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七大类意象教你读懂古诗词

七大类意象教你读懂古诗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解析意象是古诗中的情感载体.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落花一、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二、因落花易逝,用以表达同情或思念之情。
三、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就产生了同情或思念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是感叹命运无常,表达诗人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朝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杜鹃一、表达凄凉、哀伤,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二、比喻忠贞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因其声凄惨,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
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柳一、是惜别之情。
二、是离愁。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一、月。
月在古诗中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特点就是它常常代表着思念之情。
你想啊,晚上月亮一出来,那柔和的光洒在大地上,离家在外的人就容易触景生情。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这么简单地一抬头一低头,对故乡的思念就全在里头了。
月亮不管是在天涯海角,大家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所以它就像是一条思念的纽带,连接着远方的亲人和故乡。
二、柳。
柳的特点是和离别有关。
因为“柳”和“留”谐音嘛。
古人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就经常折柳相赠。
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青青的柳色就在眼前,可朋友马上就要走了,这柳就像是挽留朋友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三、雁。
雁是一种候鸟,它的特点是常常象征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或者传递书信。
大雁每年都会按时迁徙,它们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列,飞向远方。
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大雁,就会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像大雁一样回到家乡呢。
而且传说大雁能传书,像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盼着大雁能带来远方的消息,那种盼望中又有着思念和孤独的感觉。
四、菊。
菊的特点是高洁、隐逸。
菊花在秋天开放,当别的花都凋谢的时候,它却傲然挺立。
所以古代那些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们就特别喜欢菊花。
陶渊明那可是菊的头号粉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着菊花,看着远处的南山,那是一种多么闲适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啊。
五、梅。
梅的特点是坚韧、耐寒,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冬天那么冷,梅花却能在冰天雪地里盛开,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梅花独自在墙角开放,不畏严寒,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坚守自己的操守。
六、松。
松象征着长寿、坚韧不拔。
松树四季常青,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它都屹立不倒。
在古诗里,那些想要表达坚定的意志或者对长寿的祝福的时候,就会用到松这个意象。
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与意义

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与意义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意义。
在诗词中,意象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不仅补充了诗人的表达,还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通过仔细鉴赏和解读诗词中的意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欣赏其中蕴含的美。
一、意象的定义与作用意象,作为诗词表达中重要的元素,是通过形象的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是具体而形象的,能够触动读者的感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通过意象的运用,诗词作品得以表达作者独特的思考和感受,同时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
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多种多样。
首先,它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意象是诗词中的营养剂,它能够滋养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最后,意象还能够加深作品的意义,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意象的分类在诗词鉴赏中,我们可以将意象分为自然意象、人物意象和物象。
每一种意象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1. 自然意象自然意象是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类意象,它主要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传达思想感情。
例如,“万紫千红开遍,众芳摇曳霜飞纷”,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花朵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自然意象能够将人们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相结合,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力。
2. 人物意象人物意象是通过描绘或借用具体的人物形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往往以历史上的名人或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为基础,赋予其新的意义。
例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通过借用李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奔放生活态度的追求。
3. 物象意象物象意象是通过描绘或引用某一物品来传达作品的思想情感。
这些物品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器物,如酒、棋、剑,也可能是象征性的物品,如柳树、桃花等。
物象意象能够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象征性的解读,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三、意象与意义的关系在诗词鉴赏中,意象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
意象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而意义则是通过意象的组合和解读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涵。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古诗词中很多意象都具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1、蝉(寒蝉)。
感身世,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唐卢殷《晚蝉》:“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唐·李益《春夜闻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关键信息项:1、意象名称2、意象含义3、相关诗歌举例4、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11 意象名称:月亮111 意象含义:在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赋予多种含义。
它可以象征团圆,因为月圆之时人们渴望亲人相聚。
同时,月亮也能代表思念,游子望着明月思念故乡,爱人借月遥寄相思。
此外,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
112 相关诗歌举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1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通常传达出孤独、寂寞、思念、惆怅等情感,营造出清幽、静谧、悠远的氛围。
12 意象名称:柳树121 意象含义:柳谐音“留”,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惜别之意。
柳枝的柔软、细长也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婀娜多姿。
122 相关诗歌举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2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多传达出离别、伤感、忧愁的情感,营造出凄楚、哀怨的氛围。
13 意象名称:梅花131 意象含义: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孤傲的品质。
也常被用来隐喻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132 相关诗歌举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13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坚韧、不屈、高雅、脱俗的情感,营造出清冷、高洁的氛围。
14 意象名称:菊花141 意象含义:菊花一般在秋季开放,不与百花争艳,象征着隐逸、淡泊、高洁的品格。
142 相关诗歌举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14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闲适、悠然、超脱、清雅的情感,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氛围。
15 意象名称:鸿雁151 意象含义: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春季北归,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
导读:本文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含义杜鹃
⊙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例3: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例4: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例5: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例6: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例7: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例8: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鹧鸪
⊙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1: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例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鸿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例1: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例2: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例3: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例4: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例5: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例6: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例7: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例8: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
例9: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例10: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
鱼
⊙自由惬意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
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默写 1.《离sao》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sao》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sao》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sao》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sao》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8.《离sao》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9.《离sao》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离sao》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1.《离sao》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