方面的佼佼者,同时也极大应用了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园林中借景、障景手法的典范。
[关键词]江南园林;寄畅园;自然。
一、历史背景寄畅园就位于惠山,明嘉靖年间,南京的兵部尚书秦金在此地建了别墅,称“凤谷行窝”。
万历年间,官至湖南巡抚的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因在秦氏流传百年也被叫做“秦园”。
二、园林布局寄畅园位于锡山和惠山之中,做假山以借惠山余脉。
园以水为主题,分别引自惠山寺日月池和二泉书院积香池(现已无水),水体整体形状呈葫芦状,鹤步滩和知鱼槛位于中部,把水体分为大小两个空间。
而先月榭和嘉树堂分位于左右,使得两者都获得了最好的观赏位置。
同时水面七星桥的设计,使水达到断而未尽。
寄畅园的山石以土石为主,与惠山余脉融为一体,南部为九狮山,峰回路转。
在北部开凿出一条山谷,建为八音涧。
三、风格特色“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良好的地理条件对一个园林由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寄畅园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山地园林的代表,寄畅园东临锡山,西靠惠山,为其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天然条件。
构造的园林也是清新雅致,具有山林野趣。
总体来说,寄畅园的园林特色具有以下几点特点:1.改造自然,忠于自然。
设计者在园中堆叠假山、营造水体,并不是单纯地挖湖堆山。
而是为了巧借自然,使山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同时园林以山水为主体,使其尽可能展现自然的风貌。
不同于众多的文人园林,注重的更多是个人情感的表达,秦代后裔追求的是自然。
2.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寄畅园建筑主要集中在南部,却没有和园中假山形成明显的界限,而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寄畅园鉴赏精品PPT课件

园内叠山分析
• 一是选石。石质要 统一,黄石、湖石, 不能混用。
• 二是造型。所谓假 山,其实不假,其 气质甚至胜出真山。
• 三是险峻。假山仿真 山,仿得是气质,不 是做真山的模型。
• 四是立体。绘画中有“十分石分三面”之 说。因为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立 体的三度空间,所以须有原则才使画中之 石有立体感。
• 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 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 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 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 柏、牡丹、梅、竹、兰、菊、 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 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 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 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 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 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
• 五是意境。山之意境 有不同的类别。人常 言泰山以雄著称,黄 山以奇著称,华山险, 峨眉秀,庐山迷,审 美特征不同。假山也 同样分这些类型,所 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 然后刻意追求之。
水系分析
二泉之水
双龙泉
日月池 方池
金连池
八音涧
叠水分析
寄畅园的水池的处理很成 功。水面南北纵深,池岸 中部突出鹤步滩,上植大 树二株,与鹤步滩相对处 突出知鱼槛亭,划分水面 为二,若断若续。
•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
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自然条件分析
• 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 东经119°33′至120° 38′,属 北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 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 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 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 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 29℃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 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 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 日照时数2011年,2019.4小时。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 连阴雨、寒潮和大风等。
寄畅园案例分析

二· 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寄畅园就 具有这种灵性,它的灵性是通过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合一的空 灵绝配而造成的。通常, 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构成园 林的基本元素, 他们的组成与结合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 一般来说, 建筑作为人工景观, 其造型、色彩、体量都是非常 考究的, 尤其是园林建筑, 因为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所以, 首 先必须根据园林规模、空间尺度来安排其体量、造型等。风 景绚美固然是园林建筑建设的重要标准, 但还有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 无论建筑多寡, 都要与山、水、 花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寄畅园就是一个较好的范例, 它将 浓郁的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 规模上、布局上还是规划经营上, 都具有精美的气派。同时, 寄畅园围绕南北长、东西短的锦汇漪, 布置北堂、东廊、南 树、山, 曲折自由, 而且使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 适当 阻隔游客视线, 使人有曲径通幽之感, 意境也更加含蓄深远, 从造园艺术上应该说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寄畅园建筑物所占 的比重较少, 而是以山水为主。下面, 从园中有代表性的建 筑———秉礼堂入手分析其呈现出的意蕴。
锦汇漪( 见图2) 就是一个较好利用水环境的例子, 锦汇漪位于寄畅园的中 心, 因为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锦汇漪水面南北纵深, 池岸中部 突出鹤步滩, 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了知鱼槛, 二者把水面划分为两部分, 若断 若连。池北又有七星桥连接陆地, 似隔还通, 层次丰富。寄畅园的景色, 也主 要是围绕着锦汇漪而展开, 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 尽 汇池中。从池北的嘉树堂向东看, 又见“山池塔影”, 将锡山龙光塔借入园中, 空间层次丰富多姿, 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楷模。横跨锦汇漪的“七星 桥”, 不用江南水乡常见的拱桥, 而是平桥, 缩短了桥与水面的距离,表现出池 水的溢漫丰盈。七星桥后面的廊桥, 又遮挡了锦汇漪尾水的去向, 让人产生无 穷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PPT课件

2021/4/9
18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是现知最早 的宫殿,以廊庑围成院落,前沿建宽大院门, 轴线后端为殿堂。殿内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 闭的后室。以后,院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对于 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寝)成了长期延续的宫殿 布局方式。
2021/4/9以一直追 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
象(审美形象)——意象(形象和情趣的结 合)——境(象外之象,最早出于王昌龄《诗 格》,他还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 分指自然山水、人生经历、内心意识的境界。)
意境说的意境是意(艺术家的情思)与境(审 美客体,包括物境、情境、意境)的契合。 (情景交融 )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公元 960—1736年)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 一1911年)
2021/4/9
5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第二节 中国园林生成期(先秦、秦汉) 第三节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 第四节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 第五节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 ) 第六节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 本章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各个时期的特点及造园
16
二、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类型是皇 家园林,而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征的 皇家园林则是商的末代帝王殷纣王所建的 “沙丘苑台”和周的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 的“灵囿”、“灵台”、“灵沼”。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pt课件

南北园林比较:
总体来讲:北方皇家园林的布局比较严整;南方私家园林比较自由活泼。 原因:服务对象不同 气候条件不同 传统和生活习惯不同。
北京颐和园
苏州留园
南北园林区别一
北方:不能完全摆脱对称影响 多少带点外向特点 南方:讲究不对称 很少考虑外向要求 原因:服务对象不同 所处环境不同
北方:敦实 厚重 封闭 南方:轻巧 玲珑 通透 开敞 原因:气候条件不同
还包括: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多数侧重人工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周到汉:属于萌芽期。主要是皇家苑囿,规模虽大,但基本属于圈地性质。秦、汉时尽管也出现过人工开池、堆山活动,但造园的主旨和意趣依然很淡漠。 魏、晋、南、北朝:可看作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除皇家苑囿外,还出现了许多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讲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和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园林中创造出事情画意的境界。 宋:继成熟期后首次进去高潮期。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的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元:处于停滞缓和状态和低潮。造园活动不多。造园实践和理论均无大建树。 明、清:再次达到高潮期。造园活动无论在数量、规模或是类型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园艺术、技术日趋精致、完善;文人、画家积极投身于造园活动。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匠师。不仅是人才辈出,而且还出现了一些造园理论的著作和专书。 自清末到明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历史悠久的造园风格所依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致使连续性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