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实验报告模板(1)
计算机ip实验报告

计算机ip实验报告计算机IP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IP(Internet Protocol)则是构成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
通过IP协议,我们能够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本实验旨在探索和了解计算机IP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IP的基本概念IP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上定位和寻址计算机。
它是一种面向数据报的协议,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每个计算机在网络中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类似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门牌号码,用于标识和定位计算机。
二、IP地址的分类和格式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四个十进制数表示,每个数之间用点分隔。
例如,192.168.0.1就是一个IP地址。
根据IP地址的范围,可以将其分为A类、B类、C类等不同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决定了IP地址的可用范围和网络规模。
三、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是由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and Numbers)负责的。
ICANN负责分配全球唯一的IP地址,以确保互联网上的每个计算机都有一个独特的标识。
此外,还有一些机构负责管理特定地区或国家的IP地址分配。
四、IP地址的应用场景1. 网络通信:IP地址是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基础。
通过IP地址,我们可以实现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功能。
2. 网络安全:IP地址在网络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IP地址,网络管理员可以追踪和监控网络活动,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3. 地理定位:有些应用程序可以通过IP地址确定用户的地理位置。
例如,当我们使用手机上的地图应用时,它可以根据我们的IP地址显示我们的位置。
五、IP地址的动态分配和静态分配IP地址可以通过动态分配和静态分配两种方式获得。
动态分配是指通过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器自动分配IP地址,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环境。
ipv6实验报告(1)

自动配置结果:
R2上的接口IP地址配置:
Win2008无状态自动配置:
R2使用FF02::1多播地址,通告2019:5::/64前缀给本地接口f0/0范围的所有节点:
自动配置结果:
测试:
Win7pingWin2008:
neighbor 2019:6::2 activate
network 2019:5::/64
network 2019:8::/64
exit-address-family
Wri
R5配置
conf t
ipv6 unicast-routing
ipv6 router ospf 1
router-id 4.4.4.4
Win2008pingWin7:
三、RIPng
实验拓扑图:
R1路由表:
R2路由表:
R3路由表:
测试:
PC1pingPC2、PC1tracePC2:
PC2pingPC1、PC2tracePC1:
四、OSPF
涉及知识点
路由器Opsf设置
网络拓扑
R1配置
conf t
ipv6 unicast-routing
ip route 0.0.0.0 0.0.0.0 e1/2
R7配置
conf t
ipv6 uni
interface e1/1
ip address 210.1.1.2 255.255.255.0
ipv6 nd suppress-ra
no sh
interface e1/2
ip address 210.2.20.2 255.255.255.0
计算机网络ip协议实验报告范文

计算机网络ip协议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掌握几种常用的网络命令,通过使用这些命令能检测常见网络故障2.理解各命令的含义,并能解释其显示内容的意义二、实验内容1.运行Windows常用的网络命令,ipconfig、ping、stat、nbtstat、arp、route、、tracert2.利用子网掩码、实现子网的划分3.了解VRP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三、实验原理、方法、手段该实验通过执行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来了解网络的状况、性能,并对一些网络协议能更好的理解。
下面介绍一下实验中用到的网络命令:1.ipconfig命令2.ping命令该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发送和接收状况。
3.stat命令该命令用于检验网络连接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nbtstat命令该命令用于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的统计数据,显示协议统计情况以及当前TCP/IP的连接所使用NETBIOS情况,运用NETBIOS,可以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名字列表。
5.arp命令使用ARP命令,你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 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入静态的网卡物理地址/IP地址对,使用这种方式为缺省网关和本地服务器等常用主机进行这项操作,有助于减少网络上的信息量。
6.route命令ROUTE命令用于显示、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
7.命令命令是WIN系列里面最有用的网络方面的命令之一,它不是一个命令,而是一组命令。
8.tracert命令Tracert使用很简单,只需要在tracert后面跟一个IP地址或URL,tracert会在进行相应的域名转换的。
Tracert一般用来检测故障的位置,可以用tracertIP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四、实验步骤1.执行ipconfig,获取计算机网络参数。
2.执行ping,测试到其它计算机的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路由器IP地址配置及直连网络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XXXX年 XX 月 XX 日
实验目的:
(1)理解IP地址;
(2)掌握路由器端口IP地址的配置方法;
(3)理解路由器的直连网络。
实验器材:
路由器、交换机及PC机,双绞线。
实验内容:
本实验通过配置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以此来进一步理解路由器的直连网络。
实验步骤:
配置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并打开:方法一如图输入IP地址,方法二在协议处输入需要的内容,进入模式enable—>configure terminal—>interface—>ip address 打开接口no shutdown
如图分别配置两台主机的IP地址即网关地址(注:网关地址是两台互传的主机的地址,可以推断下一跳的位置,但不是写下一跳的地址)
使用ping命令或右侧验证是否联通。
实验结果(附数据和图表):。
IP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IP网络技术实验名称常用网络命令及使用专业信息工程学生班级22学生学号B********学生姓名江浩指导教师叶玲实验一 TCP/IP协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TCP/IP协议的认识,特别是其封装格式。
2.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ICMP协议的认识。
4.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TCP协议的认识。
5.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UDP协议的认识。
6. 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对应用层协议Http、Ftp、Telnet等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1.在windows环境下即可完成本实验,无需使用VMware。
2.软件:WinPcap,Ethereal三、实验原理:通过抓包软件ethereal获得一些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从包的格式来认识TCP/IP协议。
本实验抓取的数据包包括对应于Http、Telnet、Ftp、TCP、UDP、IP、ARP协议的数据包以及MAC包。
四、实验步骤:1、软件安装1.1 安装WinPcap软件。
1.2 安装Ethereal软件。
1.3 在随书光盘系统构建的服务器上打开Http、Telnet、Ftp等服务,安装并使用QQ。
2、实验环节2.1 抓IP包2.1.1 填写过滤器IP;开始抓包。
2.1.2 运行ping 目的IP命令,完成后点STOP停止抓包。
命令:ping 10.108.111.240 ,显示能够ping通。
2.2 抓ICMP包2.2.1 填写过滤器ICMP and ((dst 本机IP and src 目的IP) or (src 本机IP and dst 目的IP)),开始抓包。
2.2.2 运行tracert目的IP2 命令,完成后停止抓包。
运行命令截取如下:所抓数据包截取如下:2.3 抓TCP包2.3.1 填写过滤器tcp and ((dst 本机IP and src 目的IP) or (src 本机IP and dst 目的IP)),开始抓包。
各种网络配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配置的基本方法,熟悉网络设备的操作,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通过实验,学生应能够:1. 熟悉网络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2. 掌握IP地址的配置方法。
3. 理解子网划分和VLAN的设置。
4. 学会网络路由协议的配置。
5. 了解网络安全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路由器、一台交换机。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 7.3.1模拟器。
三、实验内容1.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以下网络拓扑结构:```PC0 <----> 路由器1 <----> 路由器2 <----> 交换机1 <----> PC3^ || || |PC1 <----> 交换机2 <----> PC2```2. IP地址配置为网络中的各个设备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PC0: IP地址 192.168.1.1,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1.2- 路由器1: 接口1: IP地址 192.168.1.2,子网掩码 255.255.255.0,接口2: IP地址 192.168.2.1,子网掩码 255.255.255.0- 路由器2: 接口1: IP地址 192.168.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接口2: IP地址 192.168.3.1,子网掩码 255.255.255.0- 交换机1: 接口1: IP地址 192.168.1.3,子网掩码 255.255.255.0,接口2: IP地址 192.168.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 PC1: IP地址 192.168.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2.1 - PC2: IP地址 192.168.3.2,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3.1 - PC3: IP地址 192.168.3.3,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3.1 3. VLAN配置为交换机设置VLAN,并将端口划分到对应的VLAN:- 交换机1: VLAN 10: 接口1,VLAN 20: 接口2- 交换机2: VLAN 10: 接口1,VLAN 20: 接口24. 路由协议配置为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和RIP协议:- 路由器1: 静态路由 192.168.3.0/24 下一跳 192.168.2.2- 路由器2: 静态路由 192.168.1.0/24 下一跳 192.168.2.1,RIP协议5. 网络安全配置为路由器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 路由器1: ACL 100 deny ip any any- 路由器2: ACL 100 deny ip any any四、实验步骤1. 在Packet Tracer中搭建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层协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层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IP协议、ARP协议和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网络层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安装有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PC机;2. 实验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7.3.1模拟器;3. 实验拓扑:实验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三台路由器(R1、R2、R3)和三台主机(H1、H2、H3)。
图1 实验拓扑结构图三、实验内容1. 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I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按照IP地址进行路由,最终到达目标主机。
2. AR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AR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在H1上配置MAC地址与IP地址的静态映射;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AR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AR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通过ARP协议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从而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3. R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R1、R2、R3上配置RIP协议,使其相互通告路由信息;③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R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计算机ip实验报告

计算机ip实验报告计算机IP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IP(Internet Protocol)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协议之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IP协议的基本概念、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IP协议的基本概念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为重要的协议之一,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IP协议通过为每个主机分配一个独特的IP地址,实现了数据在网络中的唯一寻址和路由功能。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呈现。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IP协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IP地址的理解。
通过该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IP地址,以及如何解决IP冲突和子网划分的问题。
三、实验过程1. IP地址配置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需要配置主机的IP地址。
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设置界面,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配置。
确保每个主机都有唯一的IP地址,以避免冲突。
2. IP地址冲突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IP地址冲突的问题。
当两台主机拥有相同的IP地址时,会导致网络通信故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网络工具来扫描局域网中的IP地址,并检测是否存在冲突。
一旦发现冲突,我们需要手动更改其中一台主机的IP地址,以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3. 子网划分在实验中,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可以将一个大型网络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子网络,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设置子网掩码,我们可以确定网络中的主机数量和子网数量,并进行合理的划分。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完成了IP地址的配置和管理,解决了IP地址冲突的问题,并学习了子网划分的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网络通信正常,各个主机之间能够稳定地进行数据传输。
五、实验分析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
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IP地址,解决IP冲突的问题,并掌握了子网划分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IP 网络基础与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专业班级: 小组编号: 小组成员:
2016年 5 月 30 日
——————————————————————————
装
订
线
————————————————————————————————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掌握在WindowsvXP 中配ICS 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路由的原理,掌握 Windows Server 2003软路由的配制方法。
三、实验原理
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提供的ICS 组件同样可以解决多台主机共享上网的问题。
ICS 被看做是NAT 的一个简版,利用它实现共享上网,可谓是简单易行。
ICS 除了具有NAT 功能外,同样也内置了DHCP 地址分配器以及DNS 域名服务器代理。
然而,与NAT 组件不同的是,它为本地局域网分配的IP 地址的网段号只能是192.168.0.0,子网掩码只能是255.255.255.0,而不能进行任意指派;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网络中已经存在DHCP 服务器或DNS 服务器,那么ICS 将不会生效。
因此,在启用ICS 服务器必须将已开启的DHCP Server 和 DNS Server 服务关闭。
——————————————————————————
装
订
线
—————————————————————————————
主机
交换机
路由器
交换机
主机主机
Hub
Hub 主机
172.16.2.1 172.16.3.10 172.16.12.12
10.1.1.1
10.180.30.118 172.16.2.1
Fei_1/1
Fei_1/2
实验要求
四、
实现私网内pc2与pc3可以互相访问,并且可以通过路由访问其他私网。
五、实验步骤
步骤一:范围内部子网(网络配置)
PC1网关主机开启ISC服务
下网卡IP 192.168.0.1/24
上网卡IP 172.25.101.2/24
路由配置:route -p add 172.25.100.0
mask 255.255.255.0 172.25.101.1
PC2 web服务主机下网卡IP192.168.0.2/24 gateway 192.168.0.1/24
PC3 一般主机
下网卡静态获取gateway 192.168.0.1/24
步骤二:公网路由配置(路由配置)
Gei_0/1 172.25.100.1
Gei_0/2 172.25.101.1
步骤三:线路架设(线路布局)
实际操作
步骤四:抓包测试(wireshark)
六、实验结果
七、项目团队成员贡献及心得体会
(1)学生李成杰,主要参与了该设计的web服务器IP及网关,并调试了超级终端,通过本设计,自己学习了如何使用超级终端。
(2)学生宋凡, 主要参与了该设计的web服务器IP及网关,并调试了超级终端,通过本设计,自己学习了如何使用超级终端。
(3)学生刘燊,主要参与了该设计的ICS设计,并连接设备,通过本设计,自己学习了如何在外网接口上启用ICS服务
(4)学生侯建祁, 主要参与了该设计的路由器设计,通过本设计,自己学习了在两台windows server 2003 之间配置静态路由。
(5)学生王启凡, 主要参与了该设计的ICS设计,并调试了内网计算机,通过本设计,自己学习了确认内网IP地址。
八、课后思考题
附后
执笔人:
指导教师评语:
实 验 成 绩: 指导(辅导)教师 :
——————————————————————————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