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草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

和风土人情,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生简单介绍景点)那你去过大草原吗?老师也没有去过,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录像去领略一下

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好不好?(播放录像,学生欣赏)注意:录像不重复,要短、美,有什么话想说?(...)师:正像同学们所说,辽阔的草原的确是景色迷人、令人神往,难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大草原,就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写下了洋洋洒洒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悟,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草原》。(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思路

课文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作者围绕草原都

写了哪些内容?

(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是啊,文章既写了草原的景,还写了草原上的人。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草原的美丽景色。

对草原景色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哪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出草原的景色特点?

(生自由交流:翠色欲流、一碧千里、无限乐趣......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些词语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为什么?)怎么样同学们,他说得有道理吗?(板书:一碧千

里)

那你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

从同学们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草原大而绿的特点。

(1)谁能从文章中找到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找的很准,读得不错,请坐。谁再读?(...)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茫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师:其实老师读书的时候,也

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这个时候,查一查字典就会帮我们的大忙。

字典中对茫茫一词的解释是:空旷,分不清边沿。(课件出示)并不茫茫,也就是并不--空旷,那我就不理解了同学们,这样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作者却说"并不茫茫"、"并不空旷",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如果找到了,就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开始吧!

(2)出示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哦,你从这部分文字中体会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好,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谁再读读?你能告诉大家这句话写了哪种景物?(羊群)

那作者是怎样描写羊群的美的?(像白色的大花)师:作者把羊群比作大花,这叫--比喻(生),对,形象的比喻让我们体会到了羊群的美,这句话中还有一个比喻,谁给大家说说?(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这点你都能看出来?真不简单!

小结:其实,老舍先生就是抓住了羊群和草原的特点,把它想象成大花和绿毯,既生动又贴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也像作者这样想像一下:如果把草原比作辽阔的大海,那这羊群就像是大海上的-------- 如果把草原比作广阔的天空,那这羊群就像是天上的------- 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这么美的句子,能读好吗?能-- 那自己试试,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

生读,师及时评价(谁能读得再美一些;)

这个同学"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羊儿在小丘上上下走动的影子。来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

谁还想读? "走到哪里都像"读的真好!能再读一遍给我们听听吗?来,孩子们,咱们也这样试一试。

这么美的句子,不想背下来?(生1生2)非常好!

师总结:是啊,走动的羊群给无边的大草原带来生机,的却让人感受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除了羊群,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

(3)出示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引导:这句写了哪种景物?你觉得小丘的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柔美)(点击课件)

作者是怎样描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的?(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我们平时画画时经常用到。

渲染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看文下的注释。(生读)

见过中国画吗?(出示课件)这就

是用渲染技法画出的一幅画。也因为只用渲染,所以那种绿色才能-----(翠色欲流)(点击课件)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

这也是解释词语的一种方法。

这样一种透明的绿色,和天边的云融合在一起,多美的一幅风景图啊!(出示图片)来孩子们,看着这幅图,轻轻读读这句话。

想象着刚才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再次轻声读读这句话。

谁给大家读读你的体会?(抽生读,齐读)(点击带图的句子)生读,师评价:"那么柔美"读

的真好,真有一种柔美的味道。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课件变色)读得不错,让我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破坏了这种宁静的、流动的美,愿意把这部分再读一遍吗?

来,同学们咱们也试着读一读。

谁愿意再来读一下?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体会到:线条柔美的小丘,独特而奇丽;上下走动的羊群,生机又有活力,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幅多么和谐唯美的图画!(出示草原图)所

以,老舍发出由衷的感叹: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出示齐读)

同学们,举目远眺,我们看到了走动的羊群,线条柔美的小丘,抬头仰望你又将看到什么呢?

交流:(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外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里的天指的是哪里?那蓝蓝的天空和我们这里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来,孩子,用朗读来说明你的感受!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呼吸到了

草原上那清鲜的空气。谁也想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明朗的天空。谁还想读?

看着这样的天空,呼吸着如此清新的空气,作者的感受是什么?生交流后点击课件。配音乐

是啊!置身这样的境界,谁不想高歌一曲?(配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师投入地唱。

孩子们,草原太美了!老师都陶醉了。来,看着这蓝蓝的天、这白白的云,让我们用朗读体会一下作者满心的愉快。(齐读)

让我们告诉自己并记住:(齐读)那里的天比别外的更可爱,空

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让我们全世界的人:(齐读)那里的天比别外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乐停)

来孩子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交流的内容。天空赋予草原明丽,小丘勾勒出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老舍先生用他的笔精笔细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多姿的草原画卷!

来,孩子们让我们再次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草原那独特的自然风光

吧!(生自由朗读)

(配乐精彩展示)

好美好美的一幅草原风景画啊!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由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出示句子:

1)这里作者两次用到了同样的一组联词:既......又......(点击课件),写出了自己既惊叹又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吟诗的感受,那么,通过上文的学习,你认为这境界指的是什么?(生自由交

流)

(出示课件:课文内容)正像同学们刚才交流的,作者初入草原,抬头仰望,看到--引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接着举目远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草原上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点击课件出

示提纲:天空-天底下-羊群--小丘)瞧,一个简单的提纲就出来了。

现在你可以按提纲的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把关于他的描写背诵下来,如果你能全部背下来更好。

交流背诵情况。

谁想背给大家听?谁还想背?(你不仅背得正确,而且还很有感情。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样的境界不仅感染了作者也让草原上的动物感受到了无限乐趣。谁给大家读读?生读: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它们真的能静立不动,并且回味草原的乐趣吗?

是的,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借它们来抒发自己见到草原美景时的感受。写得惟妙惟肖!

这种境界既--(生接背)

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对草原风光的赞美,运用多种表达方法,抒发了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板书)

置身这么美的草原,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有很多的感受?让我们

也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来,我们试试(出示小诗)(生写诗)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

这里-- 这里--

这真是一种--的境界

这真是一种--的境界

这种境界让我--

这种境界让我--

(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诗。配乐)

多美的一首小诗呀!瞧,孩子们你们现在都成小诗人啦!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