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外音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中外音乐文化鉴赏基础

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班陈富强3011204002中外在音乐上的区别是很容易就能听出来的。
长期熏陶于中国文化而生长的人,对于西方管弦乐、交响乐总有一种奇怪与好奇,而听中国民歌则有倒不出的熟悉。
西方音乐从十九世纪初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古典音乐整个的主题是宫廷,更多的是为贵族演奏,而很少写出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音乐。
到了浪漫主义,作曲家或演奏者注重了自己内心对音乐的理解、体会。
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32首钢琴奏鸣曲,9首交响曲奠定了他在音乐界绝对的地位。
听贝多芬的《月光曲》,清新而恬静,优雅而有一种淡淡地美,和着它缓缓流畅的旋律,如同身临其境月光下的海滩,任皎洁的月光扑打在脸上,任微微的海浪声冲洗着耳根,你好像真感受到了海边的微寒,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这就是浪漫主义音乐典型的特点,这是音乐家将自我完全陶醉于音乐创作的盛果。
《命运交响曲》,它的起篇会让你感到很刺耳,当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时,就会被深深震撼,贝多芬当时已经两耳失聪,天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是一个多大的灾难。
听《命运交响曲》,你就会深刻体会到贝多芬的不屈,他的坚强的毅力。
歌曲之王舒伯特,舒曼,肖邦,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都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他们的共同点便是,用不同的人生经历创作出了同样感动人的旋律,舒曼与克拉拉的浪漫爱情故事,勃拉姆斯对欲望的控制,肖邦的赤子之心,“他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波兰不会亡”。
中国音乐的精粹是流传在民间的各地民歌,它们是广大劳动人民对自身生活的反映,最早的是《诗经》。
中国近代有三次人口大迁移,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其中走西口便发生在著名山西民歌流传地域。
民歌《走西口》歌唱了一对青年夫妇离别的情景,它没有贵族离别的优雅,有的是农民的淳朴,是淳朴的浪漫,是不舍的依依惜别。
憨厚的旋律加上当地的口音传递出独有的感情。
郭兰英的《我的祖国》,尖锐的嗓音唱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近年来,中西音乐融合而写出的作品逐年增加,既能欣赏西方音乐的不羁,又能体味中国音乐的乡土风情。
中外音乐鉴赏总结

中外音乐鉴赏总结篇一: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课程,音乐鉴赏这门课终于圆满的结束了,可以说这门课对我的影响与改变是特别大的。
她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一些音乐的基本基础、种类、历史发展等等的,而且每次课都能欣赏到很多很多优秀动人的旋律,使我心情愉快,特别是在结束了一周忙碌的课程后能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同时这门课更是改变了我对音乐以前的一些看法,甚至是一些人生的态度。
另外,在这门课上我还真正的体会到了大学课堂的感觉,很轻松,很教会人东西。
总之,我很是喜欢这门课。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介绍自己,说自己有40年的教龄。
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完了,这门课肯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可能是上世纪的教学方法甚至古板死眼的,我不禁对我的选择充满了后悔………可是后来我发现,这门课不是我想象这个样子的,老师上课的方法十分符合我们的上课方式,课堂上轻松又自在,每次课除了讲一少部分的精辟的内容后,一般都是给我们欣赏一些美妙的音乐和精彩的电影,让我们自己去学习体会,我个人一直认为,大学就应该摆脱高中时那种醍醐灌顶的施教方法,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才会更加锻炼学生个人能力。
同时呢,老师在给我们欣赏之后,还会给我们一些简单而精彩的赏析,让我们更好地去学习发现。
我认为这一点是其他很多课所不具备的。
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和电影的人,我喜欢听音乐,流行歌曲,经典老歌,钢琴曲都有涉猎,我也喜欢唱歌,是我们寝室的麦霸,我认为好的音乐不单要听,还要亲身体会,因为好的音乐可以诗人心情愉快,甚至是改变人生;我爱看电影,不管片,军事片,舞台剧,历史剧,武侠剧还是什么的,我都喜欢看,可以说我家里的各种碟片足以开一家小型音像店的了。
但是在这门课上,我欣赏很多曾经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是最近流行的,不过不管是哪一样,都深深的吸引着我,看那场面宏伟的交响曲,动人心魄的舞台剧,历史悠久却是当时中国文化的瑰宝的思路飞雨,每一件都是那么的动人心弦,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渗透进人们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甚至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甚至找到灵感和力量。
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我经常参加各种音乐会和演出,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我积累了一些音乐鉴赏的心得体会。
首先,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音乐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它们有着独特的韵律、旋律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欣赏音乐时,我会尝试去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当我欣赏古典音乐时,我会思考作曲家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
而当我欣赏流行音乐时,我会关注歌词的含义和情感表达,这有助于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
其次,音乐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情感表达。
音乐是一种无需言语的情感表达方式,它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来传达情感,触动人的心灵。
在欣赏音乐时,我会尝试去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有时候,当我听到一首悲伤的乐曲时,我会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和心痛;而当我听到一首欢快的乐曲时,我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和兴奋。
这种情感的传达和共鸣是音乐的独特魅力,它能够让人在音乐的世界里得到情感的滋养和宣泄。
此外,音乐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创作,它需要作曲家和演奏者们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
在欣赏音乐时,我会尝试去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创作过程和思想,这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有时候,当我了解到一首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灵感时,我会对这首音乐作品产生更深的情感共鸣和赞赏。
这种创造力的体现和艺术价值的传达是音乐的独特魅力,它能够让人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总的来说,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渗透进人们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甚至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
在欣赏音乐时,我会尝试去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赞赏音乐作品的创造力和艺术价值。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引言:音乐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跨越国界、文化、语言的差异,以其独特的方式感染和触动人们的心灵。
中外流行音乐作为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听众。
本文将分析中外流行音乐的鉴赏,探讨其特点与魅力,并对其在当代音乐文化中的影响进行思考。
一、中外流行音乐的特点1.多样性:中外流行音乐在类型和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
无论是摇滚、流行、嘻哈还是电子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例如,中外流行音乐在编曲、节奏、歌词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展现出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魅力。
2.融合性:中外流行音乐具有融合不同文化和音乐风格的特点。
其中,西方乐器和流行曲风对于中外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中外流行音乐也融入了传统音乐和民族元素,使得其更具独特性和魅力。
3.富有情感:中外流行音乐以其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打动人心。
歌手通过歌曲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使得听众可以与之产生共鸣。
例如,一些情歌以其深情款款、动人心弦的旋律和歌词,使得人们在体验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了爱、喜悦和悲伤等情感。
4.反映时代:中外流行音乐反映了当代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变化。
无论是歌曲的主题、歌词还是音乐视频的表现形式,都展现了对社会现象、个人体验和情感状态的记录和反思。
例如,一些流行歌曲通过歌词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人们追求梦想和快乐。
二、中外流行音乐的魅力1.情感共鸣:中外流行音乐以其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触动人心,使人们能够与歌曲内涵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通过歌词、旋律和演唱者的表演,中外流行音乐成功地激发了听众的情感体验,让人们有机会通过音乐来释放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文化认同:中外流行音乐作为具有强烈文化认同的音乐形式,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听众。
无论是中文歌曲还是英文歌曲,中外流行音乐通过具体的语言、旋律和文化元素,将听众带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提供了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的机会。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音乐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上上承前人,发扬光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韵味。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不可小觑。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韵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色和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包括琴、瑶、笛、鼓、磬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琴、瑶、鼓、箫。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方式也别具一格,音乐家不仅要在演奏中准确地把握音高、音长,更要以情感和内心的感觉来演奏,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各种音乐形式也各有特色。
四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阳春白雪》、《演武长春》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其中《高山流水》强调音乐的自然流畅,反映了中国人崇尚道德精神的情感。
《广陵散》则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复杂的音乐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音乐的一支恋歌”。
在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音乐爱好者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都非常感兴趣。
在国际音乐节、音乐大赛中,中国传统音乐往往也是颇具竞争力的表演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世界音乐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展示中国音乐的优秀作品,丰富了世界音乐的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展示给全球听众。
2.推动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音乐自古就已经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壮大,对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中外音乐家开始关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合作演出、交流讲座等方式增进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了解。
古代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古代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人类文明进程做出重要贡献的音乐,在不同历史背景、多元文化交汇的情境下,不断地得到新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音乐向来都能跨越各种国界和文化的差异,成为不同民族之间连接的桥梁。
对于古代的中外音乐文化,其交流与融合更是各不相同。
本文旨在讨论古代中外音乐文化如何在交流与融合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一、中外音乐交流的开端追溯到史前时期,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战争、交流贸易和移民等方式进行的。
中国古代在与外国进行交往的同时,也将各种音乐形式带入中国,从而改变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
其中,蒙古族和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在汉朝时期便得到了广泛传播,该音乐制作和表演在中国的广域地区独具特色。
另外,唐代的阿拉伯音乐也影响了中国音乐的演进,成为了唐代广为流传的音乐形式之一,这些音乐作品是阿拉伯音乐和中国音乐的杰出融合。
二、中外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在经过长期交流的基础上,中外音乐文化产生了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影响往往体现在各种音乐元素、创造方式和乐器制作等方面。
例如在中国,对欧洲的仪式音乐的广泛接受,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改革注打下了基础。
而在西方文化中,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的音乐文化也经过了相互渗透,为各国的音乐文化提供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三、中外音乐文化的融合现象汇集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中外音乐文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意式交响乐和中国民族音乐互动的环境下,出现了意大利组曲《中国龙的传说》,该作品带有浓郁的东方气息,同时也有欧洲音乐文化的叙事特点。
在现代音乐艺术方面,中外音乐文化也展现了强烈的融合趋势。
例如,青年作曲家杨洪基所写的新派民乐中,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各种现代音乐形式及流行音乐的元素,形成了充满作为性的新的音乐风格。
四、结语总之,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一种不断创造新时代的音乐文化的新的途径。
在我们面对全球化和国际标准化的今天,探索自己的音乐文化,拓展音乐艺术的视野,是音乐人、作曲家不断前进的方向。
中外艺术歌曲的认识与感受

中外艺术歌曲的认识与感受
中外艺术歌曲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认识与感受。
对于中外艺术歌曲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文化传承:中外艺术歌曲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和传承的,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通过欣赏和研究中外艺术歌曲,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2. 音乐风格:中外艺术歌曲在音乐风格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腻的音乐构建,常常以柔美、含蓄的方式表现情感;而西方艺术歌曲则更加注重声乐技巧和音乐结构,风格多样,既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也有古典主义的严谨。
3. 表达主题:中外艺术歌曲的歌词内容多样化,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文艺术歌曲常以诗词为歌词,反映了人生哲理、爱情情感、自然景观等主题;而西方艺术歌曲的歌词则涉及更广泛的主题,包括历史故事、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等。
对于中外艺术歌曲的感受,则因个人经历和审美偏好而有所不同。
中外艺术歌曲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歌词表达,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有些歌曲可能会带给人愉悦和温暖的感觉,有些歌曲可能会引发思考和内心的共鸣,还有些歌曲可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震撼。
总之,中外艺术歌曲是文化交流和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歌曲,能够丰富个人的审美经验、改变对世界的认识,并在不同文化之间构建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谈中外音乐交流对我国音乐教育产生的影响

谈中外音乐交流对我国音乐教育产生的影响
首先,中外音乐交流使我国音乐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始终以“严谨求实、静心修身”为主,但在外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下,我国音乐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变。
现在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强调开放性、多元化,并逐渐采用欧美先进的音乐教育方法、技巧和科技手段,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也有益于培养国际化的音乐人才。
其次,中外音乐交流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中外音乐交流的深入,不仅展示了我国的音乐资源,也让国外音乐学者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从而为我国音乐教育国际交流搭建了平台。
同时,国外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也将带动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从而走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国际化。
最后,中外音乐交流也为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加深与不断深化,国内外音乐人才间的共同合作越来越频繁,也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特别是在与欧美国家的音乐交流中,我国的年轻音乐人才不仅能够学习到国外音乐教育的理念,更能够与国外音乐人才开展合作,共同探索音乐的发展方向,这显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中外音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中外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我自己对器乐音乐的爱好也比较广泛,中国的二胡、古筝、胡琴、琵琶;国外的管弦乐、大提琴、钢琴等等。
从器乐的不同,就能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文化。
现把我表达一下对听这些乐曲的一些感受和理解。
首先谈谈我对民族器乐音乐的感受。
我国的器乐发展源远流长,可分为吹奏乐器、弹奏乐器、拉奏乐器、打击乐器,有二胡、琵琶、古筝、胡琴等等。
其中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二胡了,音色柔美,细腻柔情。
二胡中最让人熟知的是《二泉映月》了,是由民间音乐家阿炳所作,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真切意情,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阿炳的乐曲和琴音民族风格浓郁,很自然的带有一种忧郁愤懑的情调和拧折不弯的大丈夫气概。
《二泉映月》所以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原因,正是这首乐曲感人的魅力所在。
我第一次听《二泉映月》的时候,二胡独特的音色就深深打动了我,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
在我看来唯有也只有二胡能演奏出《二泉映月》的真实情感,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除了二胡以外,琵琶也是一种流传久远的乐器,其代表作《十面埋伏》广为流传。
“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的琵琶音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两军交战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
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
其感人如此。
”
总的来说,民族器乐音乐给我的感受是一般以单奏为主,更加自由和自然。
而西方器乐音乐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我看来,不管是古典主义时期还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器乐都是以交响乐为主。
在古典主义时期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交响乐中比较经典的是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
《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
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博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
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锐。
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
从《第五交响乐》可以看出,西方交响乐给人的感觉是气势磅礴,比较整齐,成为现在世界音乐的主流。
以上就是我对中外器乐音乐文化的感受,他们各有所长,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