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氧化剂的发展历程及使用技术问答

合集下载

抗氧化剂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抗氧化剂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抗氧化剂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一、引言抗氧化剂是一类可以抵消氧化过程的药物或者化合物,大部分是对抗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健康的更为关注,抗氧化剂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抗氧化剂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二、抗氧化剂的发展历程早期的抗氧化剂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如维生素E、维生素C 等。

后来,人们开始从化学合成的角度来研究抗氧化剂,如BHA和BHT等。

这种抗氧化剂的使用范围比天然抗氧化剂更广泛,可以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各种领域。

在现代医学领域,抗氧化剂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癌症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等。

同时,由于氧自由基与机体老化相关联,可以预防和治疗器官衰老,促进健康生活。

三、抗氧化剂的分类1. 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茶多酚等;2. 胺类抗氧化剂:如利多卡因、丙胺酸、穿心莲等;3. 间苯二酚类抗氧化剂:如BHA、BHT等;4. 多羟基化合物抗氧化剂:如咖啡因、尿酸等;5. 生物类抗氧化剂:如SOD、GSH等。

四、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1. 抗癌氧化损伤已成为引起癌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很多抗氧化剂已被证明可以延缓肿瘤的发展、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如茶多酚、番茄红素等。

2. 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抗氧化剂也可以降低人体对脂质过氧化物的反应,减少脂肪酸在人体中的氧化,不仅可以延长血管的寿命,而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3. 延缓老化研究结果显示,抗氧化剂能够抑制老化和生长缓慢的细胞,还可以减轻细胞的凋亡,延缓老化过程。

4. 应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与美容,抗氧化剂也逐渐被应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例如,抗氧化剂可以阻止基底层细胞中的脂负所脱氧步骤,并抑制刺激皮肤颜色变化的催化反应,慢慢淡化黑色素让皮肤变的更加白皙。

五、结论抗氧化剂的发展与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它们在预防癌症,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延缓老化以及应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上都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值得我们一直关注和研究。

抗氧化剂的生产与应用技术研究

抗氧化剂的生产与应用技术研究

抗氧化剂的生产与应用技术研究一、前言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或抑制氧化反应的化学物质,其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抗氧化剂的生产与应用技术研究。

二、抗氧化剂的生产技术1.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技术许多天然物质如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多酚类等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因此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使用。

提取是天然抗氧化剂生产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超声波提取、酚酞、热水提取等方法。

2.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生产技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生产。

常见的人工抗氧化剂有BHT、BHA、TBHQ等。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生产过程需要注意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确保产品质量。

三、抗氧化剂的应用技术1.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抗氧化剂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抗氧化剂可以延缓药物的衰老和变质过程。

同时,抗氧化剂还可以用于治疗钙离子在细胞中的异常增加引起的疾病,如心脏病、脑疾病等。

2.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抗氧化剂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保持食品的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

例如,抗氧化剂可以用于食品油的防变质和保鲜,也可以应用于肉制品和蔬菜等食品的加工中。

3.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抗氧化剂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延缓肌肤衰老和抵抗紫外线、环境污染等对肌肤的侵害。

例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两种常用的天然抗氧化剂,在面霜、精华液等化妆品中广泛应用。

四、抗氧化剂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抗氧化剂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提高抗氧化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从而提高其应用效果。

2.发掘新型抗氧化剂,如天然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代谢物等。

3.将抗氧化剂和其他功能性物质相结合,开发出更为复杂和高效的功能性产品。

总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科学家们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抗氧化剂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抗氧化剂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抗氧化剂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抗氧化剂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抗氧化剂是一类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它能够阻止和减少有害的氧化反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氧化剂在生产、食品加工、制药、化工等领
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发展趋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抗氧化剂的研究概况
1.研究抗氧化剂的机理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形成复合物、改变活性氧的
形态、抑制活性氧形成物质等多种方式来阻碍氧化反应发生。

因此,研究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研究抗氧化剂的基础工作,也是抗氧化剂研究的重
要内容。

近几年,研究人员对抗氧化剂作用机理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他们
发现抗氧化剂通过改变氧化反应机理,从而提高抗氧化性能,进而更好地
防止氧化物的形成。

2.开发新型抗氧化剂
由于现有的抗氧化剂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员开发
新型抗氧化剂也是研究抗氧化剂的重要工作。

研究人员利用新的化学机理,在抗氧化剂的分子中引入新的活性基团,从而改善抗氧化剂的性能,使其
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研究人员还采用绿色化学和高效合成的技术,开发
新型的安全有效的抗氧化剂,为实现健康长寿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抗氧化剂发展趋势。

抗氧化剂行业分析报告

抗氧化剂行业分析报告

抗氧化剂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及分类特点抗氧化剂是指一类能够阻止或延缓生物体在氧化环境下受损的化学物质。

抗氧化剂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等营养素,以及多酚类、黄酮类、类胡萝卜素等非营养素,这些物质是肉、果蔬及其他植物食品中存在的。

抗氧化剂的特点是,能够有效地减少因氧化而引起的细胞损伤和炎症,进而预防多种疾病。

在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产业链抗氧化剂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生产企业、中间体生产企业、终端产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营销企业等环节。

三、发展历程抗氧化剂行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相对较慢。

20世纪80年代,由于对安全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抗氧化剂成为热门的保健品原料。

随着研究的深入,抗氧化剂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不断涉及到医药、化妆品、食品等多个领域。

四、行业政策文件在我国,抗氧化剂行业的发展受到多种政策文件的支持。

其中主要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多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

五、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抗氧化剂的需求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前景一片向好。

同样,生产原料和制造终端产品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社会环境:随着本世纪初以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抗氧化剂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技术环境:抗氧化剂类产品在技术上的进步,是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不断的技术创新、提升制造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也对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六、发展驱动因素1、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

2、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3、市场对非饮料可口性及休闲性更高的需求。

4、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

七、行业现状、痛点和发展建议行业现状:目前,抗氧化剂行业的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行业,尤其是医药行业。

但在行业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监管体系比较薄弱、诚信经营意识不足等方面。

痛点:市场存在着一些品质不佳的抗氧化剂产品。

我国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李雅娟

我国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李雅娟

我国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李雅娟我国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人们对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存在不安心理而转向开发研究高效、无毒、安全的天然抗氧化剂。

概述了用于天然抗氧化剂开发的天然资源以及目前已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的天然抗氧化剂, 主要有香辛料提取物、茶多酚类、天然黄酮类、中草药提取物等几类物质。

综述了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作用机理,讨论了天然抗氧化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天然抗氧化剂、种类、抗氧化作用机理、研究发展长久以来, 人们为了保鲜和防止氧化, 一直使用合成抗氧化剂如BHT、BHA、TBHQ 和PG 等。

近年来, 人们对于这些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 FAO/WHO) 、欧共体儿童保护组织( HACSG) 、英国生物工业协会( BIBRA) 、日本、美国的政府和组织的研究表明, 合成抗氧化剂具有诸多副作用, 如对人体的肝、脾、肺均有不利影响, 会诱发恶性肿瘤等。

所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建议在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中删去BHT,但各国之间在执行程度上各不相同。

总之, 人们对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存在不安心理。

事实也证明,在人们长期食用的食品中, 天然抗氧化剂成分的毒性远远低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毒性。

因此, 近年来从自然界寻求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 世界各国开发了大量天然抗氧化剂产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其天然抗氧化成分的来源包括:某些草本植物、香辛料、茶叶、油料种子、果蔬、酶及蛋白质水解物等。

大部分的天然抗氧剂的化学成分与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结构有相似之处, 如含有芳香环结构且至少含有1 个羟基; 有些则表现有还原性或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

抗氧剂依其作用原理可分为:自由基终止剂, 大多数为分子中含有酚类结构的化合物, 如BHA、BHT、TBHQ 和天然存在的生育酚等;还原剂,如抗坏血酸及其盐类、亚硫酸及其盐类、核黄素等;螯合剂,如EDTA、柠檬酸、植酸等;单旋态氧抑制剂,如胡萝卜素等。

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进展3

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进展3

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进展3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进展3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以分解和破坏物质,导致材料老化、褪色,甚至产生异味等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保持材料的质量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人们发明了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是一类可以延缓或阻止氧化反应的物质。

本文将介绍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近年来的进展。

一、抗氧化剂的应用领域1.食品工业食品中的氧化反应往往导致食品的变质和腐败。

抗氧化剂可以被添加到食品中,以防止食品的氧化反应。

例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常用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油脂酸败、阻止果蔬的褐变等。

2.化妆品工业抗氧化剂在化妆品中的作用是防止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的氧化和降解。

化妆品中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E、茶多酚等。

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延长化妆品的保质期,确保化妆品的品质和效果。

3.医药工业许多药物分子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氧化破坏,导致药效的下降甚至失效。

抗氧化剂在药物工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药物分子的稳定性和活性。

例如,生物胺、多酚和黄酮类物质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许多药物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抗氧化剂的进展1.新型抗氧化剂的研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人员不断发现和开发新型的抗氧化剂。

例如,有机芳香胺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抗氧化剂的应用效果评价为了更好地了解抗氧化剂的性能和效果,研究人员开展了抗氧化剂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他们通过实验和模拟分析来评估抗氧化剂的应用效果,以指导实际应用。

3.抗氧化剂的安全性评价由于抗氧化剂一般是用于食品和药物中的添加剂,因此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对抗氧化剂的毒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结论抗氧化剂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学品,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和医药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我们不断发现和开发新型的抗氧化剂,并对其进行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评价。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
(2)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水溶性和兼容性三类。油溶性抗氧化剂有BHA、BHT等;水溶性抗 氧化剂有抗坏血酸、茶多酚等;兼容性抗氧化剂有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
(3)抗氧化剂按照作用方式可分为自由基吸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氧清除剂、过氧化物分解剂、酶抗氧化 剂、紫外线吸收剂或单线态氧淬灭剂等。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茶多酚(TP)、生育酚、黄酮类、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 。
维生素E是由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构成的8种相关化合物的统称,它们是一类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脂溶性维生素。 在这类化合物中,由于人体优先吸收和代谢α-生育酚,所以α-生育酚的生物利用度最大,也是已经被研究的最多 的。
据称α-生育酚是最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它清除游离的自由基中间体并且停止自由基的链增长,以此保护 细胞膜免受有过氧化链反应产生的过氧化脂质的破坏,由此产生的氧化态α-生育酚自由基可被其他抗氧化剂比如 维生素C、视黄醇或泛醇还原,使其重新回到活性还原态继续起到抗氧化作用。相关研究发现是α-生育酚而非水 溶性抗氧化剂起到有效保护缺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细胞避免其死亡的作用,而GPX4是已知的唯 一一种能有效减少生物膜中过氧化脂质的酶,这一研究发现与α-生育酚的细胞膜抗氧化作用是一致。
注意事项
充分了解抗氧化剂的性能;正确掌握抗氧化剂的添加时机;抗氧化剂及增效剂、稳定剂的复配使用;选择合 适的添加量;控制影响抗氧化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
作用机理
(1)通过抗氧化剂的还原反应,降低食品内部及其周围的氧含量,有些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与异抗坏血酸本 身极易被氧化,能使食品中的氧首先与其反应,从而避免了油脂的氧化。
但是还尚不清楚其他的几种维生素E在抗氧化作用中的角色和重要性。尽管γ-生育酚作为亲核试剂可以和亲 电性的诱突变物质反应,而生育三烯酚对于保护神经元免受损坏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对于除α-生育酚外的其他几 种维生素E在抗氧化方面的作用仍知之甚少。

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进展3

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进展3

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进展3
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进展3
抗氧化剂(antioxidants)是指一类可以在体外或体内有效抑制自由
基形成的化合物,以保护有机物免受氧化损伤的化学物质。

抗氧化剂的应
用可以追溯到悠久的历史时期,而且其在不断发展,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
研究方向。

本文将就抗氧化剂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介绍。

抗氧化剂的应用可以回溯到旧石器时代,据统计,早在古史前约
7000年前的苏美尔人就利用酸性物质,如乳酸,山梨酸和果酸来防止食
物在腐败过程中的氧化变质。

这些物质被称作天然抗氧化剂,此后,人们
在不断发掘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茶多酚、
植物提取物、氨基酸等。

另一方面,合成抗氧化剂也可以用来代替天然的抗氧化剂,以提高食
品的耐受性和营养价值。

合成抗氧化剂主要包括脱氢酶,抗坏血酸,烷氧
基苯,脂环氧化酶,常温氧化抗坏血酸,过氧化氢和酚类等。

其他还有硫剂,甲醛抑制剂,三氧化二锰等。

它们可以有效抑制食物中的抗氧化反应,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抗氧化剂的发展历程及使用技术问答全球聚烯烃行业的突飞猛进,是与添加剂尤其是抗氧化剂的跟进发展分不开的。

1958年瑞士的汽巴公司申请了全世界第一份抗氧剂1010发明专利。

六十年代初,在瑞士巴塞尔建立了全球第一套抗氧剂1010生产装置,为全球聚烯烃,尤其是聚丙烯的快速发展和性能提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曾与英国合作,在兰化公司建立了全国第一套年3000吨裂解沙子炉聚丙烯生产装置。

抗氧剂1010是必备的添加剂。

化学工业部把1010的研制任务下达到当时的北京市化工研究所。

1966年文革动乱爆发,1967年北京的科研院所解散,研究人员被下放到各地的厂矿企业。

化工研究所参与抗氧剂研制的技术人员也下放到北京化工三厂。

当时北京化工三厂抗氧剂1010研制小组的技术负责人是徐瑞林和化研所的张民生(他们后来成为北京市化工研究院的院长和总工程师)。

郭永武任化工三厂抗氧剂小组试验员,后任车间工段长,责任工程师,车间主任等。

中国抗氧化剂发展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6-1978年主要是解决抗氧剂的有无问题。

首先要在实验室研制出抗氧剂1010的小试样品。

最初确定的工艺路线分为五大步骤,当时的实验室条件简陋,技术资料缺乏,加之文革动乱的干扰,技术人员白天做实验搞研究,下班以后要参加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及厂里的走资派,平时还要深挖批判自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所谓名利思想,出身不好的人要宣布与自己的反动家庭划清界限,其艰难的研究条件和巨大心理压力,是今天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因此研究工作进展的十分缓慢。

差不多用了二年多时间,直到1969年春才拿出几百克的抗氧剂1010小试样品。

当时的工厂军管会领导以此作为文革的巨大成果,向中共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

1969年北京各大专院校师生全部下放到工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其中,北京大学化学系邢其毅教授和他的学生金声讲师被分配到化工三厂科研车间抗氧剂1010研制小组。

他们的到来给抗氧剂的研发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合成步骤从原来的五步精减为三步。

同时采用了苯酚烷基化技术,启动了国内生产26酚,24酚的新开端,同时又改进了剧毒的丙烯腈老工艺,釆用先进的26酚与丙烯酸甲酯加成路线。

使国内抗氧剂1010的合成工艺路线与汽巴公司同步。

1970年在技术组长徐瑞林,张民生的带领下,北京化工三厂建成了一套年产十吨抗氧剂1010的中试装置,拿出了数吨的1010产品。

1971年,通过了北京市化工局科技处组织的中试成果鉴定。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北京化工三厂科研车间研制开发的1010生产工艺路线成熟可靠,产品质量合格稳定,建议投入工业化大生产。

由于文革动乱持续,工业化生产装置迟迟没有着落,直到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开始抓生产,整顿文革乱象。

化工三厂成立了年产200吨抗氧剂1010工业化装置的筹备小组,其间几经波折,直到1979年五月装置建成,徐瑞林被任命为首任抗氧剂车间主任,同年10月首批国产抗氧剂产品成功出厂,送往燕山石化厂试用。

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国产抗氧剂产品被命名为KY7910。

KY是抗氧的汉语拼音字头,7910就是79年10月。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的经济走上了正轨,北京,辽阳,兰州先后引进了年产30万吨乙烯和八万吨聚丙烯项目,对抗氧剂1010的需求急速增加,根据当时最时兴的"全国一盘棋”口号和"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北京化工三厂无偿的把全套技术资料和图纸奉献给兰化有机合成厂和辽阳有机化工厂并派出技术人员人参与他们的设计和试车工作。

兰州,辽阳二地也建成了同类1010生产装置。

第二阶段,1979-1989年解决国内首套百吨级抗氧剂生产装置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正常化问题。

1010产品主要质量标准是:产品外观:白色粉末,熔点:119-121℃。

七十年代后期他们加入了产品透光率这一项新的质量要求即:425nm≥90%,500nm≥95%,国内聚烯烃企业纷纷要求国产的抗氧剂产品在质量上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本来在外观上我们的白色粉末与汽巴公司就有较大的差距。

他们的抗氧剂产品外观看起来是精白面粉,当时通常叫做"富强粉″,而我们的抗氧剂外观就是发黄的普通面粉。

好在经过广州老化所对比测试,我们产品的抗氧化性能与汽巴公司基本相当,客户也能接受。

而透光率是个硬碰硬的指标,一眼就分出高下。

1980年国产抗氧剂1010的透光率仅在70%左右,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当时国家大力推广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TQC)经验,化工三厂抗氧剂车间成立了质量管理(QC)小组。

经过一年多的产品质量攻关,在1981年,国产的抗氧剂1010产品质量达到了汽巴-嘉吉公司的新标准。

从1981-1984年北京化工三厂抗氧剂车间质量管理小组连续四年蝉联"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1983年9月我作为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活动,与全国代表一起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副总理田纪云及国家经委领导人的接见。

第二关是装置生产正常化。

由于当时国内提供的苯酚,异丁烯,丙烯酸甲酯等主要原料质量不稳定,比如说苯酚,异丁烯含水量高,致使烷基化反应转化率低,有时甚至不能反应,丙烯酸甲酯含量低,成加反应的转化率和收率也很低。

因此很多原料的质量标准和工艺反应条件需需工程技术人员多次的摸索和寻找。

当时国内的化工装备水平也较低,比如反应釜密封不好,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我们就去寻找更好的设备生产厂家或与他们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最后釆用静态的磁力密封取代动态的机械密封,解决了物料泵和反应釜的泄漏问题。

(现在国产机械密封的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密封水平大大提高,在性价比上已能与昂贵的磁力密封一比高下了)。

加之对1010生产规律的认识不够充分和国企管理上的弊端,年产200吨的装置总是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产量总是在百吨左右徘徊。

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燕山石化多次来人催要抗氧化剂,甚至采购人员在厂里驻守要货,有时聚丙烯厂的厂长都来亲自催货。

可见当时抗氧剂1010产品是多么紧缺。

辽化和兰化建成的抗氧剂装置状况也并不比化工三厂好。

国家不得不花费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进口。

当时抗氧剂1010的价格是每吨10万到12万。

国产抗氧剂每吨销售10万元,既填补了国内空白,工厂也有利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化产品替代进口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北京化工三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技术进步,加之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实行奖金与产量挂钩,1989年抗氧剂1010产量终于达到设计水平——年产200吨。

由于抗氧剂国产化成功,汽巴公司采取了降价竞争的策略,主动把产品价格从每吨十万元降到每吨七万元,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这一招立刻让国产抗氧剂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和成本危机中。

90年代以后,北化三厂,辽阳有机,兰化有机的抗氧剂生产装置,总是产能不足,产品亏损,难以振作。

九十年代中后期国企开始改制,员工分流下岗,至2000年前后国企抗氧剂全部停止了生产。

虽然中间几年,化工部和各地方经委曾多次拨款数千万元,力图振兴国营抗氧化剂的生产。

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计划经济的国营企业还是没能顶住。

当时国营抗氧剂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生产率低下,仅以生产车间职工人数计算,年人均生产抗氧剂在一吨左右,而今天江苏极易和北京极易年人均生产抗氧剂达200吨。

目前抗氧剂1010的销售价格在3.3万/吨左右,比七八十年代的十万元/吨下降了三分之二,民营企业仍能获利,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抗氧剂1010的主要原料苯酚和异丁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每吨3000多元上升到现在的10000元左右,涨价幅度高达300%!民企仍能生存,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

1010产品总收率从当初的不到3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能源消耗,辅料消耗也大幅降低。

仅以1010结晶溶剂为例,当时化工三厂每生产一吨1010产品要消耗三吨左右的外购溶剂,而今天的极易公司只使用自己生产的副产溶剂,完全不用外购溶剂。

当年汽巴-嘉吉公司全球垄断的高利润精细化工产品——抗氧剂1010,今天已沦为白菜价的大路货。

中国和全世界的聚烯烃行业能用上如此优质价廉的抗氧剂产品,完全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营企业的活力竞争。

第三阶段,1990年到2000年合资公司和乡镇民营企业的兴起,弥补了国内抗氧剂生产的短板,掀起新一波扩产能降消耗的高潮。

9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外投资商纷纷涌入,国内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在浙江,山东,辽宁,天津,江苏,河南等地,有一大批专业生产抗氧剂的民营企业诞生。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宁波金海雅宝。

最初他们的名字叫宁海县化工五厂,中间曾与北京化工三厂短暂联营,后来与上海金山石化合作,更名为宁海金海化工有限公司,2000年与美国雅宝公司合资成立宁波金海雅宝。

公司总经理严光明先生虽然仅有高中学历,但是目光敏锐,头脑灵活,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善于吸引人才,引进技术,抓住市场,同时舍得花重金购买国外先进的分析仪器和生产设备。

举个例子,比如国产离心机,每台售价两三万元。

而他们每台花180万元引进德国克劳斯玛菲的先进自动化离心机。

可见他们是多么重视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花大本钱。

金海雅宝的产能迅速扩张。

九十年代后期,各类抗氧剂年产销量达5000吨,居全国首位。

初期他们的主要原料26酚和24酚是从美国和日本进口。

后来依靠国内引进的人才和技术,很快实现了国产化。

同时又开发出了亚磷酸脂类辅助抗氧剂168,626及主抗氧剂,1076,3114还新增了复合型抗氧剂215,225,9225,900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工业化生产同类产品的空白,成为国内第一家全流程,大规模,生产系列抗氧化剂的民营企业。

抗氧剂的成本规模效益立刻显现,与抗氧剂巨头汽巴公司打起价格战毫不手软,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攀升,曾一度高达50%以上。

基本终结了我国聚烯烃行业所用抗氧剂需要进口的局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瑞士汽巴-嘉吉公司就试图在中国建立抗氧化剂生产工厂,曾与北京化工三厂,上海高桥石化,辽化,兰化等工厂探讨过合资事项,直至1995年才确立与上海高桥石化合作建立汽巴高桥公司,1998年,年产3000吨抗氧剂1010,168的装置建成并投产,与金海雅宝形成二强竞争格局。

随后营口风光,临沂三丰等抗氧剂企业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市场竞争趋于白势化。

抗氧化剂1010价格一路下滑,从每吨7万,6万,5万,4万,直至今天的每吨3.3万元左右。

汽巴公司在失去了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施出了质量优势的杀手锏,把抗氧剂1010产品的透光率从425nm≥90%提高到≥95%,500nm≥95%提高到≥97%,立即使国产抗氧剂产品在质量上陷入被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