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替代类辞格名称的汉译问题
修辞格metonymy和synecdoche汉译

修辞格metonymy和synecdoche汉译探析摘要本文在考究metonymy和synecdoche作为英语辞格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现有“喻”类译名和“代”类译名的得失,比较了它们和汉语修辞格“借代”中的“旁借”和“对代”的异同,并建议将其译为“相关性借代”和“隶属性借代”。
关键词:metonymy synecdoche 修辞汉译探析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metonymy和synecdoche是英语修辞学中的一对重要辞格,不仅其内涵极易混淆,而且其汉语译名也莫衷一是。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此组术语也未形成统一的汉语译名。
本文拟在考察metonymy和synecdoche内涵的基础上,对其汉语译名提出自己的思考,并藉此求教于大方之家。
二 metonymy和synecdoche的内涵metonymy和synecdoche既然是英语语言中的修辞格,那么,其内涵也只能从地道的英语词典或英语修辞学书籍中来求得考证。
1 metonymy的内涵从词源上来看,metonymy原为拉丁语metonymia,来自于希腊语的metōnymia,意为“事物名称的改变”。
《韦氏词典》对metonymy 的定义为:“metonymy是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名称的修辞格,这一事物要么是另一事物的属性,要么与另一事物有所关联”。
《维基百科全书》对metonymy的定义是:“在修辞学中,metonymy是用某一词汇来指代某一概念或者事物,而这一概念或事物是与该词汇最初所指概念或事物密切相关的。
”并且,《维基百科全书》给出了51个关于metonymy的范例,如sweat指代hard work等。
2 synecdoche的内涵从词源上来看,synecdoche原为拉丁语,来自于希腊语的synekdochē,意为“同步性接受或理解”。
《韦氏词典》对synecdoche 的界定为:“它以部分代替整体,整体代替部分,种代替属,属代替种,材料代替该材料制作的物体”。
英汉语篇翻译中替代手段的转换

英汉语篇翻译中替代手段的转换作者:王海燕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1期王海燕(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针对替代这一语篇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总结出在英汉语篇互译中转化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作为语篇衔接手段之一,替代在英语中颇为常见。
英语中常见的替代包括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结构性替代。
替代是英语的一条重要原则,而汉语比较习惯于重复,因而常用实称、还原和复说的表达方式。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英汉替代方面的差别,并总结出在英汉互译中应注意这些差异,翻译出符合英汉语言规范的句子来。
关键词:衔接手段;替代;翻译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1—0046—02一、引言语言学界对语篇衔接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首位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
1976年,他们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促进了语篇理论的广泛应用。
他们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一种语义联系,并把它界定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关系。
他们将英语语篇衔接分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替代指用替代形式来取代上下文中的某一部分。
因此替代只是形式,其语义要从上下文中的替代成分去引索。
替代作为一种语法衔接手段,在语篇衔接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汉语中更习惯于用重复的手段,所以在英汉翻译中要注意这种差异,翻译出符合英汉语言规范的句子来。
二、替代根据韩礼德和哈桑(1976)的观点,替代指的是有的词语代替前文或后文中出现的某些词语,但不是指称性的一致关系,而只是具有同等或类似语义,首先是同等语法地位的功能性关系。
他们可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结构性替代。
国内学者,诸如胡壮麟、朱永生等对英汉语言衔接手段的处理也沿用了这种分法,所以汉语中的替代也大致分为三类。
汉英翻译中的词类转换

英语知识在汉英翻译中可进行各种词类的转换,例如: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形容词、介词;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转换成英语名词;汉语名词转换成英语动词等等。
其中,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抽象名词尤为普遍。
高校常用的翻译教材,如张培基、吕瑞昌、冯庆华等编撰的翻译教材均将这种转换列在第一位。
请看以下各例:例1.中国政府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如不注意词性转换,译文可能是: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takes not to use (that it will not use)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non-nuclear countries.这种译文显得有些口语化,不够庄重。
不如改用抽象名词non-use: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takes non-use of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non-nuclear countries.例2.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
译文一: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acts to split the country, incite rebellion and steal secrets.译文二: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secession, sedition and theft of state secrets.以上译文一使用split , incite, steal 等动词虽然语义正确,但似乎不够庄重。
译文二使用抽象名词,因而显得文字严谨,适合正式法律条文的风格。
例3.技术引进合同应当订明下列事项:引进技术的保密义务,改进技术的归属和分享。
译文一:Provisions on the obligation to keep confidential theimported technology, and ownership of the right to copy any improvements made to the technology.译文二:Provisions on the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 as regards the imported technology, and ownership of the right to copy any improvements made to the technology.对于"保密"这一动作译文一使用相应的动词keeping confidential,显得过于口语化。
汉译英词类互换法与代换法

■ 英译汉并不比汉译英容易。
■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i s not easier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 我们这本书主要讲汉译英而不讲英译汉的基本技 巧。
■ This book deals with the basic s k i l l s of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not vice versa.
■ 名词——动词(英文味道更浓厚)
汉译英除了常运用词类转换法(conversion) 外, 我们还可用代换法(substitution)来进 行翻译。汉语里同一个名词(尤其是当这个 名词指事物的时候)常常重复使用, 英语里 则 多用代词替换, 有时可以不译出。除代词
外, 英语里还可用一些其他词语来代换。
■ 他们不顾一切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 ■ They kept going forward courageously ■ in spite of all dangers and difficulties. ■ (动词—介词短语)
汉语的动词转换成英语的名词
■ 在这所敬老院里, 所有的老人都受到很好 的照顾。
■ In this Retirement Center for the Aged, all the senior citizens are taken good care of.(动词—名词;副词—形 容词)
■ 司机违反任何交通规则都要受到警察 的罚款。
■ Violation of any t r a f f i c rules by the drivers w i l l be fined by the police.(动词——名词)
汉英翻译中的词类转换

英语知识在汉英翻译中可进行各种词类的转换,例如: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形容词、介词;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转换成英语名词;汉语名词转换成英语动词等等。
其中,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抽象名词尤为普遍。
高校常用的翻译教材,如张培基、吕瑞昌、冯庆华等编撰的翻译教材均将这种转换列在第一位。
请看以下各例:例1.中国政府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如不注意词性转换,译文可能是:The Chi nese gov ernmentundertak es not t o use (t hat it w ill notuse) nuc lear wea pons aga inst non-nuclear countri es.这种译文显得有些口语化,不够庄重。
不如改用抽象名词non-use:TheChinesegovernme nt under takes no n-use of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non-nuc lear cou ntries.例2.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
译文一:To pro hibit an y act of treason, acts t o splitthe coun try, inc ite rebe llion an d stealsecrets.译文二:To prohi bit anyact of t reason,secessio n, sedit ion andtheft of state s ecrets.以上译文一使用split, incit e, steal等动词虽然语义正确,但似乎不够庄重。
译文二使用抽象名词,因而显得文字严谨,适合正式法律条文的风格。
英汉修辞格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及翻译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英汉修辞格移就 T r a n s f e r r e d E p i t h e t 及翻译
邱 葆珍 ( 西 安思 源学 院外 语 系 , 陕西 西 安 7 1 0 0 3 2)
【 摘 要】 对各种修辞格 的研 究是整个修辞 学领域 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 英语修 辞格转移描 述词 T r a n s f e r r e d E p i t h e t 和汉语修 辞格移就 基本 相 同。 T r a n s f e r r e d E p i t h e t 格式是将本应用来描述 甲事物性质状 态的定语 移来描 述 乙事物。英语修辞格 T r a n s f e r r e d E p i t h e t 可使 人联 想、 引人入 胜 。本 文拟依据修辞格 定义, 探析 英汉移就 t r a n s f e r r e d E p i t h e t 的实例 及翻译 , 以期 了解英汉修辞格的应用和翻译 译
1 英语修辞格 T r a n s f e r r e d E p i t h e t 及翻译
汉语修辞格 移就的格式及效 果英语修辞 格 T r a n s f e re d E p I I h e t 相
在 L o n g ma n D i c t i o n a r y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n g l i s h中 . E p i t h e t 的定义 同, 也是把本应用于形容 甲事物 的描述语用 于描述 乙事 物 汉语修辞
为“ a n a d j e c t i v e o r d e s c r i p t i v e p h r a s e e s p . o f p r a i s e o r b l a m e u s e d a b o u t 格移就常见于诗词 巾. 如: a p e r s o n [ 用 于褒 贬人 物 等的 ]表 述形 容词 ,修饰 语 T m n s f e r r e d 1 ) 寥落古行宫 , 宫花寂寞红 。 《 行宫》 唐, 元稹 E p i I h e t 格式 是把本应用来 描述 甲事物性质状 态的定语移 来描述 乙事 指宫 巾春花虽 红艳依 旧 . 却无 人欣赏 “ 寂寞 ” 通 常用来描述 人 . 例 物。英语修辞格移就 T r a n s f e r r e d E p . 【 h e t 广泛运用 于文学作 品中 . 给人 中用来描述物 , 英译 中将 “ 寂寞” 译 为状语 : 以出乎意料 的惊奇 最 常见的是将本 应用 以描述人 的定 语用来捕 写 He r e e mp t y i s t h e c o u n t r y p a l a c e , e mp t y l i k e a d r e a m, 物, 通常也将用于描述物的定语用来描写其它事物 如 . I n l o n e l i n e s s a n d q u i e t t h e r e d i mp e r i a l l f o w e r s l g e a m. …f 林 语堂 1 1 ) B u t h i s h e a r t i n t o r t u r e w a s a t p e a c e , h i s b o w e l s w e r e g l a d .( T h e 2 ) 旋 拂轻容 写洛神 , 须 知浅笑是 深颦 。 《 浣溪 沙 旋拂轻 容写 洛 神》 清. 纳兰性德 R a i n b o w b y D . H. L a w r e n c e ) 但 他受煎熬的心平静 . 他心里高兴 例 中“ 浅笑 ” 的搭 配是汉语 的移就应用 而“ 水浅 而舟大 也” 《 庄子 . 例 中, g l a d通常 用来描述 人 ,如 . I ’ 1 1 b e 0 n l y t o o g l a d t 0 h e l p y o u 逍遥 游》和“ 徐 而察 之 , 则山下皆石穴 罅 , 不知 其浅深 ” 宋代 , 苏轼 《 石 r e p a i r t h e e a r 我非常乐意帮助你修理 汽车。在 b o w e l s w e r e g l a d 中, 将 钟 山记》 中的“ 浅” , 与“ 深” 相对 , 是通常意义 的搭配 。 描述人的 g l a d用于描述 b o w e l s 肠. 为修辞格移就 的运用 例中 b o w e l s 汉语 中偶见“ 薄羞” , “ 轻愁” 等搭配 . 也是汉语移就 的应川 . 如. 的翻译 , 采用 意译 . 译 为“ 心里高兴 ” 、 “ 内心高兴” , 符 合中 国人思 维和 日暮 烟湖一 雨秋 . 孤鸿飘渺渡轻愁 汉语表 达习惯 , 英文 句使用 “ b o w e l s w e r e g l a d ” , 超乎 寻常 的表达起 到 例中“ 轻愁 ” 的搭配是汉语移就的应用 出 人 意 外 的 效 果
翻译资格考试三级英语笔译技巧:替换与重复

在英语中省略的成份,在汉语中往往要用重复的方法补全。
英语与汉语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中除了修辞需要外,很少重复同一个词或结构,而在汉语中重复现象比比皆是。
英语中往往使用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以及代替句型等来替代前文出现过的词语和结构,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结构呼应前文出现过的词语或结构。
句子层面如此,段落层面同样如此。
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
英语中的替代结构主要有代词,替代代词so,替代动词do等。
英语往往用代词来替代上文刚出现过的名词,而汉语则更习惯于重复名词。
英语中的代动词及代动词词组,如do,do so,do it等,往往用重复法译成汉语的动词。
另外,英语中的替代句型,如if so,so+do+主语等,也通常用重复法译成汉语。
例如:1) He hated failure; 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 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他讨厌失败,他一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 Happy families also had their own troubles.幸福的家庭也有幸福家庭的苦恼。
3) Despite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livestock operations to Canada, relatively few studieshave examined how they could be impacted by climate change.家畜业对加拿大经济举足轻重,但是,有关气候变化对家畜业影响的研究却相对不足。
4) We all know that dogs and cats do not have histories, while human beings do.众所周知,狗和猫没有历史,而人类则有。
5) “By the way,”he added, “have you any free time this afternoon? If so, why don't youhave tea in the lighthouse?”“顺便问一下,”他接着说道,“你今天下午有空吗?如果有空,为什么不去灯塔里喝杯茶呢?”6) For example, large numbers of chicken deaths are commonly reported in the United Statesduring heat waves. Heat stress also adversely affects milk production, meat quality anddairy cow reproduction.译文:例如,热浪来袭时,美国经常有大批小鸡死亡的报道。
英语翻译技巧——替代

英语翻译技巧——替代替代(Replacement)所谓“替代法”就是使用通一次、近义词或以另一角度的措词来实现词语代替,或以推演法译出词义以适应行文或表意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更符合语感的需要。
这种译词法也叫做“易词而译”,是翻译中的另一种变通手段。
必须注意,使用替代法译词最重要的是译者对英语词义的准确而透彻的理解。
毫无疑义,替代法是英汉翻译中的重要译词手段之一。
适当地运用替代法,精心挑选替代词,可以去除汉语行文上的梗滞,其效果往往是“一词之易,全句生辉”。
(1) 汉译英时的替代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上差异很大,体现在语言上就更明显了。
因此,如果汉语表达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在英语读者的文化范围之内,就要尽可能地将汉语文化转换成英语文化,对在英语文化背景中缺乏所指或有文化冲突的词语进行替代,使英语读者易于理解。
a.英语词汇缺乏中文所指如:明年的生肖属性是什么,What’s the next year’s Zodiac Sign?(范仲英译)解析:英美文化没有把生肖与年份联系起来的习惯,因而不得不另找替代。
b.汉语特有的习语或成语,英译时为求而替代如:我们穷棒子闹翻身,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周立波《暴风骤雨》) When we pass from the old society to the new, each of usRiver implementation comprehensive, through built reservoir, and built dike, and retaining dam, and anti-infiltration governance, focus water engineering and water connection engineering, speed up formedlayout reasonable, ecological good, and introduction row properly, and cycle smooth, and storage relief both, and Feng dry transfers, and more sourceshows his true worth.解析:“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是中国古代神话,也是歇后语在英语中并无对应词,只能译为“shows his true wort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言
英语 替 代类 辞格 主 要有 : metonymy, synecdoche, antonomasia, metalepsis, kenning, euphemism 等;汉语替 代类辞格主 要有: 借代, 换喻, 提喻, 换称, 借喻, 转喻, 旁代, 旁借, 进一步 转 喻, 隐喻 语, 委婉 语等 .英 语中 metalepsis, kenning, euphemism 与汉语中进一步转喻, 隐喻语, 委婉语的对译问题因 为 不常用或因 为没有什 么争议, 将不被 放在研究之 列, 本文 主要研究英语中 的 metonymy, synecdoche, antonomasia 与汉语 中借代, 换喻, 提喻, 换称, 借喻, 转喻 , 旁代, 旁借等名称的对 译问题, 因为不同的修辞学研究专家在翻译这 些辞格的名称 上 很不一致 (见 下面的表 格) , 而且 每种译法 包含的 内容也 不尽相同, 使得外语学习者很难分辨这些辞格 .虽然有的时 候 在具体的修 辞范例中 这种辞格和 那种辞格 区分得 并不是 很 严格, 或很难严 格地分清它 究竟属于 哪一种辞格 , 但随着 修辞研究的不断 深入和发展, 基本的辞格内涵 应当给学习者 留下越来越清楚的印象. 部分修辞学 研究专家对 这些辞格 的名称 翻译或 与汉语 修辞格对应名称如下:
摘 要 英 语辞格 " � � " 在译成汉 语时分 别有 " 借 代 � 转喻 � 换喻 � 借喻 � 旁 � � � � � � � 代 � 旁借 "� "提喻 � 对代 �借代 � 借喻 " �" 换称 "等译名 � 而且每种译法包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 使得外语学习者很 难分辨这些辞格的用法 � 关键词 英语替代类辞格 �汉语替代类辞格 �名称对译 � 中图分类号 � � 64 2 . 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008 - 80 83 2 00 � 04 - 0 04 1 - 02
涵: "metonymy (借 代)意为 �a change of a name’ , 借代 就是 用 A 事物的名称代替 B 事物的名称.AB 两事物在某些方面 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提到 A 事物时人们便 自然地想起 B 事 物, 这就是借代的基础. " 其修辞内涵为 (1) 用容器代替其内 容 (2)用工 具代替工 具使用 者 (3)以人 体部分 或器官 代其 作用或感 觉 (4)用作 者姓名 代替其作 品 (5)以 某物产 地指 代该物 (6)以某团体, 机关 指代该团体或机构 (7)以某物的 商标指代该物 (8)用人物的特征指代人或物 , 以人的 装束指 代人, 以某物 颜色指 代该物 (9)原因结 果互相 指代 (10)以 事物放置或依托的事物指代该物等. 对于 "metonymy" , 文 军译做"借代 " , 宗 守云 将此 修辞 内涵 描述为 对应 汉语辞 格 "借 代" ; 而冯 翠华 , 张文 廷译 做 "转喻" ; 胡曙中, 徐 鹏, 王广荪, 陈淑华译做 "换喻" ; 尹懋谦 译做 "借代, 借喻" ; 李定坤译做 " 旁代" ; 陈望道将 此修辞内 涵描述为对应汉 语辞格 "旁借" ; 李 定坤认为 "metonymy" 与 "synecdoche"和"antonomasia"一起译 做 "换 喻" ; 李国 南, 陈淑华认为 "metonymy" 与 "synecdoche" 一 起译做 "借 代" . 因此 "metonymy"就有了"借代 , 转喻 , 换喻, 借 喻, 旁 代, 旁 借" 等这么多的汉语 对应名称, 外语学习者 对于这种修 辞的 理解就云里雾里了, 无法理清头绪来. "借代, 转喻 , 换喻 , 借 喻, 旁代, 旁借" 这些 名称在 汉语 中修辞内涵不是同一的, 之 间的差别有些是很大的 .如宗守 云在 �修辞学的多视角研究� 中把 "借 代" 和 " 借喻" 区分得 很清楚, 他描 述道: " �借 喻’ 设本体 为 X, 喻体为 Y, 如 果只 有 �Y’ , 就是借喻, 如: 看 吧,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 恶狠 狠地将他 们甩到悬崖 上,把这 些大块的 翡翠摔 成尘雾 和碎 末.句中只出现了喻体 �翡翠’ , 没有出现本体 �海浪’ , 所以 是借喻, 是比喻的类别.借代和借喻的区别为: 借代的本质在 于它具有相关性, 本体和借 体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必 然的联 系; 借喻的本 质在于它具 有相似性, 本体 和喻体 在现实 世界 中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是由 于心理或文化的原因临时 将二者 联系起来. 从形式上, 凡是借喻, 基本上都可以找回 本体, 并 可以在 喻体上加比喻词来修饰; 而借代不能作这样的转换.如:
第 22 卷 第 期 � � � � � �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 22 . 20 0 年 月 � � � � . 2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替代类辞格名称的汉译问题
刘腊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 � 湖南 永州 4 2 51 0 0 �
一 "
"的汉 语对 应名 称
"借 代 "
以文军教授在 �英语修辞格词典� 中 的描述为参照内 作者简介
刘腊梅 (1 9 65- )�女 � 湖南祁阳人 � 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 �修辞学研究和英语教学法研究 �
41
例 1: 圆规一面愤愤 的回转身, 一面絮絮地 说, 慢慢向外 "提代" 名 称所表达的内容比 "提 喻" 名称 要准确, 而且它是 走, 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 出去了. 在一个事 物的内部 提出某个侧 面与整体 互代的 一种修 辞手 例 2: 瘦子一面愤愤的回转身, 一面絮絮地说, 慢慢向外 法,这种译法有助于外语学 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把 握 "synec走, 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 出去了. doche" 的 内 涵. 而 名 称 "对 代 " 不能 恰 如 其 分地 表 达 很显然, 例 1 中的 �圆规’ 是借 喻, 原因是 �圆 规’ 和杨 "synecdoche" 所包含的修辞内容 , "synecdoche" 中的 替代虽 二嫂没有现实联 系, 只具有相似性; 例 2 中用 �瘦子’ 则是借 体现于一 体之中, 但不 存在一一对 应的关系, 只 是强调 某个 代, 因杨二嫂本来是个 �瘦子’ , 这种相关性非常明显." 侧面罢了, 所以不能译成 "对代" . 再如 " 转喻 " 的例子, " 转喻 " 是把已 做比喻用的词进一 三 的 汉语 对应 名称 � � � � � � � � � � " " "换称 " 步用于另一比喻意义: 文军教授描述道: "antonomasia (换称)是用普 通名词代 First she drank Crummie, and then she drank Charlie; O that 替专有名词或 用专有名词 代替普通名 词的修辞 格" ,如 "to my wife was drink hooly and fairly.(她首先喝克拉米, 接着喝查 meet one's Waterloo" , 因 1815 年拿破仑在 "Waterloo 战役" 中 利; 唉!我的妻子喝得谨慎又公正.) 大败, 后来 英语中就有了用专有 名词 "Waterloo" 来 代替普通 这句话是一 个男子描述 其妻子 卖了母牛 克拉米 和查利 名词 "失败" , 这种替代在英语语言中叫做 "antonomasia" . 以 后的情况, 当然 她并没有喝 这两头牛 , 这 两头畜生 代表她 冯翠华教授给 "antonomasia" 是这样下定义的: "Antono卖了它们后换得钱再买来的威士忌酒. masia is the replacement of a proper noun by a common noun, or 笔者查阅 了 �辞海� , " 借代 (P571) " 的定义是这 样的: the replacement of a common noun by a proper noun. " 这个定义 修辞格之一,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似有不可分离的关 与文军教授描述的内涵基本一致, 如: 系 , 利 用这种关系 , 以 乙事物的名 称来代替 甲事物, 叫借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如: "熟读王叔和, 不如临症多" , �儒林外史� 借 "王叔和" 代 (某个沉默的, 默默无闻的诗人也许在此长眠.) 他 所编 的医 书. 因为 它强 调的 是 " 代" ,而 不 是 " 喻" , 此句 用伟大 诗人 "Milton" 的 名字代替"普通诗 人" , 是 "metonymy" 的本质是 "代" , 而不是 "喻" , 所以 笔者认为将 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的表达. " metonymy " 译为 " 借代 " 比译为 " 转喻 , 换喻 , 借喻 " 要好; 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 " 旁代 , 旁借 " 名称表示的相关性范围过于狭小, 纵向横向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 度大的两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不能体现出来, 而 "metonymy" 涉 �皮克威克外传� 里面的主角 Pickwick 是个矮胖的老头, 及 到的相关性相当丰富 , 因此将 "metonymy" 译为 "借代 " 比 他的形象给人印象深刻, 家喻户晓, 后来就用他的名字来代替 译为 "旁代, 旁借" 要好. 文军教授描述 "metonymy" 的这些修 具有这一形象的人, 属于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的辞格. 辞 内涵 与 � 辞 海 � 中 对 " 借 代 " 的 解释最 接近 , 所以应 该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metonymy " 译 为 " 借 代� " , 这 样 一 来,外语学习者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4 34 ) "metonymy" 的形式和内涵就容易理解和把握了. (那 时, 他们 将会看到能力巨大 , 荣耀无 比的人子驾 着详 二 " "的 汉语对 应名 称 " 提代 " 云从天而降.) 根据文军 教授的描述, "synecdoche" (提 喻) 是用局部 代替全体或全体 代替局部, 以抽象代替具体 或以具体代替抽 象的一种修辞格 (文军: 英语修辞格词典, P132).包括以种代 替 类, 以类代替种 , 用 具体代抽象 , 用 抽象代具 体; 以 原料代 替该原料做成的 产品.此句 "The authorities were greeted. " 是 用 抽 象 的"authorities "代具 体 名 词" 官 员 " , 属 于"synecdoche" 修辞格.对于这种辞格所包含的内容, 有些修辞学家 归入得多一些, 有些归入得少一些. 文 军, 冯翠 华, 胡曙 中, 尹 懋谦 何詠军 , 张文廷 , 张秀 国, 王广荪,陈 淑华,徐鹏,李定坤等修 辞学专家都把 "synecdoche" 译做 "提喻" ;但陈淑华,徐鹏 认为它也可包含在 "metonymy" 中,与借代类似;李 定坤认为 单独的 "synecdoche" 与汉语 的 "对代" 相似 , 陈 望道也将此 修辞内 涵描述 此处是 用普通名词"Man " 代替西方宗 教中至高无 上的 主 "God " , 是普通名词代替专有名词的修辞手法. "Antonomasia" 通常译作 "换称 " , 是用普通名词代替专 有名词或用专 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 的修辞格, 汉语中 的 "换 称" 与 "替代" 的涵义基本 相同, 修 辞学专家对 "antonomasia" 表述的定义也大同 小异, 使用的名称 基本一致, 没有 什么 争议, 只 是偶尔 有些修 辞学家把 它归 入 "metonymy" 中 没有 单独列为辞格, 由于 "antonomasia" 是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的 互相替换, 把它译为 "换称" 还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