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考试试题

伤寒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种症状可能是伤寒病的表现?A.持续发热B.咳嗽加剧C.便秘D.体重下降2、伤寒病的传染源是什么?A.健康带菌者B.患者C.潜伏期带菌者D.以上都是3、伤寒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A.空气传播B.水源传播C.食物传播D.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4、伤寒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A.接种疫苗B.避免接触患者C.注意个人卫生D.以上都是5、伤寒病的治疗首选什么药物?A.阿司匹林B.氯霉素C.四环素D.青霉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述伤寒病的临床症状。
2、请阐述伤寒病在体内的发病机制。
3、请列举三种伤寒病的常见并发症,并简要描述其症状。
三、论述题(20分)请论述伤寒病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控制伤寒病的传播。
体育教学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体育教学中,哪个原则强调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的结合?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反馈原则2、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生的体能和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体质和运动水平,这是哪个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A.准备阶段B.基本阶段C.结束阶段D.考核阶段3、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图示等手段,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这是哪个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A.准备阶段B.基本阶段C.结束阶段D.考核阶段4、在体育教学中,哪个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5、在体育教学中,哪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A.复习巩固B.检查评定C.预习指导D.实践练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述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2、请简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3、请简述体育教学中如何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肾脏功能障碍b) 肝脏功能障碍c) 脾脏功能障碍d) 肺脏功能障碍答案:c) 脾脏功能障碍2. 伤寒是由以下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 病毒b) 细菌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b) 细菌3.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飞沫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污染传播d) 垃圾污染传播答案:c) 食物污染传播4.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高热b) 腹泻c) 咳嗽d) 头痛答案:a) 高热、b) 腹泻、d) 头痛二、简答题1. 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哪些方面?答: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的症状包括高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体征方面可能出现黏膜瘀点、腹部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并可以通过培养分离病原菌来确诊。
2. 请简要概述一下伤寒的治疗原则。
答:伤寒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头孢菌素等;其次,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例如控制发热、补充营养、补液等;此外,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治疗,如使用解热药物、止泻药物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因此,对于伤寒的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伤寒的病理变化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脾脏功能障碍,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掌握这一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上更准确地判断和处理疾病。
其次,对于伤寒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防控也是必要的。
伤寒主要通过食物污染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对于减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患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
最后,在治疗伤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扁鹊答案:A2. “伤寒”一词在《伤寒论》中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伤情绪C. 食物中毒D. 虫兽所伤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太阳病”主要是指:A. 头痛发热B. 胸闷咳嗽C. 腹痛泄泻D. 四肢无力答案:A4. “阳明病”在《伤寒论》中通常表现为:A. 高热不退B. 口干舌燥C. 胸闷气短D. 腹泻不止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阳病”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寒热往来B. 胸胁苦满C. 口苦咽干D. 四肢厥冷答案:D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论述了________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答案:伤寒2.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强调了根据病人的具体________来进行治疗。
答案:症状3. “白虎加人参汤”是《伤寒论》中治疗________病的有效方剂。
答案:阳明4.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病。
答案:太阳5.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其中“少阴病”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心神不安,四肢厥冷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根据疾病侵犯人体的不同经络,将伤寒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一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
答:“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即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
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 描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原则。
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试题库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岀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岀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 ?—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D. 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而哪项是正确的:A?全而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而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而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而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A.王叔和B.成无己C ?张机D.林亿E ?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 ?《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而: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立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宦了基础。
伤寒论试题五套

一历代伤寒注家及著作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在以下错简重订学派的伤寒名家中,首先的倡导者是谁?A.喻嘉言B、吴仪洛 C.黄元御 D.方有执 E.章虚谷2.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其最突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特点是A.注重运气学说B.注重经络学说C.注重药性理论D.强调类证鉴别E.强调治法分类3.陈念祖字修园,平生著述甚丰,其著《伤寒论浅注》对《伤寒论》:A.进行了系统注释研究B.全面探讨了其中的证治规律C.因其语言浅显,易于诵读,而使之广为流传D.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加以论证发挥E.进行了简要解说(二)B型题A.《伤寒直格》B.《阴证略例》C.《伤寒补亡论》D.《伤寒例钞》E.《伤寒证治准绳》1.由郭雍撰写的著作是:2.由刘完素撰写的著作是:3.由王好古撰写的著作是:(三)X型题1.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对仲景《伤寒论》的主要研究特点是:A.按证分类,重编伤寒B.首次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C.伤寒温病,区分异同D.倡用辛凉解表之法,所制方剂多用柴胡、簿荷、石膏、知母等辛凉清解之品E.认为六经即《内经》之六经2.许叔微传世的《伤寒论著三种》(《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主要有如下贡献:A.以症类证B.三纲鼎立C.以经释论D.初创八纲E.以论证经3.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点表现为:A.以症状为纲,详论其脉证机理及论治方法B.按证分类,重编伤寒,分列六经诸证C.强调正气,注重摄生D.辨证分型,对常见症状进行鉴别,为伤寒症状鉴别诊断学之倡导E.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提倡“脉在证先”观点。
4.提倡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伤两营卫之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有:A.喻嘉言B.吴仪洛C.周扬俊D.周学海E.方有执5.柯琴《伤寒来苏集》的主要学术观点有:A.力倡六经经界说B.强调证分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C.主张有是证即用是方,不拘其外感内伤D.博采众家,逐条注解伤寒E.以方名证,方随证附6.尤怡与《伤寒贯珠集》宗以法类证、以证论治研究思路,将各经病变诊治内容分门别类为:A.正治B.斡旋C.反治D.救逆E.权变7.伤寒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涉及:A.电化教学B.多媒体教学C.网络远程教学D.实验教学E.临床讨论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朱肱《南阳活人书》研究伤寒最重______,认为不识______,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谁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 张仲景2.伤寒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A. 以高热为主要表现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C. 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D. 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答案: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3.下列哪种证候属于阳明病?A. 汗出恶风证B. 十四种急病证C. 寒害经络证D. 大热证答案:D. 大热证4.下列哪种病证属于太阳病?A. 汗出恶风证B. 大热证C. 寒害经络证D. 精神恍惚证答案:A. 汗出恶风证5.伤寒感染后,一般经过几个阶段?A. 2个阶段B. 3个阶段C. 4个阶段D. 5个阶段答案:C. 4个阶段二、简答题1.请简述伤寒的发病机理。
答: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感染后,伤寒杆菌经口腔进入人体,首先进入肠道,通过肠道黏膜侵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进而侵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伤寒的发病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恢复期。
2.什么是三阴和三阳?答:三阴指的是太阳、少阳、厥阴三个经络;三阳指的是阳明、太阳、阳跷三个经络。
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经络系统包括阴经和阳经,三阴和三阳则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阴与三阳相互对应、相互影响,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伤寒论中提到了许多药物方剂,请列举出其中的三味药物和一剂方剂。
答:三味药物:黄芩、知母、黄连。
一剂方剂:黄连阿胶汤。
4.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哪个疾病相对应?答: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中风"相对应。
"中风"是指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偏瘫、言语不清、眩晕等,与中风相关的疾病有脑中风(中风病)、心脑血管病等。
三、论述题请以你所学习的知识,结合伤寒论,谈谈你对传统中医治疗伤寒病的看法和认识。
伤寒论试题库

概说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D.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李时中C. 王叔和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是指哪三种病症?A. 太阳、阳明、少阳B. 太阳、阳明、厥阴C. 太阳、少阳、厥阴D. 阳明、少阳、厥阴答案:A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中的“六经”指的是什么?A. 六种不同的疾病B. 六种不同的治疗原则C. 六种不同的经络D. 六种不同的病症类型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C5.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主要适用于哪种病症?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二、多选题6.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先治太阳B. 先治阳明C. 先治少阳D. 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治疗顺序答案:A, D7.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辨证施治B. 同病异治C. 异病同治D. 先治其标答案:A, B, C8.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A, B9. 伤寒论中“汗法”的适应症包括哪些?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哪些?A. 发热B. 口渴C. 汗出D. 脉浮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治疗外感疾病的第一部专著。
()答案:√12. 伤寒论中的“三阳合病”指的是三种阳经同时受邪。
()答案:×(应为三种阳病同时出现)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按照经络来分病的。
()答案:×(应为按照病症类型)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是治疗寒邪在表的主要方法。
()答案:√15.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温阳散寒。
()答案:×(应为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等)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岀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岀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 •—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D. 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而哪项是正确的:A・全而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而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而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而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A.王叔和B.成无己C •张机D.林亿E •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 ・《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而: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立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宦了基础。
3.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A.正气的盛衰B.发病的季节C.邪气的轻重D.治疗的当否E.感邪的性质4.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而:A.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而的总的概括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C.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D.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E•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A.体质因素B.自然因素C.文化因素D.种族因素E.社会因素6.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A.越经传B.循经传C.表里传D.上下传E.手足传7.六经病发病的方式有:A.合病B.并病C.直中D.两感E.晚发8.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B.祛邪扶正,分淸主次C.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D.明确标本,分淸缓急E.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9."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A.表i正与里证B.三阴证与三阳证C.实证与虚证D. 新病与痼疾E.寒证与热证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伤寒:2.六经:3.六经病:4.六经辨证:5.传变:6.直中:7.合病:8.并病:9.两感:1.《伤寒论》成书于西汉末年。
2.《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著。
3.《伤寒论》所论述的伤寒是狭义的。
4.六经的实质是指外感热病的六个不同阶段。
5.东汉末年,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邪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三)简答题2.试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2.《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与《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有什么关系二者有哪些不同3.六经病为什么会发生传变试述传变概念及影响传变的主要因素。
4.简述"合病”、"并病"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5.为什么说《伤寒论》系统运用了八法,请举例说明。
6.如何才能学好《伤寒论》(四)论述题1.什么是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三者有何不同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哪些。
3.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4.脏腑辨证与六经辨i正是什么关系5.《伤寒论》的基本治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5.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 (二)判断题10.表里传: 选择题"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何与:1.下而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A.头痛B.恶寒C.项强D.脉浮E.身体痛2.下而哪项不属于太阳病中风证的脉证提纲:A.恶风B.发热C.汗出D.脉缓E.头痛3.下而哪项不属于太阳病伤寒证的必见之症:A.发热B.恶寒C.体痛D.呕逆E.脉紧4.太阳病中风证之"脉缓”是指:A.徐慢迟缓B.脉沉弱C•松驰D・柔缓而不紧急E. 脉细弱5.太阳病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6.桂枝汤服法中,"后服小促苴间"适用于:A. 一服后汗不出者B.更服后又不汗者C.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D.病重者E.—服汗出病差7.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岀者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太阳病,发热汗出的主要病机是:A.荣弱卫强B•卫弱荣强C•风性疏泄D.热迫津泄E •卫表不固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A.表邪内陷B.邪热内扰C.正虚邪扰D.正邪搏击E.阳郁不解10."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C. 当以温阳,宜附子汤D •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E •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A.麻黄汤B.桂枝汤C.桂枝加桂汤D.苓桂甘枣汤E・柴胡加龙牡汤12•“伤寒发汗已,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处理原则是:A •宜辛凉解表B.可更发汗C •宜淸泻里热D •宜解表淸热E •宜育阴淸热13•“病常自汗出者"的处理原则是:A.止汗B.发汗C.固表D.解表E.收敛14.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啜热粥B•温覆取汗C.如桂枝汤将息D.如桂枝汤禁忌E •先煮麻黄,去上沫15.关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表证未除B.阳气虚弱C•阴亦不足D.寒凝筋脉E.筋脉失养16•桂枝加附子汤证之阴阳俱虚,仲景之法是:A.阴阳双补B.扶阳以固阴C.健中调阴阳D温肾以固本E.解表以护正17.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A.因阴液未伤B.因无腹痛C.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D.更利于解表E・无需调和营卫18•"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微寒” 指:A.轻微恶寒B.指头寒C.脉微恶寒D.胸微恶寒E・脉微弱19.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新加汤证的辨证要点:A.身疼痛B.脉沉迟C.恶风寒D.发热E.无汗20.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A.风寒朿表,滕理闭塞,肺气不宣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淸肃C.风寒朿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一)A型题E.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 E.以上均不是21.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温覆取微汗邑歌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G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2禁生冷、油膩、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E.兎煮麻黄去上沫22.下列病证除哪项外,均可用麻黄汤治疗△.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色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卩疼痛,恶风,元汗而喘者R.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亓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 因致血者23.太阳伤寒如出现血血是因为: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D.气虚不能摄血E.脾不统血24.小青龙汤证中"服汤已渴者"的机理是:A.水饮未化不能上润B.津液大伤难以上润C.温解之余,上焦津液一时尚少D.余邪化热,灼伤津液E.温解过度,津液受损25.大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A.风寒朿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B.风寒犯表,内陷心胸,心神受扰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D.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26.葛根汤的正确处方是A.葛根、麻黄、杏仁、桂枝、甘草B.葛根、麻黃、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27.大青龙汤主治的烦躁是A.短气躁烦B.胸满烦惊C. 口燥渴,心烦D.昼日烦躁不得眠E.不汗岀而烦躁28.小青龙汤i正的病因病机是:A.风寒朿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B.风寒朿表,水饮内停,表寒里饮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D.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29.小青龙汤正确组成是A.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B.麻黄、桂枝、炙甘草、干姜、杏仁、半夏、生姜、五味子C.麻黄、桂枝、芍药、杏仁半夏、五味子、炙甘草、厚朴D.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桂枝、紫毙、冬花、炙甘草E.麻黄、厚朴、半夏、桂枝、细辛、五味子、炙甘草、干姜30.“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31.小青龙汤的作用是:A.化气行水解表B.健脾利水解表C.扶阳发汗解表D.外解风寒,内淸郁热E.外解风寒,内散水饮32.葛根汤证的治法是:C.葛根、麻黄、半夏、桂枝、杏仁、甘草D.葛根、麻黄、黄苓、黄连、甘草A•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B.辛温解表,升津止渴C•辛温解表,淸热止利D.辛温解表,升津舒经E.辛温解表,温阳柔经33.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A.寒邪朿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34.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A・麻黄汤B・葛根汤 C •小青龙汤 D.大青龙汤 E •麻杏甘石汤35.以下除哪证外均可见喘证A.麻黄汤证B•桂枝汤证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E•小青龙汤证36.以下哪项应取微似汗A.麻黄汤B.桂枝汤C.葛根汤D.大青龙汤E •皆须取微似汗37.太阳病变证的治疗原则为A.先解其表,后攻其里B.表里双解C•先温里,后解表D•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E・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38.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应选何方A.桂枝麻黄各半汤B.桂枝二麻黄一汤C.桂枝二越婢一汤D•小柴胡汤E.大青龙汤39.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的病机是A.里虚B.表阳虚C.内外俱虚D.脾阳虚E.肾阳虚4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細的治则A.扶阳益阴B.急则治苴标,缓则治其本C.先补阳,后养阴D.先养阴,后补阳E.温补肾阳41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