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南春》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江南春课件(共22张PPT)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 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迷离 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
酒招子,酒馆外悬挂 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夸
山城,山村
张
南朝四百八十寺,
虚指 这里还有南朝遗留下 来的数不清的寺院。
楼阁亭台,此处指寺庙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烟雨迷蒙之 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 思想感情?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夕》 《江南春》《泊秦淮》等。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
我会写
莺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yīng
莺
“冖”横钩的 横要长
结构:上中下
部首:艹 笔画:10 组词:黄莺 夜莺
“鸟”末横要长。
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 江南春天的特点。 (课后第三题)
江南春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江南 酒旗飘扬
绿树红花 烟雨朦胧
黄莺啼叫
齐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根据意思想象画面吧!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
酒招子,酒馆外悬挂 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夸
山城,山村
张
南朝四百八十寺,
虚指 这里还有南朝遗留下 来的数不清的寺院。
楼阁亭台,此处指寺庙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烟雨迷蒙之 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 思想感情?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夕》 《江南春》《泊秦淮》等。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
我会写
莺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yīng
莺
“冖”横钩的 横要长
结构:上中下
部首:艹 笔画:10 组词:黄莺 夜莺
“鸟”末横要长。
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 江南春天的特点。 (课后第三题)
江南春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江南 酒旗飘扬
绿树红花 烟雨朦胧
黄莺啼叫
齐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根据意思想象画面吧!
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之《江南春》 课件(共21张PPT)

走进古诗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意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 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 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 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 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古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
导入
江南春景图
走进诗人
杜牧(803——853)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朝文学家,世称“杜樊 川”。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诗文均有 盛名。 代表作品有《山行》《 题 乌 江 亭 》《赤壁》《泊 秦淮》等。
写作背景
唐太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 命,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途中写下 这首诗。
赏析古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百八十寺”直言佛寺数量之多,勾勒了历史上江南 地区佛教盛行的风貌,也照应了首句“千里”所表达的 地域上的广阔。
赏析古诗
晴朗之景: 有声有色 烟雨之色: 迷离朦胧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思考
本诗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这两句写晴朗之景,从空间角度切入,既写出了江南春 光的声色之美,也描绘出江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生活气 息。
赏析古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红花”与“绿叶”相搭配,再加上“映”字,突出了 “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
赏析古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写烟火之色,从时间角度入手,描写了烟雨江南 空蒙迷离的美景。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江南春》课件(共24张PPT).ppt

18 古 诗 三 首
抓住数字,感受气势; 借助图片,感知画面; 结合典故,加深理解。
祖国的山山水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我们祖国四季风光的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诗题,说意思。
都表示虚数
写出了江南春光 之美:莺啼阵阵,绿树 红花,还有依山傍水 的村庄和迎风招展的 酒旗。
写出了数量众多 的佛寺在烟雨之中的 朦胧之美。
尝试背诵
借助注释、工具进行理解,想象画面, 了解诗人作诗背景,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 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古诗内容, 把握诗人的情感。
“书……壁”:在……墙壁上 写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的 “题……壁”是同一个意思。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景物 虚数 拟人 对偶
方法 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 结合典故
……
得没有一丝青苔。 爱生活
勤劳、能干
无苔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一条河环绕着碧绿的稻
田,守护着稻田.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一对应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诗人看到如此整洁、幽静的环境,忍
不住写下了如此美的诗,他想对湖阴先生
说:“(
)!”
18 古诗三首
江南春天的美景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
学家。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杜牧的诗风格独特,既
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花团锦簇,风光无限, 好一派迷人的江南之春色!诗人杜牧又是怎样 用诗歌来夸赞江南之春的呢,赶紧读一读吧!
抓住数字,感受气势; 借助图片,感知画面; 结合典故,加深理解。
祖国的山山水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我们祖国四季风光的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诗题,说意思。
都表示虚数
写出了江南春光 之美:莺啼阵阵,绿树 红花,还有依山傍水 的村庄和迎风招展的 酒旗。
写出了数量众多 的佛寺在烟雨之中的 朦胧之美。
尝试背诵
借助注释、工具进行理解,想象画面, 了解诗人作诗背景,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 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古诗内容, 把握诗人的情感。
“书……壁”:在……墙壁上 写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的 “题……壁”是同一个意思。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景物 虚数 拟人 对偶
方法 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 结合典故
……
得没有一丝青苔。 爱生活
勤劳、能干
无苔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一条河环绕着碧绿的稻
田,守护着稻田.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一对应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诗人看到如此整洁、幽静的环境,忍
不住写下了如此美的诗,他想对湖阴先生
说:“(
)!”
18 古诗三首
江南春天的美景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
学家。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杜牧的诗风格独特,既
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花团锦簇,风光无限, 好一派迷人的江南之春色!诗人杜牧又是怎样 用诗歌来夸赞江南之春的呢,赶紧读一读吧!
《江南春》课件(共20张PPT)

再默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寓情于 景,烟雨中的佛寺楼台增添了一 种朦胧迷离之感。
雨景、怀古
合作交流
再整体读一读这首诗,交流: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哪 些景色? 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古诗的 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 首诗配一幅画。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独 特的人文风貌。
晴景、写今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指的是什么? 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 齐、梁、陈四个朝代。 南朝时期真的有“四百八十” 座寺庙吗?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 庙和楼台,都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 中。
3、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悟诗 歌的意境,并从中揣摩表达的顺序,领 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读了课题,说一说: (1)“江南”指的是哪里?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2)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诗风豪爽清丽,尤以七言绝 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 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 文集》传世。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4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读读前两句诗,说说“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 旗风”等词语的意思。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城 郭。
酒旗风:酒店门口的布招牌在 风中飘动。
“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千 里”真的指的是一千里吗?说说你 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江南春| 部编版 (共24张PPT)语文课件PPT

江南春 杜牧
今: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古: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_一_骑__红_尘__妃_子__笑_,_ 无人__知_是__荔_枝__来。
注释: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
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 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
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春日偶成
杜牧
程颢
千里莺啼绿映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水村山郭酒旗风。 时人不识余心乐,
南朝四百八十寺, 将谓偷闲学少年。
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
◆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同座注意听读,评评对方读得怎样。 (时间2分钟)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草长村莺山飞郭二酒月旗天风。 南 多两个朝少黄四楼鹂百 台鸣八烟翠十雨柳寺中,。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8古诗三首江南春 课件 (37张PPT)

文
上
秋夕
册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2 0
作者简介
2
3
六 年 级 语
江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
南 春
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居
文 上
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樊
册
川”。杜牧诗歌成就很高,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杜
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
抒怀”为主。
2
0
2
3
六
年
级
语
2 0
作业布置
2
3
六
江
年 级
南 春
语
文 上
1.背诵古诗。
册
2.查找后人对此诗寓意的评说。(选做)
2
0 2
江南春
3
六 年 级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江 南
春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语
文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上
册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千里江南
地域广阔
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百八十
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里会呈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2
0
2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江南春|部编版 (共17张PPT)

课文解析
注释: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 中摇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曾经建 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
陈四个朝代。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叶绿花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乡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以来兴建的四百八十坐寺庙, 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1.全诗写了哪些景物?(自由读诗, 圈画出诗中所写景物。)
黄莺、绿树、红花、水、 村、山、郭、酒旗、风、 寺、楼台、烟雨等。
古诗词学习四步法: 解诗题 知作者 明诗意 悟诗情
【唐】杜牧
杜牧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 陕西省西安人),出身高 门士族,少时家道中落。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 李杜” 。 他的诗歌代表 晚唐最高成就,著有《樊 川文集》。
江 南 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已呈现出衰 败的趋势,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而当朝的统治者却效仿南朝,不惜 代价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 永保江山稳固。
议一议:
《江南春》开头“千里莺啼”,又作“十里 莺啼”。明代杨慎曾经评论说:如果是“千里” 已经听不着看不见了,因此当以“十里”为是。 清代的何文焕反驳说:就算是“十里”,也未必 能听得着看得见,题目为《江南春》,当写千里 江南,不是专指一处。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先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江南春》课件(共19张PPT)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 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 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 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 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 “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 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 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 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 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 可胜言。”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有关 春天的古诗,那么在我们学习之 前,先欣赏一些关于春天景色的 图片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江南春》。
江南春
“江南春”:顾名思义,江 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 景色。
注释
啼:叫。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 王朝的总称。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诗人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 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 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 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 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 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 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 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 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 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 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小结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 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 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 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表达了诗 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寺庙呢?
补充资料: 杜牧是唐代诗人,当时南朝统治
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依靠神 灵庇佑,永保江山稳固。
江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南 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
POWERPOINT
2019/6/10
2019SUCCESS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春晓》 (唐·孟浩然)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唐·杜甫)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 (唐·白居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唐·杜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 《惠崇春江晓景》
(北宋·苏轼)
“千里莺啼绿映红 ,”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 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
“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墙, 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人以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色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描写了莺啼、绿树、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江南春
边读边思考:
杜牧
1、《江南春》写出了
千里莺啼绿映红,
江南春天的哪些景物? 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2、诗句的前两句和后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两句在内容描写上有什 么不同?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遥想南朝之时,寺院佛殿不计其数, 如今还剩多少亭台楼阁掩映在烟雨 迷蒙之中。
【唐】杜牧
杜牧,字牧之,今 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 做过幕僚,很不得 志。他关心民生疾 苦,在任地方官期 间为人民做了一些 好事。他和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 杜” 。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在我国南方先后存在过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多。(因为南朝时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高大的佛寺建筑。
THANK YOU
2019/6/10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 四个朝代的总称。继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在中国的南方 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族政权,与鲜卑族 在北方建立的政权对峙,[1] 而它们的存在时间都较短。 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刘宋),最短的仅23年(萧齐), 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 于南北分治时期。它与北方的元魏(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并称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