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 2、新政为什么成功? • 1)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 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2)独立战争 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 力的政治保障。3)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 划经济的成功经验。4)美国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5)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6) 20世纪30年代, 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 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 了理论依据;7)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 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宣传新政的 海报
二、新政的目的
1、直接目的: 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 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和统治,稳定资本主 义制度。
三、过程及内容
请回答: 罗斯福新政分为哪两个阶段? 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三、过程及内容
时间: 1933.3——1935年初
两 个 阶 段
第一阶段
采取应急措施,结束 特征:
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呢?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 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 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 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 句抄来的”。
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 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 来麻痹工人的斗志。 罗斯福自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 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 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五、评价
1、实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五、评价
1、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局部调整。 2、进步性: ⑴直接影响:美国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 ⑵间接影响:缓和美社会矛盾,避免走法西斯道路; 改善美国人生活(社会保障) 【政治、生活】 ⑶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影响战后美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罗斯福新政

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 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 1928年任纽约州长。 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他们 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 都是手段。”
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有什么局限性? (变化题: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 (2)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来被许多 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3)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统治, 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
局限性: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8、罗斯福新政的“新”意
1、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新的起点: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 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 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 点。
猜猜他是谁?有何贡献?
华盛顿
林
肯
罗斯福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 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和林肯后最受美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1933-1945) ;
不断学习和借鉴
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邓小平:做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 伟大决策 。 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各种文明成果
实现世界的
改革创新是发展生产完善社会制 度的重要手段。
罗斯福新政

(3)导火线:纽约股市股价暴跌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 经济危机加深各国政治和社会危机; 加剧各国之间矛盾和世界局势紧张。
背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 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目的:直接:摆脱经济危机;
罗 核心:《全国工业复兴法》 斯 特点: 政府干预经济 福 新 实质: 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政 (1)度过经济危机,经济恢复;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暴露了资本家惟利 是图的本性和资本主 义制度的腐朽。 目的是保住商品的 价格、市场和利润。
严社 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 重会 机 破生 b.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坏产 c.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力 d.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 4、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发了 各国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2)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与冲突。西方世 界面临着新的动荡与变革。
3、危机的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 范围广 农业、商业和金融部分的危机。
时间长 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破坏性 1933年与1929相比,整个资本主义
大
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在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 重的是谁? 在人民饥寒交迫的情景下, 资本家做何反映呢?为什 么?
表 现: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措 施: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复兴工业,颁布《全国 --基础和核心 工业复兴法》
企业破产
4、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农产品 调整农业 价格猛跌 5、实质:
社会救济 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公共工程 工人失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

1933年美国工人罢工 年美国工人罢工 年美国工人
想一想:针对以上问题, 想一想:针对以上问题, 当时罗斯福总统采取什么 措施?有何作用? 措施?有何作用?
措施: 措施:保护劳工权利 作用:缓和劳资矛盾。 作用:缓和劳资矛盾。
情景五: 情景五: 材料: 1935年的《社会保险法》 政府实行养老金 1935年的 养老金和 材料:“1935年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 业保险制度 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 制度, 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 济”。 ——必修二课本第117页 必修二课本第117 必修二课本第117页 请思考: 请思考: 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田纳西水工程
内容:举办救济与公共工程。 内容:举办救济与公共工程。 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情景四: 情景四: 材料: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 材料:“三十年代,在号称进步 的康涅狄格州, 的康涅狄格州,年轻女工在血 汗工场每周只能挣得一美元十 汗工场每周只能挣得一美元十 而在锯木木厂的男工每小 分,而在锯木木厂的男工每小 时工资只有五美分” 时工资只有五美分” 。 —邓蜀生《罗斯 邓蜀生《 邓蜀生 福》
内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内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作用:稳定社会。 作用:稳定社会。
名词解释罗斯福新政

名词解释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其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3R”新政。
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节法》、《国家产业复兴法》、《社会安全法》等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但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住宅局、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等仍产生着影响。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改革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改革黄安年在美国现代史、美国经济发展史和20世纪世界现代史上,罗斯福新政是最具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罗斯福新政改革挽救了美国的现代资本主义,并带来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就本世纪的改革而言,罗斯福新政也是资本主义世界最为重要、最影响的一次改革。
一罗斯福新政措施1. 临危不惧,推行新政1932年7月2日,纽约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以坚忍不拔毅力扔掉双拐从轮椅上站立起来,接受了总统竞选候选人提名,并发表演说称:“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为美国人民施行新政。
”这位自1921年8月起患小儿麻痹症下身完全瘫痪的政治家,给人们以誓死力挽狂澜,拯救濒于崩溃的资本国家的可敬可佩形象。
1932年11月,罗斯福以472张压倒多数的选举人票,战胜胡佛当选第32任美国总统。
“我他在1933年3月4日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号召美国人民战胜对经济大危机的恐惧心理说: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批评前领导“脱不开过时传统的窼臼”,宣布“我们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
”“要求国会准许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
”他依靠华莱士(农业部长)、伊克斯(内政部长)、珀金斯(劳工部长)、霍普金斯(商务部长)以及来自哈佛大学和哥伦亚大学教授莫利、特格韦尔、伯利等新政派智囊团精英人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修订政策,从1933年3月9日-6月16日间,通过国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70多个新政立法和命令,史称《百日新政》。
罗斯福新政,一般指1933--1939年期间罗斯福政府所实行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政策,罗斯福的对外政策并不包括在内。
1933-1935年初为第一次新政,主要目的在于复兴和救济;1935-1939年为第二次新政,主要意图在改革。
由于复兴(RECOVERY )、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三个英文字母开头都是R,所有人们称罗斯福新政为三R计划。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
罗斯福新政(TheRooseveltNew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 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
小编整理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
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
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
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
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
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
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
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
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
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1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它不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还曾造。
《罗斯福新政》PPT课件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他也鼓励美国人民: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工业产值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1936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
措施三:调整农业政策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罗斯福新政
背景
内容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社会福利
经济大危机
影响
积极方面: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点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当时有人有100美元,却想买一辆福特汽车,该怎么办?
银行贷款分期付款
不够还银行贷款,怎么办?
股票投机
赚钱还贷
购买更多商品
购买力提高生活水平提高
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更多商品
股市崩溃
银行破产
购买力下降
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降低、工人失业、农民破产
经济大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渡过难关,经济复苏
5
、
重新回升(1939 )
新
彻底摆脱(二战)
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繁荣发展(二战后)
的 2、缓和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影 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特别是社会保
响 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深远影响)
新政影响
材料一:1935年开始,美国所有的经济指标 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 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
法兑现。
上任时农业的状况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 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 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 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 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上任时工业的发展状况
钢铁工业生产下降80℅ 汽车工业生产下降95% 13万家企业倒闭,失业人 数1700万,占劳动人数 的25%。
“炉边谈话”
一、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通过……,禁止……, 增发……,成立……。
全国银行总数的3/4,共 13500多家银行复业,纽 约股票价格猛涨15%,金 融恐慌基本结束。
疗效 恢复银行运转;恢复 民众信心;为工业的 恢复和发展提供保证
调整农业
二、恢复工农业生产
通过《农业调整法》; 成立农业调整署;政府 补贴与收购
田纳西工程建 成后,到1943年该 流域居民的平均 收入提高了9倍.农 村用电家庭由10% 增加到90%,到50年 代该地区居民用 电量是美国人均 用量的2倍.到1979 年,其防洪效益超 过20亿,是水库建 设投资的7倍.
田纳西水利工程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 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 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 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
如果竞选成功,
自由的市场经济,
我保证将为美
最好的政府是不干
国人民实行新
预经济的政府。
政!
1575万票—2280万票
罗
胡
斯
佛
福
罗斯福新政
会考标准
①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
过程中的作用
罗斯福简介
Franklin D Roosevelt(1882—1945),1900 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历史学、政治学和新闻学。 28岁任纽约州参议员,年轻有为,前程似锦。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阶段(2个阶段) ⑴第一阶段:1933-1935年 ⑵第二阶段:1935-1939年
2、内容
我要指出一个简单 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 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 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 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 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 比如买公债、做押款。 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 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 个机构转动起来……我 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 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 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
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 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 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业产值1935年比1933年 几乎翻了一番。1936年底, 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 年平均数。
三、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通过……,成立……。 同时,举办……
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 稳定社会
1921年他却突遇灾难。因扑灭火灾后游泳,罗 斯福患了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那一年,罗 斯福才39岁。突然间卧床不起,什么事都需要别 人照顾,他沮丧,但他始终相信他能战胜它。
他坚持不懈地锻炼,他进行疗养的佐治亚温泉 被众人称之为博“学笑多才声、震身天残的志地强方、”乐观,自他信从不承认 他永远不能重返政治舞台。
美国“生病”了
三十年代初的美国居住区
三十年代初的美国——为生活所困
三十年代初的美国——等待救济的人群
经济危机时,美国国内法西斯的
火种已经吐出火苗,有人口出狂言 “如果美国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墨索 里尼的话,那就是现在。……宁可 受独裁者的统治,也不要国家(经
济)瘫痪”。 ——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 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四、保护劳工权利
缓和劳资矛盾
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 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 提供救济。
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933年他就任美国总统,是继华盛顿、林肯后 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也是唯一一位连 任四届的总统。
罗斯福(1882--1945)
他上任时的美国是什么样的呢?
上任时金融业的状况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 闭事件已经上升到5500家,有900万 储户失去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 就是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 全国已有32各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 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
——必修二教师用书
1、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直接影响:经济方面)
失 业 率 下 降 图 生 产 恢 复 柱 状 图
材料二: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 国民主制度的信心,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 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 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 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
讨论
•新政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 •采用的是什么手段?属于改良还是革命 政府干预 改良
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 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间接影响:政治方面)
新政的局限性
材料:换言之,新政无非只是一种权宜的解决办 法而已,这种权宜之计经不起严峻的考验,迟早 总是要维持不下去的。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 史》
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根本,无法根本消除经 济危机
1935年农民现金收入从 1933年的40亿美元,增 加到近70亿美元。
疗效 稳定价格 保障农民利益
二、恢复工农业生产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疗效 减少盲目竞争,消除 生产过剩,缓和劳资 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 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