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_我不拖拉_1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3《我不拖拉》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3《我不拖拉》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不拖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克服拖拉,提高效率。
教材中包含了生动的插图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往往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容易产生拖拉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激发他们改正拖拉习惯的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拖拉的不良后果,学会如何克服拖拉,提高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积极主动面对任务的态度,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学会如何克服拖拉,提高效率。
2.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的故事插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拖拉的不良后果,让学生明白克服拖拉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克服拖拉,提高效率。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4.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管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改正拖拉的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拖拉的不良后果–影响学习和生活2.克服拖拉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三个方面进行。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第1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我不拖拉》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我不拖拉》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拖拉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的改善拖拉的行为。
学生在成长中的总是会存在拖拉问题,爱拖拉是天性。
特别是在年龄小,神经动作发育不协调,加上缺乏必要的锻炼,做事非常缓慢才能做好,把持的住。
我们一定要去理解并接受生活中,学习上儿童较慢的行为。
帮助分析判断分析出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协助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逐步让学生知道做事需要适当加快节奏,有一定的效率。
本课主要采用交流讨论、经验借鉴,小故事等方法。
重点在于用实际行动和“拖拉”说再见,养成基本的学习、生活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来说,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学生常犯做事“拖拉”的毛病。
他们年龄均在7岁到9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自我控制力弱,完全不懂自己的生活,更不会进行反思,大多行动是突发的,主观的,需要受到督促,教导行动,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
家校要更加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协助孩子改掉不良的习惯,促进孩子进步。
三、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拖拉”现象。
2.拖拉的定意,认识到拖拉会造成不良后果。
3.告别“小磨蹭”,当个“行动派”。
4.培养时间观念,锻炼做事技巧,养成做事主动的良好习惯。
5.进行各项专注力训练。
6.日常多让孩子尝试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溺爱。
7.培养学生做事细心。
8.懂得“拖拉”是不良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拖拉”的现象,生活上不找“借口”。
2建立时间观念,告别“拖拉”的不良习惯。
难点:1坚持做各种专注力训练2锻炼做事技巧,争当“行动派”,拒绝溺爱。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PPT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拖拉现象活动1认识“拖拉”师:同学们好,老师今天和你们一起学习“我不拖拉”,老师给同学们看看这些生活中的行为,是不是都经常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呢?师:老师提问一下,还有谁知道其他的“拖拉”行为?生:上厕所玩手机生:在公园玩时总是拖延回家时间。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我不拖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我不拖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为主要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活动,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负责任等品质。
本课《我不拖拉》通过一个小朋友拖拉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守时守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拖拉。
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经常遇到拖拉的问题,却不知道其不良后果。
因此,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知道守时守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不拖拉,守时守约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尊重他人、负责任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知道守时守约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不拖拉,守时守约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拖拉的不良后果,从而认识到守时守约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拖拉的例子,以及如何改正拖拉的习惯。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不拖拉,守时守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课件:《我不拖拉》的故事课件,包含动画、图片等元素,生动有趣。
2.准备讨论卡片:分发给每个学生,用于分组讨论时记录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准备实践道具:如计时器、小闹钟等,用于课堂上让学生实践合理安排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动画课件展示《我不拖拉》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拖拉问题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述故事《我不拖拉》,让学生了解拖拉的不良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时守约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拖拉的例子,以及如何改正拖拉的习惯。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3《 我不拖拉》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三、拖拉辩论会,感受拖拉危害
1.通过交流,我们找到了许许多多拖拉的小蜗牛,那你觉得,拖拉一下没关
系吗?
2.有两种意见,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你想说什么?
3.因为你,集队速度慢了,和楼上的班级碰到一起,造成拥堵,还有小朋友因此摔跤。
慢呢?
预设:①赖床了,起床就慢了。
②穿衣服磨蹭,慢了。
4.小结:孩子们,在家里,吃饭、洗漱、穿衣服磨蹭都造成了拖拉,时间就这样溜走了。除了家里,学校里也有许多拖拉现象,让我们坐上时间的小马车,去找一找吧。
板块二:学校里的拖拉
过渡:在学校里,你找到了哪些拖拉现象?
聚焦交作业拖拉
1.听录音:“等一下,还没完”,为什么他们这么慢?
生活中的小拖拉,凡是都要等一下,不改这个坏习惯,可能带来大麻烦。
结语:拖拉真是一个坏习惯,那有没有告别拖拉的好办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现在让我们坐上时间的小马车,结束我们今天的这堂课吧。
预设:①不会整理,总是找不到本子在哪里。②下课第一时间想着玩,忘交作业。
③动作太慢,写了擦,擦了写,本子都破了。
2.小结:原来如此,怪不得总是这么慢。
孩子们,除了交作业拖拉,你发现咱们班还有哪些拖拉现象呢?四人小组先讨论。哪个小组先来交流?
聚焦吃饭拖拉
1.小朋友们,为什们他们吃饭那么慢?预设:①边说话边吃饭
②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
2.小结:一边说话,一边吃饭,真拖拉;是呀,时间就浪费在挑挑拣拣中。
聚焦课间准备拖拉
1.为什们他会这么慢?(学生交流)
2.是呀,下课想着玩,不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不拖拉》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不拖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不拖拉》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一个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拖拉行为的不好,以及如何克服拖拉,提高自己的效率。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
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拖拉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拖拉行为的危害,帮助他们找到克服拖拉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拖拉行为的不好,明白及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克服拖拉,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拖拉行为的不好,以及如何克服拖拉,提高自己的效率。
2.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拖拉行为的不好,以及克服拖拉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拖拉经历,互相借鉴克服拖拉的方法。
3.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克服拖拉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情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游戏道具和奖品。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导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呈现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拖拉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故事,让学生了解拖拉行为的不好,以及如何克服拖拉,提高自己的效率。
引导学生认识到及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克服拖拉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我不拖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我不拖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不拖拉》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守时、不拖延。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认识到拖拉的危害,学会克服拖拉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拖拉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模糊,但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拖拉的现象,对于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克服拖拉有一定的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知道守时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守时、不拖延。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拖拉的不良后果,理解守时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克服拖拉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拖拉的危害,学会克服拖拉。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克服拖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材料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展示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不拖拉》。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有关拖拉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拖拉的不良后果。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拖拉的现象?拖拉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克服拖拉,做到守时?每组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游戏:时间管理大师。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克服拖拉。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供您参考,篇一:我不拖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
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教学重难点: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环节1 :故事导入,感知拖拉师: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根据教材第10—12 页绘本《拖拉鸟》的故事制作动画片,课上播放,故事只讲到拖拉鸟的窝一直还没有搭好。
)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大家知道这只鸟为什么叫“拖拉鸟”了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不急、明天)师:大家喜欢这只名叫“拖拉”的鸟吗?为什么?生:(略)(教师板书:拖拉)点评:该教师巧妙、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对小绘本的运用,让学生既看故事,又讲故事,分析拖拉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教育引导自然展开。
环节2 :联系实际,了解拖拉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拖拉鸟”一样的同学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其中有教材第10 页正文中的两幅图,另外还补充“抓紧时间做作业”“打扫卫生”等图片。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仔细观察,然后交流,再推举发言人进行集体交流。
)生1 :我发现第一幅图中的同学很拖拉,因为爸爸妈妈叫他吃饭,可是,他却只顾着玩,跟爸爸妈妈说“等一下”。
生2 :我发现第三幅图中的同学也很拖拉,因为老师要收本子了,可是他的作业还没完成。
(教师相机板书:等一下、还没完。
)师:同学们可真棒!大家发现,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的人,都跟这只鸟一样,有做事拖拉的毛病。
3我不拖拉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3 我不拖拉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拖拉”这个概念;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3.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约束力,不拖拉,提高自己的效率。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拖拉”的含义;2.让学生认识到拖延的危害;3.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2.绘本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拖拉的情景,例如:起床、刷牙、写作业等,让同学们描述自己的拖拉情况,引出“拖拉”这个概念。
2.学习(15分钟)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朗读课文前说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学生自读下面的短文:我常常会因为拖拉而错过很多好玩的事情,拖拉还会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所以我决定“我不拖拉”了。
接着,教师让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小女孩为什么决定“我不拖拉”了?2.拖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3.阅读(10分钟)教师分发本节课的课文,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标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
4.思考(15分钟)教师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有过因为拖拉而失去的机会吗?2.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容易让你们拖拉的事情?5.表演(20分钟)教师请同学们自行编写一段拖拉的场景,并对其进行改编,展示正确、及时、高效地完成任务的方式。
6.总结(5分钟)教师点评同学们的表演,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和积极的改变方式。
最后,教师祝福同学们“我不拖拉”,让同学们用一周的时间试着改变自己,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约束力。
五、课后作业1.整理思路,撰写一篇感想;2.根据所学内容,列出自己一天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根据情况安排合理的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带入生活话题,让同学们了解了拖拉这个概念,并认识到其不良后果。
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培养了同学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高效完成任务的意识。
其中课堂氛围活跃,同学们合作互动,但同时也存在内容安排较紧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满足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拖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学习、做事拖拉行为的表现。
2.认识到做事拖拉的危害,初步树立时间观念。
3.找到克服拖拉的方法,知道抓紧时间做事的重要性,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
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到拖拉的危害,找到克服拖拉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三课《我不拖拉》。
四、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了解拖拉的表现
1.谈话: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同学,他们在学习做事时,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找找。
2.呈现拖拉的表现:表
现 1:做事磨蹭。
表现
2:做事不专心。
表现 3:没有时间观念。
表现 4:迟迟不想开始。
3.教师引导:他们的回答是什么?从他们的回答中你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学生交流发现的相似之处。
小结:像他们这样办事缓慢、没有时间观念、经常拖延的现象就叫拖拉。
如果经常这样,那就会养成拖拉的习惯。
4.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学
生交流生活和学习中的拖拉现象。
5.小结:看来,小拖拉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设计意图】创设场景,引导学生知道拖拉的表现,也为开展后边的教学内
容做好铺垫。
(二)环节二:懂得拖拉危害大
1.教师提问:有些同学说,拖拉一下没关系,不会给生活带来太大影响。
拖拉一下真的没关系吗?让我们来听听拖拉鸟的故事。
2.听《拖拉鸟的故事》,初步领悟道理。
3.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明理。
(1)拖拉影响事情的顺利完成。
(2)拖拉会浪费时间,甚至耽误事。
4.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深入明理。
场景一:疫情暴发,医务人员要驰援武汉。
场景二:春耕时节,农民开始播种。
场景三:一个同学边写作业,边玩儿玩具。
5.小结:其实,无论是做什么工作,拖拉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有时
还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板书:我不拖拉拖拖拉拉危害大抓紧做事习惯好
【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意识到拖拉是个不良习惯,是浪费时间的表现,会给自己、他人和集体都带来严重影响,树立摆脱拖拉坏习惯的愿望。
(三)环节三:摆脱拖拉的方法
1.过渡:同学们,怎样才能摆脱拖拉,养成抓紧时间做事的好习惯呢?你们有
什么好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帮助这四位同学吧。
2.解决不同的拖拉问题:
问题一:做事磨磨蹭蹭、不按时做事。
(解决方法: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问题二:做事不专心。
(解决方法:排除干扰。
)
问题三:没有时间观念。
(解决方法:学会用小闹钟提醒自己抓紧时间。
)
问题四:不愿意做事,总是拖延“等明天吧”。
(解决方法:自己跟自己的
拖拉心理对话。
)
3.辨析导行
过渡语:很多同学都愿意改掉拖拉的毛病,看看这些同学做法好不好?为什么?改掉拖拉有什么方法吗?
方法一:要懂得自律。
方法二:坚持树立时间观念。
方法三:坚持养成好习惯。
【设计意图】根据课中提到的拖拉现象,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结合拖拉的根
本原因和自身实际情况,找到解决拖拉问题的办法,突破教学重点。
(四)环节四:总结提升
1.教师引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拖拖拉拉危害很大,要养成抓紧时间做事的好习惯。
每个人心里都该有个小闹钟,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板书:抓紧时间做今日事今日做
3.结束语:
有人说,作业题写错了,可以用橡皮擦掉重新写;画儿没有画好,可以换一张纸重新画。
但是,世界上有一样东西,一旦失去了,永远都不会重来,那就是时间。
它一分一秒的在流逝,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
同学们,希望你们都能管理好时间,抓紧时间做事情。
祝福你们都能早日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成为不拖拉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鼓励学生努力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