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八段锦

合集下载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附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附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一、八段锦起源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

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

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八段锦是古代上等丝织品,用多种不同颜色编织而成。

古人把这套动作视为祛病保健效果极好而又编排精练,动作完美的一套导引功法。

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

二、八段锦歌诀(详见附1)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功法特点健身气功八段锦同祖国传统养生治病理念密切结合,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整套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有松有紧,动静相兼。

十分适宜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体质虚弱的康复病人习练。

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和天气的影响。

1、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

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

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

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

松紧配合得适度,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粘滞、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本功法中的动与静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

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

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特别是在前面所讲八个动作的缓慢用力之处,在外观上看略有停顿之感,但内劲没有停,肌肉继续用力,保持牵引伸拉。

八段锦锻炼方法与注意事项

八段锦锻炼方法与注意事项

八段锦锻炼方法与注意事项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八段锦呀!这八段锦可是个好宝贝呢,就像咱中国人的传家宝一样。

先说说这锻炼方法哈。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就好像你把整个天地都托起来啦,那感觉,倍儿爽!双手慢慢往上举,想象自己在拥抱蓝天。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嘿,这不就像咱拉弓射箭嘛,把身体的劲儿都使出来。

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一只手往上举,一只手往下按,就跟调理咱肚子里的小世界似的。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脑袋瓜往后扭一扭,看看后面的世界,把那些疲劳和伤痛都甩出去。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摇头晃脑的,像个快乐的小鱼儿,把心里的火都给摇没啦。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弯下腰去够自己的脚丫子,给咱的肾腰来个大保健。

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紧紧握着拳头,瞪大了眼睛,感觉自己浑身是劲儿,能打倒一头牛呢!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踮踮脚,颠一颠,把所有的病都给颠没咯。

可别小瞧了这些动作,每个都有它的门道呢!做的时候得慢慢来,别着急,就像品一杯好茶,得细细品味。

那动作得做到位,不然可就没效果啦。

再说说这注意事项哈。

你得找个安静的地儿,别在那乱糟糟的地方练,那多影响心情呀。

穿着也得舒服,别穿个紧身衣啥的,把自己给束缚住了。

还有啊,练之前可别吃太饱,不然肚子胀鼓鼓的,怎么能做好动作呢?练的时候得专心,别一边练一边还想着别的事儿,那能有啥效果呀?每次练完,是不是感觉浑身舒畅呀,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咱再想想,这八段锦就像咱生活中的一个好朋友,不离不弃的。

你每天花点时间和它相处相处,它就会给你带来好多好处呢。

它能让你的身体棒棒的,精神头足足的。

哎呀,朋友们,还等啥呀,赶紧动起来吧,和八段锦来一场美丽的邂逅,让自己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别再犹豫啦,难道你不想感受一下那种浑身充满力量的感觉吗?难道你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吗?行动起来吧,八段锦在等着你呢!。

八段锦的中医养生原理

八段锦的中医养生原理

八段锦的中医养生原理八段锦的中医养生原理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养生功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呼吸法来调养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适应性广泛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它既可作为一种养生健身方式,也可作为一种养病康复的方法。

八段锦的练习主要包括八个动作,即举手拢步、揽雀尾、单拖式、倒举拗步、左右分腿、左右弯腰、双手托天理三焦、倒卧撑。

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动作要领和呼吸方法。

在中医养生中,养生的核心理念是“气血和谐”。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首先,八段锦通过深呼吸的方式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其次,八段锦的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拉伸和扭转动作,可以有效地舒缓肌肉和关节的僵硬,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此外,八段锦的练习还可以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健脾益肾、养心安神的作用。

八段锦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养生功法。

在外在层面上,八段锦通过伸缩肢体、转动关节、扭转腰背等动作,可以锻炼肌肉、韧带和骨骼,增加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同时,八段锦的呼吸法也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紧张,提高睡眠质量。

在内在层面上,八段锦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可以调节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身体的调节能力,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根据中医的观点,病从脏躯生,八段锦的练习可以促进脏腑功能的协调,提高身体的代谢和排毒能力,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八段锦还有助于调节身心的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导致身心失调。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通过舒缓肌肉和关节的僵硬,调和气血的运行,舒缓压力和紧张,提高心理的健康水平。

此外,八段锦的练习还可以调整内分泌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总之,八段锦是一种集运动、呼吸和心理调节为一体的中医养生功法。

它能够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促进气血的运行,舒缓肌肉和关节的僵硬,调节脏腑器官的功能,提高心理的健康水平,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老年人八段锦训练方法

老年人八段锦训练方法

老年人八段锦训练方法老年人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健身养生方法,其源于我国古代养生之道。

它通过一系列简单而优雅的动作,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调养气血,对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老年人八段锦的训练方法,并对每个动作的好处进行详细解释。

一、起势起势是老年人八段锦的第一个动作,其目的是调养气血,打通经络。

具体操作方法是,双手沿身体下垂,腰部保持挺直,凝视前方,放松全身。

此动作可以改善老年人的体态,增强气血循环,提高体力。

二、两手揽彩两手揽彩是老年人八段锦中的第二个动作,可以锻炼上肢和腰腹部的肌肉。

具体操作方法是,两手交叉在胸前,然后向两侧展开,做出大圆形的运动。

此动作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臂力和腹肌力,改善上肢活动能力。

三、弓步托球弓步托球是老年人八段锦中的第三个动作,可以锻炼下肢和髋关节。

具体操作方法是,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膝盖微屈,上身稍微前倾,同时双手向下托球。

此动作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

四、左右玉环左右玉环是老年人八段锦中的第四个动作,可以锻炼腰椎和背部肌肉。

具体操作方法是,双手握拳,向前抬起,再向左右两侧旋转。

此动作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腰腹部力量,改善腰椎活动范围。

五、左右摇摆左右摇摆是老年人八段锦中的第五个动作,可以锻炼颈部和肩膀肌肉。

具体操作方法是,头部向左右两侧转动,同时双手在身体两侧做摆动的动作。

此动作可以缓解老年人颈椎和肩膀的疼痛,改善上肢灵活性。

六、上下颠倒上下颠倒是老年人八段锦中的第六个动作,可以锻炼上肢和背部肌肉。

具体操作方法是,身体向前弯曲,双手接触地面,然后上下颠倒,重心从头部向下转移。

此动作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上肢力量,改善背部活动能力。

七、八仙骑虎八仙骑虎是老年人八段锦中的第七个动作,可以锻炼下肢和核心肌群。

具体操作方法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手平举,然后上下蹲跳。

此动作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腿部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八、收势收势是老年人八段锦的最后一个动作,其目的是调理气血,缓解疲劳。

八段锦要点讲解

八段锦要点讲解

八段锦要点讲解八段锦,又称为八段锦气功,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养生功法。

它起源于古代的道家养生理论,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呼吸,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下面将从八段锦的要点进行讲解。

第一要点:端正站立八段锦的第一要点是端正站立。

身体挺直,双脚平行,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腰部放松,头部竖直,目光前视。

这样的姿势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平衡,让气血顺畅流动。

第二要点:呼吸调节八段锦强调呼吸调节。

练习者在动作过程中,要配合深吸浅呼,以调节气息和放松身心。

吸气时,要将气息引入丹田,呼气时,要将浊气排除体外。

呼吸要平稳自然,不要过于用力。

第三要点:舒展四肢八段锦的动作包括舒展四肢。

练习者通过上下左右的转动、舒展四肢,可以活动关节,增加柔韧性,改善血液循环。

这些动作要缓慢、有节奏地进行,不要过度用力。

第四要点:腰部转动八段锦强调腰部的转动。

腰部是人体力量的源泉,通过腰部的转动,可以刺激腰部的经络和脏腑器官,增强腰部的灵活性。

腰部的转动要配合呼吸,动作要轻柔流畅。

第五要点:上下运动八段锦的动作中,有一些是上下运动。

这些动作可以锻炼腿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

上下运动要注意呼吸和节奏,避免用力过猛。

第六要点:左右转动八段锦的动作中,也有左右转动的动作。

这些动作可以活动上肢和躯干的肌肉,增加柔韧性,调节脊椎的活动度。

左右转动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和呼吸的配合。

第七要点:平衡身体八段锦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通过平衡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协调性,预防意外伤害。

练习者在动作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摔倒或扭伤。

第八要点:专注意念八段锦的最后一个要点是专注意念。

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专注的意念,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和呼吸上。

通过专注意念,可以增强练习的效果,提高八段锦的养生功效。

八段锦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养生功法,通过练习八段锦,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心健康。

八段锦八个动作及简单讲述

八段锦八个动作及简单讲述

八段锦八个动作及简单讲述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跆拳道技术,发源于中国,曾被传到日本,并在日本大量流传,相传是由中国武术家唐太宗张三丰传到日本的。

传统八段锦由八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含义,可以提高跆拳道者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可以帮助跆拳道者建立正确的技术结构,可以帮助跆拳道者掌握一种有效的技术攻击。

具体的八个动作及简单讲述如下:第一段锦:“开门二攻”,即用双拳从前内外方向进行攻击,可以增强肩部、腰部、臀部和大腿的灵活性,提高这些部位的协调性。

第二段锦:“大鹏展翅”是一种向前突进的动作,可以增强胸部、肩部和腹部的灵活性,提高这些部位的协调性。

第三段锦:“扭腰摆臂”是一种伴随着扭腰的动作,可以发挥腰部和肩部的灵活性,提高这些部位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第四段锦:“回环双甩”,即双拳同时甩出,可以增强手部和肩部的灵活性,提高这些部位的协调性。

第五段锦:“秋波如山”,即双拳从腰部向前抛出,可以增强胸、腰、臀和大腿的灵活性,提高这些部位的协调性。

第六段锦:“趋前拦后”,即双拳同时朝前方和后方攻击,可以很好地发挥臀、胸肩、腰部和大腿的灵活性,提高这些部位的协调性。

第七段锦:“拜日式”,即用双手向上和向下拱形攻击,可以很好地发挥肩部、腰部、臀部和大腿的灵活性,提高这些部位的协调性。

第八段锦:“展转左右轮”,即双手同时向前和向后移动,可以让腰部、肩部、胸部和大腿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上面的讲述可以看出,八段锦中的八个动作都是有效的,可以提高跆拳道者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技术结构,发挥有效的技术攻击。

因此,今天跆拳道运动员也都会练习这八个动作,以提高技术攻击的能力。

八段锦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跆拳道者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促进跆拳道者的思想成长,帮助他们掌握一种有效的技术攻击。

八段锦的动作有严谨的结构,跆拳道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按照自己的要求灵活运用这些动作,以达到技术攻击的最大效果。

八段锦的动作要领和功效

八段锦的动作要领和功效

八段锦的动作要领和功效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

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八段锦的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

其对于男女老少都适用,可以使瘦弱者变得强壮,使肥胖者达到减肥的效果。

具体来说,八段锦的八个动作包括: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锻炼部位,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全面促进身体的健康。

在练习八段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松静自然,保持身体放松,心态平和;其次,要准确灵活,确保每个动作都做到位,避免走过场;最后,要练养相兼,注重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使练习更加有效。

通过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效果。

请注意,虽然八段锦具有诸多益处,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疲劳过度,应立即停止练习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同时,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等),在练习前应先咨询医生意见以确保安全。

古法八段锦

古法八段锦

古法八段锦八段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疗保健功法。

承心堂古法八段锦与平时大家接触的国家推广版八段锦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锻炼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增强调理身体的效果,平时练习更能强身健体。

八段锦共八式,每式作用如下:1、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经,踮脚尖补肾,通足三阴经)作用:吐旧纳新,调节全身五脏六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关节和腰背作用明显。

(当我们举手练习时,我们就自然为这六条经脉灌满了气血,同时也迫使气血贯通于此六经之中,气血不至于郁积于内脏,而达到排毒的目的。

同时双脚的脚跟站起,如此则更易于使气血向下灌注于大腿、小腿、脚掌,促进脚上六经气血的通畅与旺盛。

脚上的六经是肝经、脾经、肾经、胆经、胃经、膀胱经,它们的通畅与否,与人体肝肾肠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举5分钟,可循序渐进,若想达到明显的治病效果,每次举手须持续20分钟才行。

无论哪一种举手疗法,时间一长就会很难受,并有酸痛麻胀之苦。

然而此功的奇妙之处,正在于它的酸痛麻胀。

酸痛麻胀所显示的即是身体气血阻塞的现象。

为了要持久举手,手臂必须调动许多气血来支应,在调动气血的过程中,凡有阻塞之处必然引起酸痛麻胀。

只要忍受酸痛麻胀到一定的时间,酸痛麻胀的现象一定会解除,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

2、左右开弓似射雕(心包经)作用: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胁部和肩臂部肌力,增强呼吸和血液循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对腰背肌肉有良好的放松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矫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3、调理脾胃须单举(脾经)作用:可增强脾胃功能,防治脾胃病,还可以改善四肢末梢循环,适用于四肢不温的患者。

4、五劳七伤往后瞧(膀胱经)作用: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可消除疲劳,防治颈椎病、肩颈酸痛。

5、摇头摆尾去心火(小肠经)作用:清泻心火,可用于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小便黄,也可用于颜面痤疮、黄褐斑。

6、双手攀足固肾腰(膀胱经、督脉)作用: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使腰部肌肉得以锻炼,有强腰固肾的功效,对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喻其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

气功动功导引功法。

其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
起居郎。

……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 分武(站)八段与文(坐)八段两种。

文八段适宜独自练习,养生更佳。

目前我们只学习站式。

一、站式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
背后七颠百病消。

二、预备式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左右开弓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

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两手攀足固肾腰口诀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

攒拳怒目增气力口诀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背后七颠百病消口诀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二)站式八段锦练法
预备式:自然站立,两足平开,肩外缘与足外缘平。

含胸收腹,松腰坐胯,虚腋沉肩,圆裆开膝。

虚领顶劲,百会上提,舌抵上腭,口唇微闭似有津来。

眼观鼻,鼻观心,心守意,意守气,气沉丹田。

1、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膻中,拇指交叉转掌心向上,右手在上,用力向上托举,肩井沉,腰胯松沉,足跟随之起落。

注:掌心上托时,小指和无名指有麻胀感。

2、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肺与大肠,拇指与食指用力分开。

裹肘,分。

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

3、调理脾胃须单举: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于骶骨后背处。

注:手掌须撑平,自觉掌心麻胀发热。

4、五劳七伤往后瞧:劳宫朝外,手掌伸平,腰部带动头部向左转动,目视左后方,缓缓转正。

切忌单独转动颈部与头部。

5、摇头摆尾去心火:左脚向体左横开一步,成骑马步,头微动,脊柱动为“根力”。

双手掌或握成拳状反按在髋骨两侧或膝盖上,双肘外撑内成圆弧。

以腰脊为轴,务求中正,上体左转腰骶右后坐,成对拔力。

6、两手攀足固肾腰:两臂平举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转掌心朝上,向上作托举劲。

两腿绷直,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双手顺势攀足,以脊柱带动腰部左右旋转,将身体缓缓直起,收功返丹田。

7、攒拳怒目增气力:骑马步,双手握拳于腰胯,提气,裹发行胸腹。

左拳击出,头随拳转,右拳成同一方向,右侧对拔劲。

8、背后七颠百病消:收功用,收气归丹田,震动脊柱后脑,活血生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