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城濮之战

合集下载

春秋时期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城濮之战下面是有春秋时期城濮之战简介,欢迎参阅。

春秋时期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

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

楚军大败。

春秋时期城濮之战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公元前634年左右,楚国势力强盛,欲图称霸中原,企图北上。

北方强国晋国自晋文公上位以来,实力逐渐恢复。

晋文公知晓楚王图谋,遂先下手为强,与楚国发生战争。

[2]起初,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

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

闲谈中,成王问他:“你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重耳说:“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3]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果真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

之后,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

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开众将商量,看如何救宋。

当时情况是:想向楚国去说情,怕楚国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愿意,而且又怕齐、秦不赞成,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

先答应宋国,并说明原因,叫他先和齐、秦联系,请齐、秦与楚交涉,送些礼物给齐、秦。

而晋先出兵伐曹、卫,把曹、卫灭掉,将他们的土地分一些给宋,以补宋人的损失。

[3]楚成王见晋欲去救宋,便叫其大将子玉不要去逼近晋师,和晋师打仗。

说晋侯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晋国,什么危险他都经历过,人情世故他都明白,此是天意所决定的,像这样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告诫子玉要知难而退。

可是这个子玉却不肯听,仍要和晋人打仗,于是派人向成王求战,说:“我不敢说一定要立功,只是想堵一堵那些说闲话人的嘴。

成王听了不大高兴,就给他比较少的部队。

[3]此后,子玉便派使者对晋人说,你们如放了曹、卫的国君,我们也就释宋之围。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③,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④:“郤觳可⑤。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⑥。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毅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⑦,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⑧,多死,曹人尸诸城上。

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

城濮之战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

城濮之战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

城濮之战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在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那么城濮之战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城濮之战的发生经过,希望能帮到你。

城濮之战的发生经过周襄王十八年冬,楚国的势力不断膨胀,想要继续北上来奠定他中原的霸主地位,因此他借口宋国投靠晋国为理由,决定率领自己国家和其他附庸国的军队去讨伐宋国。

那时候的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下也在逐渐强大起来,对中原的霸主地位也是虎视眈眈。

当宋国向晋国请求支援的时候,晋文公的手下认为这是一个雄踞中原的好办法,他们称霸中原的机会到了。

于是,晋文公听取狐偃的建议先把楚国的两个附庸国曹、卫给占领了。

楚国识破了晋国的诡计,不为所动,仍然攻打宋国。

宋国又再次派人来请求秦国相助,晋文公为难了,如果不答应,晋宋肯定绝交,宋国被楚国降服;如果答应了,晋国的实力跟楚国无法比,没有获胜的可能性;想要让齐、秦相助,又怕他们大同意。

后来,晋文公采纳了元帅先轸的计策,让宋贿赂齐、秦两国,让他们劝楚国撤兵,自己又把卫、曹的土地分给宋国一部分。

楚国拒绝了齐、秦的意见,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齐、秦选择站在晋国这一边。

楚成王得知宋、晋、齐、秦四国联合来对付楚国,便选择撤兵,但是他的统帅子玉不听从他的劝告,一意孤行,请求楚成王增兵让他去攻打晋国。

楚成王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派了一部分兵给子玉。

子玉更加狂妄了,他借口让晋国答应给卫、曹的复国从而来引起大战。

但晋文公却在私下答应给卫、曹复国,但让他们跟楚国绝交。

子玉非常生气,于是首先发动了战争。

晋文公带领军队退到城濮之地,在城濮两军进行交战。

晋军利用楚军两翼实力较弱的现状,对右翼发起猛攻,然后用计谋把左翼也给消灭了,楚国见势不妙便急忙撤兵。

最终以晋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城濮之战的交战双方春秋时期,楚军和晋军在城濮进行交战,此次战争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遏制了楚国北进的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在那时,楚军的势力强盛,它不断向外进行扩张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③,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④:“郤觳可⑤。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⑥。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毅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⑦,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⑧,多死,曹人尸诸城上。

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

春秋时期的陈濮之战故事介绍

春秋时期的陈濮之战故事介绍

春秋时期的陈濮之战故事介绍这次和小编来看看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一次战争。

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落,而各诸侯国开始逐渐强大起来。

为了争霸,各诸侯国之间战事不断。

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的故事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一次决战。

楚国通过对外扩张,基本征服了中原地区的各个小国,势力已经延伸到除了晋、齐、秦三个强国以外的中原其他地区。

此时,宋国忽然背叛楚国投奔晋国。

楚成王兴兵攻宋,楚军占领了缗邑,围困睢阳等待宋军投降。

忽然卫国向楚国求救。

原来晋国并不打算援宋,而是向卫国借道攻打曹国。

被卫国拒绝后,晋军便改道攻占了卫国重镇五鹿(今河南濮阳市南),留下部分兵力驻守留,主力继续东进集中在卫、齐、曹、鲁四国边界战略要地敛盂,威胁卫国都城楚邱(今河南滑县)。

晋国与齐国修好,卫成公想与晋议和,却被拒绝。

卫国只好向楚国告急却遭到本国人反对,卫成公被赶走。

鲁僖公看到齐、晋大军压境,他想缓和与齐、晋之间的关系,又不敢开罪楚国。

于是他先派人杀了戍守卫国的楚大夫公子贾来讨好晋国,同时又对楚成王说公子贾没能完成保护卫国的任务,所以替楚国杀了他,来博得楚王好感。

晋国看到鲁国构不成威胁,便下令从敛盂进军曹国都城陶丘(山东定陶县西南)。

一个月后曹国都城失陷,曹共公被俘。

楚成王得知卫国被困,分兵去救,剩下主力仍继续围攻宋国。

宋国再次向晋国告急,晋国为了引楚军来攻答应把占领的卫、曹土地补给宋国,并指使宋国以重金贿赂齐、秦对楚国施加压力。

楚成王在救援途中得知晋军攻曹并且已经俘虏了曹国国君,大惊失色。

他不想与实力相当的晋国直接交战,又得知强秦援晋害怕腹背受敌,决定立即停止进攻。

于是楚国大军撤退,将占领的齐国土地交还给齐国议和。

楚成王命成得臣率楚军和各路诸侯的军队撤围。

成得臣却拒绝撤军。

他派使者到晋军中以解宋国之围为条件来换取恢复魏国和曹国领土。

晋军答应了请求,却扣留了使者来激怒成得臣。

成得臣果然中计,他率军撤围后,集结兵力进军曹国境内晋军。

晋楚城濮之战译文

晋楚城濮之战译文

《晋楚城濮之战》译文--选自左丘明《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原文选自左丘明《左传--城濮之战》,描述了城濮之战交战地起因、经过和结果,内容详尽、手法简练,非常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场战争。

一、【原文】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1)。

楚师背郄而舍(2),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诵曰(3):“原田每每(4),舍其旧而新是谋(5)。

”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6),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7),楚实尽之。

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8),楚子伏己而嘏其脑(9),是以惧。

子犯曰:“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10),吾且柔之矣(11)!”子玉使斗勃请战(12),曰:“请与君之士戏(13),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14)。

”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15):戒尔车乘(16),敬尔君事,诘朝将见(17)。

”晋车七百乘,靶、勒、鞅、鞴(18)。

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19),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20)。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21),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22),子上将右(23)。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陈、蔡奔,楚右师溃。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24),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25),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26)。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于西,楚左师溃。

楚师败绩。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27),及癸酉而还。

甲午,至于衡雍(28),作王宫于践土(29)。

乡役之三月(30),郑伯如楚致其师(31)。

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32)。

晋栾枝人盟郑伯。

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献楚俘于王(33):驷介百乘(34),徒兵千。

中国上下五千年-城濮之战

中国上下五千年-城濮之战

中国上下五千年-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城濮之战吧!城濮之战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楚国在泓之战中击败宋国,欲与楚成王争夺天下霸权的宋襄公身受重伤,拖了一年多便不治而死。

此时,齐国在齐桓公死后国力衰落,秦国则偏处西隅,还在发展壮大当中,均无力对抗楚国。

而郑、许、陈、蔡、鲁、卫、曹等中小诸侯国慑于楚国的军威,更是纷纷向其臣服效忠。

楚国国势大张,楚成王一时间似乎已触碰到了诸侯霸主的宝座。

然而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晋公子重耳——楚成王生命中的克星——在流亡十九年之后终于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上台后,对内拔擢贤能,整顿国政,发展经济,壮大军队,对外联秦合齐,尊王攘楚,晋国在短短几年间就一跃成为楚国争霸的最强劲对手。

晋楚之战一触即发,势所难免。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国会同陈、蔡、郑、许五国军队攻打宋国,宋襄公之子宋成公向晋国求救。

晋国中军元帅先轸力劝晋文公出兵救宋,说:“取威定霸,在此一战!”晋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出兵。

随后他扩编三军,任命将领,亲率大军出征,拉开了晋楚大战的序幕。

晋军倾巢而出,但并不是直接援助宋国,而是去讨伐楚国的同盟国曹国和卫国。

晋国君臣的计划是,引诱楚军北上救援曹、卫,这样既可解宋国之危,又能以逸待劳,占据主动。

然而楚军并不上钩,继续猛攻宋国。

这时,以谋略见称的优秀军事将领先轸再次向晋文公献计:“让宋国用重金贿赂齐、秦二国,请齐、秦劝楚退兵。

眼看就要打下宋国的楚国必然不听他们的劝解,如此一来齐、秦必怨怒楚国,而坚定地站在我们一边。

同时我们可以承诺将打下的曹、卫部分土地分给宋人,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

”晋文公依计行事。

果然,楚成王拒绝了齐、秦两国的调停,齐、秦恼怒楚国不买他们的面子,随即与晋国结成联盟。

同时,晋军也已攻破了曹、卫两国。

楚成王见中原形势已变,就命令攻宋总指挥楚令尹子玉撤军回国,日后再寻战机。

晋楚城濮之战原文及注释

晋楚城濮之战原文及注释

晋楚城濮之战原文及注释原文如下: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

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

’又曰:‘知难而退。

’又曰:‘有德不可敌。

’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

”先轸曰:“子与之。

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

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

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

晋师退。

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

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

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

其众素饱,不可谓老。

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退三舍。

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

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

战而捷,必得诸侯。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曰:“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义为“客舍” 住宿
房舍 舍弃
休息 临时驻扎 行军量词 放弃、不要
第一部分内容分析
人物


个性特征
晋文公 能听取先轸和子的见意。能以礼治军。
知人善 仁义为怀
主张联合齐秦。主张瓦解曹、卫、楚联盟。 有战略眼光
先轸 能 运 用 正 确 的 战 略 战 术 一 举 打 颇具指挥才能
败楚军。
强调子玉无礼,急于与楚决战。能分析利 略有急躁情绪
[作品讲析]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至“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 不可。”
舍之则绝。
舍:舍弃。后世为与本义区别,写作
“捨”,简化后又写作舍。
若之何:习惯句式,意为“对……怎么 办”。
使宋舍我而赂齐、秦。
赂 :财物,引为赠送财物。 爱 :舍不得。注意其古今义差别
爱 古义: 喜欢 吝啬-捨不得
, 为指事字,本义为左右,假为
咸阳杨家湾汉墓
郑伯傅王。
傅 :《说文》:“相也,从人声。”小



王享醴。
享醴:正式宴会。
策命晋侯为侯伯:
意为以策书命晋侯为伯。《左传》集解 说, “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 受位,四命受器,五命八命作牧,九命赐之大 辂之服、戎辂之服。大辂又名金路,戎辂又名 革路,为天子五路(五车)之一.大辂祭祀祈用, 戎辂阅兵所用。
第十一段 周 王 朝 与 诸 侯 盟约
通过盟约赢得事实上的霸主 地位
第三部分段意
本段叙述城濮之战后晋国取得了霸 主地位。强调“能以德攻”
第四部分为最后一个自然段。
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末之服也。
琼弁玉缨 :用玉装饰的帽子和帽带。 琼:美玉。
弁:皮帽。古男子穿礼服时所戴之冠,
古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又分皮弁、 爵弁,皮弁用于田猎战伐,爵弁用于祭祀。 《左伟集解》以为用鹿皮做的帽子。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解题]
公元前642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 病死,齐公子争权,齐国陷入混乱,齐孝公即位后亦 未能强大国家,因而齐之霸业日趋衰落。此时逐渐强 大起来的晋国与楚国继生称霸之心。楚成王先后收服 了陈、蔡、曹、卫诸小国,逐步向中原扩张,僖公23 年,楚子玉做了令尹,27年,为进一步扩大楚在中原 的势力,派兵包围了宋国;此时晋文公继位,国势渐 强,他不能容忍楚国势力的发展,于是晋与楚的争霸 大战便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定人之谓礼。
定人:使……安定。使动用法。
我一言而亡之。
亡之:使……灭亡。使动用法。
何以战乎?
介词宾语前置句。以何战乎?
以君辟臣。
辟:后来写作“避”。
及:赶上 , 达到 。 甲骨文作
文作
,小篆作

,金
退三舍辟之 .
舍:量词,古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注意“舍”的引申系统舍: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晋师三日馆谷。
馆谷 :名词用为动词,意为住楚军的营房,
吃楚军的粮食。
作王宫于践土。
王宫 :指为周襄王建造的行宫。
湖北黄坡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F1复原图
乡役之三月。
乡:同 ,后简作向。时间副词,意为“过去”。
驷介百乘:四,从马、四、四亦声。
介 : 甲骨文作
甲介之意。
伏己 :伏在自已身上。为动用法。 盬 :吸取。从盬省古声。
盬从盬甲骨文作 ,金文作 .
盬本义盐池。 此义为假借。
轼:车厢前横木。
(图见前《宫之奇谏假道》)
:指马身的皮甲。
晋楚对阵与攻战示意图 邓县画像砖墓画像砖 南北朝时马“具装”铠示意图
第二部分内容分析
自然段 四 五 六

内容

舆人要求作战 子犯、栾枝劝战 楚使斗勃挑战 晋使栾枝应战
两军对阵
晋采用避强击 弱诱敌伏围的 战术击败楚军
决心一战
应战 先礼后兵 少长有礼 伐木益兵 先攻楚右 军次败楚 左军

挑战 无理可言 今日无晋 敖语狂言 右师溃, 左 师溃, 中军 收卒而止
第二部分段意
本段叙述城濮之战中,晋国君臣共 济、官兵同心,并采用正确的战术一举 击败了楚军。
第三部分从“晋师三日馆谷”至“能以德攻”。
缨:冠下垂的穗子。 未之服也:宾语前置句,“之”前置宾
语。未服之也。
示意图
梦河神谓己曰。
河神:黄河之神。
第四部分段意
本段叙述楚令尹子玉之死,并 交待楚国对晋国已难以构成威胁。
[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城濮之战的前前后后的记述, 述说了晋文公称霸诸侯的史实。文中强调 晋文公“能以德攻”,表现了《左传》作 者对“霸道”主张的修正,即以“霸道” 征服天下,也要以德为本,反映了作者以 儒家视角审视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政治 功利倾向。
子 蔽,知已知彼。能于圆梦中消除晋文公心 亦不失为将才
中的疑虑
希望借战争堵住小人之口。迫近晋师,急 心怀私怨
于一战。不听众人劝阻。狂言“必无晋矣 ”, 易被激怒
子玉 在失败的情势下,能保全中军不败。
刚愎自用
狂傲自大
确有军事才能
第一部分段意
本段着意叙述晋楚两国战前的情况,从 晋国准备充分、楚国矛盾重重正反两个方面, 为战争的胜负作出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夏四月”至“子玉收其卒而止, 故不败”。
夏四月戊辰:夏天四月三日。此记月、日、
年均用周历。 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次于 城濮。 楚师背而舍。 城濮之战晋楚进军攻战示意图
舍其旧而新是谋。
新是谋:宾语前置句。谋是新。
若楚惠何?
若……何:习惯句式。对……怎么办。
楚子伏己而盬其脑。
[艺术分析]
一、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选文较 长,基本能反映《左传》的记事情况,典型地 反映了《左传》编年体的以年、月、日为序记 叙史实的记事体例。
服:服饰。
大辂之服:冕之服。
戎辂之服:为韦弁服。
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
彤:红色。 矢:箭。
:黑色。
一卣。
卣:盛酒器。
王庭:
指周襄王在践土的行宫。
第三部分内容分析
自然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内容 作王宫迎周王 与郑国结盟 被周王策命为 侯伯
战后晋国政治地位的变化 战争胜利赢得周王朝认可 战争胜利赢得诸侯国认可 通过策命赢得合法的霸主地 位
今义: 喜欢
说:后来写作“悦”。
去:离开,此指撤离。注意其古今义差别

古义 离开
今义 到……去
志:记。后写作:“ 志”,简化后又写
作志。
晋之谓矣 “宾语前置句。谓之晋矣。 间执:晋杜预注,“犹塞也。”
君取一,臣取二。
一、二:数词用作名词。
子与之。
与:本义为给。金文作
。上文“少与之师”
即用本义。引申为许可、答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