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

教学目标与内容;[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渲勒鄂涯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涯水边,泛指边际

3.易读错字、多音字;“蒙”有三种读音……“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 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B.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i”

4.应会写字;毯渲勒吟迂襟蹄貌拘羞涩跤偏涯

[1]写正确;易写错字;“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

少一点。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涩涯

②指导要点;半包围结构,“涩涯”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易写错字;“襟”;与衣服有关,衣补旁。

5.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

诵 1、2段。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

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2]概括方法;段意联接法

2.体会整篇文章的表达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描写了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

草原联欢的情形。

方法;课后第一题的启示,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3.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1]描写草原景色直抒胸臆、精笔细描;恰当的应用比喻和拟人。

[2]描写草原人民热情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情景交融。

4.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

句子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方法;1.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2.知识拓展“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

句子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方法;1.出示插图体会“襟飘带舞”。

2.体会比喻的好处。

句子3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方法;全文的中心句,联系全文理解。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仿写第二段、第六段,练习恰当地使用比喻句,或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述景或物特点。[教学难点]

[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

1.课后思考题;

[1]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质疑;

三、情感体验;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从教学目标中选择标注]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五年级下册第 1 课《草原》预习提纲

学校;班级;姓名;

一、日积月累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写错的字;

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4.趣味识字;

[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记]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迂回襟飘带舞,把你的理解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分类写在下面。[可以在课本上用符号标记]

[三]尝试背诵;4—6段

二、理解运用

[一]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

2.文章的表达顺序;

[二]文本细读

细读课文,想一想;

[1]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在文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哪些词语或句段写得好?在文中用波浪线标出来,并想一想好在哪里?在文中标画出有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5]自主质疑;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迁移运用

试着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一处小花园的景物在春光里的变化,练习恰当地使用比喻句,或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述,要写出特点来。

四、拓展延伸

1.了解草原、了解蒙古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

1.通过上网,了解草原、了解蒙古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2.观察身边一处小花园,为写出景或物的特点来做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

这样的印象。

二、预习评价。

[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日积月累。

1.朗读;

[1]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师生正音。

[2]重点朗读;[含易读错字较多的句段,含有本课应会认字、会写字的句段]

①第一段;注意的字音有;渲染、勾勒,学生朗读后,以上字词颜色变红,指名再读——齐读。

②第四五段;注意的字音有;鄂温克、天涯,学生朗读后,以上字词颜色

变红,指名再读——齐读。

2.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2]引导趣味识记;涯水边,泛指边际

[3]易读错字;蒙古包好客同行似乎

3.书写指导

[1]写正确;[易写错字指导];出示全部生字,易写错字颜色变红[含学生

找出的易写错字];吟貌襟涩

①学生观察,找出易写错的笔画。

②并交流明确;“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2]写美观;按规律分类指导书写;涩涯

强调涩是左右结构,涯与崖,从偏旁上进行形近字区分并各自组词。

相机书写指导;涩涯

①出示生字,观察字形结构规律。

②交流并明确;左右结构,,三点水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③学生练习书写。

4.词语积累

羞涩、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

先正音、正形、再理解部分词义。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

的地方。涯,水边。]

[二]理解运用

1.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展示某同学归纳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归纳方法。

[2]写作顺序;展示某同学总结的写作顺序,并简要说明寻找的方法。[按

事情发展的顺序,先描写了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

的情形。]

2.文本细读

[1]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①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②课文中的草原人民是热情的。

小结概括方法;可以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然后把两部分

内容合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标画了哪些句子?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体会描写草原景色直抒胸臆、精笔细描]

①天、空气[略处理]

②羊群小丘[重点]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

b知识拓展;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

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

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

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

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

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骏马大牛[借物抒情]

④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a有感情朗读;练习朗读——指名朗读——评议

b出示填空,学生练习背诵。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

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

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

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c指名展示背诵——齐背。

[4]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①自由朗读课文,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标画了哪些句子。

②课堂交流,随机指导。[体会描写草原人民热情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帯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a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b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

急切心情。

方法;1.出示插图体会“襟飘带舞”。

2.体会比喻的好处;不仅是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a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b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a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b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③小结;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

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④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3.总结;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4.解答质疑;课文还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学生提出,师生讨论交流。

四、迁移运用

试着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一处小花园的景物在春光里的变化,练习恰当地使用比喻句,或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述,要写出特点来。

五、拓展延伸

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①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②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

六、限时检测。[限时闭卷]

五年级下册第 1 课《草原》限时检测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词语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

2、蒙汉情深何忍别,[ ]碧草话斜阳。

二、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按要求写词语

写出能表示“绿色”意思的两个四字词语;、

四、阅读理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 ]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

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原文填空。

2.你最喜欢这段话中的哪个句子?用“”画出,并说说理由。

五、试着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一处小花园的景物在春光里的变化,练习恰当

地使用比喻句,或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述,要写出特点来。

板书设计;

景;风景优美

草原

人;热情好客

教学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