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
评课稿体积与容积

数学评课稿通过听八位老师的讲课,总的来说,给我的感觉是这几位老师对新课标掌握的比较好。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几位教师的作课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健康、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认为做的很好: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看法:1、这几位教师的教育观念都比较新,充分发挥了课件的优势,版式多样,色彩比较明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的一大亮点就是动画引人新课。
课堂伊始,教师利用《乌鸦喝水》这个传统的故事,通过这段视频课件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理解了浸入水中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直观感受到石子占了空间位置。
从而引出“体积”这个数学概念。
2、这节课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模仿演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和从体积的概念上升到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老师让学生拿出学具亲动手实践,操作,量一量,看一看等等,并且在动手实践中,处处有猜想,处处有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主人”的作用,使他们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只是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课堂教学过程比较紧凑、严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注重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举出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例,为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作好过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这是本课的另一亮点。
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
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揭示出体积的概念。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例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标 准课程 实验教 材小学 数 学五年级下册“ 容积和容积单位” 。
教 学 目标
1知道容积的含义。 . 2 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 , . 了解容 积单位和体积单 位 的关系 。 3 培养观察 、 . 操作能力 和应用 几何基础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的能力 。 教学重点 知道容积的含义 , 掌握容积单位 间的 进率和名数 的改写 。 教学难点 知道容积 的含义 , 掌握容积单位 间的 进率 。 教学过程
一
生 2我还知道 了计量 液体 的时候用升 和毫升作 :
单位 。 师: 同学 们已经知 道了容积和容积单位 的一些 知 识, 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容积 ? 生: 箱子 、 油桶 、 仓库等所 能容纳 物体 的体 积 , 通 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 师: 你能用 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容积吗? 生 1一个物体所能装的物体 的多少 , : 叫做容积 。 生 2 容积是 指能 容纳物体 的一 个东 西 , 里面 : 它 能放下多大的物体 。 师: 你们知道生活 中什么物体有 容积?什么物体 是没有容积的? 生 1矿泉水瓶 、 : 饭盒有容积 。 生 2 笔盒有容积 , : 实心球没容积 。 生 3 杯子有容积 , : 石头没容积 。 师: 刚才 同学们所说 的那些 能容 纳东西的矿泉水 瓶、 饭盒 、 杯子 , 我们把 它们统一 称为容器 。( 书 : 板 容
一
、
揭 示课 题
师: 今天我们学习容积 和容积单位 。
二 、了解容 积 的概 念
师: 同学 们 , 关于容 积和容积 单位你们 在课前 了 解 了哪些知识 ?请 同桌互相说一说 。( 生同桌互 相 学 说) 师: 谁能 给大家 说一说 , 已经 知道 了容积和 容 你 积单位 的哪些知识 ? 生 1 :我 通 过 预 习知 道 了 1升 =10 0 0毫 升 , 1 升=1 立方分米 , 毫升 =1 1 立方厘 米。
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体积和容积评课稿篇一:体积与容积的评课稿《体积与容积》评课稿今天,我听了尚老师上的《体积与容积》一课,我感触很深。
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龚老师首先播放多媒体动画,引用了孩子们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故事情境中,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初步感受到石子放得多,水面上升得高;石子放得大,水面上升得高??学生在故事游戏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同时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1.充分借助实物,多次在操作、比较中逐步感受和完善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理解。
如:体积与容积》评课稿今天,我听了尚老师上的《体积与容积》一课,我感触很深。
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龚老师首先播放多媒体动画,引用了孩子们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故事情境中,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初步感受到石子放得多,水面上升得高;石子放得大,水面上升得高??学生在故事游戏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同时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1.充分借助实物,多次在操作、比较中逐步感受和完善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课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课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课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但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学情分析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对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把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体积的概念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变直观,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说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1)认识体积1、初步感受空间。
师:老师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铅笔盒占空间吗?桌子呢?凳子呢?还有什么东西占空间?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占空间?在水里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板书:空间。
2、空间也有大小。
师: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桌子与凳子呢?板书:大小4、比较体积大小。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精选4篇)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精选4篇)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篇14月6日上午第二节听了陆老师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很有感触。
一节课听下来,没感觉到累,而是非常的轻松。
这节课学生也学得很开心。
轻松的课堂气氛,加上陆老师巧妙的设计,使得学生学得扎实,学得开心。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实际入手,陆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
这个环节可以说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老师从2升,500毫升, 5毫升,甚至1毫升,从大到小出示了不同容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容积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
陆老师通过让学生操作演示,把2升的水倒入500毫升的容器中四次,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与1毫升液体之间的两个关系,真正去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新授课中,陆老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练习上,陆老师也从简单到难进行了安排,特别是最后一个题目,如何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陆老师通过直观的操作,既突破了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又道出了用量筒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用普通容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区别!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篇2《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及常用的体积单位,明确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且能够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我在课上多次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在新课伊始,我利用“猜猜那个盒子装的多?”的小游戏来导入,在学生不同的猜测下,教师进行验证。
学生看到结果与自己的想像不同,从而感受到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装的东西多。
教师顺势指着盒子的内部空间,揭示容积的概念,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堂实录与评析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0 ~51页例5及第53页练习九的相关习题。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和1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探究意识。
2、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观察表述,实际操作演示。
学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L的容杯,一次性杯,1cm3和1dm3的自制的正方体,两瓶500ml的水,注射器1支,习题纸。
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数学,老师感到很高兴。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大声地说出我们的学习口号吧:学中玩,玩中学,开开心心学数学。
(师和同学们拍着手说口号。
)那么对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谁还记得什么叫物体的体积?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它常用的计量单位是什么?生: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随机板cm3、dm3 、m3)师: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那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更会学习?请翻开课本第50页。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通过亲切自然的教态、充满激情的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轻松、自信的氛围。
又复习了体积、体积单位的旧知,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使同学们对学习更是信心十足。
】二、探求新知(一)教学容积的概念。
1、观察发现,引出容积的含义。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通用15篇)我们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章老师做的非常好,通过学生的看、测量、数、比等活动中,学习知识。
下面小编带来的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篇1《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所以本节课王蔚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这堂课给我们的整体感觉是简洁、流畅、朴实。
简洁:1、教师语言简洁,如体积和容积的引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展示了王蔚老师干练的教学风格。
2、材料的选用简洁,各施其责,凸现数学本质。
由于简洁就体现了高效。
流畅:材料之间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层层递进,又展现了数学独特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显得很流畅。
朴实:王蔚老师上的是一堂真实的朴实的课,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不是走过场、不是作秀,操作性强。
是一堂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好课。
结合新课标,谈谈这堂课体现的三个亮点。
一、吃透教材新理念实施的前提我们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教材,毕竟我们教材的编者对教材所下的功夫要比我们老师多得多。
但如果我们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这基础上把教材作一些调整和处理,那就事半功倍。
如教材上实验:观察两个各放一块大小不一石块的杯加满水取出石块水相等吗?为什么?我觉得,它的侧重点更偏重两个石块谁大谁小的比较,停留在原来的认识层面。
王蔚老师的实验:观察一个杯水位猜想放入一块石块产生什么现象验证说理由得出概念。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介绍本文档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的评课稿。
本课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掌握常见容积单位和其转换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容积的概念容积是描述一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物理量。
容积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可以通过计算物体的长、宽、高来得到。
容积的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等。
容积的计算方法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两种常见物体的容积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的容积计算长方体的容积可以通过计算长、宽、高的乘积来得到。
具体计算公式为:容积 = 长× 宽× 高。
正方体的容积计算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其长、宽、高均相等。
正方体的容积可以通过计算边长的立方来得到。
具体计算公式为:容积 = 边长× 边长× 边长。
容积单位的转换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转换。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几种容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容积单位的换算要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转换,需要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以下换算关系: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的应用通过学习容积单位的转换,我们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计算一个房间的容积时,我们可以将尺寸用不同的容积单位表示,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换算。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通过提供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负责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
近日,本人听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容积和容积单位》。
下面我谈谈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
本节课的优点:
1、注重旧知的复习铺垫。
教师在新课前复习了体积单位及其进率,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教学“什么叫做容积”时,叶老师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介绍容积,自己举例,然后让学生举例,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什么叫做容积。
教师不还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容积与体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本节课注重了课堂的训练。
练习的量和题型都比较多,体现出课堂的有效训练。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认识容积单位时,虽然认识“升”和“毫升”是重点,但也应该向学生说明计量容积时,一般就可以用体积单位。
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理解升、毫升的实际大小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我觉得在教学中还落实得不够。
教师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给学生看那个一升的正方体容器,用杯子装水倒在容器里,看要多少杯水才能到满容器,然后跟学生说:“这就是一升水。
”教师虽然也说了一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是400毫升,
学生平时可能也有接触一瓶矿泉水400毫升,一盒牛奶250毫升等。
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学生对于1毫升、10毫升、100毫升的实际是多少,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的。
所以我觉得可以用量筒、量杯量1毫升、10毫升、100毫升的水是多少。
最好能够用教具或学具让学生分小组亲自动手量一量,这样学生就理解更深刻了。
3、在教学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体积位单位与容积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些欠妥。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米1毫升=1立方厘米
这些都是没有经过推导,是教师直接给出来的。
我觉得这里可以教学:
①出示量筒,在量筒上找出1毫升、100毫升的刻度给学生看.。
②用量筒量1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量杯,一直到量杯满为止。
通过动手实践得出:1升=1000毫升。
把1升的水到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得出:1升=1立方分米。
对1毫升=1立方厘米的教学,如果没有1立方厘米这么小的正方体容器,我们可以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教学,因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升=1000毫升,所以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也就是1毫升=1立方厘米。
4、教师已经提到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如果把计算公式写出来就更好一些,这对一些后进生在进行解决练习(课本例5)会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