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手术方法详解
一网打尽!跟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一网打尽!跟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专业年会员01概述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经常作为多发骨折的一部分,常常合并脊柱及下肢近端的骨折。
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当会使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导致足跟增宽、高度减低、平足畸形,足内翻或外翻等变化。
因此,恢复后足的正常生物力学解剖和功能成为跟骨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02解剖特点•不规则的长方体•6个面,4个关节面•外侧皮质薄,骨面平坦•内侧突起为载距突,骨质坚硬•跟骨外侧壁走行腓骨长短肌腱•腓肠神经位于腓骨肌腱的后方•内侧走行胫后神经血管及肌腱跟骨上面观跟骨内侧面跟骨外侧面跟骨常用的测量指标:Bolher角和Gissane角左图Bolher角: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为25°~40°;右图Gissane角:跟骨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夹角,正常为120°~145°03损伤机制关节外骨折(不累及距下关节):扭转暴力,肌肉牵拉暴力,直接暴力等关节内骨折(约占75%,累及距下关节):轴向暴力(坠落或交通事故等)04X线检查1.侧位片(1)非负重跟骨外侧位: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对侧下肢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足外侧紧靠暗盒,跟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跟距关节,垂直于检查床面入射。
A.摄影方法;B.X线显示可清晰显示跟骨形态及跟距关节面,在评价跟骨骨折时非常重要,同时可在此体位测量跟骨结节关节角等。
(2)负重跟骨外侧位:站于检查床或检查架上,被检侧足负重,身体重心位于此足,紧靠检查床或检查架外缘,足外侧贴近平板探测器,对侧膝关节屈曲置于被检侧足前,跟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跟距关节,垂直于平板探测器入射。
A.摄影方法;B.X线显示可清晰显示跟骨形态及跟距关节面,在评价跟骨骨折时非常重要,同时可在此体位测量跟距角等。
跟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步骤

跟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步骤跟骨骨折做了内固定,到时候取出来也有一套流程呢。
一般在手术前呀,医生护士就会来跟你唠唠嗑,了解下你的基本情况,像是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啦,心里紧不紧张之类的。
然后就会让你换上手术服,躺在手术推车上被推进手术室。
进了手术室,那里面可都是各种仪器设备。
麻醉师就会闪亮登场啦,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能是局部麻醉,也可能是腰麻之类的。
打麻醉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小疼,就像小蚂蚁咬了一口,不过很快就会麻麻木木的啦。
等麻醉起效了,主刀医生就开始动手啦。
医生会先在之前做手术的地方附近进行消毒,那消毒棉球在皮肤上擦来擦去,感觉凉凉的呢。
消完毒就会铺上手术巾,只露出要手术的那块小地方,就像给手术部位搭了个小帐篷。
接着呢,医生就要找到内固定的位置啦。
这时候医生就像个寻宝小能手,凭借着之前手术的记忆和各种经验,小心翼翼地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这个切口不会特别大,但是也得能让医生看清楚里面的情况呀。
切开之后呢,医生就会把那些固定骨头的东西,像钢板呀、螺丝钉呀什么的,一点一点地取出来。
这个过程就像是从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取出小零件一样,得特别小心,不能伤到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那些螺丝钉可小了,医生要用专门的工具把它们拧出来,每一下都得稳稳当当的。
把内固定都取出来之后,医生还会仔细检查下伤口里面,看看有没有出血的地方,要是有就会赶紧处理好。
然后就会把切开的组织一层一层地缝合起来。
缝合的时候就像缝衣服一样,不过这可比缝衣服精细多啦,每一针都有讲究。
手术结束后,医生护士就会把你推出手术室,送到病房里休息啦。
这时候你可能还迷迷糊糊的,不过不用担心,医生护士会一直在旁边照顾你,告诉你一些术后的注意事项,像伤口不能沾水呀,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活动之类的。
总之呢,跟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有专业的医生护士在,就像一群小天使守护着你,会让整个过程顺利又安心的呢。
跟骨骨折的治疗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 路选择
外侧入路(外侧扩大 “L”形切口):比较符合跟骨 外侧解剖的特点, 虽然创伤相对大, 但损伤外侧结 构的机会少,显露清晰,目前最为常用。
自外踝上3~5cm、 跟腱前缘或腓骨后缘 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 点,切口向下至足背皮 肤与足底皮肤交界水 平, 再折向前, 至第五 跖骨基底近侧1cm。
撕脱骨折——联合腱猛烈收缩牵拉跟腱附着部 鸟嘴样骨折——直接暴力 无移位:跖屈位石膏固定4~6周或经皮空心螺钉固定 复位失败可切开复位固定
治疗————关节外骨折
(三)跟骨结节内、外侧突骨折
少见、多无移位,石膏外固定或经皮螺钉、钢针内固 定
治疗————关节外骨折
(四)载距突骨折 有移位者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6周 不要轻易切除骨折块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选择
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载距突入路。
内、外侧联合入路。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选择
外侧入路较为符合根骨的解剖特点,能较为 方便地实现根骨内固定,显露较为清晰,也 有建议采用扩大的外侧入路
足外侧跟腱止点处, 弧形向前止于外踝前 下约2.5~3cm
带
外侧切口骨折的显露:
3枚克氏针分别打入腓骨远端、骰骨和距骨;折弯, 显露跟骨外侧面。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关键问题的处理
7.手术切口是足背与足底皮肤交界,腓骨后院与跟腱 外缘连线后三分之一处,切口不能偏前或偏足背,宁 可偏足跟、足底一些
8.缝合:深筋膜一层是关键,缝好该层就好,然后直 接缝合皮肤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选择
选用广泛外侧入路和术中软组织保护,能明显减少术 后切口愈合问题。感染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也明显降 低。
跟骨骨折复位微创手术治疗技巧技术指南

跟骨骨折复位微创手术治疗技巧技术指南常规外侧L入路是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经典入路,虽然暴露彻底,但切口长,软组织剥离多,容易导致软组织延迟愈合、坏死、感染等并发症。
加之对微创美观追求,跟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得到推崇。
广泛外侧入路,切口垂直部分起于腓骨尖端稍近端、跟腱的前方。
切口水平部分正好在跟骨外侧动脉供血的瘀紫皮肤的远端,止于第五跖骨基底部。
两部在足跟部相连,形成一个略呈弧形的直角。
图源: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经皮撬拨复位上世纪20 年代,Böhler 发展了牵引下复位跟骨的微创治疗方法,此后相当长时间内,牵引下经皮撬拨复位成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主流方法。
适用于距下关节内骨折块移位程度较轻的骨折,如Sanders II 型及部分 Sanders III 中舌型骨折。
对于距下关节面塌陷严重的 Sanders III 型及粉碎性Sanders IV 型骨折,撬拨复位难度较大且不易实现跟骨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其对跟骨宽度的恢复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纠正畸形,常遗留不同程度跟骨外侧壁外膨,导致外踝下方与跟骨外侧壁撞击,腓骨长肌腱移位或卡压,引起腓骨肌腱撞击综合征、跟腓撞击痛及腓骨长肌腱炎。
Westhues/Essex-lopresti 技术。
A.侧位透视确认塌陷的舌形骨折块;B.水平面 CT 扫描显示为 Sandess IIC 型骨折。
两图中均可见跟骨前部明显粉碎。
S. 载距突。
C. 因严重的软组织肿胀和水疱而无法使用外侧切口;D. 侧位透视显示关节面(虚线)和距骨塌陷(实线)。
E 和 F. 沿舌形骨折块下方平行置入两枚空心钉导针,虚线为关节线。
G. 屈曲膝关节,上撬导针,同时跖屈中足复位骨折:H.由于跟骨前突粉碎,一枚 6.5 mm 空心螺钉固定至骰骨,另两枚 2.0 mm 克氏针跨距下关节固定维持复位。
图源:曼氏足踝外科学。
跗骨窦小切口切口为腓骨尖远端 1 cm 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1948 年, Palmer 首次报道跗骨窦小切口。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跟骨骨折是最容易导致残疾的下肢骨折之一。
早期并发症,长期的疼痛,创伤后关节炎和再手术非常常见。
这种损伤的治疗很有挑战,最佳治疗方案也存在争议。
微创入路近年来得到很好的普及,对降低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可能有潜在的益处。
病理解剖和流行病学大部分跟骨骨折由高处坠落和交通伤等高能量暴力引起,为关节内骨折。
尽管各个年龄层都可能患病,但多为工业领域的较年轻患者。
因此人口学上的特点和伤后致残情况,本病的社会经济学效应非常巨大。
有报道伤后3~5年有很高的伤残率。
跟骨骨折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比遭遇其他骨折或有严重内科疾病,如器官移植或心梗的患者都要差。
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损伤。
典型的跟骨骨折为下肢轴向暴力时,距骨撞进跟骨造成。
而准确的骨折形态则取决于受伤时足的位置、患者的骨量和暴力的大小。
伤后足跟变短、增宽、内翻移位。
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显著的软组织肿胀和损伤。
严重的肿胀、骨折、水泡,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都可能出现。
也常合并腰椎和其他下肢骨折。
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复位好坏是达到成功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挑战因素之一。
在损伤时的关节软骨损伤及继发的关节骨块移位会导致创伤后关节炎。
跟骨骨折的分型和治疗策略很大程度上由距下关节受累范围决定。
关节内骨折01分型和影像学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包括平片和CT。
平片应当包含侧位和足正位,以及 Harris 跟骨轴位。
在侧位片中,Böhler角减小, Gissane角增大,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塌陷(图1)。
如果后关节面仅有外侧部分塌陷移位,可以看到双边征(侧位片中后关节面的关节线内侧部分均可见)(图2)。
足的正位可以显示骨折向前结节和跟骰关节延伸范围。
轴位片可以展示内翻移位和跟骨结节短缩程度。
对大部分关节内骨折来说,CT能有效的评估关节受累范围和移位程度(图2-图B、图C、图D 及图3- 图A和图B)。
图1:一名38岁男性的侧位片上可见关节内移位,跟骨高度丢失,关节骨块压缩,Böhler 角减小,Gissane角增大。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

透视下用血管钳钳夹异物, 往往因为探入的方向与异物不在
同一个平面而定位不准 。在直接透视下较难保证探人方向的
匙状 口, 钳夹异物后易产生向中心靠拢的力量, 不向四周滑 移, 易于持稳异物。因其轴节以上为一个无须张开的长柄状 体, 对切口要求较小, 且可依定位器准确深人, 尤其适用于较 小光滑的异物。 对于陈旧性异物, 位置往往较为恒定, 但周围 有纤维组织包裹, 定位后须沿直线方向逐层切开, 仔细解剖, 以免损伤重要神经、 血管。
5 . 56
环定位器, 难以保证探入方向的准确性。 另外, 钳口张开时呈
“ 形, V” 钳夹较圆滑异物时, 则产生向远端 滑动 的分力而使异 物容易滑脱 , 并改变异物位置。 我们采用髓核钳 , 因其远端为
[] 3
邢 光 富 , 峻 , 杰 , 软 组 织 内移 位 金 属 异 物 所 取 范 杨 等. 方 法 的研 究 ( 1 1 附 报 告 )J . 科 理 论 与 实 践 , 5 9例 []外
跟骨骨折大部分属关节 内骨折 , 其治疗原则也一样, 即应行解剖复位, 稳定的 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这样才能获得 良 好的治疗效果。自 2 年9 @4 月至 20 年 5 对 2 07 月, 2例 2 足跟骨骨折患者手 5 术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使用的工具亦有较高要求。 普通的血管钳由于轴节以上迅速
扩宽 , 对于较深 异物势必要 求入 口较大 , 且要穿过 双“ 型 U”
[ ] 王 军 , 宝 才 , 良军. 超 在 5 2 何 陈 A 7例 软 组 织 异 物 定 位 及 手 术 中的 应用 [] 实用 外科 杂 志,977 1) j. 18 , ( 0 :
(盛)跟骨骨折的手术技巧探讨

1)、非手术方法:
包括手法复位和跟骨撬拨术 注意:非手术方法难以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因 为跟骨畸形愈合将发生,跟骨关节面未获得复位 、跟骨仍然短缩或者增宽、距骨在踝关节中仍然 处于畸形的背屈状态,跟骨外侧壁引起撞击征和 腓骨长短肌腱卡压征等。 所以:只适用于患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禁忌手术 的各种类型骨折,或者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无法行 手术固定,或者少许简单的关节内骨折。
2、Sanders分型系统
Sanders分型基于冠状面CT扫描。在冠状面上选择跟骨后 距关节面最宽处,从外向内将其分为三分A、B、C,分别 代表骨折线位置。这样,就可能有四部分骨折块,三部分 关节面骨折块和二部分载距突骨折块。
Sander`s分型:
• II型:二部分骨折 ,根据骨折位置在A、 B或C又分为IIa、IIb、 IIc骨折。 • III型:三部分骨折 ,同样,根据骨折位 置在A、B或C又为 IIIab、IIIbc、IIIac骨 折。典型骨折有一中 央压缩骨块。 • IV型:四部分关节 骨折,高度粉碎相对平坦,适合放置内固 定。内侧面骨质较厚,相对不平整,与屈趾肌腿和神经血 管相邻。 3、 载距突:跟骨内侧骨密质,在中关节面的下方,承受 应力最大。因为距骨和载距突之间有坚强的韧带,在跟骨 骨折时位置相对固定,可作为复位参照点。
4、跟骨结节:跟腱的止点,跟骨骨折后,跟骨结节往往 上移和内翻。
1、在侧位片:有2个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标记
Böhler`s角 (跟骨结节关节角) : 正常为25°~40°,由跟骨 跟骨结节和前结节连线与后关节面切线的交角。角度变小,提 示跟骨结节上移,高度丧失。 Gissane`s角(跟骨交叉角):正常为135°±10°,由跟骨外 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的夹角。角度变小, 提示关节面塌陷压缩。
跟骨骨折的改良“L”手术切口

改良“L”手术切口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 值,能够造福更多的患者。
学术研究
改良“L”手术切口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课题,有助于推 动跟骨骨折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05
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复杂跟骨骨折的成功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高处坠落导致右跟骨骨折,骨折类型 为复杂型,伴有跟距关节塌陷和跟骨外侧壁膨出。
提高手术效果与安全性
减少手术创伤
改良“L”手术切口设计能够减 少手术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降
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清晰视野
切口位置能够充分暴露跟骨骨折 部位,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效果。
降低并发症
改良“L”手术切口能够减少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如皮肤坏死、
愈合不良等。
促进术后恢复与功能恢复
术后恢复比较
术后疼痛
康复时间
由于改良“L”手术切口减小了对软组 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有利 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由于术后恢复较快,改良“L”手术切 口患者的康复时间相对较短,减少了 长期住院和康复治疗的需求。
功能恢复
改良“L”手术切口对软组织的保护较 好,有利于术后踝关节和足部功能的 恢复。
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感染风险
改良“L”手术切口减小了 手术创伤,降低了感染的 风险。
神经损伤
改良“L”手术切口对周围 神经的损伤较小,减少了 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愈合不良
由于改良“L”手术切口能 够更好地暴露骨折部位并 进行精确复位,术后愈合 不良的风险相对较低。
04
改良“L”手术切口在跟 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康复指导
术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康复指导,包括早期功能锻炼、负重时间、日常活动注意 事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order to dissect directly on the calcaneus in a subperiosteal manner, significant tension should be developed by holding the heel inverted with the thumb and pulling directly laterally away from the foot with a sharp retractor held deep in the flap.
The patient is positioned carefully in the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 with pads under the axilla and downside peroneal nerve. The down leg is placed forward against and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allel with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bed.
Preop lateral demonstrating joint depression type of fracture with displacement of a tuberosity and extension into the calcaneal cuboid joint.
ANTEROLATERAL FRAGMENT
The wrinkle test, as described by Sanders, involves dorsiflexing the foot from a plantar-fixed position and looking for normal skin turgor, as evidenced by wrinkling of the skin along the area of the lateral part of the foot.
TENSION
The tension as developed allows for easy dissection in a subperiosteal manner, with a knife that is held essentially parallel with the bone. Many #15 blades will be necessary in order to dissect out the entire calcaneus.
Pillows are placed between the legs and enough sheets behind the down leg such that the operative leg lies parallel with the ground and at the level of the patient’s hip.
LATERAL PROCESS OF TALUS
Closeup view demonstrating that with flap elevation the lateral process and posterior facet of the talus is identified. A K-wire is placed into the talar body from the lateral process and used to retract the flap.
With the tourniquet inflated, the corner of the incision is brought directly down to bone.
ABDUCTOR FASCIA
Toward the distal extent of the incision the fascia of the abductor should be identified and dissec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superficially to this so as not to devascularize the muscle layer.
PERONEAL TENDONS
After the flap is completely elevated, the peroneal tendons are visible at the distal extent of the flap. Care must be taken not to damage these tendons as the dissection progresses distally.
SECONDARY FRACTURE LINE
TALUS
DISPLACED POSTERIOR FACET
INTACT POSTERIOR FACET
DISPLACED POSTERIOR FACET
TUBEROSITY THALAMIC
(SUSTENTACULAR) FRAGMENT
The 30 degree semi-coronal and axial CAT scans of the fracture.
FIBULA
ANTERIOR ACHILLES BORDER
INCISION
PERONEAL TENDONS
FIFTH METATARSAL
The incision is slightly curved and L-shaped, beginning just anterior to the Achilles, curving at the level of the skin color change, running parallel with the sole of the foot and then curving slightly up anteriorly at its distal ex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