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生物七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生物世界的认识。
实验材料:1. 显微镜2. 草履虫标本3. 水蚤标本4. 食蚊鱼标本5. 蝴蝶标本6. 鸟类标本实验步骤:1. 观察草履虫标本将草履虫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观察草履虫的体形、结构和运动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2. 观察水蚤标本将水蚤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水蚤的形态结构。
观察水蚤的体形、结构和摄食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3. 观察食蚊鱼标本将食蚊鱼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食蚊鱼的形态结构。
观察食蚊鱼的体形、结构和捕食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4. 观察蝴蝶标本将蝴蝶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蝴蝶的形态结构。
观察蝴蝶的体形、结构和飞行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5. 观察鸟类标本将鸟类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鸟类的形态结构。
观察鸟类的体形、结构和飞行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呈椭圆形,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纤毛等结构。
它通过纤毛的摆动实现自身的运动。
2. 水蚤是一种微小的甲壳动物,呈卵形,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
水蚤的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多对脚,腹部有尾毛。
水蚤通过脚的摆动和尾毛的划水运动。
3. 食蚊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呈纺锤形,具有鳞片、鳍和尾巴等结构。
食蚊鱼通过鳍的摆动和尾巴的扇动进行游动和捕食。
4. 蝴蝶是一种昆虫,呈翅膀状,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
蝴蝶的翅膀上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可以通过翅膀的扇动实现飞行。
5. 鸟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呈鸟型,具有喙、翅膀和尾巴等结构。
鸟类通过翅膀的振动和尾巴的调整实现飞行。
实验讨论:通过对不同生物体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的结构简单,但通过纤毛的摆动可以实现自身的运动。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09级生物技术2班中午组李昭慧汪琼燕一、目的一、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置方式;二、正确熟悉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不同。
二、原理1910年,摩尔根在实验室中无数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
让这只白眼雄蝇与野生红眼雌蝇交配,F1尽是红眼果蝇。
让F1的雌雄个体彼此交配,则F2果蝇中有3/4为红眼,l/4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
这表明,白眼这种性状与性别相连系,外祖父的性状通过母亲遗传给儿子。
这种与性别相连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是伴性遗传。
摩尔根等对这种遗传方式的解释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动物,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W)位在X性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却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若是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白眼雄蝇就应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其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F1杂型合子(Ww)雌蝇则应产生两种卵子: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红眼基因(W);另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后者若与白眼雄蝇回交,应产生1/4红眼雌蝇,l/4红眼雄蝇,1/4白眼雌蝇,l/4白眼雄蝇。
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表明白眼基因(W)确在X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 两种类型.雌蝇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进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老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彼此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彼此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
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7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解剖和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实验目的:解剖观察长骨的主要构造、认识长骨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实验器材:哺乳动物的长骨、解剖盘、解剖刀、镊子〔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的形态构造及酵母菌的芽体、练习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实验器材:锥型瓶、鲜酵母、清水、糖、显微镜、载玻片等〔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霉菌的孢子生殖实验目的:练习制作霉菌的孢子和菌丝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认识霉菌的孢子生殖方式。
实验器材:面包、培养皿、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透明胶带、甘油。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目的:认识鸡卵的形态构造,认识鸟卵的形态构造与鸟类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实验器材:鸡卵、培养皿〔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主要构造的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标准的操作方法、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纱布〔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根本构造实验目的:练习制作人的口腔细胞的临时装片、练习实验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画细胞构造图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镊子、滴管、消毒牙签、纱布、吸水纸、其他细胞的永久玻片〔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根本构造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练习绘制植物细胞构造图实验器材: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显微镜、载〔盖〕玻片镊子、吸水纸〔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叶片的构造实验目的:练习制作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构造、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图实验器材:鲜嫩的植物叶片、刀片、毛笔、清水、培养皿、纱布、载玻片、显微镜〔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目的:观察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实验器材:植物的枝条、稀释的红墨水〔代替水分和无机盐〕、解剖刀、放大镜、橡胶塞〔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人体的几种常见的组织实验目的:观察人体根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根本组织实验器材:人体根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根毛实验目的:观察根毛的形态和密度、认识根与土壤接触的外表积是最大的;理解根尖生有根毛的区域是根的主要吸水的部位实验器材:培养皿、有根毛的植物幼苗、放大镜、镊子〔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导管和筛管实验目的:识别导管和筛管的分布部位、识别导管和筛管的构造特征实验器材:南瓜茎切片、显微镜〔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构造实验目的:解剖和观察大豆、玉米等种子、识别种子的根本构造、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构造的程序实验器材:浸泡过的大豆、玉米等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白瓷盘、碘液〔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观察根尖的构造实验目的: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构造的根本方法;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根尖的各局部构造;理解其发育中的变化;说出根生长发育的过程实验器材:植物的幼根、萌发的植物种子、根尖的纵切片;培养皿、放大镜、镊子、载玻片、显微镜〔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解剖和观察花的构造实验目的:认识花的根本构造、说出花的各局部的功能、学习解剖和观察花构造的方法实验器材:桃花、其他虫媒花、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一、实验名称:观察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理解细胞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步骤:1. 从新鲜的洋葱皮和猪血涂片中取得样本。
2.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上,调整镜头,观察细胞结构。
3.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之处。
实验结果:我们看到,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中央液泡等。
动物细胞则只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等。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更加丰富和复杂。
二、实验名称:测量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氧气释放量,了解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1. 将水中装满水草的烧杯放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2. 使用气体采集器采集氧气释放。
3. 记录每分钟氧气采集量,并计算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提高。
但当光照强度过高时,速率也会下降。
这表明,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
三、实验名称:观察蜗牛趋光性实验目的:观察蜗牛在光线强弱变化时的趋光性反应,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
实验步骤:1. 将蜗牛放在一个黑暗的容器中。
2. 突然向容器内开启强光源。
3. 观察蜗牛的反应,并记录下它的行为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蜗牛的趋光性反应非常敏锐。
在突然暴露光线时,它会快速转向光源,并以粘着的方式贴在光源附近。
这样做有助于它摄食并获得更多的营养。
四、实验名称:测量人体耳温实验目的:使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人体的耳温,了解人体的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1. 配置好电子温度计。
2. 预热温度计,按照说明书粘贴好温度探头。
3. 用温度计测量人的耳温。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发现人的耳温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在36.2℃到37.7℃之间。
当身体发生炎症或感染时,耳温会有所升高。
因此,定期测量自己的耳温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四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的不同方面。
七年级上册地理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册地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地理实地考察,了解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实验过程
我们小组共有5名成员,我们选择了一个城市和一个农村进行实地考察。
首先,我们前往了城市。
在城市中,我们观察到了高楼大厦、繁忙的人流和交通,以及各种商业设施。
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公园和文化景点,了解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接下来,我们前往了农村。
在农村,我们看到了一片片绿色的田地和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我们还参观了一些传统农具的展览馆,了解了农村的传统文化和农业发展。
实验结果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城市和农村有很大的差异。
城市中人
口密集,建筑物多样化,生活节奏快,交通便利,但也存在着噪音、空气污染等问题。
而农村则更加宁静且环境优美,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紧密。
农
村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更注重传统文化和农业发展。
实验结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以及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
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努力寻找城乡和谐发展的路径。
实验建议
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建议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优
化城市规划,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更多的绿地空间。
同时,也应
推动农村的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
- 《地理教材》
-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研究》
-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 探究人体呼出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实验七探究人体呼出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学校班级第小组组长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试管2支、塑料吸管、洗耳球、试管架、量筒(20ml 左右)。
过程与记录:
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二、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装置的设计。
1.取两支清洁的试管标上A、B记号,分别加入等量(5ml左右)的。
2.用塑料吸管,向A试管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用洗耳球对准塑料吸管,
向B试管的澄清石灰水中打气。
3.将A、B两试管放在一起,比较试管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现象:A试管() B试管()
三、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四、整理实验仪器。
包合物的制备实验报告

包合物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软膏基质的主要性质。
2、掌握软膏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是指药物加入适宜基质中制成的一种易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它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占软膏剂组成的绝大部分,除起赋型剂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及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软膏剂常用基质有:油脂性基质(烃类、类脂类及动植物油等)、乳剂型基质(O/W型和W/O型)和水溶性基质。
基质应无刺激性,使用前应在150℃干热灭菌1小时,过滤备用。
软膏剂基质的制备方法可根据药物及基质的性质选用研和法、熔和法或乳化法。
含固体药物时应研成极细粉,并用少量基质或液状石蜡研成细糊状,然后加其余的基质混合均匀。
制备用具均应灭菌,并应在无菌操作柜内进行操作。
对于软膏剂的质量评价,除应检查熔点外、酸碱度、粘度、稳定性和刺激性外,其释药性能等也是重要检查项目。
三、实验内容(一)仪器与材料仪器:蒸发皿、乳钵、电热水浴器、电炉、温度计、显微镜、等。
材料:(写实验时所用到的)(二)实验部分1、O/W型乳剂型软膏基质[处方]硬脂醇1.8g 白凡士林2.0g液状石蜡1.3ml月桂醇硫酸钠0.2g尼泊金乙酯0.02g 甘油1.0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20g[制备](1)取油相成分硬脂醇、白凡士林、液体石蜡于蒸发皿中,置于水浴上加热至70~80℃左右混合熔化。
(2)另将水相成分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尼泊金乙酯、甘油和计算量蒸馏水置小烧杯中,于水浴上亦加热至80℃左右。
1 徐州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3)在搅拌下将水相成分以细流状加入油相成分中,在水浴上继续保持恒温并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冷凝,即得O/W型乳剂型基质。
[操作注意] 油相和水相应分别于水浴上加热并保持温度在80℃,然后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七 振幅键控(ASK)调制与解调实验 实验八 移频键控FSK调制与解调实验 实验九 移相键

观察 ASK 解调输出“OUT1”处波形,并与信号源产生的 PN 码进行比较:
4 / 17
创
2、 打开电源, 将模块 7 上的拨码开关 S2 拨为 “ASK-NRZ” 频率的 16 倍, 如: “ASK-NRZ” 选 8K 时,S2 选 128K,即拨“1000” 。观察模块 4 上信号输出点“ASK-DOUT”处的波形, 把电位器 W3 逆时针拧到最大, 并缓慢调节电位器 W1 (改变判决门限) , 直到在 “ASK-DOUT” 处观察到稳定的 PN 码。
低通 滤 波器 抽样 判决 器 解调信号 输出
耦合 电路
位 同 步 信号
(b)相干方式
五、 实验步骤
一、ASK 调制实验 1、将信号源模块和模块 3、4、7 固定在主机箱上。 2、关闭电源,按照下表进行实验连线: 源端口 信号源:PN(8K) 信号源: 64K 同步正弦波 目的端口 模块 3:ASK-NRZ 模块 3:ASK 载波 连线说明 S4 拨为 1100,PN 是 8K 伪随机序 列 提供 ASK 调制载波,幅度为 4V
3、打开电源模块 3 上拨码开关 S1(为“11” )都拨上。 观测并记录 FSK 调制输出的波形,CH1 接 FSK-NRZ 信号做示波器的触发源,CH2 接 FSK-OUT 输出的波形。
图 8-1 FSK 载波(CH1 是 64K 同步正弦波,CH2 是 128K 同步正弦波)
原
创
图 8-2 FSK 调制波形(CH1 是 8kb/s 伪随机码,CH2 是 FSK 调制)
2 / 17
= S (t ) cos ω c t
式中,Ts 为码元间隔, g (t ) 为持续时间 [-Ts/2,Ts/2] 内任意波形形状的脉冲(分析时一 般设为归一化矩形脉冲),而 S (t ) 就是代表二进制信息的随机单极性脉冲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多孔氧化物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专业:材料物理姓名:许航学号:141190093
一、实验内容与目的
1、学习超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反应装置的构成;
2、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了解超声化学法在多孔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优缺点;
3、学习超声化学法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实验步骤,了解多孔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4、学习电化学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测试方法,熟悉超级电容器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二、实验原理
超声化学主要源于声空化导致液体中微小气泡形成、振荡、生长收缩与崩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效应。
液体声空化是集中声场能量并迅速释放的过程,空化泡崩裂时,在极短时间和空化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以上的高温和约5.05×108Pa的高压,速度变化率高达1010K/s,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高达400km的微射流生成,使碰撞密度高达1.5kg/s;空化气泡的寿命约0.1μs,它在爆炸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冷却速率可达109K/s。
这为一般条件下难以或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环境。
这些极端条件足以使有机物、无机物在空化气泡内发生化学键断裂、水相燃烧和热分解条件,促进非均相界面之间搅动和相界面的更新,极大提高非均相反应的速率,实现非均相反应物间的均匀混合,加速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促进固体新相的生成,并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通过将超声探头浸入反应溶液中就可将超声波引入到一个有良好控温范围的反应系统。
利用超声来使反应体系中的物质得到充分的反应,从而制备出颗粒分布、大小尺寸均匀的纳米多孔氧化物。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循环伏安曲线
在恒定扫描速率下,伏安特性曲线为闭合曲线,且扫描速率越快,围成的图形面积越大。
2.恒流充放电电压-时间曲线
曲线包括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设定电压从0V充到0.6V,再放电到0V。
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充放电总时间增长,曲线的峰点向时间增加的方向移动。
3.电容与充放电电流的关系
通过公式C=I×∆t/∆v计算样品的电容值,做出电容-充放电电流曲线图,发现随着充放电电流的增加,测定的电容值减小,电容与电流几乎呈线性关系
四、思考与讨论
1、超声化学法来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过程中,超声波起了什么作用?
答:超声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中的作用源自空化效应。
超声化学所具有的一些极端条件足以使有机物,无机物在空化气泡内发生化学键断裂,水相燃烧和热分解条件,促进非均相界面之间搅动和相界面的更新,极大提高非均相反应的速率,实现非均相反应物之间的均匀混合,加速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促进固体新相的生成,并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超声波形成的空化作用在空化泡破裂之时,极短时间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高达400km的微射流生成,产生高的碰撞密度,释放巨大的能量,为一般条件下难以或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提供一种特殊的环境,促进反应的进行。
同时超声辐射可以连续清洗金属表面,从而提高反应速率;通过控制超声波使声化学反应促进声能量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液/固发生化学反应的途径。
2、讨论实验中的哪些参数会对样品的形貌、尺寸(晶粒大小、颗粒直径等)、比表面积产
生影响?讨论各参数的影响。
答:反应的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强:都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使反应发生,生成样品
超声波作用:促进反应进行,促进晶粒细化,增大比表面积。
3、怎样由上面计算得到的电容量C计算出电极材料的单位质量电容(Cs)?
答:将电容除以样品质量就可以得到电极材料的单位质量电容。
4、电流的扫描速率是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扫描的数据范围又是如何确定的?答: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扫描速率越快,循环伏安曲线围成的面积越大,电流保持恒定时的电压范围越大。
数据范围的确定:首先设置一个较大的电压范围,开始扫描,根据图像的实际范围作出调整,直到扫描的数据范围最为准确。
五、实验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超声波在实验中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学习超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反应装置的构成。
同时,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了解超声化学法在多孔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优缺点;学习超声化学法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实验步骤,了解多孔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学习电化学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测试方法,熟悉超级电容器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学习了电化学工作站的基本工作过程,学习了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经过练习,学会了基本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会更加细心,开放思维,寻找最好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努力追求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