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城濮之战

合集下载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左传·晋楚城濮之战》译文:僖公二十七年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围困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zhen,音诊)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在卫国娶妻,假如攻打曹、魏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二十八年春季,晋文公准备攻打曹国,向卫借路。

卫国不答应。

回来,从南河渡过黄河,进攻曹国,攻打卫国。

正月初九日,占取了五鹿。

晋文公和齐昭公在敛盂结盟。

卫成公请求参加盟约,晋国人不答应。

卫成公想结好楚国,国内的人民不愿意。

因而赶走了他们的国君,来讨好晋国。

卫成公离开国都住在襄牛。

公子买在卫国驻守,楚国人救援卫国,未能得胜。

鲁僖公害怕晋国,杀了公子买来讨好晋国。

骗楚国人说:“他驻守没有到期就想走,所以杀了他。

”晋文公发兵包围曹国,攻城,战死的人很多。

曹军把晋军的尸体陈列在城上,晋文公很担心。

听了士兵们的主意,声称“在曹国人的墓地宿营”。

军队转移。

曹国人很害怕,把他们得到的晋军尸体装进棺材运出来。

晋军由于曹军恐惧而攻城。

三月初八日,进入曹国,责备曹国不任用僖负羁,做官坐车的反倒有三百人,并且说当年观看自己洗澡,现在罪有应得。

下令不许进入僖负羁的家里,同时赦免他的族人,这是为了报答恩惠。

魏犨、颠颉发怒说:“不为有功劳苦劳的人着想,还报答个什么恩惠?”放火烧了僖负羁的家。

魏犨胸部受伤,晋文公想杀死他,但又爱惜他的才能,叫人去慰问,同时观察病情。

如果伤势很重,就准备杀了他。

魏犨捆紧胸膛出见使者,说:“由于国君的威灵,难道我敢图安逸吗!”说着就向上跳了很多次,又向前跳了很多次。

晋文公于是就饶恕了他,而杀死颠颉通报全军,立舟之侨作为车右。

《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中报告情况非常危急。

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不去救他便断绝了交往,请楚国解围,他们又不答应。

我们想作战,齐国和秦国又不同意。

中国历史上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发生的时间

中国历史上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发生的时间

中国历史上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发生的时间城濮之战:城濮之战(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当时,楚国可以说是势力强盛、声威方张。

晋国自文公即位以来,对内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壮大军旅,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以与楚国针锋相对,争夺中原霸权。

晋、楚之战势在难免。

这是城濮之战的根本原因。

楚成王深知楚军战线过长,后方空虚,加之现在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决定撤兵,自率部分楚军退至申(今河南南阳北),以防秦军袭其后方。

但统帅子玉刚愎自用,不听成王知难而退的告诫,坚决不撤宋围。

成王亦存侥幸取胜心理,又给子玉补充了少量兵力。

子玉为寻找借口与晋决战,提出晋要曹、卫复国才解宋围的要求。

晋文公不好公开拒绝,遂将计就计,私下答应曹、卫复国,但必须以与楚断交为条件,同时扣留楚国使者,以激怒子玉北上决战。

果然,子玉忿而北上,弃宋直扑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东北)的晋军驻地。

晋文公下令全军“退避三舍”(一舍30里),以答谢自己过去流亡楚国时受到的礼遇和当时许下的诺言。

这样既可以避开楚军锋芒,又可靠拢齐、秦军队,便于声援。

子玉以为晋军畏惧,率军追至城濮。

两军对垒,晋军分上、中、下三军部署:上军在右,下军在左,中军居中,先轸及晋文公坐镇中军指挥。

楚联军亦按左、中、右三军配置:陈、蔡军编为右军,实力较弱;一部楚军编为左军,战斗力较强;中军为楚军精锐,由子玉指挥。

二十一年四月初二,决战开始。

晋下军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首先向楚右军发起猛攻,陈、蔡军一触即溃,全军瓦解。

这时,晋上军竖起两面大旗,并在阵后扬起尘土,佯装后退。

子玉不察虚实,下令左军追击。

待其突出之时,晋元帅先轸指挥中军向其暴露翼侧攻击,断其退路,晋上军亦回头夹击。

楚左军大部被歼。

子玉见两翼均败,大势已去,急忙下令收兵,退回楚地。

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之: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

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之: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

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之: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成就了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

1. 战争简介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

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交战。

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

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

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

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

进攻时,晋军下军一匹匹蒙着虎皮的战马冲向敌阵,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

胥臣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军队。

晋文公于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初,率军由棘津(河南滑县西南)渡河,进攻附楚的曹、卫,企图诱楚来援以解宋围。

正月占卫五鹿(河南清丰西北),二月进至敛盂(河南濮阳东南)与齐昭公会盟,都城楚丘(河南滑县东北)的卫人逐其君降晋。

三月攻占曹都陶丘(山东定陶西北)。

但楚军不受调动,反而加紧围攻商丘。

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用先轸建议,利用秦、齐“喜贿怒顽”的心理,运用外交谋略制造秦、齐与楚的矛盾。

一面让宋重贿秦、齐,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一面分曹、卫之地与宋,坚其抗楚决心。

商丘未能攻下,而曹、卫之地又被晋送于宋国,楚因而拒绝退兵。

秦、齐遂出兵助晋,形成三强联合对楚的战略格局。

楚成王见形势不利,恐秦乘机攻其后方,退至申邑(河南荥阳西北),并令围攻商丘和缗邑(Min yi)以及占领谷邑的楚军撤回。

但围攻商丘的主将子玉,骄傲自负,坚请与晋一战。

楚成王决心动摇,同意子玉建议,但又不肯全力决战,仅派王室亲兵600人增援子玉。

子玉派人与晋交涉:如晋许曹、卫复国,楚即解宋之围。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 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二、战争的起因、性质
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晋、楚争霸中原。在齐桓之霸以后,楚国
强大起来,成为中原霸主,黄河流域的鲁、宋、郑、陈、蔡、 许、曹、卫等国都先后与楚结盟,受其控制。而晋国自献公 以后,内乱外患不止,削弱了力量。晋文公经过长期流亡, 回国掌权后,励精图治,加强军力,遂由弱转强。晋文公要 建立霸业,势必与楚交锋。其直接原因是宋叛楚即晋,楚合 郑、蔡、陈、许四国之师攻宋,宋求救于晋,就爆发了晋楚 之间的城濮大战。 城濮之战就是晋楚争霸的关键性的一战。当时晋初兴,远不 及楚国强大,但结果是晋以弱胜强,一战而霸。《晋楚城濮 之战》正是《左传》中极为精彩的一页。
第2、3自然段
晋侯在外十九年 晋文公(重耳) 狄—卫—齐—宋— 曹—争—楚—秦 无从晋师 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王怒,少与之师 战前楚国君臣基本方略不一
第4、5自然段:
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 私许复曹、卫以携之 执宛春以怒楚 子玉怒,从晋师 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退三舍 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晋进一步孤立、激怒楚并在道义上变曲为直 的策略
第二部分:记述了战中晋楚双方的策略和
战争经过。晋国君臣共济,并采取正确的 战术一举击败了楚军。 第6自然段 晋侯患之 公疑焉 战也 若楚惠何 不如战也 是以惧 吉,我得天 晋国君的谨慎和臣属的必胜信心
第七自然段:

请与君之士戏 诘朝将见 晋军的信心和楚军的轻敌
第八、九自然段:
今日必无晋矣 胥臣蒙马以虎皮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 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 先犯陈、蔡 以中军公族横击之 战争中,晋国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楚轻敌冒进,晋胜楚败。 这一段是整个战役的最高潮,然而却写得 极为精炼。“不满百字,写尽战事”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及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及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及翻译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作者:左丘明【原文】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

楚师背郄而舍,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嘏其脑,是以惧。

子犯曰:“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晋车七百乘,靶、勒、鞅、鞴。

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陈、蔡奔,楚右师溃。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于西,楚左师溃。

楚师败绩。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及癸酉而还。

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

晋栾枝人盟郑伯。

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

郑伯傅王,用平礼也。

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

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候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舻弓矢千,钜氅一卣,虎贲三百人。

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受策以出。

出入三觐。

卫候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

使元喧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③,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④:“郤觳可⑤。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⑥。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毅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⑦,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⑧,多死,曹人尸诸城上。

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

晋楚城濮之战(完整资料).doc

晋楚城濮之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蒍②,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蒍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

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菟于被庐③,作三军,谋元帅。

赵衰曰:“郤毂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乃使郤毂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

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徵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④,文之教也。

[1]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

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觳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①。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②。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③。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④,多死。

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谋,称“舍于墓”,师迁焉。

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晋楚城濮之战译文

晋楚城濮之战译文

《晋楚城濮之战》译文--选自左丘明《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原文选自左丘明《左传--城濮之战》,描述了城濮之战交战地起因、经过和结果,内容详尽、手法简练,非常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场战争。

一、【原文】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1)。

楚师背郄而舍(2),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诵曰(3):“原田每每(4),舍其旧而新是谋(5)。

”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6),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7),楚实尽之。

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8),楚子伏己而嘏其脑(9),是以惧。

子犯曰:“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10),吾且柔之矣(11)!”子玉使斗勃请战(12),曰:“请与君之士戏(13),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14)。

”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15):戒尔车乘(16),敬尔君事,诘朝将见(17)。

”晋车七百乘,靶、勒、鞅、鞴(18)。

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19),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20)。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21),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22),子上将右(23)。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陈、蔡奔,楚右师溃。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24),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25),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26)。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于西,楚左师溃。

楚师败绩。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27),及癸酉而还。

甲午,至于衡雍(28),作王宫于践土(29)。

乡役之三月(30),郑伯如楚致其师(31)。

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32)。

晋栾枝人盟郑伯。

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献楚俘于王(33):驷介百乘(34),徒兵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楚城濮之战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

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楚大夫)去谷(齐地),使子玉去宋,曰:“无从(进逼)晋师。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

‟又曰:…知难而退。

‟又曰:…有德不可敌。

‟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音特,播弄是非的人)之口。

”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广是楚国部队的名称,西广犹言右军)、东宫(太子宫的卫队)与若敖(楚先祖之名,此指楚国的特种部队)之六卒(一百名士兵曰卒)实从之。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

”先轸曰:“子与之。

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

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离间)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

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

晋师退。

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

且楚师老(士气衰落不振为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正义所在为直)为壮,曲(理亏为曲)为老。

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三十里为一舍)辟之,所以报也。

背惠食言,以亢(同“抗”)其仇,我曲楚直。

其众素饱,不可谓老。

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退三舍。

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四月初三日),晋侯、宋公(宋成公)、齐国(国氏)归父、崔夭(齐贵族)、秦小子慭(秦公子)次于城濮。

楚师背酅(音西,地名)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众人)之诵,曰:“原田(高田)每每(茂盛),舍其旧而新是谋。

”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

战而捷,必得诸侯。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音古,吸取)其脑,是以惧。

子犯曰:“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柔服)之矣。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同“凴(凭)”)轼而观之,得臣(即子玉)与寓目焉。

”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准备)尔车乘,敬(重视)尔君事,诘朝(明天早晨)将见。

”晋车七百乘(古时每辆战车配备步兵七十五人,七百乗共有兵力五万二千五百人),韅(音显,指马身上的皮甲、繮绳、节约之类,在背曰韅)、靷(音引,在胸曰靷)、鞅(音养,在腹曰鞅)、靽(音半,在足曰靽)。

晋侯登有莘(地名,在今山东曹县)之虚(同墟)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四月初四日),晋师陈于莘北,胥臣(晋下军副帅)以下军之佐当陈、蔡。

子玉以若敖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

”子西将左,子上将右。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陈、蔡奔,楚右师溃。

狐毛设二旆(音配,大旗。

古军制,中军主帅建二旆,此言狐毛制造中军败退之假象来引诱楚军)而退之。

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

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

楚师败绩。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住进敌人的军营,吃敌人的军粮),及癸酉(四月初八日)而还。

甲午(四月二十九日),至于衡雍(郑国地名),作王宫(作王宫以迎周王,来提高晋国的声望和地位)于践土(郑国地名)。

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

晋栾枝人盟郑伯。

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

郑伯傅王,用平礼也。

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

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候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舻弓矢千,钜氅一卣,虎贲三百人。

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受策以出。

出入三觐。

卫候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

使元喧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

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

”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

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盂诸之糜。

”弗致也。

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弗听。

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

出,告二子日:“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

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

‟”及连谷而死。

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

曰:“莫余毒也已!为吕臣实为令尹,民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作品译文(宋国被楚包围)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

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如果丢开宋国不管,宋国将与我们绝交;如果请楚国退兵,楚国不会答应。

我要是与楚国交战,齐、秦两国不同意,那怎么办呢?”先轸(晋军中的主帅)说:“让宋国不求我们,而把礼物送给齐、秦,通过齐、秦两国向楚国请求退兵。

同时我们扣留曹国君主,把曹、卫的土地赏给宋国,楚国舍不得曹、卫,必定不会答应齐、秦的请求而退兵。

齐、秦两国喜爱宋国的礼物,怒恨楚国不接受调解的顽固态度,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很高兴,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卫国的土地给了宋国。

楚成王进入申城并住下来,命令申叔撤出穀地,让子玉撤离宋国,说:“不要迫近晋军!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了,而终于得到晋国。

险阻艰难,全部都经历体验过了;民情的真假虚实,全都了解了。

上天赐给他高寿,同时除去了他的仇人,这是天意安排好的,难道能够废除吗?兵书说:…适可而止‟。

又说:…知难而退‟。

又说:…有德的人不能阻挡‟。

兵书上说的这三句话,就是指晋国的情况。

”子玉派遣伯棼见楚成王要求出战,说:“我不敢说必定能成功,只希望乘此机会来堵说坏话的小人之嘴。

”楚成王发怒,少派军队给他,只有西广、东宫两支队伍与子玉的亲兵600人跟从他(若敖:子玉的祖先,指子玉同族人组成的人亲兵)。

子玉派宛春到晋军中报告说:“请你们恢复卫侯(卫国君主)的地位,封还曹国的土地,我也就解除对宋国的围攻。

”子犯说:“子玉无理啊!做国君的得到一样好处,而做臣子的倒得到两样好处。

不可失去这战机啊(按:这是鼓动晋文公应抓住子玉无礼的机会发动攻势)。

”先轸说:“您答应子玉的要求吧。

使人家安定就叫做礼。

楚国一句话使三个国家(宋、曹、卫)得到安定,我们一句话却把它们断送了,那是我们无礼,我们还凭什么去作战呢?况且,我们不答应楚国的要求,就是背弃宋国,既然我们是来救援宋国的,结果却又背弃它,那怎么对诸侯各国交代呢?楚对曹、卫、宋三国施行恩惠,而我方却对三国结下怨仇,怨仇结多了,又靠什么去作战呢?不如私下应允曹、卫两国同他们联合,把宛春拘留起来激怒楚国,等决战后再来考虑曹、卫复国等问题。

”晋文公很高兴。

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同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

曹、卫宣告同楚国绝交。

子玉发怒,追击晋军。

晋军撤退。

军吏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楚方的统帅是臣子,国君倒要躲避臣子,这是耻辱啊!而且楚军连年在外,疲劳不堪,士气低落,为什么退走?”子犯说:“军队的士气只要理直就会壮盛,理亏就要衰竭,哪里决定于出兵时间的长短呢?我们以前如没有楚国的帮助就到不了今天,现在退后九十里地让他们,这就是我们对楚国的报答。

背弃楚国的恩惠、不讲信用,反而去保护楚国的仇人,这就是我方理亏,楚方理直了。

楚军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说士气衰竭。

如果我们退避三舍,楚军也撤回国,我们就达到救宋的目的,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楚军不肯撤退,我方做国君的节节退让,而他们做臣子的倒步步进犯,那就是他们无理了。

”晋军退后三十里,楚军想停止前进,子玉却不答应。

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初夏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的国归父、崔夭(二人都是齐国将领)、秦国的小子军背靠酅山扎下营寨,晋文公担心这件事。

听到士兵们歌唱:“田野上的草啊,生得多么茂盛;快丢掉那旧根啊,把新的种子来播种(按:这是运用比兴手法,劝说晋文公弃旧图新,下决心一战)。

”晋文公很疑虑(按:晋文公听到士兵们要求快些作战的歌,因无把握,所以疑虑)。

子犯说:“下决心打一仗吧!如果打胜仗,必定能得到各诸侯国的信赖而称霸;如果打败仗,我们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山的优越地理环境,也决不会有什么妨害。

”晋文公说:“对于楚国的恩惠怎么办?”栾枝说:“汉水以北我们同是姓姬的兄弟国家,都被楚国消灭光了。

怎么能只想到小恩小惠(指楚曾礼遇晋文公)而忘了大耻辱(指楚消灭了姬姓兄弟国),不如下决心打吧。

”晋文公梦见和楚王徒手搏斗,楚王伏在自己身上,并且用嘴吮[发shun上声]吸自己的脑髓,因此感到害怕。

子犯说:“这是吉兆,你被楚王按在地上,面向天,这是我们得到上天的帮助的兆头;楚王伏在你身上吮你的脑袋,这是他面向地服罪的表现。

凡此说明我们已经使他驯服了。

”子玉派遣斗勃(楚国大夫名)向晋国挑战,说:“请允许我们同你的士兵们游戏一番,你只管靠在车轼上观看,我自己也陪你看看。

”晋文公派遣栾枝回答说:“你的话我们国军知道了。

楚君的恩惠,未敢忘之,所以呆在这里(指退后九十里的地方)。

我们为了你大夫(包括子玉)尚且退兵九十里,难道敢抵挡你们的国君吗?既然得不到你们的谅解,那么请费心告诉贵国几位将军,准备好你们的战车,重视你们国军的任务,明天早晨我们战场上见吧。

晋国700辆战车(兵士约5万2千500人),军容齐整(韅、靷、鞅、靽:马身上的缰绳络头之类,借指军容齐整)。

晋文公登上莘国旧址的废墟,检阅了军队,说:“士兵懂得礼仪,少壮在前,年长的在后,井然有序,他们可以任用了。

”于是砍伐树木,用来增添武器。

四月初四,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

胥臣统领部下去抵挡陈、蔡联军。

子玉以600亲兵率领中军(按:春秋时大国军队一般设上中下三军,中军地位较高,统帅每居中军),说:“今天必定叫晋军完蛋。

”子西(楚国司马,名斗宜申)率领左军,子上(名斗勃)率领右军。

胥臣用虎皮蒙在战马身上,先进攻陈、蔡两军。

陈、蔡两军逃跑,楚军的右翼部队溃散。

狐毛(晋上军统帅)虚设两面大旗(只有中军主帅可立两面大旗)以撤退来迷惑敌人派,中军统帅栾枝让车子拖着树枝扬起尘土,假装逃走,楚军驱马挥师追赶之,原轸(即先轸)、郤溱(晋军中军副帅)指挥中军精锐拦腰攻击楚军左军(公族:国军同姓贵族组成的部队,由国君亲自率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