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论文
动物学导论论文2500字

海洋大型浮游生物——水母摘要: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母大规模出现。
引言: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动物,成千上万的生命在地球上生存,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水母这种大型的海洋浮游生物就有250多种!可是近年来,英国大片水域出现大规模水母,这种反自然的现象是不是在预示着一场灾难呢?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已知道的约有200种。
或指立方水母纲(Cubozoa)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是钵水母纲的一目。
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
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
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
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
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
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
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
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
生物科学动物论文3800字_生物科学动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物科学动物论文3800字_生物科学动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生物科学动物论文3800字(一):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摘要:目的:探索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
方法:实践探索法。
结果:构建了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课程“技能培训——野外采集——标本制作——分类鉴定——防腐保藏——效果检查——成绩评定”小组与个人相结合目标责任制的教学模式。
结论: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符合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能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科学;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发育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关系的科学,是生物科学中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基础学科之一。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何进一步通过动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培养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对动物种类识别和鉴定,认识动物的特点,了解其用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为保护和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做好知识与能力储备,是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就这一问题,许多高校都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如赵格日乐图等研究了“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1],杨晓杰等“生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
近年来,我们针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从以下方面对动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1.制订动物学野外实习计划根据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动物学课程主讲教师制订动物学野外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和实习内容,建立组织(明确实习领队、指导教师对实习班级分组)保障、落实野外实习经费、确定实习地点和实习时间、强调实习纪律、明确实习成绩考核方法。
动物科学论文范文动物学的论文优秀7篇

动物科学论文范文动物学的论文优秀7篇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动物科学论文范文动物学的论文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一在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动物咬伤创口暴露后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关键措施。
虽然人们都知道被犬(动物)咬伤后要注射狂犬疫苗,但对于伤口的处理特别是创面较大的伤口处理、外用消毒剂的选用及采用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商榷之处。
2005年1月~12月,我们共接诊了4590人次动物咬伤病例,现结合动物咬伤门诊碰到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下。
1、哪些动物咬伤需注射狂犬疫苗在狂犬病防治范畴中,动物通常是指对狂犬病毒敏感的动物。
如犬、狐狸、山狗、郊狼、豺狼、臭鼬、浣熊、猫、猫鼬、蝙蝠等动物,还包括牛、马、羊等家畜。
常见的动物咬伤有犬、猫、鼠、猫头鹰、黄鼠狼、蝙蝠等动物咬伤。
被鸡啄伤,被甲鱼、黄鳝等咬伤则不必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2、动物咬伤后伤口处理犬(动物)咬伤后,由于受伤部位、伤情的程度不同,能否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直接影响到愈后。
许雷等分析50例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现有88%的动物咬伤病人伤口未处理或自行处理而导致了狂犬病的发生。
2.1外用消毒剂选择在用肥皂水反复清洗伤口的同时,正确地选择好消毒剂也十分重要。
①过氧化氢在既往的伤口处理中比较常用,但由于对正常组织有腐蚀作用,而动物咬伤又是新鲜伤口,对伤口的愈合不利,故不宜常规使用。
②由于犬咬伤后一般都要用肥皂水清洗,而新洁尔灭是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与肥皂水有拮抗作用,两者是不宜混用。
③醋酸洗必泰:由于该消毒剂对芽胞和病毒无效,因此,从预防狂犬病的角度不主张用。
④10%聚维酮碘为强力杀灭微生物消毒剂,对病毒、细菌、真菌及霉菌孢子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111齐利刚20111320711动物行为学论文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早在旧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
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
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学论文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
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动物学导论论文——狗

我们忠实的朋友—狗摘要:狗,亦称“犬”系,早期由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通常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其汉语名字从犬从句,“句”为“弯曲”、“顺从”之义,主要用于描述犬的向上卷曲的尾巴的形象,同时也表达出了犬对于人类的屈从。
关键字:起源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与人关系正文:起源及演化历史狗是一种不晚于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亚洲东南部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为家畜。
它起源于狼,目前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
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4000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另外一个是来源于中东大约12000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亚或欧洲,而另一方面,狗的骨骼学鉴定特征提示狗可能起源于狼,由此提出了狗的东亚起源说。
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富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
所以仅靠考古学,很难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线索。
中瑞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了来自五大洲的654只狗,分析了它们体内一种通过母系遗传的叫做“线粒体DNA”的遗传物质的碱基排列后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
他们认为,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当时,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了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为何认为起源于东亚?是因为东亚地区的狗的基因类型最为丰富,科学家通过基因测试推断该地区应该就是狗的发源地,而不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中东地区。
同时,通过和狼的基因的对比,他们认为1.5万年前,由几种不同的狼分化出了狗。
这项研究是由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齐头并进地进行的。
另一方面,美国和秘鲁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比较了南北美大陆和亚洲、欧洲的狗以及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碱基排列。
发现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过去的欧亚狼。
实验动物学论文-骨质疏松模型

《实验动物学》结课论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加深,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
研究人员应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慎重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速率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消长。
骨质疏松症的表面症状为骨质流失和骨组织破坏,从而导致骨质变得脆弱,大大增加骨折的可能性。
骨质疏松症主要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妇女的骨质疏松症(I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
虽然骨质疏松症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机会,从而影响病患者的健康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大大增加社会医疗负担。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出有效的药物,动物模型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 理想动物模型选用原则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动物数量达到最大的实验精确度,最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理想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再现性好,模型与人类骨质疏松症状和组织行为尽可能相似;重复性好,一定的条件下,由不同实验人员或同一实验人员在不同时间进行操作,模型能够很好的被重复出来;动物模型能反映骨质疏松症时骨代谢,微结构的变化;与临床的一致性,模型的处理因素尽可能与临床发病病因相一致;实验动物容易获得,价格低廉,造模周期短,便于操作和取材。
2 常用骨质疏松症模型动物2.1啮齿目动物①大鼠:大鼠是建立OP模型应用最广泛的动物,寿命约2.5~3年,常用于研究的是SD大鼠和Wistar大鼠。
动物学实验论文(完稿)

软体动物身体结构对其生活方式的适应性特征作者:强化培养学院09级02班赵凡杭天蓉摘要: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门的第二大门。
该门动物身体柔软,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等五部分组成。
因大多数软体动物体外覆盖有各式各样的贝壳,所以通称贝类。
该门动物共分8纲,有10余万种,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到河川、湖泊,从平原到高山,到处可见,例如鲍鱼、宝贝、田螺、蜗牛、蚶、牡蛎、文蛤、章鱼、乌贼等。
由于软体动物大多数贝壳华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又较易捕获,因此远在上古渔猎时期,就已被人类利用,其中不少可供食用、药用、农业用、工艺美术业用,也有一些种类有毒,能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损坏港湾建筑及交通运输设施,对人类有害。
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1结构特征1.1.1贝壳绝大多数的软体动物,在柔软的身体外覆有1个、2个或多个形状不同的贝壳,腹足类贝壳,一般呈单一的螺旋形;瓣鳃类贝壳为2个,呈瓣状;掘足类贝壳为1个,呈象牙状;多板类的贝壳为8块,呈覆瓦状排列;头足类有的为外壳,有的被外套膜包入形成内壳或退化。
贝壳的成分主要为碳酸钙,占全壳的95%,此外还含少量的贝壳素及其他有机物。
典型的贝壳,通常可分为3层,最外的一层为角质层,由一种硬蛋白质贝壳素构成,能耐酸耐腐蚀,色泽多样而薄,起着保护介壳的作用;中层为棱柱层,质厚,占壳的大部分,由钙质的棱柱形结晶构成;内层为珍珠层,通常为钙质和壳基质构成,光滑,具珍珠色彩。
角质层及棱柱层均由外套膜背面边缘分泌形成,随着动物的生长逐渐增大面积。
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全表面分泌而成,随着动物的生长而增加其厚度。
珍珠就是珠母贝等的外套膜分泌物形成,其性质和形成机理,与珍珠层相似。
因季节不同分泌情况有所变化,有时又因食物不足、繁殖期等原因,会影响外套膜边缘的直接分泌,因而角质层增长不是连续不断的,在贝壳表面常形成生长线,可用来判断软体动物的年龄。
初中生物动物论文2000字_初中生物动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初中生物动物论文2000字_初中生物动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初中生物动物论文2000字(一):论动物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论文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初中生物教材中有着很多关于“动物”的章节和知识点,其知识点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七年级的生物教材中“认识生物”中就有着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点,并且详细讲解了生命的含义,让学生从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了解生物,致使与生命教育关联。
在“认识生物”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详尽了解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到其他生物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基础,如人类的衣食住行,穿的衣服、鞋子、帽子、手套无不是动物提供给我们的,如果离开了动物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可以说如果我们人类对地球上其他的生命不尊重,那么将来人类的生存将受到很大影响。
我在教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一节中“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时,启发引导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借动物以言志的作品和诗句。
有的说《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在工作时对农友们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发生了古代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
有的说我们革命文学的先驱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一生做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借春蚕、青鸟,好像是抒发男欢女爱,其中隐含忧国忧民之情怀。
诗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云雀哥》,以高飞入云的欢歌的云雀,来抒发高远的志向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你好!欢乐的精灵,你何尝是鸟!从悠悠的天庭倾吐您的怀抱。
你不费思索,而吟唱出歌声曼妙,你嘹亮的歌喉,响彻普天之下,像一朵孤云后边,月儿把清辉流洒,幽暗的夜空于是荡漾着万顷光华。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让暴风雨来得猛烈些吧!”刻画了海燕在暴风雨中勇敢飞翔的大无畏精神,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杨朔的散文《荔枝蜜》,通过对蜜蜂采蜜的生动描写,来赞美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动物学论文
题目:狼来了——论狼的生活艺术
姓名:
学院:动物医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6.11.18
2016年11月18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1.对狼的认识 (3)
1.1狼的分类学地位 (3)
1.2 狼的历史地位 (4)
2.狼的形态特征 (4)
2.1 狼的魅力 (4)
2.2 狼的优势 (4)
3.狼的社会生活 (5)
3.1 对狼的描绘 (5)
3.2 社会生活中的狼 (5)
4.狼的追猎与捕食 (5)
4.1出色的捕猎者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狼来了
——论狼的生活艺术(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动物医学专业,四川成都)
摘要:本文概述了狼在分类学上的地位。
狼的形态特征,展现了狼独具魅力的风姿,展
现了狼精彩独特的社会生活以及他作为出色捕猎者的机智骁勇。
将狼的生活画卷描绘的栩栩如生。
关键词:狼地位形态社会生活
引言:对狼这一生物感兴趣的人很多,我也不例外,深深地被狼神秘的身影所吸引。
狼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所以希望能够探索狼的精彩世界。
1.对狼的认识
1.1 狼的分类学地位
中文学名灰狼
拉丁学名Canis lu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科犬科
属犬属
种灰狼
保护等级Ⅱ
1.2狼的历史地位
一般来说,在西方人的心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狼,他们正好构成一幅三联画:第一幅画中是《小红帽》中那只聪明却又不幸的大坏狼;第二只是《三只小猪中》那只沮丧的狼,叫伊其基尔;第三幅画环绕着光环,画中正是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朋友:狼兄弟。
2.狼的形态特征
2.1狼的魅力
狡黠的眼神、优雅谨慎的步伐、高贵独立的性格——都为狼这一生物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种大型犬科动物因其犀利的外表、天才的捕猎能力、超乎寻常的适应力和才能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2狼的优势
犬科狼是高级犬科家族的食肉动物,是恒温脊椎动物,体表有毛覆盖,为幼小动物哺乳。
狼是野生犬类中最大的动物,也是有着最好的身形比例的动物之一;身长在3英尺到4.6英尺之间,肩高在24到36英寸之间。
一只成年雄性的野狼体重大约在110磅,而雌性狼只有20到30磅。
那条粗粗的悬着的狼尾巴长度在12英寸到24英寸之间,它是狼用来进行身体语言交流的工具之一。
狼的颈部是如此强健似乎狼身上所有的力量都聚集在此。
像所有脊椎动物一样,狼也有7枚颈椎骨。
狼的动作敏捷神速,其肩胛骨比一般的狗要尖削很多,这带给他们行动上极大的便利。
他们有着粗而平滑的鬃毛,一旦想威慑四座,其鬃毛必定笔直挺立。
至于他们的“冬衣”——脸颊上的毛特别厚。
这样的厚毛再加上他们的一双斜眼,构成了狼独特的面相。
他们耳朵短,但头却宽大。
狗头大约有7立方英寸,而狼头却有10立方英寸左右。
狼最出彩之处是他极具魅力的眼神。
这些杰出的犬类,以他们琥珀色的、黄色的、橙色的眼睛,傲然在黑夜中扫射,发出非凡之光,使猎物无法逃脱。
狼的这种眼光得归功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的脉络膜层。
狼的视野有100度,这种视野更适合观察大的动物而不是细微之处。
狼的下颌比狗的下颌张得大,并且是更坚硬的武器。
强悍的颈脖、宽大的肩再加上狭小的胸腔这些使狼堪称力量型和耐力型奔跑者。
他们快速有力地呼吸,修长而又结实的腿,无异于马拉松运动员,狼的前指关节微微向内,脚上有五个趾,有一个趾从未触过地。
狼毛由三种不同的毛不规则构成:长而粗的毛、参差不齐的毛、绒毛。
狼每次在春末脱一次毛,到了秋天,狼又穿上了新外套。
3.狼的社会生活
3.1对狼的描绘
“突然,狼群开始总攻.最西边的两条大狼在一条白脖白胸狼王的率领下,闪电般地冲向靠近黄羊群的一只突出山包,显然这是三面包围线的最后一个缺口.抢占了这个山包,
包围圈就成形了.这一组狼的突然行动,就像发出三枚全线出击的信号弹.憋足劲的狼群
从草丛中一跃而起,从东、西、北三面向黄羊群猛冲.陈阵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如此恐怖的战争进攻.人的军队在冲锋的时候,会齐声狂呼冲啊杀啊;狗群在冲锋的时候,也会狂吠乱吼,以壮声威,以吓敌胆,但这是胆虚或不自信的表现.而狼群冲锋却悄然无声,没有一声
叫喊,没有一声狼嗥.可是在天地之间,人与动物眼里、心里和胆里却都充满了世上最原始、最残忍、最负盛名的恐怖:狼来了!”就像狼图腾中描写的一样,狼的生活十分的精彩。
3.2 社会生活中的狼
狼常常被描绘成为不善交际、独来独往的动物,然而恰恰相反,它们喜欢社交,喜欢同伴的伴随:他们不喜欢孤独,需要和大家一起好好生活。
狼群遵循着异常复杂的社会规则,他们无疑有着犬科家族中最先进的社会组织。
狼群的结构是金字塔型的:在金字塔的顶端是狼王和他的王后,其次是候选狼王和王后,然后是家族的长者们按资排辈,最后是幼狼。
狼群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群体,他们中的每只狼都有社会地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人们常说孤独的狼,其实并没有孤独的狼和社会的狼的概念区分。
离开狼群的狼能通过大小便等物与自己群体保持联系,他们之间的互动也能得到监控。
游戏是所有进化了的哺乳动物(人、狼)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对于狼来说,游戏能使他们关系紧密,能让他们更好的认知家族成员相互的地位等级。
狼都是些游戏高手,他们喜欢去争抢一块骨头或一根棍子,抢到了后洋洋得意,迅速把骨头藏好。
游戏、追逐和奔跑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疯狂地奔跑,尽情投身于同伴身上,假装相互威逼,淋漓尽致的演绎了狗与狗宣战的姿态:头近地,身子升起隆高。
等级关系也会在游戏中展现,例如,为了展现威胁,一只未来的狼王会露出自己的犬牙。
狼出没于白天还是晚上,这得依季节、食物的多少和其他因素而定。
他们或是成双出没,或是举家、聚群而居。
夏天,他们夜晚出动,黎明狩猎——很可能是百日较高的温度促使他们夜间活动;而在白天他们就找阴凉处休息,或是挖一个坑躺在凉爽的土中。
4.1狼的追猎与捕食
4.1出色的捕猎者
“食肉动物”一词,其字面意思和狼十分贴切:他们只为食物而捕杀,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生物环境中,捕食不同的猎物。
布列的第一阶段是观察,狼都是投机取巧的动物,他们事先看好那些几乎无力抵抗的老弱病残者,然后包围他们,向最软弱的发起进攻。
这一犬科大族知道,怎样有效运用自己的能量。
他们不会自找麻烦,大大小小的动
物都乐意捕食:不管是小麝鹿、小野兔,还是北美驯鹿和驼鹿,他们照单全收。
在捕猎大动物时,狼群总是集体有序行动。
捕猎的竞争性极强,因为其他食肉动物,如人、熊、美洲狮、猞猁、山狗、狼獾和狐狸,都在觊觎着他们的猎场。
被捕获的动物很少立即被杀。
群狼首先撕咬猎物的脚、腰和背,防止它逃跑,然后要进行几次撕咬和长时间的追逐,直到猎物完全屈服。
几乎所有的狼都会立即吞食到手的猎物(至少吞食一部分),食物充足时,他们只吃掉捕获物最营养的一部分,这样,他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能量。
无疑的,狼是自然界中出色的捕猎者。
致谢: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参考文献】:
[1] (法)安娜·多米尼克·莫纳托里,(Menatory,A.D.),狼的生活艺术,漓江出版社, 2013
[2] 姜戎,狼图腾,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