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染色——标准操作
抗酸染色镜检的操作规程

抗酸染色镜检的操作规程1.目的:通过抗酸染色鉴别结核杆菌.2.原理:一般认为抗酸性菌体内含脂类物质较多,此物质具有抗酸的性质.染色时,它与石碳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酒精的脱色作用,同时脂类又不易透过细胞膜,不能被脱色,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颜色.相反,非抗酸性菌体内含脂类少,易被酸性酒精脱色,脱色时又易从细胞膜渗出而脱掉,最后被复染蓝色.3.试剂:3.1试剂来源:购买珠海贝索3.2试剂盒组成:R1:石碳酸复红溶液1χ100ml R2:酸性酒精溶液1χ100mlR3:亚甲基蓝溶液1χ100ml4.质量控制:室内质控包括痰标本收集,痰片染色和镜检结果复查.痰涂片应保存供上一级参比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查.5.标本采集与处理:5.1病人留标本前用清水漱口,用力咳出来自支气管深部的脓样或粘液样痰,量不少于3ml避免留唾液或鼻咽部分泌物.5.2夜间痰为就诊前一天晚睡前咳出的痰液.5.3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痰液不合格者重送.5.4涂片:取脱脂过的干燥、清洁、无油污的新玻片,在玻片背面的左端1/3处以记号笔编号,用折断的竹签挑取痰标本的脓样,干酪样0.1ML,于玻片上均匀涂抹成2ⅹ2.5CM卵圆形痰膜,自然干燥后待检.6.染色方法:6.1用片夹夹住涂片火焰固定,加石碳酸复红溶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汽出现染5分钟,水洗.6.2加脱色剂,不时摇动玻片至无色脱落为止,水洗.6.3加复染液,染0.5-1分钟,水洗涂片后镜检.滴1-2滴香柏油,用油镜仔细观察.8.结果的判断:结核杆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呈蓝色.9.实验完后的处理:9.1先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油擦去,再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最后用干净擦镜纸擦2-3次,向一个方向擦拭。
9.2废弃玻片放入5% 84消毒液中浸泡60分钟,消毒液要每天更换。
9.3痰盒和废弃标本等污染物应弃于有盖的污物桶内,消毒后焚烧。
9.4痰检完成后,操作台面用5% 84消毒剂 液擦拭后,紫外线灭菌灯照射30分钟。
抗酸染色操作步骤考核评分标准

冲洗未先平放扣2分,冲洗未从一端冲洗扣2分
脱色
1.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2.用水冲洗(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
(20分)
20分
未按标准步骤完成每步扣10分。酒精脱色未完全(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扣2分。
复染
用亚甲兰溶液,复染30秒--1分钟,水洗,待自然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2.滴加石碳酸复红2-3滴,覆盖整个标本
3.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
4.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
(40分)
40分
未按标准完成每步扣10分。石碳酸复红未覆盖整个玻片标本扣2分
加热出现沸腾扣2分
抗酸染色操作步骤考核评分标准
被考核人:得分:
步骤
操作程序
分值
评分方法
缺陷及扣分
细菌图片的
制备
1涂片:用竹签挑取可疑部分标本0.05ml,涂10-20mm的卵圆形痰膜。
2干燥:自然干燥或染色前加热固定。
3固定:火焰Leabharlann 定(30分)30分
每骤10分,缺一步扣10分。痰膜过宽或过窄扣2分
初染
1.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
(10分)
10分
完成不规范每步扣5分,扣完为止。有红色斑块,未达到痰膜肉眼观为亮蓝色,扣2分。
合计
考核时间:2014年7月日监考人:
微生物抗酸染色步骤

微生物抗酸染色步骤如下:
1. 准备试剂:选择合适的载玻片,用9%的冰醋酸溶液浸湿载玻片。
用无菌操作取瑞氏染液、美蓝染液、无菌生理盐水,分别滴加到染色槽中,确保每个槽中液体的高度占据染色槽的2/3。
2. 涂片:采取标本时,应使用无菌操作取少量标本放入无菌离心管中,加入少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振荡离心管使标本充分溶解。
用吸管吸取少量的溶解标本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注意应避免标本在载玻片上形成气泡。
3. 抗酸染色:用竹镊子将涂有标本的载玻片拿起来,先加入少量美蓝染液,盖上盖玻片,避免染液进入对下步观察产生干扰。
用同样方法加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洗去染液后,再滴加少量瑞氏染液,迅速用滤纸吸去多余染液。
4. 镜检观察:染色后,待染色液稍干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情况。
如果是抗酸阳性杆菌,则会被染成蓝色或淡蓝色;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则会被染成红色。
微生物抗酸染色主要用于区分抗酸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在结核病诊断和疫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微生物的抗酸染色结果可能会因为菌种的差异而略有差异。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和染液的配制方法,以及涂片、染色和观察的技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实验九抗酸染色.ppt.ppt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 响
(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 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 会生活。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 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 三项表述都有错误。 答案:A
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
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答案] A
[题组冲关]
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
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时
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
民生”三民主义,成为以后辛亥革命
的
指导思想。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
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操作规范

一、实验原理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或稀释石碳酸复红复染后呈红色。
二、实验器材【载玻片、试管架、红蓝铅笔、接种环、记号笔、酒精灯、打火机、生理盐水、吸水纸、冲洗瓶】、钟表、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染色盘、染色架、消毒洗手液等。
三、实验试剂革兰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脱色液(95%乙醇)、蕃红复染液。
四、实验标本痰液五、操作步骤1.标记选择玻片并正确编号(标本号)2.涂片用灭菌接种环挑取菌落与载玻片上预先滴加的生理盐水涂布成1cm2或蚕豆大小的半透明菌膜。
3.干燥涂片制成后,在空气中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菌体皱缩变形(若需加快干燥速度,将涂布面朝上,置于火焰上方,不烫手的位置,慢慢烘干,切勿紧贴火焰)。
4.固定玻片干燥后火焰加热法固定,即玻片(菌膜面向上)中速从火焰上端通过3次进行固定,以玻片反面接触手背皮肤,热而不烫为宜。
5.初染加结晶紫染液染60s,细流水冲洗,并倒去玻片上积水。
6.媒染加碘液染60s,细流水冲洗。
7.脱色加脱色液,不时摇动10s~30s,至无紫色逸出为止,细流水冲洗。
8.复染加复染液,染30s~60s,细流水冲洗。
9.镜检待已染色的细菌标本片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后,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滴加一滴香柏油用油镜观察。
注意:染色时间不同试剂有所不同。
六、结果观察1、紫色:G+2、红色:G-一、实验原理: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抗酸染色液(Ziehl-Neelsen热染法)

染色结果:
抗酸菌
红色
背景及非抗酸菌
蓝色Leabharlann 注意事项:1、 每次使用后盖紧试剂瓶,以防试剂挥发和污染。 2、 上述试剂均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接种环挑取待检样本,涂布于载玱片上,涂片加热固定。 2、 滴加 Ziehl-Neelsen 复红染色液,用火焰微热至出现蒸汽,一般该染色过程至少。 3、 蒸馏水冲洗。 4、 用 Ziehl-Neelsen 脱色液脱色至无红色为止。 5、 蒸馏水冲洗。 6、 用亚甲蓝染色液染色。 7、 蒸馏水冲洗。 8、 轻轻吸干水分,自然干燥。 9、 油镜镜检。
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抗酸染色液(Ziehl-Neelsen 热染法)
简介: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 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丌易着色。 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不染料一旦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液脱色,故名抗酸染色。抗 酸染色液(Ziehl-Neelsen 热染法)属于热染色液,其染色原理是在加热条件下,分枝菌酸 不复红结合成复合物,经亚甲蓝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 质为蓝色。该试剂盒更适用于冷染法效果丌佳的情况。
组成:
编号 名称 试剂(A): Ziehl-Neelsen 复红染色液 试剂(B): Ziehl-Neelsen 脱色液 试剂(C): 亚甲蓝染色液 使用说明书
DM0034 3×50ml
50ml 50ml 50ml
DM0034 3×100ml
100ml 100ml 100ml
1份
Storage
RT 避光 RT RT 避光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讨论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讨论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抗酸染色技术,了解其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抗酸染色技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抗酸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学染色方法,它可以对细胞核进行染色。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利用甲苯胺蓝等碱性颜料在强酸条件下与DNA结合,形成紫色或蓝紫色颜料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可以被观察者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从而达到对细胞核的染色目的。
三、实验步骤1. 取一片已经制片好的标本切片,用甲醛固定5-10分钟;2. 用流动自来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1分钟;3. 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1分钟;4. 滴加甲苯胺蓝溶液覆盖标本切片并静置5-10分钟;5. 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1分钟;6. 用95%乙醇固定染色,每次固定1-2分钟;7. 用绝对乙醇清洗3次,每次清洗1-2分钟;8. 用苯胺油清洗3次,每次清洗1-2分钟;9. 用封片剂将标本切片封装。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室操作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设备;2. 实验中使用的甲苯胺蓝溶液应保持干燥和避光保存;3. 切片操作时应注意不要过度刮伤标本组织,并确保标本组织完整;4. 染色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染色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均匀。
五、实验结果通过抗酸染色技术,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标本切片中的细胞核。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核呈现出紫色或蓝紫色,并且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细胞核形态和数量,可以得出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六、实验分析抗酸染色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学染色方法,它可以对细胞核进行染色,并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
抗酸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等领域。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染色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均匀。
此外,在切片操作时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刮伤标本组织,并确保标本组织完整。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抗酸染色技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实验操作了解了抗酸染色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抗酸染色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抗酸染色的操作及临床应用抗酸染色是一种在临床病理学中常用的技术,用于检测和诊断与酸性染料亲和的微生物,特别是结核分枝杆菌。
这种染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确诊、治疗监测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抗酸染色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操作方法:1. 原料准备:准备好益氏染液、酸酒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酮液、甲苯、绝对醇和脱脂溶剂等试剂和溶液。
2. 标本制备:将待检标本如痰液、尿液、刮片等经过前处理(如离心、加热、电洗等)后涂片制备,并将涂片固定在90摄氏度的焙烧烘箱中固定片上3~5秒钟,然后用冷水洗净。
3. 染色操作:将固定的检测标本涂片用甲苯浸泡2~5分钟,将甲苯吸出后加入酒精脱脂2~5分钟,然后再用绝对醇脱脂2~5分钟,最后用脱脂溶剂脱脂30~120秒。
4. 抗酸染色:将脱脂后的标本涂片完全浸入益氏染液中,保持液面在标本上1~2毫米高,将益氏染液再加热到80摄氏度,静置5~10分钟,待酸性酮为蓝色。
5. 染色反应:用高锰酸钾溶液滴落在标本上,加热到细菌虫红颜色被去掉,再滴落高锰酸钾溶液热到细菌虫红显现为红色。
6. 清洗与固定:倾倒掉多余的染色剂和高锰酸钾溶液,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将标本涂片风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7. 反染:将涂片溶于酸酒红溶液中,温和地与酸酒红反应。
反应结束后,再次用自来水冲洗,风干,镜片上缀油。
临床应用:1. 结核菌检测:抗酸染色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痰液、刮片等标本中的抗酸染色-阳性颗粒,可以快速、敏感、直观地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和诊断。
2. 结核病确诊:抗酸染色技术作为结核病的初筛方法,可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疑似结核病患者,通过抗酸染色检测可快速识别结核菌,指导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
3. 结核病治疗监测:抗酸染色技术可用于结核病治疗效果的评价和疗程的调整。
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患者的痰液标本,观察结核菌的存在和培养基的数量,以判断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酸染色
一、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WHO推荐的Ziehl-Neelsen法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二、试剂
石碳酸复红染液、酸性酒精溶液、亚甲蓝溶液
三、方法
1.涂片:参见各标本操作程序涂片,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但勿靠近火焰
2.固定:常用高温进行固定。
即手持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灯的火焰外侧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
要求玻片温度不超过60℃,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不觉过烫为宜,放置待冷后染色
3.染色
3.1 滴加石碳酸复红染液盖满玻片,染色10分钟或更久,无需加温
3.2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3.3 滴加酸性酒精溶液盖满玻片,脱色1-2分钟,如有必要,需流水冲去溶液后,再次脱色至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
3.4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3.5 滴加亚甲蓝溶液,染色30秒钟
3.6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3.7 一张染色合格的玻片,痰膜肉眼观察为亮蓝色,无红色斑块
四、结果判定
1.干燥后油镜观察300个视野(观察时间不少于4min),抗酸性细菌呈红色,其它细菌或细胞呈蓝色
2. 报告方式
2.1 未找到抗酸杆菌
2.2 找到抗酸杆菌±:可疑,发现抗酸杆菌1-2条/300视野
2.3 找到抗酸杆菌1+:发现抗酸杆菌3-9条/100视野
2.4 找到抗酸杆菌2+:发现抗酸杆菌1-9条/10视野
2.5 找到抗酸杆菌3+:发现抗酸杆菌1-9条/1视野
2.6 找到抗酸杆菌4+:发现抗酸杆菌≥10条/1视野
五、注意事项
1.每一玻片只能涂一份标本,以防脱落混淆
2. 脱色时间需根据涂片厚薄而定,厚片可适当延长,以无红色脱出为止
3. 冬季室温过低时,染色时间要适当延长
4. 有时同一个抗菌体上红色深浅也有不同,观察时应注意
5. 每次试剂用完后,请迅速盖好,以免挥发,储存时应避免高、低温及阳光照射
6. 在涂抹痰标本时,严禁对玻片加热
7. 染色时勿使玻片上的染液干燥
六、临床意义
分支杆菌属(结核分支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支杆菌)、放线菌抗酸染色阳性,可初步鉴定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