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doc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新)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新)

第七条附则(一)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按封面、任务书、设计说明书(调查报告/论文)、图纸(按A4规格折叠)、成绩评定表、实物照片贴页(实物照片贴在A4复印纸上)的顺序装订,在院(系、部、基地)教学档案室存档。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2。

(二)少数特殊专业不适宜采用本办法的,由相关院(系、部、基地)提出具体管理办法报教务处批准后施行。

(三)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课程设计管理办法(试行)》(校教[2009]13号)同时废止。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院(系):城市建设学院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090 (专科)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 1月 1 日至2012年 1月 13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制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建筑概况一览表称概况数本工程为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目录1. ××××××××………………………………………………………………………页码1.1××××××××………………………………………………………………………页码1.2××××××××………………………………………………………………………页码2. ××××××××………………………………………………………………………页码………………………………………3. ××××××××………………………………………………………………………页码………………………………………………………………………………(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12级建筑工程技术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步骤,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三、设计依据: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中涉及的主要施工技术和组织原理如下:1、《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7、《建筑施工手册》(第5版) 2012年8、初步确定的基础持力层置于第二层粘土层,其承载力标准值为380Kpa。

9、现行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

四、设计条件:1、工程概况建筑概况:某四层学生公寓,底层为商业用房,上部为学生公寓,建筑面积3277.96m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工程为全现浇框架结构,胶合板门,铝合金窗,外墙贴面砖,内墙为中级抹灰,普通涂料刷白,底层顶棚吊顶,楼地面贴地板砖,屋面用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做保温层,上做SBS改性沥青防水层,其劳动量见附表:2、施工条件:本工程位于该市东郊山坡地段,两面均有公路,交通便利,西面及北面为已建工程:厂内旧房、坟墓已由建设单位拆除,平整场地已在准备工作阶段完成,场地平整均按平均施工高度为-0.5米。

(1)开竣工时间:由当年9月1日开工至次年2月1日竣工,施工时间145天左右控制。

(2)气象条件:施工期间最低气温4°C,最高气温30°C,施工开始气温较高,以后逐月降低,春节以后有回升,施工期间很少有雨,主导风向为东偏南。

(3)土壤及地下水:土为二类土,地下水位-3.0米(4)抗震要求:7度抗震烈度设防(5)技术经济条件:各类钢窗、饰面材料等均有相关专业厂家生产,分批成套运至工地,三大建材由建设单位提供,运距10-15千米,地方性材料(砖砂石等)就地取材,可按计划运到现场。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全文完整版)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全文完整版)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书(全文完整版)范本(风格一):1. 介绍1.1 课程设计概述1.2 课程设计目的1.3 课程设计概述2. 目标与要求2.1 课程设计目标2.2 课程设计要求3. 方案与计划3.1 课程设计方案3.1.1 施工组织设计3.1.2 施工方案设计3.2 课程设计计划3.2.1 时间安排3.2.2 资源安排4.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4.1 研究方法选择 4.2 数据采集方法4.3 数据处理与分析5. 成果与展示5.1 课程设计成果5.2 展示形式6. 资源与支持6.1 所需资源6.2 可获得支持7. 风险与管理7.1 风险分析7.2 风险管理措施8. 评价与反馈8.1 评价标准8.2 反馈环节9. 时间安排10. 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律名词1:施工组织设计解释: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作业的组织方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进行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2. 法律名词2:施工方案设计解释:施工方案设计是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进行具体设计和规划的过程。

3. 法律名词3:数据处理与分析解释: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转化和分析的过程,以得到有效的结果。

范本(风格二):1. 引言1.1 课程设计背景1.2 课程设计目的1.3 课程设计概述2. 目标与要求2.1 课程设计目标2.2 课程设计要求3. 方案与计划3.1 课程设计方案3.1.1 施工组织设计 3.1.2 施工方案设计 3.2 课程设计计划3.2.1 时间安排3.2.2 资源安排4. 数据采集与分析4.1 数据采集方法4.2 数据处理与分析5. 成果与展示5.1 课程设计成果5.2 展示形式6. 资源与支持6.1 所需资源6.2 可获得支持7. 风险与管理7.1 风险分析7.2 风险管理措施8. 评价与反馈8.1 评价标准8.2 反馈环节9. 时间安排10. 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律名词1:施工组织设计解释: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作业的组织方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进行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标题: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引言概述: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是为了匡助学生在施工组织课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培养其施工组织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设计的。

本文将按照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的方式,分为五个部份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设计目标:
1.1 培养学生的施工组织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3 匡助学生理解施工组织的重要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
2.1 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2 施工组织的方法和技术
2.3 施工组织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课程设计要求:
3.1 学生需要熟悉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2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相关方法和技术
3.3 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个施工组织实际应用案例的设计
四、课程设计步骤:
4.1 学生需了解并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4.2 学生需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施工组织知识和实例
4.3 学生需进行实际案例的设计和方案制定
五、课程设计评价标准:
5.1 学生对施工组织的理解程度
5.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
5.3 学生设计的施工组织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结论:
通过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实施,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独立完成一个施工组织实际应用案例的设计,学生的施工组织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将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希翼本次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在未来的施工组织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任务。

高层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高层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高层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成为当代建筑领域的重要任务。

高层建筑施工的复杂性要求工程师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施工挑战。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项目的模拟,使学生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流程、技术和管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任务目标
1. 理解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和要求。

2. 学习高层建筑施工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3. 掌握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4. 培养解决实际施工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任务要求
1.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此次课程设计,每组2-3人。

2. 学生需选择一座具体的高层建筑项目作为研究对象。

3. 学生需详细了解所选择项目的背景、设计概念、结构形式等
方面的信息。

4. 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层建筑施工的工艺流程、
施工技术和管理模式。

5. 学生需编制项目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时间、资源和成本的控制。

6. 学生需考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
决方案。

7. 学生需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环保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

8. 学生需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全面记录设计过程和结果。

四、任务步骤
1. 小组成员协商,选择一座具体的高层建筑项目,并了解相关
背景信息。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标题: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提供一个任务书,以指导学生们对于施工组织管理的学习和实践。

施工组织是建筑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诸多方面,如人员管理、资源调配、项目进度控制等,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们将有机会深入理解施工组织的重要性,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施工管理问题。

一、课程设计背景当下,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并变得更加复杂,有效且高效的施工组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施工组织管理经常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资源紧缺、人员安排不当、物资供应延误等等。

因此,培养具备施工组织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二、课程设计目标1. 理解施工组织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基本的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和技巧;3. 培养解决实际施工组织问题的能力;4.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施工组织管理概述1.1 施工组织的定义和角色1.2 施工组织对项目的影响1.3 施工组织的优化和改进措施2. 人员管理2.1 施工人员的招募和培养2.2 人员的分工和协调2.3 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3. 资源调配3.1 施工资源的规划与分配3.2 施工设备和材料的供应与管理3.3 劳动力的安排和管理4. 项目进度控制4.1 施工计划的制定与调整4.2 项目进度的监控与评估4.3 进度延误的处理与解决5. 施工组织实践案例分析5.1 选取实际项目进行分析5.2 了解项目中的施工组织问题与挑战5.3 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四、课程设计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并提交设计报告;2. 设计报告应包含对于施工组织管理的理解、提出的改进建议及相应的实施方案;3. 学生需主动参与团队讨论,参与案例分析和方案讨论,并积极参与演示和展示环节。

五、评分标准1. 设计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30%);2.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5%);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0%);4. 课堂参与度和表现(15%);5. 设计报告的书写规范和排版美观(10%)。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升他们在建筑施工组织方面的能力和认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学会运用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制定合理的建筑施工组织方案。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能够分析具体工程案例,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方案;3.充分运用建筑工程管理工具和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4.拓展学生在工程管理领域的视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1. 建筑施工组织概述1.1 施工组织的概念和作用 1.2 施工组织的原则和方法 1.3 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2. 施工组织设计实践2.1 分析具体建筑工程案例 2.2 制定施工组织方案 2.3 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因素3. 施工管理工具与方法3.1 进度计划管理 3.2 资源配置与调度 3.3 施工现场协调与管理4. 案例分析与讨论4.1 分析已实施的建筑施工组织案例 4.2 探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3 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讨论三、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以小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每组3-4人;2.提交一份完整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告,包括理论分析、实际案例分析和方案制定等内容;3.报告中需要体现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设计过程中需遵循学术诚信原则,杜绝抄袭行为。

四、课程设计期限和提交要求1.课程设计任务书发布后,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组成小组、选择案例、展开调研和分析,完成设计方案;2.完成的设计方案需通过Markdown格式提交,包括文本内容以及相关表格和图表;3.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进行口头展示和答辩,展示内容包括方案设计思路、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

五、评分标准•方案综合性能力:30%•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30%•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20%•课程设计报告和口头答辩:20%以上是本次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学生需按照要求认真完成设计,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根据所给的施工条件,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学生能掌握框架、框剪和剪力墙结构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劳动力、材料、机械进行合理安排,以取得满足工期要求的最佳经济效益。

(一)设计内容⒈拟定施工方案。

⒉根据给定的工程量计算劳动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⒊编制劳动力、主要机具和材料需要量计划。

⒋设计施工平面图。

(二)设计上交的成果⒈方案说明和计算书一本(内容包括施工方案、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劳动力计划、施工机具和材料计划等)。

⒉一张网络进度计划(1号图)。

3.一张施工平面布置图(2号图)。

(三)工程案例学生可以根据所在实习工地的工程项目或《建筑工程施工组织》施工组织总设计实例中的某一单位工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也可以根据附录提供的工程概况及条件进行编制。

(四)设计说明书要求1、封面:应写明设计题目、姓名、年级、专业、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日期。

2、目录3、正文格式要求:A4打印(或手写);页边距:上、下2.5厘米,左、右2.5厘米;行间距:1.5倍行距;字体:中文用“宋体”,数字和英文字母用“Times New Roman”;字号:正文用宋体“小四”;表格标题:表格上方,居中,宋体,五号;表格内字体:宋体,五号;4、标题格式要求:一级标题1、2、3,黑体“小三”;二级标题:1.1、1.2、1.3,黑体“四号”加粗;三级标题:1.1.1、1.1.2、1.1.3,宋体“四号”加粗,最多用三级标题,剩下的可以用⑴⑵⑶、或①②③来表示。

附录: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⒈建设单位:重庆市某房地产公司⒉施工单位:重庆市某建筑公司⒊工程项目概况:本工程为某小区1#楼,是1幢N层框架结构住宅楼(墙体及装饰装修参照教材施工组织总设计实例)。

中间由变形缝隔开。

每层的层高为3m。

建筑面积为6500㎡。

屋面为上人平屋面,SBS卷材防水,挤塑板隔热,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层数N根据学号尾数确定。

本工程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径500mm,每根桩长约25m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学习单位工程组织设计的内容以及设计计算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初步分析和解决施工组织问题的能力二、设计内容与要求1、设计原始资料•工程概况某金工车间如图所示,该车间为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柱距6.0米,跨度18.0米,车间平面、剖面如图所示,主要承重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杯型基础、工字型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拱形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T形吊车梁、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施工条件距离厂址三公里处有预制厂,主要构件:柱、预应力混凝土拱形屋架为现场预制,其他构件如T形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连系梁等用汽车运入摆放,柱的杯型基础已经施工完毕,并回填至一0.2标高。

当地机械化公司有各种运输机械设备满足施工中各种构件的运输和吊装要求。

安装工期:30天2、设计内容•工程概况•厂房结构安装方案的选择1)结构安装方法的确定2)起重机型号的选择和台数的确定3)现场预制构件的平面布置和吊装前的构件堆放说明4)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及位置•主要构件吊装验算•施工进度计划的横道图及网络图•预应力构件平面布置图•质量、安全措施•经济指标3、设计要求及工作量•设计说明书必须有施工方案选择的理由,进度计划编制和构件平面布置设计说明,并附以简图。

•绘制结构安装构件布置图两张(预制阶段和吊装阶段),要求用比例绘制在2#图上,内容包括:屋架现场叠浇预制的位置,吊装前扶直就位以及吊装屋架时起重机开行路线;预制柱吊装前就位的平面布置以及起重机开行路线;现场构件布置图要注明与柱网的关系、叠置时构件编号;柱、屋架摆放图要标明安装时停机位置及起重半径。

主要构件一览表设计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某金工车间如上图所示,该车间为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 柱距6.0米, 跨度18.0米。

车间平面、剖面如上图所示,主要承重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杯型基础、 工字型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拱形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T 形吊车梁、 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施工条件距离厂址三公里处有预制厂,主要构件:柱、预应力混凝土拱形屋架为现场预制, 其他构件如:T 型梁、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连系梁等用汽车运入摆放。

柱的杯 型基础已施工完毕,并回填至一0.2米标高。

当地机械化公司有各种运输机械设备满足施工中各种构件的运输和吊装要求。

安 装工期为30天。

二、厂房结构安装方案的选择由工程概况、车间平面图及主要构件一览表知:吊车梁DCL1 32根 吊车梁DCL2 32根 屋面板:382块可见,构件数量较多且相差较大,若采用综合吊装法则起重机种类更换频繁,吊 索更换也很平凡,造成费工费时现象。

而分件吊装法每次吊装相同的构件,索具不需 经常更换,操作方法简单且基本相同,中间有间隔时间,能为后续工作提供工作面和 时间。

基于以上分析,将施工方案定位分件吊装。

柱子及抗风柱的吊装采用旋转法, 屋架的堆放采用斜向堆放。

结构安装方法的确定:柱和屋架采用现场预制。

采用同时预制,先吊装柱,然后吊装吊车梁,最后是屋 盖系统,包括屋架、连系梁和屋面板,一次安装完毕。

起重机型号的选择和台数的确定由主要构件一览表,构件重量均小于15吨,安装高度均小于19米,因此暂时将 起重机型号定为W 100起重机型号的确定和工作参数的计算:1. 柱乙重为5.1吨,长度为10.1米,要求起重量Q 和起重高度H 分别为:柱Z 重为6.4吨,长度13.1 米,要求的起重量Q 和起重高度H 分别为:基础梁:44根柱Z1: 17根 柱Z3: 4根低跨屋架:17榀连系梁:32根 柱Z2: 34根 柱Z4: 4根高跨屋架:17榀柱Z3和Z4均为抗风柱,以乙计算为主,所以柱乙的重量为5.8吨,长度为15.6米,要求的起重量Q和起重高度H分别为:2. 屋架采用两点绑扎安装,安装所要求的起重量和起重高度分别为:因为屋架分为低跨屋架和高跨屋架,在此以高跨屋架的计算为准。

3. 对于屋面板同样以安装高跨屋面板的计算结果为准:若采用W1 100履带式起重机安装高跨跨中屋面屋面板,则最小起重长度即最大起重高度时的起重臂仰角为:所需最小起重臂长度L min为:选W1 100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臂长23米,仰角56o安装屋面板时,起重半径R为:R F Lcos56°14.16m。

查W1 100履带式起重机的性能曲线,当L 23m, R 14.5m时,Q 2.2t 1.55t, H 17.5m 17.38m,满足安装高跨跨中屋面板的要求。

综合安装各构件的工作参数要求,选用W 100型履带式起重机,23m长起重臂起重机台数的确定:根据《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中提供的公式和台班定额,计算过程如下:这里N取1台,每天工作班次取1确定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和构件的平面布置及吊装前的堆放1. 柱吊装的行车路线的确定:由以上表格算出的参数值及W 100起重机的机械参数,吊装柱乙时,W, 100起重机的开行路线的计算为:由R 8.7m,低跨跨度L 18m,L2 9m 8.7m,所以起重机沿跨边开行,由于低跨柱子乙只有一排,而且跨中还要浇筑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所以要求起重机在外跨边开行,而且在每个停机点只吊一根柱子,则根据参考书中提供的公式:R a2 (b/2)2,取R , a2 (b/2)2时a 8.16m, R 8.7m, b? 3m。

为了施工方便,取a 8.5m吊装柱Z2时,w 100起重机的开行路线为:由于R 7.5m高跨跨度L 18m,L2 9m 7.5m,所以起重机亦需靠跨边开行,高跨柱Z2有两排,考虑到柱子很长,且在跨中也要制作屋架,因此亦采用每个停机点只吊装一根柱子。

起重机沿跨外和跨中一边行驶。

贝U :R 、、a2(b/2)2,同理可得R , a2 (b/2)2时,a 6.8m,R 7.5m,b2 3m。

此处取7 米。

吊装抗风柱时,可同理计算得a 7.41m,为方便施工取7.5米, 跨外开行。

2. 屋架的吊装:屋架吊装的行车路线选跨中开行,起重机停机点由图纸显示和具体说明,在此不再叙述。

注:W, 100在起重臂为23米时最大起重半径为17m,最小起重半径为6.5m,因此以上计算结果可行。

综上所述1. 柱的平面布置及开行路线:柱的预制位置即为安装前的就位位置,柱采用斜向布置,采用一点绑扎旋转法起吊。

起重机在跨外首先沿G轴距基础7米处开行,每停一点,安装一根柱子:然后转入D轴线安装柱子,最后转入A轴线沿跨外距基础中心8.5米处开行安装柱子,同时依次完成临时固定、校正,最后固定作业,具体情况见图纸。

最后履带式起重机在车间两端安装8根抗风柱2. 吊车梁的平面布置及开行路线:吊车梁沿柱边纵向放置,要尽量接近安装位置。

安装吊车梁时起重机采用跨中开行,每一停机点可安装两根吊车梁;同时,可进行屋架扶直和就位。

起重机可从AD跨1轴线开始安装吊车梁,及扶直屋架;然后转入DG 跨从17轴线向1轴线方向进行,完成第二次安装吊车梁和扶直屋架作业。

3. 屋架和大型屋面板的平面布置和开行路线屋架在跨内采用叠浇预制,两端留有足够的穿筋、抽筋的场地,屋架采用沿柱边斜向堆放,按设计要求在安装位置就位,并用汽车式起重机将大型屋面板沿柱边纵向堆放。

用履带式起重机在AD跨跨中开行,从1、2轴线开始分跨间安装屋架、屋面板及屋盖支撑等。

当AD跨屋架、屋面板等构件安装完成后,随即转入DG跨,仍在跨中开行,完成17、16轴线至1 轴线屋架、屋面板及屋盖支的安装作业。

三、主要构件的吊装验算柱的吊装验算:柱子只是以乙、Z2、Z3、Z4表示,而且只给了抗风柱Z4的相关数据,因此只对抗风柱乙进行验算即可。

贝荷载统计,自重应力系数定为1.5AB段: q10.40.425 1.56KN /mBC段:q20.80.825 1.524KN /mCD段:截面面积 :S0.8 0.2 2 (0.8 0.3 2) 0.4 0.4m2DG段:q40.80.825 1.524KN /m柱的计算简图如下:支座B的反力:由M 0得:同理,由丫 0得:由材料力学知识计算得柱子吊装时的弯矩图如下:由图知B点的弯矩为20.91KN|m、C点的弯矩为164.71KN|m、D点的弯矩为179.18KN |m,最大弯矩为M max 322.63KN |m以最大弯矩为参考值,令M k 322.65KN|m,贝U:M k M 1|f c|b|(h。

X) f y Ash a s)2 '1 1.0, f c 14.3N /mm ,x 2a s 70mm, , 2' 2' 代入上式得:A 1388.8mmf y 310 N/mm, h。

765mm,a s 35mm, b 800mm裂缝宽度验算:由式:sk M k/(0.87|h o|A s)得:A 2423.88mm2查钢筋表得:需要8根直径20 mm的二级钢筋,间距90 mm,钢筋面积最后确定为:A 2513mm2四、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五、质量、安全措施1. 起重机在进场准备工作之前,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履带、吊钩、起重架等, 严格防止其液压泵露油、液压管崩裂、钢丝绳崩断及相应起吊齿轮断齿等情况的发生。

2. 严格检查吊索设备,主要检查钢绞线是不是已经起茬,卡环是否完好。

3. 检查起吊构件尺寸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有缺损,并对其进行弹线,以求安装简单且准确4. 对起重机开行路线进行放线,以便其能准确开行,控制工程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5. 安装各构件时,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校准,避免出现施工偏差。

6. 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工作服,以防吊具从空中落下时砸伤。

7. 工人严禁在起重机运转时转动范围内走动,要站在每个构件吊装范围稍外。

8. 构件、起重机在施工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路线及设计方向摆放和开行,各构件要标明序号,以免弄混,现场要求有技术人员对机手进行指导。

9. 起吊时对构件进行绑扎要十分小心,以防损伤构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0. 在吊装施工前要检查与被吊构件同时期、同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试块,看其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以防构件翻身、起吊时断裂或裂缝过大。

参考文献:【1】建筑施工手册【2】建筑荷载手册GB50009—2001【3】《土木工程施工》教材【4】《钢筋混凝土》教材【5】建筑施工技术中国建筑出版社张保兴主编2004 年10 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