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第八章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 第八章沉淀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八章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和其他滴定分析法一样, 沉淀滴定法和其他滴定分析法一样 , 它的关 键问题是正确测定计量点, 键问题是正确测定计量点,使滴定终点与计量 点尽可能地一致,以减少滴定误差. 点尽可能地一致,以减少滴定误差.
一.基本原理 银量法一般是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测定 银量法一般是用硝酸银标准溶液, 卤素离子和拟卤素离子的.有时也用NaCl 卤素离子和拟卤素离子的.有时也用NaCl 和NH4SCN滴定银离子. SCN滴定银离子 滴定银离子.
2,滴定条件 (1)指示剂用量 指示剂CrO 的用量必须合适. 指示剂CrO42-的用量必须合适.太大会使终点 提前,而且CrO 提前,而且CrO42-本身的颜色也会影响终点的观 察,若太小又会使终点滞后,影响滴定的准确度. 若太小又会使终点滞后,影响滴定的准确度.
实验表明,终点时CrO4-浓度约为5×10-3 实验表明,终点时CrO 浓度约为5 mol/L比较合适.实际滴定时, mol/L比较合适.实际滴定时,通常在反应液总 比较合适 体积为50-100ml的溶液中 加入5%铬酸钾指示 体积为50-100ml的溶液中,加入5%铬酸钾指示 的溶液中, 剂约1 2ml,此时,重铬酸根浓度为(2.6-5.2) 剂约1-2ml,此时,重铬酸根浓度为(2.6-5.2) ×10-3 mol/L. mol/L. 但这样一来会需要过量的[Ag 但这样一来会需要过量的[Ag+]来生成沉淀.
பைடு நூலகம்
溶液中有氨存在时, 必须用酸中和. 溶液中有氨存在时 , 必须用酸中和 . 当有铵盐 存在时, 如果溶液的碱性较强, 也会增大NH 存在时 , 如果溶液的碱性较强 , 也会增大 NH3 的浓度.实验证明, 的浓度.实验证明,当cNH4+>0.05 molL-1时, mol NH4 溶 液 的 pH 以 控 制 在 pH = 6.5-7.2 . 当 cNH4+>0.15 molL-1时,则需先除去. mol 则需先除去. NH4

分析化学第六版 第八章 电位分析

分析化学第六版 第八章  电位分析
7. 缺点: 电极内阻很高,电阻随温度变化。

“碱差”或“钠差” pH>12产生误差,主要是Na+参 与相界面上的交换所致;
改变玻璃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它阳离子响应的玻 璃膜电极
流动载体膜电极(液膜电极)
钙电极:内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内参比溶液为
0.1mol/L CaCl2水溶液。内外管之间装的是0.1mol/L二癸基磷 酸钙的苯基磷酸二辛酯溶液。二癸基磷酸钙为液体离子交换剂, 其极易扩散进入微孔膜,但不溶于水,故不能进入试液溶液, 二癸基磷酸根可以在液膜 试液两相界面间来回迁 移,传递钙离子,直至 达到平衡。由于Ca2+ 在水相(试液和内参比 溶液)中的活度与有机 相中的活度差异,在两 相之间产生相界电位。 钙电极适宜的pH范围是 5~11,可测出10-5 mol/L的Ca2+
4. 高选择性: 膜电位的产生不是电子的得失。其它离子不能
进入晶格产生交换。当溶液中Na+浓度比H+浓度高 1015倍时,两者才产生相同的电位;
5. 酸差 测定溶液酸度太大(pH<1)时, 电位值偏离线
性关系,产生误差;
6. 优点: 不受溶液中氧化剂、还原剂、颜色及沉淀的影响,
不易中毒;测量直接方便,不破坏溶液,适于有色、 浑浊液体的pH值的测定;
★ 电极内溶液的Cl-活度一定,甘汞电极电势固定。
表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 25℃)
KCl 浓度 电极电位(V)
0.1mol/L 甘汞电极 0.1 mol / L +0.3365
标准甘汞电极(NCE) 1.0 mol / L +0.2828
饱和甘汞电极(SCE) 饱和溶液 +0.2438
温度校正,对于SCE,t ℃时的电极电势为:

分析化学(书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分析化学(书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b)pH=4.00 +
(c) pH= 4.00 +
3. 用标准甘汞电极作正极,氢电极作负极与待测的 HCl 溶液组成电池。在 25℃时, 测 得 E=0.342V。当待测液为 NaOH 溶液时,测得 E=1.050V。取此 NaOH 溶液 20.0ml,用上 述 HCl 溶液中和完全,需用 HCl 溶液多少毫升? 解:1.050 = 0.2828 — 0.059lgKw/[OH-] 0.342 =0.2828 — 0.059lg[H+] 需用 HCl 溶液 20.0ml 。 4. 25℃时,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 0.518V(忽略液接电位) : Pt H2(100kPa),HA(0.01mol·L-1)A-(0.01mol·L-1 )‖SCE 计算弱酸 HA 的 Ka 值。 解:0.518 = 0.2438— 0.059 lg Ka 0.01/0.01 Ka = 2.29×10-5 5. 已知电池:Pt H2(100kPa),HA(0.200mol·L-1)A-(0.300mol·L-1 )‖SCE 测得 E=0.672V。计算弱酸 HA 的离解常数(忽略液接电位) 。 解:0.672 = 0.2438-0.059lgKa 0.200/0.300 [OH- ]=0.100mol·L-1 [H+]=0.100mol·L-1
AgCl 开始沉淀时:[Ag+] = 1.56 × 10-10 / C mol·L-1,
mol·L-1, 相对误差=1.5×10-16C / 1.56×10-10/C = 0.0001%,这也说明 AgCl 开始沉淀时 AgI 已沉淀完全。 14. 在下列各电位滴定中,应选择何种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答:NaOH 滴定 HA(Ka C =10-8 ):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 K2Cr2O7 滴定 Fe2+: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铂电极作指示电极。 EDTA 滴定 Ca2+: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钙离子选择性电极作指示电极。 AgNO3 滴定 NaCl: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银电极作指示电极。

分析化学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

分析化学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

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无定形沉淀一般溶解度很小,颗粒微小体
积庞大,不仅吸收杂质多,而且难以过滤和洗涤,
甚至能够形成胶体溶液,无法沉淀出来。因此,
对于无定形沉淀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加速沉淀
微粒凝聚、获得紧密沉淀,便于过滤,减少杂质
吸附和防止形成胶体溶液。至于沉淀的溶解损失, 可以忽略不计。
洗涤。但是,晶形沉淀的溶解度一般都比较大, 因此还应注意沉淀的溶解损失。
(1)沉淀作用应在适当的稀溶液中进行,并加入 沉淀剂的稀溶液。这样在沉淀作用开始时,溶液 的过饱和程度不致太大,但又能保持一定的过饱 和程度,晶核生成不太多而且又有机会长大。但 是溶液如果过稀,则沉淀溶解较多,也会造成溶 解损失。
匀后,再加入尿素,加热煮沸。尿素逐渐水解,生成NH3:

生成的 NH3 中和溶液中的 H+ ,酸度渐渐降低, C2O42- 的 浓度渐渐增大,最后均匀而缓慢地析出 CaC2O4沉淀。这 样得到的CaC2O4沉淀,便是粗大的晶形沉淀。
总之:
晶形沉淀 稀 —控制相对过饱和度要小,沉淀要陈化
晶核少,突出异相成核;b.[杂质]小, S 吸附的杂质少, 更纯净;c.不能太稀 a. CQ S
颗粒直径0.1~1m 0.02~ 0.1m
含水多、疏松、体积 大、杂质多、难过滤 洗涤
<0.02m
五、沉淀条件的选择
为了获得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沉淀,对 于不同类型的沉淀、应当采取不同的沉淀条件。
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对于晶形沉淀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得
较大的沉淀颗粒,以便使沉淀纯净并易于过滤和
而用C2O42-测定Ca2+时,沉淀形式是CaC2O4,
而称量形式是CaO。

分析化学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

包括比色法、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本章主要讨论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

利用可见光进行吸光光度法分析时,通常将被测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例如:测量钢样中Mn的含量,在酸性溶液中将Mn氧化为MnO4-,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一)灵敏度高吸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0.001%的微量组分。

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至10-4 %。

(二)分析微量组分的准确度高例如:含铁量为0.001%的试样,如果用滴定法测定,称量1g试样,仅含铁0.01mg,无法用滴定分析法测定。

如果用显色剂1,10-邻二氮菲与亚铁离子生成橙红色的1,10-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就可用吸光光度法来测定。

Fe2++ 3(1,10-phen) → [ Fe(1,10-phen)3] 2+(三)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四)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可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一些酸碱的离解常数等。

§8-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一、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当光束照射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反射、散射、吸收或透射(p238, 图9-1)。

若被照射的是均匀的溶液,则光在溶液中的散射损失可以忽略。

当一束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一些波长的光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

当透射光波长在400-700nm范围时,人眼可觉察到颜色的存在,这部分光被称为可见光。

透射光和吸收光呈互补色,即物质呈现的颜色是与其吸收光呈互补色的透射光的颜色。

溶液由于吸收了580-600 nm的黄色光,呈例如:CuSO4现的是与黄色呈互补色的蓝色。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见P238,表9-1。

物质吸收了光子的能量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这个过程叫做物质对光的吸收。

分析化学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分析化学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2. 分解法
17
分解后,进行无机元素测定;湿法和干法; 分解后,进行无机元素测定;湿法和干法; (1) 湿法
C、 、 H
金属元素
CO2 + H2O 硝酸盐 硝酸盐 或硫酸盐 阴离子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有机 试样
硫酸 或硝酸 或混合酸
非金属元素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3. 待测组分的性质 存在形式、稳定性、 存在形式、稳定性、毒性等 4. 共存组分的影响 干扰大小、掩蔽、分离等 干扰大小、掩蔽、 5. 实验室条件
20
试剂、仪器精度、去离子水规格、 试剂、仪器精度、去离子水规格、实验室环境 6. 文献资料利用 标准方法、研究方法, 标准方法、研究方法,方法评价指标
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常用干基表示。 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常用干基表示。 试样通常需要干燥至恒重。 试样通常需要干燥至恒重。 热稳定性样品: 热稳定性样品:烘干 易受热分解试样的干燥:真空干燥至恒重; 易受热分解试样的干燥:真空干燥至恒重;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四川理工学院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9
第三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 理想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理想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准确 度高、操作简便。 度高、操作简便。 选择测定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选择测定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1. 测定的具体要求 目的、要求 准确度 精密度)、 准确度、 目的、要求(准确度、精密度 、试样性质等 2. 待测组分的测量范围 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 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分子水平

分析化学第八章重量分析法

分析化学第八章重量分析法

分析化学第⼋章重量分析法第⼋章重量分析法§ 8 – 1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在重量分析法中,⼀般是采⽤适当⽅法,先使被测组分与试样中其它组分分离后,经过称量得到被测组分的质量,并计算其百分含量。

待测组分与试样中其它组分分离的⽅法,常⽤的⽅法有沉淀法和⽓化法等。

过滤,洗涤,灼烧1、沉淀法:利⽤沉淀反应使被测组分⽣成溶解度很⼩的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后,烘⼲或灼烧成为组成⼀定的物质,然后称其质量,再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这是重量分析的主要⽅法。

例如:测定BaCl2·2H2O 中Ba%, 其主要步骤为:H2O,稀H2SO4Δ,搅拌BaCl2·2H2O BaSO4――——→纯BaSO4—→称量,计算Ba%2、⽓化法 : ⽤加热或其它⽅法使试样中被测组分⽓化逸出,然后根据⽓体逸出前后试样质量之差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例如:要测定氯化钡晶体中(BaCl2·2H2O)结晶⽔的含量,可准确称取⼀定质量的氯化钡试样,加热,使⽔分逸出,根据加热前后氯化钡质量的变化可得出试样中⽔分的含量:H2O%=[试样重(1)—试样重(2)] / 试样重(1) 100%重量分析法中全部数据都是由分析天平称量之后得来的,因⽽误差⼩于容量分析的误差。

对⾼含量组分的测定,⼀般测定的误差≤0.1%,其缺点是:操作较繁琐,费时较多,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误差较⼤。

重量分析法中以沉淀分析法应⽤最⼴。

沉淀法是根据沉淀的质量来计算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的,因此要求被测组分必须沉淀完全,⽽且所得沉淀必须纯净。

这是重量沉淀法的关键问题。

为了达到沉淀完全和纯净的⽬的,必须掌握沉淀的性质和适宜的沉淀条件。

这是本章讨论的中⼼问题。

§ 8 – 2 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往试液中加⼊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的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沉淀经过滤、洗涤、烘⼲或灼烧之后,得到称量形式。

然后再由称量形式的化学组成和质量,便可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分析化学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

分析化学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

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 8 – 1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在重量分析法中,一般是采用适当方法,先使被测组分与试样中其它组分分离后,经过称量得到被测组分的质量,并计算其百分含量。

待测组分与试样中其它组分分离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和气化法等。

1、沉淀法 :利用沉淀反应使被测组分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后,烘干或灼烧成为组成一定的物质,然后称其质量,再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这是重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例如 :测定BaCl 2·BaCl 2·2H 2BaSO BaSO 4—→2、气化法 : 用加热或其它方法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气化逸出,然后根据气体逸出前后试样质量之差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例如:要测定氯化钡晶体中(BaCl 2·2H 2O )结晶水的含量,可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钡试样,加热,使水分逸出,根据加热前后氯化钡质量的变化可得出试样中水分的含量:H 2O%=[试样重(1)—试样重(2)] / 试样重(1) 100% 重量分析法中全部数据都是由分析天平称量之后得来的,因而误差小于容量分析的误差。

对高含量组分的测定,一般测定的误差≤0.1%,其缺点是:操作较繁琐,费时较多,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误差较大。

重量分析法中以沉淀分析法应用最广。

沉淀法是根据沉淀的质量来计算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的,因此要求被测组分必须沉淀完全,而且所得沉淀必须纯净。

这是重量沉淀法的关键问题。

为了达到沉淀完全和纯净的目的,必须掌握沉淀的性质和适宜的沉淀条件。

这是本章讨论的中心问题。

§ 8 – 2 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往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的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之后,得到称量形式。

然后再由称量形式的化学组成和质量,便可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测定Cl-时,加入沉淀剂AgNO3,得到AgCl沉淀,烘干后仍为Ag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无效重叠+2. 饱和性原子只用其价轨道参与成键,每个原子的价轨道是有一定
数目的,因此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第二周期元素例子
价轨道数 Li __ __ __ __ 4 Be__ __ __ __ 4 共价键数 1 2 例 LiCl(g) BeCl2(g)
B __ __ __ __ 4
C __ __ __ __ 4 N __ __ __ __ 4 O __ __ __ __ 4 F __ __ __ __ 4
例 确定 ClF3 分子的构型
规则 2. 氧原子作配位原子时,它提供的电子数总是计为
零;卤素作配位原子时提供电子数为 1 规则 3. 参与形成多重键的电子不参与计算价电子对数 规则 4. 孤对电子所占的空间比成键电子对大。如果计算 电子对时产生了分数,如 2.5,价电子对数为 3
例 确定 O3 分子的构型
中心原子是 O,配位原子也是 O,因此,中心原子周围
负离子时所吸收的热量。 mAn+(g) + nBm–(g) AmBn(s) AmBn(s)
DH = -U DH = U
mAn+(g) + nBm–(g)
2. Born – Haber 循环 基本原理:Hess 定律 如:
Na+(g) + Cl– (g)
NaCl(s)
DH = -U
根据 Born – Haber 循环,有 DHf = DH1 + DH2 + DH3 + DH4 + DH5
离子键理论由 20 世纪初德国化学家Kossel提出:当电离能 较小的金属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原子形成化合物时, 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
成负离子,正负离子都具有类似惰性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
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吸引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化合物。
二. 离子键的特点
离子键既 没有方向性,也 没有饱和性,正负离子在
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分子几何形状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例子 CO2 , BeF2, BeCl2
BF3, BCl3
sp3
dsp2 sp3d,dsp3
正四面体形
平面正方形 双三角 锥形
CH4, SiCl4, CCl4, SO42–
Ni(CN)42– PF5, PCl5
sp3d2 d2sp3
正八面 体形
SF6
2. 由于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它们采取尽可能彼此远离
的方式排列在中心原子周围,而且分子尽可能采取
对称的结构 3. 电子对之间斥力大小顺序是: lp – lp > lp – bp > bp – bp
其中 lp 表示孤对电子, bp 表示成键电子对
三. VSEPR 的规则 规则 1. 计算中心原子周围的价电子对数时,包括中心原 子本身的价层电子、配位原子提供的电子以及分 子或者原子团所带的电荷
Sn2+, Pb2+, Sb3+, Bi3+ ( p 区 ) (d区)
Fe2+, Fe3+, Mn2+
5. 等电子体和对角线规则 (补充知识)
等电子体 电子数 核电核数 r (nm)
S216+2 16 0.184
Cl17+1 17 0.181
Ar 18 18 0.154
K+ 19-1 19 0.133
各个方向上吸引异性离子的能力都是等同的(无方向性),
都尽可能多的吸引异性离子在自己周围,以使体系能量降到 最低(无饱和性)
三. 离子键的强度 离子键的强度用晶格能表示,符号 U,单位 kJ/mol–1。 1. 晶格能定义 相互远离的气态正离子和负离子结合成1mol离子晶体时所
放出的热量,或者将 1 mol 离子晶体解离成自由气态正、
3 4 2a0
1
2s =
(2 -
Zr -Zr a0 )e a0
线性叠加后,将产生两个新的 sp 杂化原子轨道
1 = A 2 s B 2 p
z
2 = A 2 s - B 2 p
z
+ + y x – x +
杂化 –
y y
x

+
1. sp 杂化轨道 由一个 s 轨道与一个 p 轨道组合,产生两个完全等同的杂 化轨道,两个杂化轨道间夹角为 180º
Ca2+ 20-2 20 0.099
周期
2 3
rLi (60pm)
+
周期
4
rSc
3+
(83pm)
rMg
IA
2+
(65pm)
5 III B
rZr
4+
(80pm)
II A
IV B
§8.2 经典 Lewis 学说
内容:原子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而形成共价
分子。在分子种,每个原子都满足惰性原子的 8 电
子稳定结构,称为八隅体
O=C=O
C: 1s2 2s2 2p2 O: 1s2 2s2 2p4 H: 1s1 O: 1s2 2s2 2p4
例外很多:PCl5,SO42–,BF3,SF6 等,以及众多配位化合物
§8.3 价键理论
一. 共价键的本质
+
+
E
共价键的本质是成键 原子轨道的重叠
E0 r0 r
H2 分子形成示意图
H 之间形成 s – sp2 键,6 个 C 的 pz 轨道平行重叠


6 离域 键 6
7. 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1). 仍然存在不能解释的现象,如 O2 的磁性 (2). 不能准确预测所有分子的几何构型,如 O3,SO2 等
§8.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 和分子构型
一. VSEPR 提出的理由 价键理论不能准确预测所有分子的几何构型,如 O3,
•• ••
• O
••
•• ••
O
••
••
O •
直线型:中间原子 sp 杂化 分子中存在两个 3
5
••
••
O •
••
O
••
••
O •
弯曲型:中间原子 sp2 杂化 分子中存在一个 3
4
?
二. VSEPR 的内容 1. 分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周围的价电子对数。
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
= S + ½B.E. + I – E – U

U = S + ½B.E. + I – E + DHf
Na+(g) + e + Cl(g)
DH3 = Na 电离能 (I)
Na(g) + Cl(g)
DH4 =(–) Cl电子亲合能 =–E
DH2 = ½ Cl2键能
Na(g) + ½Cl2(g)
Na+(g) + Cl– (g)
H
H
H H
4. sp3d、sp3d2、 dsp2、dsp3、d2sp3 杂化轨道
第三周期及第三周期以后的元素原子的 d 轨道还可以参与
杂化,形成 sp3d、sp3d2 杂化轨道,第四周期和第四周期以 后的元素原子的次外层 d 轨道参与杂化,可以形成 dsp2、
dsp3、d2sp3 杂化轨道
sp3d、 dsp3 d2sp3、 sp3d2
DH1 = Na 升华热
(始态)Na(s) + ½Cl2(g)
DH5 = – U
DHf
NaCl(s) (终态)
3. Born – lande 公式 由电荷分别为 Z1、Z2的正负离子形成的离子晶体,在离子
间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后,正负离子间的位能 Ve
NAZ1Z2e2 1 138490Z 1 1Z2 A U = -Ve = (1 - ) = (1 - )(kJ mol-1 ) 4π r n r n
6. 离域 键 在两个原子间形成的 键称为定域 键 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原子间形成的 键称为离域 键,
也叫大 键
• 例 NO3– 分子中有三个 px – sp2 键,
O
••
••

N
O
还存在一个 6 离域 键
4
O
苯 C6H6 H H H H H
H
分子中 C 与 C 之间以 sp2 杂化轨道形成 键,C 与
价电子对数为:
n=62=3
根据 VSEPR, O3 分子为弯曲型(或称折线型)
•• •• ••
O •
••
O
••
••
O •
例 确定 NO3– 分子的构型
中心原子是 N,配位原子是 O,原子团带一个负电荷,
因此,中心原子周围价电子对数为:
n = (5+1) 2 = 3
所以 NO3– 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构型
(3). 带电荷数相同,且类型相同的晶体,阴、阳离子间距离
越小,晶格能越大
Z
NaF NaCl NaBr NaI 1 1 1 1 2 2 2 2 1 2 3 4
r(Å)
2.31 2.82 2.98 3.23 2.10 2.40 2.57 2.77 2.31 2.10 2.20 2.16
晶格能 (kJ/mol) 891 766 732 686 3923 3477 3205 3042 890 3925
二. 共价键的特征
1. 方向性
尤其对于 p – p 重叠,d – d 重叠,p – d 重叠形成 键
s 轨道重叠: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