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1-5作业解答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形考任务(1-5)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形考任务(1-5)试题及答案解析形考任务 1(红色标注选项为正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判断题(每个2分,共18分)题目1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滚珠丝杆机构不能自锁。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2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转动惯量大不会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3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谐波齿轮减速器输入转速一般从刚轮输入。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4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直线运动导轨是用来支承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
选择一项:对题目5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增大执行装置的固有频率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6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提高系统的阻尼能力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7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消除传动系统的回程误差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8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提高驱动元件的驱动力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9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减小机构的传动误差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选择一项:错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二、选择题(每个5分,共30分)题目10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之一:接口的基本功能是()。
选择一项:A. 交换B. 放大C. 传递D. 以上三者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1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是()。
选择一项:A. 控制器B. 接口C. 执行机构D. 动力部分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2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这一功能的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一)一、填空题1.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硬件接口电路2.民用机电一体化办公机电一体化产业机电一体化3.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进行设计质量评审4.定期预测定量预测5.精度稳定性快速响应性6.前小后大7.转子惯量8.传动误差回程误差二、简答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为可识别的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分析处理后产生控制信息。
2.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3.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系统的负载变化;传动系统的惯性;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传动系统中的摩擦与润滑。
5.转动惯量对传动系统有哪些影响?在传动系统中,转动惯量增大使机械负载增加,功率消耗大;使系统相应速度变慢,降低灵敏度;使系统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
6.为减小机械系统的传动误差,可采用哪些结构措施?减小机械系统的传动误差可采用的结构措施有:适当提高零部件本身的精度;合理设计传动链,减小零部件制造、装配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采用消隙机构,以减小或消除回程误差。
三、计算题1.图示丝杠螺母驱动系统,已知工作台的质量m =200Kg ,丝杠螺距t =5mm,丝杠长度L =0.8m,中径为d =30mm,材料密度为33/g 108.7m K ⨯=ρ,齿轮齿数分别为z 1=20,z 2=45,模数m =2mm ,齿宽b =20mm 。
机电一体化课后答案

机电一体化课后答案第一篇:机电一体化课后答案机电一体化(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章1-1.试说明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答: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7.机电一体化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答:①.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计算机、动力源、传感件、机构、执行元件系统五大要素组成。
②.对应的五大功能为:控制、动力、计测、构造、操作功能。
1-17.开发性设计、变异性设计、适应性设计有何异同?答:1、开发性设计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
2、变异性设计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需求。
3、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设计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所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都是为了获得用来构成事物的有用信息。
1-20.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设计等的含义。
答:1、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有力工具,用来设计一般机械产品的CAD的研究成果。
2、并行工程是把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协调的一种工作模式。
3、虚拟设计是虚拟环境中的产品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映像,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设计。
4、快速响应设计是实现快速响应工程的重要环节,快速响应工程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断迅速开发适应市场的新系统,快速响应设计的关键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系统信息资源。
5、绿色设计是从并行工程思想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绿色设计就是在新系统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副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 参考答案

ξ《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 1、2、3、4 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 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 2~3 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 取值越小越好。
(×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A.游标卡尺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国开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作业1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作业1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 测量——是人们借助于专门的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被测对象收集信息,取得数据概念的过程。
2.灵敏度——指在稳态下,输出的变化量ΔY与输入的变化量ΔX的比值。
即为传感器灵敏度。
S=dy/dx=ΔY/ΔX3.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的方向对它施加力而使它产生变形时,内部就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表面上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
4. 动态误差——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中进行测量时所产生的附加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5.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内循环)和(外循环)。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性能指标),(系统功能),(使用条件)。
3.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PLC)。
4.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20mm)。
5.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一个轴的(位置和速度),使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6.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0.02)。
7.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增加而减小)。
8. 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2)。
9. 复合控制器必定具有(前馈控制器)。
10. 钻孔、点焊通常选用(简单的直线运动控制)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s(B)A. 产大B. 减小C. 不变D. 不定2. 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A)A. 阻尼—质量系统B. 弹簧—质量系统C. 弹簧—阻尼系统D. 弹簧系统3.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C)A. 有关B. 无关C. 在一定级数内有关D. 在一定级数内无关4.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C)A. 单片机B. 2051C. PLCD. DSP5、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检测环节等个五部分。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孙卫青版第二版)1- 1 、试说机电一体化的含义答: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 2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答:主要由机械本体、动力系统、传感与检测系统、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和执行装置等组成。
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的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传感与检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 3 、工业三大要素是什么?答:物质、能量和信息。
1- 4 、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传统的机电产品机械与电子系统相对独立,可以分别工作。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从而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性能的一种新产品,产品功能是由所有功能单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1- 6 、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①精度提高;②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③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④调解和维护方便,使用性能改善;⑤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⑥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⑦节约能源,减少耗材;⑧增强柔性。
1- 7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答:1、传感测试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工作过程的各种参数、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过程有关的相关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进行接收,并通过相应的信号检测装置进行测量,然后送入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反馈给控制装置,以实现产品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
2、信息处理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参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
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01任务01任务_0001一、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齿轮传动的啮合间隙会造成一定的传动死区,若在闭环系统中,传动死区会使系统产生低频震荡。
A.错误B.正确2.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体系的工作频率,以免体系产生振荡而落空不乱性。
A.错误B.正确3.系统的静摩擦阻尼越大,使系统的回程误差增大,定位精度降低。
A.错误B.正确4.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体系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A.错误B.正确5.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物开发周期,增加了产物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物设想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A.错误B.正确6.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形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A.毛病B.正确7.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A.错误B.正确8.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A.毛病B.正确9.在滚珠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结构中,齿差式调隙机构的精度较高,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A.毛病B.正确10.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1~5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A.错误B.正确2、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下列哪种方法是采用单螺母预紧原理来消除滚珠丝杠副的间隙?()A.螺纹调隙式B.双螺母垫片调隙式C.齿差调隙式D.偏置导程法2.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相等的分配准绳合用于按()设计的传动链。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最终版]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63a70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a.png)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最终版]第一篇: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最终版]1-1 试说明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涵义。
答:机电一体化乃是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微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答:由五大要素(子系统)组成:1.机械系统:具有构造功能,相当于人的骨骼;2.信息处理系统:具有控制功能,相当于人体的大脑;3.动力系统:具有动力功能,相当于人体的内脏;4.传感检测系统:具有计测功能相当于人体感观;5.执行元件系统:具驱动功能(主功能),相当于人体四肢的肌肉。
1-3 说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步骤。
答:分为四步:1.总体设计:分析设计要求,划分功能模块,决定性能参数,调研类似产品,确定总体方案,方案对比定型,编写总体论证书。
2.详细设计:各子系统的设计(各元部件的选择与设计),子系统间的接口设计;3.综合评价: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产品的性能、价格进行综合评价;4.试制与调试:生产样机,进行试验,调试,看最终是否能达到最初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要求。
1-4 机电一体化产品特点:节能,自动化1-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功能有哪两种?答:接口功能:①输入,输出。
②变换,调整。
2-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有什么特点?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与传统的机械系统相比,其特点在于:前者不仅要求较高的定位精度,还要求较高的动态响应特性,即响应快、稳定性好。
2-3 丝杆螺母机构的分类及特点?答:丝杆螺母机构分两类:1.滑动丝杆螺母副。
优点: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具有自锁功能。
缺点:摩擦阻力大,传递效率低(30%~40%)。
2.滚动丝杆螺母副。
优点:摩擦阻力小,传递效率高(92%~98%)。
缺点: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2-4滚珠丝杆副的传动特点?答:滚珠丝杆副的滚珠丝杆副的有如下特点:1.优点:传动效率高(达90%以上,比滑动丝杆的高2-4倍);灵敏度高,传动平稳;磨损小,寿命长;可消除轴向间隙,提高轴向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作业解答1、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那些关键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的关键技术有:机械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趋势是:1)智能化。
模拟人类智慧,具有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的能力。
2)网络化。
利用网络将各种独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联系起来。
3)微型化。
4)系统化、复合集成化。
2、试列举10种常见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对其中一种分析其所构成的5大要素。
常见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有:数控机床,机器人,全自动洗衣机,傻瓜照相机,自动物料搬运机,自动取款机,自动售货机,智能水表,电子调速器,智能冰箱等。
(一般的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电子秤、电脑、空调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为它们不包含机电一体化系统所包括的6项关键技术及5个构成要素。
)第二章作业解答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部分的要什么?答: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除了应具备普通机械系统的要求外,还有如下要求:1)高精度;2)快速响应性,即,机械系统从接到指令到执行指令任务的时间应短;3)稳定性要好。
2、齿轮传动为何要消除齿侧间隙?答: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部分的要必须具备高精度,以满足自动控制的需要。
消除齿轮的齿侧间隙就是为了保证双向传动精度。
3、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对传动有何影响?采用什么办法消除它?答: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影响反向传动精度。
消除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采用双螺母结构调整两螺母轴向相对位置实现预紧消除间隙。
具体措施有:垫片调隙,螺纹预紧调隙,齿差预紧调隙等方式。
2)采用单螺母结构用增大钢球直径的方式实现预紧以消除间隙。
4、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什么?滑动导轨、滚动导轨各有何特点?答:导向机构是起支承、导向作用,并准确地完成特定方向的运动。
滑动导轨的特点有:摩擦系大,定位精度差(受摩擦力及温升影响),不能预紧刚度一般,磨损大,结构较简单,稳定性较好。
滑动导轨的特点有:摩擦系数小,定位精度高(因摩擦力小),可以预紧刚度好,磨损小寿命长。
5、机电一体化系统为什么常采用无键胀紧连接传动?无键胀紧连接传动有何特点?答:无键胀紧连接传动的特点有:1)摩擦传动,具有过载保护功能;2)联接精度高,无间隙;3)联接角度位置可调。
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机构要求精度高无间隙连接,由于无键胀紧连接具备上述特点,所以机电一体化系统常采用无键胀紧连接传动。
第三章作业解答一、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89C51通过并行口连接PP40打印机,画出接口电路,并编写程序,打印字符串“LASER PP40”解:接口电路如右图所示.打印机地址为:01111111 11111111=7FFFH若要打印字符串“LASER PP40”,程序如下:MOV DPTR,#7FFFH ; DPTR为16位数据指针寄存器MOV R1 ,#0AH; R1中存字符数,10个字符MOV R0,#01H ;指向第一个字符LPA:MOV A,R0ADD A,#08H ; #08H为偏移量MOVC A,A+PC ;LPB: B P3.3, LPB ; 打印机忙? ( 3字节)MOVX DPTR, A ; A中数据送DPTR所存地址处(打印机) (1...)INC R0 ; RO中容加1 (1字节)DJNZ R1, LPA ; R1中容减1,不为零转LPA (2字节)RET (1字节)DB 4CH, 41H, 53H, 45H, 52H, 00H, 50H, 50H, 34H, 30HL A S E R 空格 P P 4 0二、编写智能电饭锅“2小时汤”及“保温”子程序。
解:1、2小时汤子程序(根据煮饭子程序修改)ORG 1600H (1500H)MOV 51H,#00H ;计时单元清零LP1: CLR P3.4 ;加热器接通MOV DPTR,#7FF8H ;模拟输入口IN0地址(0)送到16位地址存储器MOVX DPTR,A ;启动A/D转换WT: JNB P3.5,WT ;若转换未完成则等待MOVX A,DPTR ;转换结果送AMOV B,K ;标定系数K送存储器BMUL AB ;A乘B,积的高8位在B中,低8位在A中MOV 50H,A ;结果送50H单元(假定乘积小于256)CLR CCJNE A,#64H,LP11 ;温度等于100℃?A≧#64H ,C=0;A<#64H,C=1AJMP LP2LP11:JC LP1LP2: INC 51H ;计时单元加1SETB P3.4 ;加热器断开LCALL YS30 (YS20) ;调用延30(20)秒时子程序煮饭:通/断=1/2;煮汤:通/断=1/3 CLR P3.4 ;加热器接通LCALL YS10 ;调用延时10秒子程序,40秒为一个通断周期(可以是其它值)MOV A,51HCJNE A,#0B4H( #3CH),LP2 ;A= #0B4H=180?(180×40/60=120分钟)RETYS30(20):MOV R2,#96H(#64H);R2=150(100)YS1: MOV R3,#0C8H ;R3=200 ArrayYS2: MOV R4,#0FAH ;R4=250YS3: DJNZ R4,YS3DJNZ R3,YS2DJNZ R2,YS1RETYS10:MOV R2,#32H ;R2=50YS1: MOV R3,#0C8H ;R3=200YS2: MOV R4,#0FAH ;R4=250YS3: DJNZ R4,YS3DJNZ R3,YS2DJNZ R2,YS1RET2、保温子程序(1)精确控温(根据煮饭子程序修改)ORG0H (1500H)MOV 51H,#00H ;计时单元清零LP1: CLR P3.4 ;加热器接通MOV DPTR,#7FF8H ;MOVX DPTR,A ;启动A/D转换WT: JNB P3.5,WT ;若转换未完成则等待MOVX A,DPTR ;转换结果送AMOV B,K ;标定系数K送存储器BMUL AB ;A乘B,积的高8位在B中,低8位在A中MOV 50H,A ;结果送50H单元(假定乘积小于256)CLR CCJNE A,#32H(#64H),LP11 ;温度等于50℃(100℃)?AJMP LP2LP11:JC LP1LP2:SETB P3.4 ;加热器断开LCALL YS20 ;调用延时20秒子程序,AJMP LP1后面的程序删除(2)模糊控温ORG0HLP1:SETB P3.4 ;加热器断开LCALL YS50 ;调用延时50秒子程序CLR P3.4 ;加热器接通LCALL YS10 ;调用延时10秒子程序,通/断=1/5AJMP LP1该程序会导致冬天与夏天的温度不一样。
三、利用8051的T0定时中断计数器在端口线P1.0处产生周期为40ms的方波序列,编写T 0中断程序(设 fosc=6MHz)。
提示:TX=216 - N N=f·t(t=40/2(ms)=0.02s f= fosc/12)TX——定时常数N——半个周期的计数值解:1、计算定时常数TX=216–N=216- f·t=65536-6×106÷12×0.02=55536=D8F0H2、T中断程序程序如下:ORG 1000 HPUSH PSW ;保护现场PUSH ACCPUSH BPUSH DPLPUSH DPHCLR TR0 ;关定时器MOV TL0,#0F0H ;重装时间常数MOV TH0,#0D8HSETB TR0 ;启动定时器MOV A,P1CPL A ; A取反ANL A,#01H ;屏蔽高7位,01H=00000001CJNE A,#00H,LP1CLR P1.0 ;方波低电平AJMP LP2LP1: SETB P1.0 ;方波高电平LP2:POP DPH ;恢复现场POP DPLPOP BPOP ACCPOP PSWRETI说明:未采用题目中所提示的奇偶标志编程。
第四章作业解答1、测量温度通常采用哪些传感器?各有何特点?答:通常采用通常采用热电偶和热电阻测量温度。
热电偶结构简单,测量温度高,尺寸小,响应快。
热电阻输出信号大,测温围较热电偶小。
2、解释什么是精度、灵敏度、分辩率、线性、重复性,是否精度高灵敏度就一定高?答:精度是指检测系统的输出与被测量之间的对应程度。
灵敏度高意味着被测量有微小的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有较大的变化。
分辩率是指可辨别的最小量(单位)。
线性是指有效量程围输入与输出成比例的关系。
重复性是指对于同一被测量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精度高灵敏度不一定就高,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什么是滑动平均滤波?有什么特点?答:将采样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每次将最新的N个数取平均值,每采样一次取一次平均值。
特点:速度快,实时性好,对周期性干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4、分别写出测量位移﹑流量﹑温度﹑压力的传感器生产厂家的名称、网址及联系(每种传感器不少于两家,上网查询) 。
自己上网查,无参考答案。
5、检测某种车轮的径向跳动,跳动公差值为1. 0 mm,允许测量误差为+0. 01 mm,接触式测量,要求信号不经放大可直接接入ADC0809A/D转换器( ADC0809A/D转换器输入量程0~5V),选用适合的传感器(写出传感器型号,生产厂家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外形尺寸)。
答:传感器型号:根据要求选定生产厂家名称:选定主要外形尺寸:跟型号有关,必须给出直径和长度或长宽高;主要技术参数——根据所选定的传感器型号查得,要满足如下要求:量程围:±1(要求比测量值1.0mm大,留有余地,但又不能大的太多)精度:高于或等于0.5级(如果选取0.5级精度,最大误差是传感器量程围(2mm)百分之零点五,即0.01mm,占允许测量误差为+0. 01 mm(0.02mm)的百分之五十)。
传感器输出: 0~5V(要求与ADC0809A/D转换器量程0~5V协调一致)其它要求,如温度要求等。
第五章作业解答1、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中,为何常采用滚动导轨、滚动丝杆螺母副机构?为何采用齿轮传动间隙消除机构?为何要进行惯量匹配计算?答: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要求机械传动导向机构有较高的精度较快速响应速度。
滚动导轨及滚动丝杆螺母副机构摩擦系数小,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还可以通过预紧得到较高的刚度及精度。
较高的刚度及较小的摩擦系数可以减小工作台启动和反向时所产生的死区误差。
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中采用齿轮传动间隙消除机构是为了保证双向传动精度,消除死区误差。
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中进行惯量匹配计算是为了更好的兼顾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经济性,J d /Jm太大时系统的动态特性取决于负载特性,使系统的综合性能变差;Jd/Jm太小,经济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