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析化学第八章
第八章沉淀滴定法

如果溶液中的CrO42-恰好在 [Ag+]sp= 1.3×10-5(mol/L)时与
Ag+形成Ag2CrO4↓,则观察到的终点恰能与计量点相符合。
《分析化学》 沉淀滴定法 蔡莉 Nhomakorabea(b) 试剂中加入过量AgNO3后,加入有机溶剂,如1,2-二氯乙
烷或硝基苯1-2 mL,用力震荡,在AgCl表面覆盖一层有机 溶剂,避免与外界溶液接触,阻止SCN-与AgCl发生转化反 应。
《分析化学》 沉淀滴定法 蔡莉
☆用返滴定法测定Br-和I-时,由于AgBr和AgI的溶解度均比 AgSCN小,不会发生沉淀转化反应。因此不用采取上述措 施。 ☆在测定I-,应先加入过量AgNO3,待反应完全后,再加入
法扬司法。
滴定剂、指示剂、应用范围、应用条件。
《分析化学》 沉淀滴定法 蔡莉
1.莫尔法——铬酸钾(K2CrO4)作指示剂
(1) 原理
在含有Cl- 的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为指示剂,
用AgNO3溶液直接滴定Cl-。由于AgCl溶解度小于Ag2CrO4,
先生成的是AgCl白色沉淀,当Ag+与Cl-沉淀完全后,稍过
《分析化学》 沉淀滴定法 蔡莉
(X-代表Cl-、Br-、I-、SCN-)
2.滴定曲线
以0.1000mol/L AgNO3滴定20.00mL NaCl溶液为例。以
滴入的AgNO3溶液体积为横坐标,pX(卤素离子浓度的负对 数)为纵坐标,绘制滴定曲线。 化学计量点前:根据溶液中剩余的Cl-浓度和溶度积计算[Ag+]。 例如:滴定百分数为99.9%,即加入19.98 mL AgNO3,溶液中 剩余的[Cl-]为:
分析化学 第八章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和其他滴定分析法一样, 沉淀滴定法和其他滴定分析法一样 , 它的关 键问题是正确测定计量点, 键问题是正确测定计量点,使滴定终点与计量 点尽可能地一致,以减少滴定误差. 点尽可能地一致,以减少滴定误差.
一.基本原理 银量法一般是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测定 银量法一般是用硝酸银标准溶液, 卤素离子和拟卤素离子的.有时也用NaCl 卤素离子和拟卤素离子的.有时也用NaCl 和NH4SCN滴定银离子. SCN滴定银离子 滴定银离子.
2,滴定条件 (1)指示剂用量 指示剂CrO 的用量必须合适. 指示剂CrO42-的用量必须合适.太大会使终点 提前,而且CrO 提前,而且CrO42-本身的颜色也会影响终点的观 察,若太小又会使终点滞后,影响滴定的准确度. 若太小又会使终点滞后,影响滴定的准确度.
实验表明,终点时CrO4-浓度约为5×10-3 实验表明,终点时CrO 浓度约为5 mol/L比较合适.实际滴定时, mol/L比较合适.实际滴定时,通常在反应液总 比较合适 体积为50-100ml的溶液中 加入5%铬酸钾指示 体积为50-100ml的溶液中,加入5%铬酸钾指示 的溶液中, 剂约1 2ml,此时,重铬酸根浓度为(2.6-5.2) 剂约1-2ml,此时,重铬酸根浓度为(2.6-5.2) ×10-3 mol/L. mol/L. 但这样一来会需要过量的[Ag 但这样一来会需要过量的[Ag+]来生成沉淀.
பைடு நூலகம்
溶液中有氨存在时, 必须用酸中和. 溶液中有氨存在时 , 必须用酸中和 . 当有铵盐 存在时, 如果溶液的碱性较强, 也会增大NH 存在时 , 如果溶液的碱性较强 , 也会增大 NH3 的浓度.实验证明, 的浓度.实验证明,当cNH4+>0.05 molL-1时, mol NH4 溶 液 的 pH 以 控 制 在 pH = 6.5-7.2 . 当 cNH4+>0.15 molL-1时,则需先除去. mol 则需先除去. NH4
分析化学 第八章

+ –
–
无效重叠+2. 饱和性原子只用其价轨道参与成键,每个原子的价轨道是有一定
数目的,因此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第二周期元素例子
价轨道数 Li __ __ __ __ 4 Be__ __ __ __ 4 共价键数 1 2 例 LiCl(g) BeCl2(g)
B __ __ __ __ 4
C __ __ __ __ 4 N __ __ __ __ 4 O __ __ __ __ 4 F __ __ __ __ 4
例 确定 ClF3 分子的构型
规则 2. 氧原子作配位原子时,它提供的电子数总是计为
零;卤素作配位原子时提供电子数为 1 规则 3. 参与形成多重键的电子不参与计算价电子对数 规则 4. 孤对电子所占的空间比成键电子对大。如果计算 电子对时产生了分数,如 2.5,价电子对数为 3
例 确定 O3 分子的构型
中心原子是 O,配位原子也是 O,因此,中心原子周围
负离子时所吸收的热量。 mAn+(g) + nBm–(g) AmBn(s) AmBn(s)
DH = -U DH = U
mAn+(g) + nBm–(g)
2. Born – Haber 循环 基本原理:Hess 定律 如:
Na+(g) + Cl– (g)
NaCl(s)
DH = -U
根据 Born – Haber 循环,有 DHf = DH1 + DH2 + DH3 + DH4 + DH5
离子键理论由 20 世纪初德国化学家Kossel提出:当电离能 较小的金属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原子形成化合物时, 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
【课件】分析化学8精品版

二、佛尔哈德法 以铁铵矾 [NH 4 Fe(SO4 )2为] 指示剂指示终点,
可采用直接滴定法和 返 滴定法。 (一)原理 1 、 直 接 滴 定 法 : 酸 性 条 件 下 , 用 KSCN 或 NH4SCN标液滴定溶液中的Ag+。
Ag SCN AgSCN (白)
原因:由于AgSCN的溶解度(1.0×10-6mol/L) 小于AgCl的溶解度(1.3×10-5 mol/L),因此,在
Ag Cl AgCl (白)
Ag SCN AgSCN (白)
利用生成难溶性银盐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 量法。
滴定对象:Cl- 、 B r- 、I- 、Ag+和SCN-,以及 经处理而能产生上述离子的有机化合物。
银量法分类: 以确定方式分类:分为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 以确定终点的方法分类: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 法和法扬斯法。
3.1105 2V
Et
100% 0.06% 0.1000 V
由此可见,指示剂浓度为 5.0 103 mol / L 时,滴
定误差仅为0.06%,影响不显著,仍能满足要求。
2、溶液的酸度 pH=6.0~10.5;有铵盐存在时,pH=6.0~7.0 酸度过高则有:
Ag2CrO4 H 2 Ag HCrO4
溶液中[CrO42-]应该多大时才符合准确滴定 的要求?
假定在化学计量点时, Ag2Cr2O4 刚好开始
形成,则溶液中 [ Ag ],[Cl ],和[CrO42 ] 三者的
关系为:
[ Ag ] [Cl ] K SP AgCl 1.8 1010
1.3105 mol / L
X Ag (过量) AgX (白)
分析化学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

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无定形沉淀一般溶解度很小,颗粒微小体
积庞大,不仅吸收杂质多,而且难以过滤和洗涤,
甚至能够形成胶体溶液,无法沉淀出来。因此,
对于无定形沉淀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加速沉淀
微粒凝聚、获得紧密沉淀,便于过滤,减少杂质
吸附和防止形成胶体溶液。至于沉淀的溶解损失, 可以忽略不计。
洗涤。但是,晶形沉淀的溶解度一般都比较大, 因此还应注意沉淀的溶解损失。
(1)沉淀作用应在适当的稀溶液中进行,并加入 沉淀剂的稀溶液。这样在沉淀作用开始时,溶液 的过饱和程度不致太大,但又能保持一定的过饱 和程度,晶核生成不太多而且又有机会长大。但 是溶液如果过稀,则沉淀溶解较多,也会造成溶 解损失。
匀后,再加入尿素,加热煮沸。尿素逐渐水解,生成NH3:
生成的 NH3 中和溶液中的 H+ ,酸度渐渐降低, C2O42- 的 浓度渐渐增大,最后均匀而缓慢地析出 CaC2O4沉淀。这 样得到的CaC2O4沉淀,便是粗大的晶形沉淀。
总之:
晶形沉淀 稀 —控制相对过饱和度要小,沉淀要陈化
晶核少,突出异相成核;b.[杂质]小, S 吸附的杂质少, 更纯净;c.不能太稀 a. CQ S
颗粒直径0.1~1m 0.02~ 0.1m
含水多、疏松、体积 大、杂质多、难过滤 洗涤
<0.02m
五、沉淀条件的选择
为了获得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沉淀,对 于不同类型的沉淀、应当采取不同的沉淀条件。
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对于晶形沉淀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得
较大的沉淀颗粒,以便使沉淀纯净并易于过滤和
而用C2O42-测定Ca2+时,沉淀形式是CaC2O4,
而称量形式是CaO。
分析化学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
包括比色法、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本章主要讨论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
利用可见光进行吸光光度法分析时,通常将被测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例如:测量钢样中Mn的含量,在酸性溶液中将Mn氧化为MnO4-,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一)灵敏度高吸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0.001%的微量组分。
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至10-4 %。
(二)分析微量组分的准确度高例如:含铁量为0.001%的试样,如果用滴定法测定,称量1g试样,仅含铁0.01mg,无法用滴定分析法测定。
如果用显色剂1,10-邻二氮菲与亚铁离子生成橙红色的1,10-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就可用吸光光度法来测定。
Fe2++ 3(1,10-phen) → [ Fe(1,10-phen)3] 2+(三)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四)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可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一些酸碱的离解常数等。
§8-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一、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当光束照射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反射、散射、吸收或透射(p238, 图9-1)。
若被照射的是均匀的溶液,则光在溶液中的散射损失可以忽略。
当一束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一些波长的光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
当透射光波长在400-700nm范围时,人眼可觉察到颜色的存在,这部分光被称为可见光。
透射光和吸收光呈互补色,即物质呈现的颜色是与其吸收光呈互补色的透射光的颜色。
溶液由于吸收了580-600 nm的黄色光,呈例如:CuSO4现的是与黄色呈互补色的蓝色。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见P238,表9-1。
物质吸收了光子的能量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这个过程叫做物质对光的吸收。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第8章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第8章第八章电位分析法思考题1.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参比电极包括标准氢电极(SHE),标准氢电极是最精确的参比电极,是参比电极的一级标准。
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参比电极是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
参比电极电位恒定,其主要作用是测量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电位的基准。
指示电极包括金属-金属离子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汞电极,惰性金属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
指示电极能快速而灵敏的对溶液中参与半反应的离子活度或不同氧化态的离子的活度比,产生能斯特响应,主要作用是测定溶液中参与半反应的离子活度。
2. 直接电位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此法测定溶液pH时,必须使用标准pH缓冲溶液?答: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来确定待测离子活度的方法,其主要依据是E=Φ参比—ΦMn+/M= Φ参比—ΦθMn+/M —lnαMn+式中Φ参比和ΦθMn+/M在温度一定时,都是常数。
由此式可知,待测离子的活度的对数与电池电动势成直线关系,只要测出电池电动势E,就可求得αMn+。
测定溶液的pH时是依据:E = ΦHg2Cl2/Hg —ΦAgCl/Ag— K + 0.059 pH试+ ΦL , 式中ΦHg2Cl2/Hg ,ΦAgCl/Ag ,K ,ΦL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常数,将其合并为Kˊ,而Kˊ中包括难以测量和计算的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所以在实际测量中使用标准缓冲溶液作为基准,并比较包含待测溶液和包含标准缓冲溶液的两个工作电池的电动势来确定待测溶液的pH值,即:25℃时Es = Ksˊ+ 0.059pHs, Ex = Kxˊ+ 0.059pHx,若测量Es和Ex时的条件保持不变,则Ksˊ= Kxˊ,pHx =pHs+ (Ex -Es)/0.059 ,由此可知,其中标准缓冲溶液的作用是确定Kˊ。
3. 简述pH玻璃电极的作用原理。
答:玻璃电极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玻璃泡,泡的下半部是对H+ 有选择性响应的玻璃薄膜,泡内装有pH一定的0.1mol·L-1的HCl内参比溶液,其中插入一支Ag-AgCl电极作为内参比电极,这样就构成了玻璃电极。
分析化学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2. 分解法
17
分解后,进行无机元素测定;湿法和干法; 分解后,进行无机元素测定;湿法和干法; (1) 湿法
C、 、 H
金属元素
CO2 + H2O 硝酸盐 硝酸盐 或硫酸盐 阴离子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有机 试样
硫酸 或硝酸 或混合酸
非金属元素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3. 待测组分的性质 存在形式、稳定性、 存在形式、稳定性、毒性等 4. 共存组分的影响 干扰大小、掩蔽、分离等 干扰大小、掩蔽、 5. 实验室条件
20
试剂、仪器精度、去离子水规格、 试剂、仪器精度、去离子水规格、实验室环境 6. 文献资料利用 标准方法、研究方法, 标准方法、研究方法,方法评价指标
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常用干基表示。 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常用干基表示。 试样通常需要干燥至恒重。 试样通常需要干燥至恒重。 热稳定性样品: 热稳定性样品:烘干 易受热分解试样的干燥:真空干燥至恒重; 易受热分解试样的干燥:真空干燥至恒重;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9
第三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 理想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理想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准确 度高、操作简便。 度高、操作简便。 选择测定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选择测定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1. 测定的具体要求 目的、要求 准确度 精密度)、 准确度、 目的、要求(准确度、精密度 、试样性质等 2. 待测组分的测量范围 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 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分子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 < 4
—N+HR2 OH-
含有特殊螯合基团的树脂
两性交换树脂 电子交换树脂,含有氧化还原功能基团
交换反应 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3H + M+ 阴离子交换树脂
R-SO3M + H+
RN+(CH3)3Cl- + XR-NH2 + H2O RN+H3OH- + X-
螯合交换树脂
RN+(CH3)3X- + Cl-
CaCO3
石油醚
色谱分离法的分类(原理)
吸附色谱
吸附能力的差异
排阻色谱 (凝胶色谱)
分配色谱
分子尺寸的大小不同 两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
离子交换色谱
亲和力的差异
柱色谱
以吸附柱色谱为例进行讨论
固定相,如Al2O3,装柱 柱顶倾入样品(A, B) 顶部加入洗脱剂(流动相)
A、B两组分随流动相的流动 而向下移动。A、B在两相不 断进行着的溶解、吸附、再 溶解、再吸附过程中,由于 在两相吸附能力的差异,达 到分离。
物质A 物质B
纸色谱
以分配色谱为例进行讨论
取一大小适宜的滤纸条 在滤纸条的下端点上标准和样品 放在色谱筒中展开
PdCl42-
[RN+(CH3)3]2PdCl42-
分光光度法测定
王水浸取
高温灰化
阴阳离子的 分离
Cr3+, CrO42-
Al3+, FeCl4-
性质相似的物质的分离 氨基酸的分离
8.5 色谱分离法
概述
Chromatography
CaCO3 固定相 石油醚 流动相
叶绿素的石油 醚溶液
1905年 俄国植物学家 M.G. 茨维特
设用 Vo mL 有机溶剂萃取 Vw mL中含量为 m0 的 A 物质,一 次萃取后剩余的 A 物质的量为 m1 g
依据分配比定义
整理,得
D (m0 m1) /Vo m1 /Vw
m1
m0
Vw DVo Vw
萃取 n 次,同理可得
n 次萃取的萃取率
mn
m0
(
Vw DVo
Vw
)n
E m0 mn m0
萃取分离的实质
将待萃取组分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使其萃入有机相中。
反萃取
例,8-羟基喹啉-CHCl3对Al 3+ 的萃取
萃取的反过程(将组分从有机溶液中萃取到水溶液中)
例,8-羟基喹啉-CHCl3对Al 3+ 的萃取
Al(H2O)63+ + 3
N OH
N O
Al + 3 H+ + 6 H2O
3
亲水
CH=CH2
聚合
CH CH2 CH CH2 CH CH2
交联剂
CH=CH2
CH CH2 CH CH2 CH CH2 CH
交联作用
CH2 CH CH2
磺化
H2SO4
CH CH2 CH CH2 CH CH2
SO3H CH CH2 CH CH2
SO3H CH CH2 CH
SO3H
CH2 CH CH2
SO3H
分离效果
干扰成分减少至不再干扰 待测组分有效回收
回收率(%) 分原离始后含测量量值100%
常量组分, 含量 > 1%,
回收率 > 99 % 以上
微量组分, 含量 < 0.01 %, 回收率 > 95 % 或更低
常用分离方法
沉淀分离法 溶剂萃取分离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 色谱分离法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8.3 溶剂萃取分离法
coVo coVo cwVw
co
co cw cw Vw
Vo
D DR
其中
R
Vw Vo
称为相比
当 R = 1 时,
E
D D 1
R 可近似地反映溶质浓缩的效率 100
D 1 10 100 1000 E % 50 91 99 99.9
D
1.0
增大萃取率
减小相比
0.01
0
增加萃取次数 √
50
100
E%
多次萃取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带有活性基团的网状高分子聚合物
骨架
酚醛树脂
OH + CH2O
聚乙烯树脂
CH=CH2 +
CH=CH2
交联剂
活性基团 酸性基团 —SO3H 碱性基团 —COOH
CHபைடு நூலகம்CH2
—N+R3 —NR2
特殊基团
聚苯乙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3H + M+ = R-SO3M + H+
CH=CH2 +
D
[MLn]o [M ]w
Kex
[HL]on [H ]wn
Kex
M
(w)
n HL(o)
[HL]on [H ]wn
lgD ~ pH E% ~ pH
100
E
50
0
pH
离子缔合物萃取及其影响因素
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相结合形成电中性疏水化合 物而被有机溶剂萃取。 M+(w) + A-(w) = M+A-(o)
疏水 水合离子的正电性被中 和,亲水的水分子被疏 水有机大分子取代
溶于CHCl3
8-羟基喹啉
萃取剂
CHCl3
溶剂
分配系数与分配比
分配系数 HA (w)
HA (o) 萃取平衡
KD
[HA]o [HA]w
分配定律
KD——分配系数 热力学常数 下标 Water 在水相中
分配比
条件分配系数
Organic 在有机相中
N
[BF4] -
苯等惰性 溶剂萃取
次甲基蓝阳离子 通常在酸性介质中进行
例:在酸性介质中高分子胺对络阴离子的萃取 R3N(o) + HA = R3N+HA- (o) R3N+HA- (o) + B- = R3N+ HB- (o) + A-
协同萃取体系 金属离子与两种或两种以上萃取剂形成混合配合物而被有 机溶剂萃取。
用 CCl4 萃取 I2
用 CCl4 萃取 I2 Vo =100 mL m0 = 0.20 g
D = 85
1)、Vo = 100 mL, 萃取一次 m1 = 0.0023 g
E % = 98.8
2)、Vo = 100 mL, 分两次萃取,每次用50 mL 有机溶剂
m2 = 0.00016 g
E % = 99.9
第第八八章章
8.1 概论 8.2 沉淀分离法
8.2.1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8.2.2 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与富集
8.3 溶剂萃取分离法
8.3.1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8.3.2 萃取分离的类型及条件 8.3.3 萃取分离的实验方法 8.3.4 萃取分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8.4 离子交换分离法
8.4.1 离子交换树脂 8.4.2 离子交换亲合力 8.4.3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方法 8.4.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R-N+H3 OH-
水合作用
RN+H3X- + OH-
R-L + M
(R-L)nM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参数 交联度 表征骨架性能的参数
是指交联剂在反应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 交联度大, 树脂孔隙 小 ,交换反应速度 慢 ,选择性 高 。
交联度小, 树脂孔隙 大 ,交换反应速度 快 ,选择性 低 。
氨基酸的分离,交联度8 %, 多肽的分离 2 ~ 4 %
1
[
K H
a
]
HAc,o
[HAc]o 2[(HAc)2 ]o [HAc]o
[HAc]o 2K p[HAc]o2 [ HAc ]o
1 2K p[HAc]o
D
KD
HA,o HA,w
K
D
1 2K 1 K
p a
[HAc /[ H
]o ]
萃取百分率
E
溶质溶 在质 有的 机总 相量 中的量
mo mo mw
活性基 团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阳离子交换树脂
交换基为酸性,H+与 阳离子交换
强酸型 弱酸型
依据活性基团分类
—SO3H —COOH —OH
使用 pH 范围 pH > 2 pH > 6
pH >10
阴离子交换树脂
交换基为碱性,阴离 子发生交换
螯合树脂
强碱型 —N+(CH3)3Cl- pH <12
弱碱型
—N+H3 OH—N+H2R OH-
萃取分离 萃取富集 萃取分光光度法
参见陈国珍等人编著: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下册
原子能出版社
例:Ni 2+ 的丁二酮肟(三氯甲烷)分光光度法测定
离子交换分离法是利用带有活性交换基
8.4离子交换分离 团的离子交换树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
交换反应而使离子分离的方法
8.4.1 离子交换树脂
Ion exchange resins
结论:
1) 用同样量的萃取剂,分多次萃取比一次萃取的效率高
2)萃取原则:少量多次
8.3.2 萃取分离的类型与条件
萃取类型
螯合物萃取 离子缔合物萃取
协同萃取 溶剂配合萃取
螯合物萃取及其影响因素
生成螯合物的萃取
2 CH3 C N OH + Ni2+ CH3 C N OH
H
O
O
CH3 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