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八讲_反应时
心理学研究中反应时技术的应用

心理学研究中反应时技术的应用一、引言反应时技术是心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可以通过对人们行为的捕捉和分析,揭示出人们在特定任务下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而在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统计方法的不断更新,反应时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神经科学领域更是如此。
本文将介绍反应时技术是什么以及如何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二、反应时技术的类型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多种反应时技术来在实验中衡量参与者对某个任务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应时技术。
1. 反应时间测量反应时间测量是一种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测量方法,它是从任务刺激到被试反应(例如按下键盘或鼠标)的时间。
通常,在实验中,可以给被试展示某个刺激(例如单词、图片或声音),并要求被试以任何可以的方式做出反应(例如按下特定的键盘键或提供肌肉反应)。
2. 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通过头皮记录到的电生理活动来测量神经系统反应的方法。
ERP涵盖了大脑反应模式中的各个阶段,从感知到认知再到决策。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会要求参与者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某些刺激(例如文字或图像),并记录他们的大脑电活动。
3.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通过血氧水平变化来测量脑活动的方法。
FMRI不仅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大脑哪些区域参与到某项特定的任务中,还可以帮助了解相关的神经行为和发展。
4. 眼动仪眼动仪是一种可以测量参与者视觉注意力和注意分配的仪器。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给被试展示图像或文本,并通过记录眼动轨迹来了解他们注意力的流动方向和时间。
三、反应时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 认知心理学心理学中的一个广泛的领域是认知心理学,即研究人类的思维和知觉过程。
反应时技术常常被用于这个领域,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人类如何对不同类型的任务做出反应。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反应时间测量来考察被试对某个任务刺激,如颜色、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的反应。
2. 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旨在了解大脑在认知方面的运作。
认知心理学之反应时法

认知过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信息加工的阶段
包括感觉登记、知觉编码、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转换。
反应时法
通过测量和分析反应时间可以深入了解信息加工的阶段和过程,探究认知过程的内在机制。
信息加工理论
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在人脑中被加工、存储和提取,并最终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认知心理学之反应时法
目录
反应时法概述 反应时法的理论基础 反应时法的实验方法 反应时法的应用实例 反应时法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HAPTER
反应时法概述
反应时法是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通过测量个体对刺激的反应时间,来探究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反应时是指个体在接受刺激后,从感知刺激到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认知过程的速度和效率。
将反应时法与心理物理法相结合,探讨认知过程中的感知觉变化。
反应时法与内省法
在内省法的指导下,运用反应时法对认知过程进行客观测量和描述。
反应时法与其他心理测量方法的比较与整合
03
02
01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信息加工理论
心理物理学原理
反应时法可以作为心理物理学的一种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和分析反应时间可以深入了解人对物理刺激的感知和判断能力,探究认知过程的内在机制。
反应时法与心理物理学原理的关系
指人的心理活动与物理刺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测量和分析心理活动可以了解物理刺激的性质和特点。
心理物理学原理
包括阈限测量、差异阈限测量、主观量尺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测量人对物理刺激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行为分析
反应时法的应用领域
反应时法具有客观性和量化性,能够提供定量的测量指标,有助于对认知过程进行精确的描述和比较。此外,反应时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能够探究不同条件下的认知过程变化。
心理学相关 第八章 注意和反应时

第八章 注意和反应时一、反应时ABC 1. 唐德斯反应ABC111122112A:S R S R S R S R C S →→→→唐德斯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相联系唐德斯B :两个刺激和对应的两个反应唐德斯:两个刺激,只有一个反应A 反应包括基线时间B 反应包括基线时间+刺激确认+反应选择C 反应包括基线时间+刺激确认减法反应:C -A=刺激确认时间;B -C=反应选择时间二、实验1. 因素混淆(范例:单纯嵌入)B 反应时显著高于A 反应时,反应用力没有明显差别。
B 反应时与C 反应时无显著区别,反应用力也没有明显差别。
单纯嵌入??反应用力??2. 因变量的选择(范例:速度-准确性权衡)选择多个因变量的重要性。
✓ 锡奥斯实验:*速度-准确性权衡:当你急于做某件事时,你更可能出差错;相反,当你试图准确地完成某件事时,为达到预期的准确性,你必须放慢工作速度。
刺激出现的概率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但将错误率考虑进去,此结论受到质疑。
当各自变量水平的错误率真保持恒定时,反应时称为单一因变量;但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同时考虑反应时及错误率两个因变量。
✓ 帕什勒实验:*刺激异步呈现:S1与S2的呈现间隔。
*心理不应期:SOA 变短时,对S 2的反应时增加。
在这一不应期其他的认知活动是难以进行的。
当SOA变长时,反应时变短,错误率上升。
因此采用多行为测量很重要。
✓心理不应期的理论解释中央瓶颈模型:执行两个任务需要某些共同的内部过程,以至于对第二个任务的处理必须要推迟到用于处理第一个任务的这些内部过程可用时才能进行。
任务2必须要等到任务1的瓶颈清理完以后才能进行。
中央容量共享模型:当任务有重叠时容量必须共享,反应时间就增加了。
谁对?:第二个模型时,SOA较短时,任务1也会有延迟,第一个模型任务1不会出现延迟。
得出结论容量共享模型更可取。
3.交互作用效应(认知控制)???三、研究细节。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篇一:反应时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应时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名称:心理学实验室指导老师:刘洋班级:心理11-3班姓名:张碧学号:110724318摘要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一.简单反应时(RTA)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
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
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
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
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
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
最后以有效的结果均值为其简单反应时。
二.选择反应时(RTb)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本实验只测量视觉选择反应时。
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
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红键反应,看到绿圆,按绿键反应。
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
三.辨别反应时(RTc)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本程序只测量视觉辩别反应时。
刺激有二个,分别为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见到绿圆按绿键反应,见到红圆不反应。
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实验一、引言反应时又称为反应潜伏期,是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它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做出反应。
其中由三部分时间组成:感觉神经传递时间、大脑加工时间、效应器反应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需时间最长。
反应时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至1796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N.马斯基林在观察星体通过子午线时首先发现反应时的个别差异。
1822年德国天文学家F.W.贝塞耳对此现象加以认真研究,确定了人差方程式,1850年H.von赫尔姆霍茨用反应时测量了神经传导的速度。
此后100多年来又对反应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常把反应时作为一种指标来分析人的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动机和个性等各种心理活动。
反应时分类来源于唐德斯的减数法研究,可以分为简单(A)反应时、辨别(C)反应时和选择(B)反应时。
简单反应即A反应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作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辨别(C)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
选择反应时是指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作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哪一次呈现哪个刺激事先是不知道的。
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时更能体现人的智力和能力。
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愈复杂,则反应时愈长。
本实验的目的是:(1)、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和听觉选择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2)比较不同感觉通道的反应时的差别(3)、反应时实验的结果是否与前人一致。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反应时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人类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参与者对于不同类型刺激的反应时,探究人类对于不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速度。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对照组设计,共有30名参与者。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坐在一个安静的实验室中,面对一台电脑屏幕。
实验共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刺激。
第一部分是视觉刺激,参与者需要在屏幕上迅速点击出现的不同颜色的方块。
每个方块的颜色和出现时间都是随机的,参与者需要尽可能快地点击正确的方块。
实验记录了参与者点击方块的反应时间。
第二部分是听觉刺激,参与者需要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后,迅速按下键盘上对应的数字键。
每个音调的声音和出现时间也是随机的,参与者需要尽可能快地按下正确的数字键。
实验同样记录了参与者按下数字键的反应时间。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在视觉刺激部分,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45秒。
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者对于亮色和暗色的方块的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然而,对于红色方块的反应时间明显快于其他颜色的方块。
这可能是因为红色在视觉上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能够更快地引起注意。
在听觉刺激部分,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60秒。
与视觉刺激不同,参与者在听觉刺激下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视觉刺激。
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者对于高音调的声音的反应时间明显快于低音调的声音。
这可能是因为高音调在听觉上更易于被察觉,能够更快地引起参与者的注意。
通过对比两个部分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对于视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普遍快于听觉刺激。
这可能是因为视觉系统在信息处理上更为高效,能够更快地将刺激转化为反应。
另外,在两个部分中,不同刺激的颜色或音调对于参与者的反应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这表明刺激的特征对于反应时具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参与者对于不同类型刺激的反应时,揭示了人类对于不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速度。
心理学反应时报告

视觉简单反应时摘要:本实验选取多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通过计算机向被试呈现单一视觉刺激,被试用最快速度按键反应,测定视觉简单反应时,学习并掌握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视觉引言:1,定义。
反应时,又称为反应潜伏期,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是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从生理机制分析,反应快慢取决于“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延搁———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应时是评价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
目前,国内外常用反应时指标研究运动员机能状态心理活动过程。
反应时的机制包括神经肌肉以及脑活动在内的复杂的生理活动过程,反应时的长短与大脑皮层机能、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周围神经机能状态等也有很大关系。
所以,反应时的快慢,一般在正常稳定的条件下,取决于神经系统对外来信息反应的速度。
反应时的增加意味着大脑皮层兴奋性和灵活性的降低,而反应时的缩短,则意味着大脑皮层兴奋性和灵活性的提高。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类。
2,历史。
反应时的研究有有很长的时间了。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天文学家利用眼耳法记录天体事件时间和位置。
有一次,德国天文学家Bessal与助手Angeloander共同观察七颗星体,发现二人记录时间总是有差别,由此天文学家认为助手记录不认真,辞掉了助手。
20年后,此事通过《天文学报》公布于世.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通过反复研究,测得Bessal的记录时间总是比Angeloander快1.223s,B-A=1.223s,因此提出不同观察者的反应时间是有差别的,这个方程被称为“人差方程”。
反应时研究在心理学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反应时研究的第一阶段(唐德斯反应时ABC时期,1850-1969):通过反应时的减因素法来测量各种心理活动所需的时间。
实验心理学第八讲_反应时

2021/8/5
33
+ 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方法实例
– 字母转换实验:
所呈现的刺激:1-4个字母或字母串 + 数字 要求被试把每个字母按英文字母表中的位置转换到
该数字所指的位置上的字母,如:
A+3 D KENC+4 OIRG
2021/8/5
34
2021/8/5
35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1. 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
效应活动开始
+ 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之 一
2021/8/5
3
研究历史
+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 + “人差方程”——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的差异。 + 1850年生理学家Helmholtz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神
经的传导速度。 + 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发明了分离反应时
– 练习越多,反应时间越短。其变化是逐渐的, 最后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再减少的最小限度。
– 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幅度越 大;简单反应,反应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小。
2021/8/5
47
9. 反应时间与个体差异
– 被试之间的反应时间存在差异
– 同一被试在相同条件下,其每时每刻的反应 时间也会因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 不同
2021/8/5
28
第一阶段,改变检 测刺激的质量,发 现对一个残缺、模 糊刺激的编码比对 一个完整、清晰刺 激花的时间较长, 而且对不同大小记 忆表的影响类似
2021/8/5
29
+ 第二步,改变记忆表 中项目的数量,得出 记忆表大小与反应时 间之间的线性关系, 证实了系列比较阶段 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10
速度--准确性权衡
+ Speed-accuracy trade-off + 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速度和准确性 + 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存在反向关系 + 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
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 率,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 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 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
两字母呈现时间间隔:0s、0.5s、1s、2s
– 因变量:被试判断一对字母是否相同,按键反 应,记录反应时
精选ppt
22
550
反 应 500
时
间 (
450
毫
秒 400 )
命名匹配 字形和命名都匹配
350
0
0.5
1
1.5
2
时间间隔(秒)
图1 反应时是字母间隔时间的函数()
精选ppt
23
+ 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某些短 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和听觉编码 两个连续阶段。
了一系列得实验研究。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认知心理学兴起。
精选ppt
4
反应时测量仪器
+ 刺激呈现装置, 反应装置, 计时装置
+ 机械计时器 + 电子计时装置
精选ppt
5
反应时研究的基本问题
+ 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 简单反应时: 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要求他 们只作单一的反应, 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 间隔就是反应时.
+ 当一个训练有素的内省者进行Donders反应 时,他们注意到C反应的感受不像是一个A 反应加上其他的什么东西,B反应也不像是 C反应加上别的什么,而是觉得三种反应均 不相同。
精选ppt
21
+ 相减法的研究实例:
– Posner等关于视觉编码与听觉编码共存的实验 研究
– 自变量
采用两种实验材料:形同音同,AA vs. 形异音同, Aa
基线时间 辨别时间 选择时间
精选ppt
B反应时 C反应时 B−C
19
+ 反应时间的相减法最初是被用来测定某一 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的。
+ 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 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反应时间相减 法的。
精选ppt
20
+ 减法反应时间的实验当时受到内省心理学 家的攻击。
精选ppt
12
+ 针对实验要求制定相应的指导语
+ 强调速度不能牺牲准确性,又快又准确的 进行反应
+ 偏重准确性
精选ppt
13
反应时测定方法
+ 减数法 + 加数法 + 开窗实验
精选ppt
14
减数法
+ 唐德斯(Donders)首先提出了用于分析信 息加工阶段的反应时间相减法。其基本思 路是,用相减的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 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
+ 逻辑:一种作业含有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 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外二者 其他方面均相同,二者反应时之差即为此 特定心理过程所需时间.
精选ppt
15
+ 相减法的一般操作过程:
A-反应时间:一个反应仅对应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出 现时,就立即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称为简单反应时;
B-反应时间: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于事先所规定的那个 刺激进行反应,此时所测得到反应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中包含简单 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精选ppt
11
+ 例子1:刺激呈现概率和反应时的关系 + 呈现数字,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数字进行反
应(如数字4),特定数字出现的概率在0.2-0.8之 间变化 + 结果 ✓ 反应时保持稳定 ✓ 错误率随刺激呈现概率提高而下降 + 表明被试试图保持反应速度 + 当要求被试保证正确率时,反应时会增加,如 在刺激呈现概率为0.2的条件下,要降低2%的 错误率,反应时必须增加100ms
400~1000 308~1082
精选ppt
8
选择反应时
+ 定义: 根据不同的刺激物, 在各种可能性中 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 并执行该反应所 需的时间
A
B
精选ppt
9
+ 与简单反应时相比, 选择反应时多出了辨别和选择 的过程
+ 二择一的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长0.07s
+ 选择数目与反应时的关系: RT = lgN
精选ppt
25
+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
+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4个因 素:
C-反应时间:一个反应,仅对应于多个刺激中的那个事 先规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他刺激的呈现不反应。 所测得的反应时间,其中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精选ppt
16
+ A反应 + B反应
刺激
反应
刺激1
刺激2
反应1
反应2
精选ppt
17
+ C反应
刺激1
刺激2
刺激3
反应
精选ppt
18
A反应时 C反应时 C−A
精选ppt
24
加因素法
+ Sternberg(1969)认为,完成一个作 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 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 相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 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 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 素效应分别独立,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 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精选ppt
6
+ 听觉简单反应时: 130ms
+ 视觉简单反应时: 150ms以上
+ 生物墙: 反应极限 感官换能, 神经传导, 大脑加工, 肌肉运动
精选ppt
7
不同感觉通道的反应时间
感觉道 触觉 听觉 视觉 冷觉 温觉 嗅觉 痛觉 味觉
反应时间/ms 117~182 120~182 150~225 150~230 180~240 210~390
效应活动开始
+ 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之 一
精选ppt
3
研究历史
+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 + “人差方程”——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的差异。 + 1850年生理学家Helmholtz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神
经的传导速度。 + 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发明了分离反应时
间的实验。 + 1879年,Wundt及其学生以反应时间为指标进行
第八章 反应时
精选ppt
1
反应时的概念
+ 定义: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 又称反应潜伏期.
+ 汉字命名
章
+ 反应时: 从“章”的呈现到命名反应开始
精选ppt
2
+ 包括几个时段 第一, 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递到感觉中枢 第二, 大脑皮层感觉,知觉,运动等中枢进行
加工 第三,神经冲动从运动中枢传递到效应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