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安全数据表
【精品】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1

待测数据
(1)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应是
收集满500mL所需的时间 .
降低 (如图分别代表有、无催化剂时正反应的活化能), 催化剂能使反应的活化能_____ 使得具有平均能量的反应物分子只要吸收较少的能量就能变成活化分子,活化 分子所占分数增大,可以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如,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 化硫,使用催化剂的速率是不使用催化剂的速率的一亿六千万倍。
该反应是 放 热反应,有催化剂的曲线中出现 两个峰的意义是 催化剂参与反应,可能是两步完成的反应 .
C 2.下列有关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无催化剂时,不会分解成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和水一样无色无味,对皮肤无害 C.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D. 在有催化剂存在时,H2O2分解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某金属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 催化温度均在500℃左右.于是对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 定量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收集500mL氧气为准.
练习5: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 水 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的哪种 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 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如图Ⅰ、Ⅱ和Ⅲ三个 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H2O、H+、SO42-中的某一种粒子能够使CuO溶解
稀硫酸
CuO
Ⅰ
(1)某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水不能使氧化铜溶解,而是另外的H+、SO42(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 两种粒子中的一种粒子使CuO溶解 ;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 验Ⅱ和Ⅲ,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铜溶解,则进一步所 做的确认为:在Ⅲ中先加入 Na2SO4(或K2SO4等), ,再加 稀硫酸 入 。氧化铜固体溶于稀H SO 是稀硫酸H+在起作用, 2 4 2而H2O,SO4 两种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 (4)探究结果为 。 你认为除实验Ⅱ和Ⅲ所用的试剂外,还能溶解氧化铜的一 种常见物质是 。 硝酸或盐酸等
双氧水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火场容器,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干粉、砂土。
毒性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结膜和皮肤出血。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贮运
最完整的化学品-MSDS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目录酒精编号:01天拿水编号:02润滑油编号:03油漆编号:04汽油编号:05硫酸编号:06过氧化氢 (双氧水) 编号:07甲醛编号:08氢氧化钠编号:09硝酸汞编号:10高锰酸钾编号:11重铬酸钾编号:12盐酸编号:13天然气编号:14柴油编号:15百草枯编号:16甲胺磷编号:17农达除草剂编号:1850%甲基1605乳油编号:19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名称:润滑油编号:03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名称:汽油编号:05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名称:硫酸编号:06号:7664-93-9危险品编号:81007中文名称:硫酸英文名称:分子式:H2O424熔点:10沸点:290相对密度: 1.83; 3.4外观及性状:兰色油状液体, 无味空气中允许极限:美国:1禁忌物/禁忌:有机物、氰酸盐、碳化物、雷酸盐、苦味酸盐、金属危险性/症状:火/爆炸: 可燃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接触健康危害: 吸入后: 刺激鼻、喉, 引起打喷嚏、肺水肿, 支气管粘膜发炎、气阻、胸痛、呼吸短促、鼻和牙床出血, 严重时灼伤鼻、口引起肺水肿、慢性支气管肺炎、皮炎, 并灼痛眼、角膜损害引起失明; 过量食入: 流涎、极度口渴、吞咽困难、休克、牙龈损害、口腔、咽喉、胃、食管烧伤、恶心、呕吐物中有咖啡粒状物, 胃肠穿孔、损害肾;长期暴露症状相同甚至更严重急救措施:火/爆炸: 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眼接触: 用水冲洗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吸入: 立即把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 施行人工呼吸食入: 就医, 给饮大量水,但勿催吐防护措施:戴防护镜, 穿防护服; 选用适当呼吸器; 配备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 定期检查肺功能及牙齿储存:避免接触水、氯酸盐、铬酸盐、碳化物、雷酸盐、硝酸盐, 金属粉末, 存于密闭容器中, 放置在凉爽、干燥、通风处, 避免光照, 储存区地面应为耐酸、耐腐蚀的坚固水泥地面, 禁烟火; 储存处应使用防爆电器设备, 禁用金属容器储存泄漏处理:少量泄漏: 用碳酸氯钠或苏打粉/ 热石灰覆盖泄漏区, 也可用砂土吸收中和的残留物后放入容器中待处理; 处理工作应于高处或上风处进行, 隔离现场, 保持现场通风, 禁止触摸泄漏物, 喷水减少泄漏物挥发, 大量泄漏时, 围堤处理; 报告当地控制水污染部门运输:须贴" 腐蚀" 标签, 严禁航空客运、铁路运输, 航空货运限量运输附注: 人口服致死量为:28 克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号:7722-84-1危险品编号:51001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熔点:-2沸点:158(无水)相对密度: 1.46( 无水)外观及性状:无色, 极不稳定的液体, 略带气味,能完全和水混合空气中允许极限:美国:1.5禁忌物/禁忌:氧化物、铁、铜、黄铜、青铜、铬、锌、铅、锰、银、碱性金属危险性/症状:火/爆炸: 不燃, 易爆侵入途径: 食入, 吸入, 眼睛及皮肤接触健康危害: 短时过度吸入、食入或暴露严重灼伤眼睛、皮肤、呼吸道、嘴口腔、食管、胃、肠,胃胀甚至破裂, 呕吐,内脏出现空洞; 角膜溃疡等; 本品是致癌物急救措施:火/爆炸: 用水灭火, 勿使用其他化学品眼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皮肤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施行人工呼吸食入: 给饮大量水催吐( 昏迷者除外) ; 立即就医防护措施:操作液体时, 应穿戴防护服, 手套、足靴及眼镜; 若工作场所过氧化氢烟雾或蒸气过量, 应佩戴全面罩防气面具及适当的滤毒器( 或送风式呼吸器);密闭操作; 配备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 定期检查肺功能储存:避铁、铜、黄铜、青铜、铬、锌、银、锰、铅及其金属盐、酒精、甘油、有机物; 存于密闭容器内, 置于凉爽、通风处; 避光; 严禁烟火; 储存处应使用防火爆电子设备和装置; 防止容器受物理和机械性损伤泄漏处理:用大量水冲洗泄漏区, 减少易燃气体挥发, 不得将泄漏物排入下水道, 以免爆炸; 本品放置有限空间, 如: 下水道, 以防爆炸运输:运输溶液浓度在20% ~ 40% 时, 须贴“氧化剂、腐蚀”标签, 航空、铁路限量运输; 浓度>40% 时, 须贴“氧化剂、腐蚀”标签, 严禁航空、铁路运输附注: 2014( 浓度在20% ~40%之间) ; 2015( 浓度>52%)2984( 浓度>80%;<20%)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号:50-00-0危险品编号:83012分子式:22熔点:-92沸点:-19.5闪点:85( 30% 工业用溶液相对密度:0.815(-20)溶解度:122外观及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含15% 甲醇中文别名:福尔马林; 蚁醛空气中允许极限:美国:1.5水中允许极限:美国:41.4μ前苏联: 0.01 μ ( 生活用水)禁忌物/禁忌:强氧化剂、强碱强酸,苯酚、尿素危险性/症状:火/爆炸: 易燃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及眼睛接触健康危害: 短时过度暴露刺激和灼伤皮肤、眼睛和粘膜, 流泪、恶心、呕吐( 呕血) 、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咳嗽、肺炎、肺水肿、敏感者会出现气喘反应。
过氧化氢(双氧水)

过氧化氢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技术说明书编码:559CAS No.:2014分子式:H2O2分子量:50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11(氧化剂),20(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过氧化氢50% 2014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公司适用部分)pcd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部分】本表说明:1、请按Ctrl+F组合键进行快速查阅。
2、本表只供危险化学品名录数据的参考查阅使用;具体查阅请以国家正式书面文件为准。
3、本表数据采集自《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4、《名录》全文刊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2003年增刊)。
5、因本表数据的疏漏、错失而引起的相关经济法律等问题,本办公室不负任何责任。
6、本表最后更新于2003-07-16 08:36危险名称别名UN号货物编号第1类爆炸品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1052 二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15%] 0076 11053 二硝基间苯二酚[干的或含水<15%] 0078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1项易燃气体21001 氢[压缩的] 氢气1049 21002 氢[液化的] 液氢1966 21003 氢气和甲烷混合物[压缩的] 2034 21005 一氧化碳1016 21006 硫化氢[液化的] 1053 21024 乙炔[溶于介质的] 电石气1001 21053 石油气[液化的] 液化石油气1075第2项不燃气体22001 氧[压缩的] 1072 22002 氧[液化的] 液氧1073 22003 空气[压缩的] 1002 22004 空气[液化的] 100322005 氮[压缩的] 1066 22006 氮[液化的] 液氮1977 22019 二氧化碳[压缩的] 碳(酸)酐1013 22020 二氧化碳[液化的] 2187 22025 氨溶液[35%<含氨≤50%] 2073 22029 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物1014 2203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混合物101522031 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混合物[含环氧乙烷≤6%] 二氧化碳和氧化乙烯混合物1952第3项有毒气体23003 氨[液化的,含氨>50%] 液氨1005 23009 一氧化氮1660 23010 一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物1975 23011 三氧化二氮[特许的] 亚硝酐2421 23012 四氧化二氮[液化的] 二氧化氮1067 23013 二氧化硫[液化的] 亚硫酸酐1079 23029 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水煤气2600 23030 煤气102323049 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混合物[含环氧乙烷>6%] 二氧化碳和氧化乙烯混合物1041第3类易燃液体第1项低闪点液体31001 汽油[闪点<-18℃] 1203,1257 31050 二硫化碳1131第2项中闪点液体32001 汽油[-18℃≤闪点<23℃] 1203,1257 32050 苯纯苯1114 32050 溶剂苯32051 粗苯动力苯;混合苯32051 重质苯32052 甲基苯甲苯1294 32053 乙基苯乙苯1175 32058 甲醇123032059 黄染料母醇10%甲醇溶液砧吨氢醇10%甲醇溶液32060 甲醇钠甲醇溶液甲醇钠合甲醇1289 32061 乙醇[无水] 无水酒精117032061 乙醇溶液[-18℃≤闪点<23℃] 酒精溶液 32061 变性乙醇变性酒精 32062 硝化甘油乙醇溶液[含硝化甘油≤5%] 1204,3064 32192 焦油,如: 32192 煤焦油1136 32196 聚硅氧橡皮基印模膏 1133 32196 多用粘结胶1133 32196 橡胶金属胶 金属密着胶 1133 32197 环氧树脂32198含一级易燃溶剂的油漆、辅助材料及涂料[-18℃≤闪点<23℃],如: 1139,1263,1293 32198 乙烯防腐漆 1139,1263,1293 32198 有机硅建筑防水剂 1139,1263,1293 32198 过氯乙烯防腐清漆 1139,1263,1293 32198 过氯乙烯防腐磁漆 1139,1263,1293 32198 过氯乙烯防腐漆 1139,1263,1293 32198 过氯乙烯防潮清漆 1139,1263,1293 32198 过氯乙烯锤纹漆 1139,1263,1293 32198 过氯乙烯锤纹漆稀释剂 1139,1263,1293 32198 过氯乙烯漆稀释剂1139,1263,1293第3项 高闪点液体 33647 碘酒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1项 易燃固体41058 火柴[任何地方可擦燃] 1331 41059 铝镍合金氢化催化剂 41501 硫磺 1350,2448 41512 1-甲基萘 α-甲基萘 41512 2-甲基萘β-甲基萘 41547 硝化纤维塑料[板、片、棒、管、卷等状;不包括碎屑] 赛璐珞2000第2项 自燃物品 42004 镍催化剂 1378,2881 42521 活性碳1362第3项 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1项 氧化剂51001 过氧化氢[20%≤含量≤60%]]双氧水 201451043 次氯酸钙[含有效氯>39%] 1748 51048 高锰酸钾过锰酸钾;灰锰氧1490 51517 碘酸钾51520 重铬酸钾红矾钾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1项毒害品61056 硝基苯1662 61057 1,2-二硝基苯邻二硝基苯1597 61057 1,3-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1597 61057 1,4-二硝基苯对二硝基苯1597 61067 苯酚酚;石炭酸1671,2312 61068 苯酚溶液282161519 硫酸铜蓝矾;胆矾;五水硫酸铜61657 1,2-二氯苯邻二氯苯1591 61657 1,3-二氯苯间二氯苯61657 1,4-二氯苯对二氯苯1592 61679 2,3-二氯硝基苯61679 2,4-二氯硝基苯61679 2,5-二氯硝基苯61679 3,4-二氯硝基苯61746 苯胺氨基苯1547 61768 2,3-二氯苯胺1590 61768 2,4-二氯苯胺1590 61768 2,5-二氯苯胺1590 61768 2,6-二氯苯胺1590 61768 3,4-二氯苯胺61768 3,5-二氯苯胺61768 二氯苯胺异构体混合物61789 1,2-苯二胺1,2-二氨基苯;邻苯二胺167361789 1,3-苯二胺1,3-二氨基苯;间苯二胺167361789 1,4-苯二胺1,4-二氨基苯;对苯二胺;乌尔丝D167361906 石棉2212,2590 第8类腐蚀品第1项酸性腐蚀品81001 发烟硝酸2032 81002 硝酸2031 81004 废硝酸81004 废硝化混合酸1826 81006 发烟硫酸焦硫酸1831 81007 硫酸1830 81009 废硫酸1832 81010 三氧化硫[抑制了的] 硫酸酐1829 81011 亚硫酸1833 81013 盐酸氢氯酸1789第2项碱性腐蚀品82001 氢氧化钠苛性钠;烧碱1823 82001 氢氧化钠溶液液碱1824第3项其他腐蚀品83012 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1198,2209 83505 汞水银2809。
过氧化氢MSDS

过氧化氢物质安全数据表一、物品与厂商资料物品名称: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制造商:二、成分辨识资料纯物质:中英文名称: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同义名称:双氧水、HYDROGEN DIOXIDE、PEROXIDE。
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S No.):07722-84-1危害物质成分(成分百分比):29-50三、危害辨识数据最健康危害效应:重吸入:刺激呼吸道,可引起轻度刺激及皮肤炎或鼻、喉严重刺激及肺水肿。
要皮肤:1. 会使皮肤发白。
2. 浓溶液会造成灼伤起泡并发红。
危眼睛:1. 浓度高的蒸气或雾滴会使眼睛发红、流泪、发炎,并可能损伤致盲。
2. 3%溶液溅到眼睛害只会引起疼痛,但浓度更高则可能造成角膜溃烂。
3. 症状可能迟发数周。
效食入:1. 可造成喉咙及胃出血。
2. 吞入H2O2可能因产生大量氧气形成压力,而造成严重伤害。
应慢性:曾有一个动物实验致癌的报导。
环境影响:-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5.1氧化性物质8腐蚀性物质特殊危害:—主要症状:刺激感、皮肤刺痛及暂时性变白,红肿,起泡,胃出血,眼疾。
物品危害分类:5.1氧化性质8 (腐蚀性物质)四、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吸入:1. 即立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处。
2. 若呼吸停止,施予人工呼吸。
3. 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1. 立即用水清洗皮肤。
2. 若渗透衣服,立即在冲水中脱掉衣服,并用水清洗皮肤。
3. 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1. 立即撑开眼皮,以水缓和冲洗受污染的眼睛30分钟以上。
2. 立即就医。
●食入:1. 若患者意识清醒,给水彻底漱口,或让患者喝250毫升的水稀释胃中物质,若患者意识不清,则不可服用任何东西。
2. 切勿催吐。
3. 立即就医。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刺激感,皮肤刺痛及暂时性变白,红肿,起泡,胃出血,眼疾。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依一般急救人员防护准则处理。
对医师之提示:-五、灭火措施适用灭火剂:一般火灾时用水雾,大量的溶剂或油类混合时用泡沫药剂,粉末药剂或二氧化碳。
苯酚双氧水氧化合成邻、对苯二酚新工艺研究

表2-2对苯二酚物理性质Table2-2Phsicalpropertiesofhydroquinone项目数据项目数据项目数据熔点,oC172范德华体积5.998x104KI1.22x1010mS/tool沸点,oC285范德华面积8.46x10’K29.28xlO。
13m2/mol密度。
也151.332蒸汽压O.133溶解度(132.4。
C)kPag/lOOg(300c)闪点(闭165临界温度oC549乙醇46.4杯)。
C自燃温度516临界压力,l~,IPa7.45丙酮28.4(闭杯)oC白燃极限,1.6-15.3临界体积m3/mol3,0x104水8.3%(体积)绝对熵344.17液体摩尔体积1.226x104若0.06J/(m01.¨埘?,m01熔化热27.1生成热,kJ/m01.261.7l四氯化碳O.OlkJ/mol燃烧净热.2.74x103吉布斯自由能.176.13lO/moIkMm01偶极矩1.40离解常数(30。
c)对苯二酚是一强的还原剂。
与某些氧化剂反应生成苯醌;在碱性溶液中,对苯二酚会加速氧化速度,生成的氧化物加水会变成l,2,4.三羟基苯,后者继续氧化生成腐植酸,对苯二酚可以将氨碱银盐还原成银镜,是强力的照相显影剂。
对苯_酚的反应活性类似与苯酚,它的羟基可以转化成醚或酯。
对苯二酚及其醚类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单烷或双烷产物,与脂胺和芳胺反应,生成重要芳胺产品,与氯气或氯化磺酰反应,生成一系列氯化物;与C02反应生成2,5一二羟基苯甲酸;与苯酐缩合生成1,4-二羟基蒽醌:与顺酐缩合生成l,4一二羟基苯。
对苯二酚催化加氢可以生成l,4一环己一醇:磺化反应生成氢醌磺酸。
2.2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的工业应用”心m邻、对苯二酚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领域,1994年全世界邻、对苯二酚的生产能力已达7万吨/年,目前全球年消耗量超过200kt[21,其需求量,尤其国内需求量呈稳步增长势头。
双氧水安全性数据表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双氧水安全性数据表
化学品简介
【CAS No.】7722-84-1
【分子式】H2O2
【分子量】34.01
危险性概述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TLVTN:
ACGIH 1ppm,1.4mg/m3
监测方法:
四氯化钛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有害燃烧产物:
氧气、水。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大包装:塑料桶(罐),容器上部应有减压阀或通气口,容器内至少有10%余量,每桶(罐)净重不超过50公斤。试剂包装:塑料瓶,再单个装入塑料袋内,合装在钙塑箱内。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熔点(℃):
-2(无水)
沸点(℃):
158(无水)
相对密度(水=1):
1.46(无水)
饱和蒸气压(kPa):
0.13(15.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禁配物:
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废弃处置方法:
经水稀释后,发生分解放出氧气,待充分分解后,把废液排入废水系统。
危险货物编号:
51001
UN编号:
2015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主要成分:
工业级分为27.5%、35%两种。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双氧水安全数据表
名称:
双氧水
hydrogen peroxide
分子式:
H2O2
分子量:
34.01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