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张謇的名词解释

张謇的名词解释

张謇的名词解释张謇,字德辅,江苏省武进县杨园(今徐州市睢宁县)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

他被誉为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的先行者之一。

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不仅仅因为他的政治才能和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更因为他倡导并积极推动了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本文将从张謇的背景、政治思想、经济理论等方面来探讨他的名词解释。

一、张謇的背景张謇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好学。

他曾就读于江南制造总局学堂和官立北洋大学堂,颇有成就。

后来,他赴美国留学,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主攻政治经济学。

在美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现代科学、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些经历对其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张謇的政治思想张謇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政治状况感到忧虑,他认为中国社会的现状需要改革。

他追求和平与和谐,主张实行宪政与制度改革,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他强调国家法治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法律的保障来为人民提供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同时,他也关注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主张通过民主的形式解决社会问题,减少阶级冲突,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

三、张謇的经济理论张謇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也是他受人尊敬的一个方面。

他致力于摒弃传统的封建经济观念,推动进步的现代经济规划。

他强调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创造性地利用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提倡兴办实业和工商企业,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中国工业的兴起阶段,他认为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是最重要的。

他的经济理论受到了许多后来的经济学家的肯定和延续,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张謇的教育思想张謇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他积极倡导并参与创办了各种教育机构,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主张践行实用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教育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他还鼓励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

龙源期刊网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作者:来源:《文化纵横》2019年第02期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全球需求下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生产过剩阶段,当代中国的企业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亟需寻找新的思想资源,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以应对生产过剩带来实体经济下滑、政府财政赤字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重温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们在国家内外交困的条件下,秉持“实业救国”的理念,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始终立足本土实际,并努力将儒家思想融入现代社会结构中,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其中,张謇在工商业发展、企业经营、商业伦理再造等方面都形成了独到深入的思考,其思想理念无疑能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提供诸多借鉴和参考。

正如温铁军的文章所指出的,张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开启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全新类型——“社会企业”。

如果說西方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以可持续发展取代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那么张謇在19世纪末抱着“实业救国”目标创办民营企业,一开始办的就是社会企业,追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因救国、因危机而形成的宽广胸怀和视野,正是张謇所处时代重要的精神特质。

高全喜的文章则提醒我们,以张謇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家之所以能在中国近现代转型之际发挥革命性作用,是因为他既是一位儒家精神的继承者,又是儒家精神的变革者。

换言之,这一批近代中国企业家虽然仍纠缠于儒家传统,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使命,但他们的行为却已经在践行奥地利派经济学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家的精神,为一个迥然不同于儒家社会的现代工商社会与法治社会而克尽厥职、殚精笃行。

从经济指标来看,今日中国的工业化几近完成,这离不开张謇这一代企业家的奠基性工作。

但如高超群的文章所言,如果从社会,特别是底层社会的视角来看,情况则要复杂得多。

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在南通的主要实践

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在南通的主要实践

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在南通的主要实践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张謇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而且在南通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当地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张謇出生于江苏南通,自幼聪慧好学,心怀报国之志。

在那个时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张謇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必须大力发展实业,而实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因此,他积极倡导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职业教育思想。

张謇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他强调职业教育要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謇主张“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即教育内容要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相适应,课程设置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他还提出了“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南通,张謇积极投身于职业教育的实践。

他创办了一系列职业学校,涵盖了纺织、农业、商业、医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这所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为中国的纺织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张謇在创办学校的过程中,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他高薪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同时还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张謇还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除了纺织专门学校,张謇还创办了南通农业学校。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南通农业学校开设了种植、养殖、园艺等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还组织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张謇故居调研报告

张謇故居调研报告

张謇故居调研报告张謇故居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研究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张謇的故居,探索其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队员分组先后前往张謇故居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拍照记录的方式了解建筑的整体风貌和现状。

2. 资料研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了张謇的生平事迹和政治贡献,以及他对故居建造的设想和用意。

三、调研结果1. 故居简介:位于中国江苏宜兴市的张謇故居建于19世纪末,坐落在一片宽敞的庭院内,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故居由正房、厢房和后花园等部分组成,整体布局对称,建筑风格典雅庄重。

2. 历史意义:张謇作为清末政治家和改革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故居承载了张謇的晚年时光和政治理想,具有较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建筑特点:张謇故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体现了当时中国的现代化思潮和建筑技术水平。

建筑结构稳固,色彩鲜艳,装饰精美。

故居的大门上方悬挂着“自强不息”几个大字,展示了张謇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4. 文化遗产保护:由于历史原因和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张謇故居目前已有一些损坏和老化的迹象,需要进行适当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同时,应加强对故居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5. 展示功能:建议将故居打造成以张謇为主题的纪念馆,展示他的一生和政治成就。

馆内可设立展览区、纪念品售卖区和研究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四、调研结论1. 张謇故居具有较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加强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营和长久保存。

2. 张謇故居可以打造成纪念馆并进行相关的展示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3. 相关政府和社会机构应给予张謇故居适当的经济和政策支持,促进其保护和开发利用。

五、调研建议1. 加强宣传:对张謇故居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加强保护:加强对故居保护和修缮的相关工作,确保其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观赏价值。

张謇传读后感

张謇传读后感

张謇传读后感
张謇(1837-1909),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民族谋福祉的奉献精神而著称。

他在历史上被视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重要人物之一。

读完关于张謇的传记后,可能会有一些感悟和思考:
1.坚持理想和信念:张謇一生坚持为国家民族的兴盛而努力,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私
人生活中,都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让人钦佩。

2.政治抱负与责任感:他在政治上积极推进改革,主张科学治国、自强不息。

他对国
家政治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愿景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责任感。

3.勇于创新与变革:张謇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提出改革的
建议和方案。

他敢于创新、勇于变革,努力使国家走向更好的发展道路。

4.对社会的关怀与担当:张謇对民生问题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展现了他的
社会担当和关怀之心。

他在私人和公共领域都尽力为人民造福。

5.历史的反思和启示:通过了解张謇的生平事迹,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思考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国家发展、社会变革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

总的来说,张謇是一位有远见、有魄力、有担当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他的思想和品质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也提醒着我们应该怀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市政全书》看张謇城市规划思想的地位

从《市政全书》看张謇城市规划思想的地位
维普资讯
从《 市政全 书 》看 张謇城 市规 划 思想 的地 位
L o iga eSa u f h gqans t ln igT e r o M u iial an b ok o kn th t t s an i ’Ci Pa nn h o yf m ncp t oZ y r H d o s
设实践 的考察和介绍 , 比较 全 面地 反 映 r存 国 民政 府 领 导 下 , 全 I下 积 极 筹 备投 入 城 ‘ 市 近 代 化 建 设 的热 情 氛 同
益 、财 政 、【生 、 安 、公 用 、T 程 等 ) 各 ] 公 、
从 《市政 拿 书 》部 分 内 容 可 知 ,当 时 的
于 海 漪 Y H y u aii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3 X ( 0 6 0 — 14 0 3 7 9 2 0 ) 1 0 — 4 0 0
中图分 类号 T 9 u 08

要 《 市政全书 》是一鄙介绍
1 概 述
《 政 仝 书 》 上 海 中华 伞 囝道 路 建 设 协 市
划 与 建 议 、 国 市 政 概 况 、 省 市制 法 规 等 各 各 共 6编 。另 外 ,存 书 未 ,编 者 附 了 当 叫 影 响 较 大 的 些 书 目 这 书 曰里 碰 的很 多 义 章 都 足 本 书 所摘 I 的 。 』过
中 山 的 《 同 方 略 》 二 部 分 ” 业 计划 ” 建 第 实 的
f 书报杂志采 选而来 , 他 种 其
于中国传统城 市规 划建设 与 2_ f 世纪 m 足 约 译 著 , 是 当时 H 内外 有 名 的 专 家 Ⅱ 寺 多 2) ( { 3) ~ 年代 学界 引进西方近代城市规 或 者 学 者 的著 作 。 书 在 未 版 之 前 就 被 全 本 划 思 想 之 间 的过 渡 阶 段 因 此 处 于 国 各 地 穆 极 定 购 , 先后 版 5 , 见 当刚 并 次 足

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兼论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调适

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兼论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调适

在近代中国精英群体中,张謇是一个多面多义的人物。

我们很难将张謇归入某一单纯的“家”之列。

说他是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乃至水利专家、博物学家等,似乎均可,但细加斟察,又似乎均非恰如其分。

张謇的挚友和亲密合作者刘厚生即认为张謇既不是一个政治家,又不是一个文学家,也不是一个实业家[①]。

张謇是诸多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业绩恢宏的历史人物。

世之论者,鉴于张謇事业成就的独特、恢宏和实践性特征,有的称他为改革家、事业家,有的称他为政治实行家、社会活动家,还有的称他为社区综合试验家。

而张謇本人最乐意的头衔是不加任何衔名,只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南通”二字[②]。

综观他的一生,22岁以前他没有离开过故乡南通,43岁以后的主要活动亦以通海地区为中心。

他毕生所倾注的最大精力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南通的地方自治事业。

他执意使自己融于南通,使张謇成为“南通张謇”。

他晚年的各种公私函札中,最常称道的亦莫过于“经营村落”一事。

可以说,南通的地方自治事业是张謇中年以后的最高理想,也是他后半生著力最勤和成就最大的事业。

以往学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本文试图侧重从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互动关系来探讨张謇的南通自治模式。

一、绅治:张謇的地方自治理念任何国家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都有赖于一个强有力的动力群体。

大体而言,英、美、法等“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多由资产阶级主导,而一些“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则有的由政府官员主导,如日本,也有的由现代军人主导,如20世纪60、70年代南美一些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传统社会精英的士绅阶层一度充当了重要角色。

张謇与南通的区域现代化即为一个典型的个案和范例。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封建专制国家,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无疑是非常艰难的。

这种艰难,势必制约着中国现代化不可能由封建王朝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启动。

它只可能由最先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少数地方社会精英在少数地区最先发动。

张謇变法评议

张謇变法评议

张謇变法评议张謇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在政治事务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在晚清时期推动了一系列的变革。

但是,他的变法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张謇变法进行评议。

首先,张謇变法在思想观念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提出了“引进洋务,输出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这种思想观念改变了清朝保守的封建传统,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张謇变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他致力于推动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他鼓励民间创业,并逐步引进西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保护民间企业家的利益,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的工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张謇变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他要面对来自封建守旧势力的阻碍。

封建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既得利益的维护者对变法持有强烈的抵制态度,甚至使用各种手段来破坏他的改革工作。

其次,变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和执行的问题。

由于政府机构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一些政策和法规并未能有效执行,影响了变法的成效。

此外,张謇变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他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他未能有效地提出有效的政治改革方案,导致封建统治仍然广泛存在,国家民主化的进程受到了限制。

综上所述,张謇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变法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尽管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其变法成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张謇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变革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城市建设思想与区域思想同样关注
我过去一再提出 ! 张謇的城市规划思想是以发 展 实 业 "推 动 交 通 运 输 "提 高 生 产 力 为 基 础 "发 展 社 会事业 " 促进文化教育科技发展 " 推动社会进步为基 础的 ! 而所有这些都落实在城市这个空间载体上 ! 各 项事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统一是张謇经营南通的 成就 ! 这也是他比同时代人的实践的高明之处 ! 因此 他在中国近代城市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 - 这一点在
张謇一生建树很多 ! 包括实业 " 水利 " 交通 " 文化 教 育 "社 会 福 利 等 等 !对 此 已 有 多 方 面 的 论 述 !本 文 主要是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背景上 ! 从城市与区域规 划 "建设着眼 ! 考察一些耐人思考的问题 # 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有两位人物的思想与实 践有重大意义 $ 一位是孙中山的 % 建国方略 &! 从我们 今天的学术观点看 ! 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 ’ 全国国土 开发总体规划 ( 设想 ! 是着眼国家与政治经济社会发 展的建设纲领 ) 另一位就是张謇在南通及周围地区 城乡发展中的思想与实践 ! 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范 围内开展地区建设实践 ! 尽管在同时代也有近乎类 似的主张与实践 ! 但均不及张謇完整 ! 并且 ! 在 约 !$ 年的光景 * 从 "%&’ 年大生纱厂作为开始到 "&() 年 其逝世 +! 张謇在南通及其地区的规划与建设卓有成 效 # 孙中山和张謇是同时代的人 !有近乎相类属的发 展 实 业 ,建 设 社 会 的 主 张 !一 个 是 从 面 上 着 眼 !一 个 是 从 具 体 的 ’ 点 (* 地 方 + 着 手 ! 都 有 重 大 的 理 论 与 实 践意义 - 当然前者的功绩更大 ! 民主革命家著述很 多 !涉 及 更 广 !几 乎 尽 人 皆 知 !包 括 今 天 上 海 大 小 洋
二 ! 科技与人文并重的精神
张謇较之他同时代人甚至后来人高明之处还在 于 * 一方面 " 他重视科技 ) 在勘察设计没有得到普遍 开展的上世纪初"他发展测绘"使南通有近代的 地 图 %包 括 在 统 筹 吴 淞 商 埠 的 建 设 中 "他 也 是 先 建 设 测绘班子 &) 对于建筑业 " 他从头一开始就培养孙支 厦 "作 为 实 现 他 的 建 筑 设 想 的 得 力 助 手 ) 水 利 建 设 方 面 "延 请 荷 兰 水 利 专 家 等 ) 他 的 科 学 精 神 还 反 映 在 他 对 信 息 的 重 视 "例 如 他 对 国 际 市 场 棉 铁 的 行 情 了如指掌 ) 他提倡科学延请众多学者如梁启超等在 南通举办科学社年会等) 另一方面"不 能 忽 略 他 还 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和中国文化精神) 他重视教育" 兴办各种学校" 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公园等" 提 倡 艺 术 "邀 请 戏 剧 大 师 办 更 俗 剧 场 "为 体 恤 社 会 下 层 兴 办 慈 善 事 业 "收 容 救 济 残 疾 者 等 等 ) 推 动 南 通 一 地 近 代 文 化 的 繁 荣 "使 这 个 城 市 和 地 区 发 展 有 声有色" 直到今日南通一地还出现了那么多的人 才 "这 和 早 期 张 謇 对 南 通 文 教 的 提 倡 不 能 说 没 有 直 接 关 系 ) 总 之 "科 技 与 人 文 并 重 是 张 謇 城 市 和 区 域 建设实践的又一大特色 )
参考文献(2条) 1.武廷海 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 2006 2.刘远柱 民国初年张謇与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及实践比较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都樾 张謇佚文[期刊论文]-民国档案2005(1) 2. 吴良镛.Wu Liangyong 多学科综合发展——城市研究的必由之路[期刊论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5) 3. 马敏.MA Min 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地方社会--张謇经营南通的启迪[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06,45(2) 4. 吴良镛.Wu Liangyong 城乡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3) 5. 吴良镛.WU Liang-yong 关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探索与随想[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5,21(1)
作者简介 " 吴良镛 *"&((* +! 男 ! 江苏南京人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万方数据
+
张謇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我过去的文章中都一再论述过 !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 " 南通城市发展要有一定的 地域来支持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 张謇城市建设 的思想实基于他对地域的关心和一系列实际的行 动 " 例如关心城乡发展的 # 村落主义 $" 关心区域的水 利 交 通 % 道 路 建 设 与 公 路 水 路 运 输 &" 关 心 棉 铁 及 土 地开垦 " 注意南通城市发展与上海 ’ 吴淞商埠发展的 规划 " 包括建议陇海铁路南下联结南通以达上海等 ( 这些措施都是基于其区域思想的实践 " 研究张謇的 城市建设思想不能忽略他城市建设思想与区域思想 的关联性与一致性 )
收稿日期 "($$)*"(*"$
山港口的建设 " 渤海湾曹妃甸港口的建设都可视为 孙中山东方大港 " 北方大港设想的实现 ! 本文对此不 多赘述 !而主要谈一些与城乡规划建设有关的问题 若干年前 ! 我曾指出南通堪称 ’ 中国近代第一 城 (!因为同一时代在外来影响下所建的商埠 " 半殖民 地城市有不少范例 ! 而从吸收外来思想与形式 ! 并建 立在自己的文化根基上的城市建设中最为成功者非 南通莫属 ! 后期就有外人誉之为 ’ 理想的文化城市 (" ’模范城市 (等 - 从张謇城乡建设思想看 ! 下列诸点似 乎值得我们注意 $
责任编辑 黄毓任
!"#$% &’#$() *"+,%"-) +. /01$$’$% +. 2’-’3) 1$4 53%’+$) 1$4 *"3’6 /617-’710 8’%$’.’71$73
?@ AB*CDEF(CD
GH5BCDIJ* @CBK4+5BLFM N4BOBCD 6$$$.7M PIBC*Q 9:)-617-; RI*CD >B*CS5 TU*CCBCD *C, V(C5L+JVLB(C (W X*CL(CD PBLF *C, BL5 5J++(JC,BCD *+4* *+4 YJBL4 W+JBLWJU& Z +4DB(C B5 LI4 [*5B5 W(+ LI4 ,4K4U(T\4CL (W * VBLF& RI*CD >B*CS5 LI(JDIL5 (W VBLF V(C5L+JVLB(C *+4 [*54, (C IB5 V(CV4+C W(+ +4DB(C5 *C, * 54+B45 (W *VLB(C5& P(\T*+4, )BLI IB5 V(CL4\T(+*+B45 *C, 4K4C T4(TU4 *WL4+ IB5 LB\4M RI*CD >B*C B5 )B54+ BC LI*L I4 4\TI*5B]45 IJ\*CBLB45 *5 )4UU *5 5VB4CV4 *C, L4VIC(U(DFM *C, I4 V(\[BC45 IB5 B,4*U )BLI *VLB(C5& RI*CD >B*CS5 BCC(K*LB(C *C, ,4K4U(T\4CL C(L (CUF *+4 C4V455*+F W(+ LI4 V(C5L+JVLB(C (W X*CL(CDM [JL *U5( \*F T+(KB,4 C4) 4CUBDIL4C\4CL *C, BC5TB! +*LB(C W(+ L(,*FS5 PIBC*M )IBVI B5 C() BC LI4 T4+B(, (W J+[*CB]*LB(C *VV4U4+*LB(C& <3= >+64); RI*CD >B*C^ LI(JDIL5 (W TU*CCBCD (W VBLB45 *C, +4DB(C5^ T+*VLBV*U 5BDCBWBV*CV4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 卷 第 " 期 双 月 刊 !""# 年 " 月出版
张謇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吴良镛
* 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 ! 北京 "$$$%+ +

要 " 张謇在南通及其地区的规划与建设卓有成效 "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 张謇城市建设的思想实
基于他对区域的关心和一系列的行动 " 张謇较之他同时代人甚至后来人高明之处 # 在于科技与人文并重 # 汇 理想与笃行于一身 " 张謇的创新与开拓 # 不仅为南通建设之所需 # 且对于处在城市化加速时期的当今中国或 许能有新的启示与鼓舞 " 关键词 " 张謇 $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