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洛庞蒂对於「空间」的意向看其美学表现:从空间知觉到艺术表现
深度空间与纯粹的身体_梅洛_庞蒂现象学美学的起点

深度空间与纯粹的身体———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的起点张中(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梅洛-庞蒂基于知觉,发现了身体和空间的意义。
对于意识哲学来说,身体永远都是次要的和卑贱的,但梅洛-庞蒂不仅解放了“身体”,而且还将它置放在更为显著的位置上。
传统空间也在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的窠臼下,难有新的作为和新的理解、体验。
借助于身体,梅洛-庞蒂进一步发现和证明了深度空间的价值和意义。
借助于这样两个中介和迂回策略,梅洛-庞蒂将他的美学还原到一个与自我、世界、他人相互交织而广阔的境域之中。
可以说,梅洛-庞蒂的美学是以空间和身体作为起点的。
关键词:梅洛-庞蒂;空间;身体;交织;镜像;互逆性中图分类号:1383-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0)03-0084-07严格地说,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论著,然而,从根本上看,梅洛-庞蒂在哲学上所做的努力,很多却是极具美学意义的。
他的许多论证和解说大量征引了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的知识和素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梅洛-庞蒂的哲学实际上就是他的美学表现,或者相反。
事实上,梅洛-庞蒂从萨特、普鲁斯特、瓦雷里、塞尚、罗丹等人那里所获得的艺术思维和文艺思想的支持并不比他从胡塞尔、海德格尔那里所获取的哲学支持要少,甚至可以说,前者要远远多于后者。
虽然梅洛-庞蒂并无意做一个美学家,但这并没有让他的哲学真正走出美学的意味。
有论者认为梅洛-庞蒂的哲学实际可以叫做“感性的诗学”———我以为这倒是十分精当的概括。
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梅洛-庞蒂的美学和哲学实际就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互相“交织”的。
梅洛-庞蒂的美学实际上就是潜藏在他的哲学里的一个梦,也是一种含混却又逼真的想象。
梅洛-庞蒂从“知觉”出发,廓清了长久以来人们对“知觉”的误解,也重新解放了“身体”。
梅洛·庞蒂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
戏剧空间

戏剧空间作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7期摘要:由于指向空间的无限拓展,戏剧空间的边界不断被突破。
今后的戏剧实践,将继续动态地激发、挑战、丰富固有的戏剧空间。
本文探讨戏剧空间中文本空间的叙事技巧如兼容、并置、展览三个部分,以及它们今后与空间和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新趋势,从而给戏剧空间带来的新发展。
关键词:文本空间;空间叙事;跨界[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今天,戏剧文本的戏剧空间形态多种多样。
约瑟夫·弗兰克提出的"省略、重复、引用、对比、多种视角、断裂、拼贴、多情节、蒙太奇"等叙事方法在戏剧界大为推广。
[1]根据空间叙事学的理论,梅洛·庞蒂关于身体和知觉的阐述其实质是对情节并置、碎片和蒙太奇等叙事技巧的巧妙处理。
借鉴到戏剧学中,戏剧的空间表达比小说的叙事空间具有更多的空间因素,戏剧空间表达的文本处理方式归结为兼容、并置、展览三种。
一、主题的并置戏剧的空间叙事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既有演员表演的角色,又有出戏入戏作用的起点缀、烘托、评论、缓解紧张气氛的歌队参与演出。
观众产生空间感受的冲击主要是时间的并置,即共时性,如在《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派剧作中,主题并置呈现多重意义,以前这种技巧很少见,等待的所指和能指,出现多种解读。
[2]如在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的世界中,时间失去了意义,空间无法界定,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无法沟通。
正如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世界对人来说深不可测、无法确定,一切都被否定。
对于两个流浪,时间变成了绝对抽象的能指,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时间既是混乱的,也仿佛是静止的。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日复一日地回到原地等待戈多,不知道等多久,在舞台上两个流浪汉做着相同的无意义的动作,生存即死亡,起点即终点。
等待只是一个模糊的无法实现的希望,但只有失望,才能再等待,等待是一种痛苦。
梅洛_庞蒂对空间的现象学理解

梅洛-庞蒂对空间的现象学理解关群德摘要:空间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哲学家们对于空间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梅洛-庞蒂则指出,应当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考察空间的存在。
关键词:身体空间现象学Résumé: L’Espace est un problème importent dans l’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 Les philosophes avancent quelques conceptions sur l’espace, mais d’après Merleau-Ponty, le problème de l’espace ne peut s’expliquer que dans le point de vue de phénoménologie.空间是哲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哲学家们对于空间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但在梅洛-庞蒂看来,它们都没有能充分地解释空间现象。
梅洛-庞蒂指出,总的来看,传统上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是把空间看作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比如容器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另一种看法是把空间设想为由构成能力的人使事物的位置得以成为可能的方式。
后一种看法是康德的看法,前一种是经验主义的看法。
在梅洛-庞蒂看来,这两种看法都是把空间看成是客观的存在,把空间看成是同质的连续,其结构不依赖于人的身体,和人的身体无关。
但是,梅洛-庞蒂认为这种空间不能真正地解释我们的实际空间经验。
正是基于此,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说道:“我的身体在我看来不但不是空间的一部分,而且,如果我没有身体的话,在我看来也就没有空间。
”[1]这种说法听起来当然有些费解,为什么如果我们没有身体,空间也就不存在了呢?梅洛-庞蒂通过对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的空间观念的批评,表明空间既不是经验主义所认为的是属于事物的自在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是属于人的主观的直观能力,而是人的身体和世界的一种辩证的关联,也就是说,空间的存在不能脱离身体的存在,所谓的客观空间建立在身体的空间之上,因此,可以说没有我们的身体,也就没有空间的存在。
梅洛·庞蒂身体观视域下的VR影像艺术美学

在VR影像艺术的“身体图式”建构中,技术成为 “身体”的一部分,技术的完善性与先进性,决定着 “虚拟化身”的“身体图式”的完整性。同时,技术手 段在这里也成为“虚拟化身”“身体图式”中的组成部 分,扩展了“身体图式”的内涵,从而使得VR影像艺术 中的“虚拟化身”的“身体图式”具备了科技的属性。
随着5G技术的完善与商用化,VR智能设备的无线 移动性能将有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神经网 络、智能可穿戴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也将大幅度提升VR 设备的智能感知性能。这些技术的赋能,将促使VR影 像艺术中“虚拟化身”的知觉系统能更加完善地继承 肉体的知觉。此时,各种技术手段与智能设备将犹如 梅洛·庞蒂提到的“盲人的手杖”一般,成为丰富“虚 拟化身”“身体图式”的工具,融入进“身体图式”之
76
2021 第06期
置”。[3]1994年Brudea等用“3I”(Immersion/沉浸性、 Interaction/交互性、Imagination/想象性)概括了 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前两个“I”是最核心的价值与 主要特征。[4]虚拟现实影像艺术的交互性特征从心理 和物理层面的体验性交互向多感知特性交互发展。人 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将再次超越想象力的边界。5G网 络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将为虚拟现实未来发展提 供助力。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正从“3I”向“4I”(即 增加智能性)转变,并在虚拟现实电影上也有所体 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电影可通过算法生 成不同的场景和情节。[5]
论梅洛_庞蒂的美学思想

东岳论丛 Oct.,2009Vol.30No.10 2009年10月(第30卷/第10期)(Dong Yue Tribune)哲学研究论梅洛-庞蒂的美学思想宋 羿(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文章分析了梅洛-庞蒂的哲学和美学的主要思想,评介其中三个主要论题:科学、哲学、知觉(身体)和艺术,画家与“看”,文学和语言。
[关键词]现象学;梅洛-庞蒂;肉身;知觉[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9)10-0021-03不论是以今天的思想眼光来看,还是以一种面向于未来哲学视阈的可能性来讲,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uce Merleau-Ponty1908-1961)毫无疑问是当代众多法国思想明星中对哲学带来最深刻长远影响的一位,其对整个欧洲大陆现象学圈也是意义非凡。
以下从梅洛-庞蒂庞杂深厚的美学思想中选取三个基本问题来谈谈我个人对其一些理解。
一、科学、哲学、知觉(身体)和艺术“科学操纵事物,并且拒绝栖居其中。
”①科学如何操纵事物?因为“他把任何存在都看作是‘一般客体’”②,言外之意就是科学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把握世界的,也正是在主客二分的意义上,才能理解“拒绝栖居其中”的含义,科学把世界当作“我”之外的客体,以冷眼旁观的姿态,对客体进行分析综合,忽视我们存在于世界的那种亲切感。
但我们不要遗漏“操纵”、“拒绝”、“栖居”这些拟人化的用法,它提醒我们,主客二分也是“我”自身存在所具有的一种对待世界的态度,远非这世界唯一的“真理”。
或许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态度来对待这世界,宗教的、艺术的等等,但如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所批判的那样,在这多种多样的世界态度里面其实已经混杂了太多的科学物理的思维,或者说从根源上,意识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科学主客体思维模式。
“哲学的意义是一种起源的意义。
”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哲学意味着一个答案,人们可以不读哲学家著作,完全忽略掉哲学家的努力,但知道那所谓的“答案”就够。
梅洛-庞蒂“知觉世界”的“时空性结构”

梅 洛 - 庞 蒂 “知 觉 世 界 ” 的 “时 空 性 结 构
沈宇彬/ 文
提 要 :身体 与 时 间 是 梅 洛 - 庞 蒂 在 论 述 “知 觉 世 界 ” 时 极 为 重 视 的 两 个 概 念 。
与 无 法 弥 合 身 体 知 觉 层 面 “裂 隙 ” 的 客 观 时 间 性 不 同 ,现 象 学 时 间 性 给 出 了 一 种 内
另一方面,在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论域中,基于身体实存锚地的知觉主体之形成并非 一蹴而就,它处于现象学时间的动态运作中,在 不 断 的 拆 解 和 构 成 过 程 中 塑 造 “非定在化 的”® 自身。他指出:“我们拥有关于世界的经验,这不是就一种完全决定每一事件的关系系 统而言的,而 是 就 一 种 (其综合无法被完成的)开放的总体性而言的。我们拥有关于我的 经验,这不是就一种绝对主体性而言的,而是就其因时间之流而得以不可分割地拆解和重塑 而言的。主体的统一或客体的统一不是实在的一种统一,而是对于经验视域的推定性统一; 必 须 重新发现(位于主体观念和客体观念下的)我的主体性的事实和初生状态的客体,以 及 (诸观念作为事物而诞生于此的)初始层面。”® 知觉时间性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 不能按照客观思维下的客观时间考察人对世界的经验,那种实在论模式下所可能引发的机械 论格局无法为梅洛-庞蒂所接受。恰 恰 与 “一劳永逸” 的观念论构想相反,世界经验所塑
某 种 “鸿沟”,以至于梅洛-庞蒂指出在理智主义的信念中,“对象的统一能够被思考为我 们身体的统一的相关物,但不能被体验为我们身体的统一的相关物。”® 他认为在发生学意义 上 ,对立方体的几何学客观构想(包括其诸参考系要素)均源于本己身体的经验,而关于 世界诸轮廓的统一也并非由意识所构成。® 在这一层面上,如果抛开客观视角的构想,仅从 本己身体的实际经验出发,“具有六个相等面的立方体不仅是不可见的,甚至是难以构想 的。”® 可是,在反思分析和客观思维的笼罩下,人们似乎搁置着这一问题。梅洛-庞蒂对此 批评到:“反思分析用对一种绝对客体的思想代替客体的绝对实存,并试图俯视客体、超然 地思考客体,它 (反思分析)摧毁了客体的内在结构。”® 如果理智论视角对立方体的内在 建构无法在与本己身体视域相融贯的层面上成立,那么现实世界中人对立方体的构想如何可 能 ?梅 洛 -庞 蒂 借 助 知 觉 经 验 概 念 指 出 “我 通 过 知 觉 经 验 从 而 钉 人 世 界 的 厚 度 (l’6paiSSeur)
梅洛-庞蒂的空间观念探析

32美学2019/08在《知觉现象学》中,梅洛-庞蒂不只是在讨论身体问题时介入了空间观念,还专辟一章来论述他对空间问题的思考。
有学者认为海德格尔主要从时间角度讨论问题,而梅洛-庞蒂则偏重于从空间角度来讨论问题,这一说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事实上,就身体问题而言,梅洛-庞蒂认为:“我的身体在我看来不但不只是空间的一部分,而且如果我没有身体的话,在我看来也就没有空间”[1]140,明确把空间的存在建立在身体的存在上;在《眼与心》里讨论绘画时,他认为空间是自在的,方位、包围等要素都是空间的派生现象。
而在论述身体的空间方面的问题时梅洛-庞蒂并没有抛弃时间观念,“不应该说我们的身体是在空间里,也不应该说我们的身体是在时间里。
我们的身体寓于空间和时间中”[1]1185,而物体在空间的存在又是靠前一个时间波和后一个时间波的挤压而得以可能。
此外,据相关统计,在《知觉现象学》和《行为的结构》中时间共出现八十多次,空间一词出现一百九十多次,表明空间的重要性明显高于时间。
学者杨大春认为梅洛-庞蒂的身体的空间性“开启了思维的空间模式”,这种空间思维模式抛弃了先前哲学家持守的观念空间观和在己空间观念,确立被后来哲学家所接受的身体空间性,这也说明了空间观念在梅洛-庞蒂哲学思想建构中的重要性,而理解梅洛-庞蒂的空间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对重要哲学命题的思考。
梅洛-庞蒂在谈论身体本身的空间性时,否定了身体是身体各个器官的并列组合的观念,身体的空间性实际是一种“处境的空间性”,例如,我坐在在书桌旁,双手放在书桌上,我的手位置不是通过我的坐姿以及手臂和肩膀的一般身体空间的位置推断出来的,而是以我的一种绝对能力确定的。
这里,梅洛-庞蒂引入“身体图式”来说明“处境的空间性”,“‘身体图式’是一种表示我的身体在世界上存在的方式”[1]138,这表明我们对身体的感觉不同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我们能知道我们手握筷子时手的位置和筷子的位置,这不需要经过理性判断,不需要和肩膀以及手臂来比较确定手的位置,“身体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不需要寻找和思索。
梅洛_庞蒂空间现象学浅析

梅洛 - 庞蒂的 《 知觉现象学》 可谓现象 学的经典之作,它透彻地解释和应用了现象 学方法,并对胡塞尔所开辟的现象学领域有 很大的突破,更试图质疑胡塞尔的主体意向 性现象学。而在与后来者的关系方面,梅洛 - 庞蒂晚期提出的 “ ” 、“ ” 、“ 可逆性 褶子 肉 身” 等概念因其与德里达、德勒兹等人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具体的生存处境中的人看
,“深度比其它空间维度更直接地要求我 来 们摒弃关于世界的偏见和重新发现世界得 以显现的最初体验; 可以说,在 所 有 维 度 中,深 度 最 具 有 ‘存 在 的 ’ 特 征, 因 为 — — —这是贝 克 莱 的 论 证 中 正 确 的 地 方— — — 深度不标在 物 体 本 身 上,它 显 然 属 于 视 觉 角度,而不 属 于 物 体; 因 此,深 度 不 可 能 来自物体,也不可能被意识规定在物体中; 深度显示物体和我之间和我得以处在物体 前面的某种 不 可 分 离 的 关 系,而 宽 度 乍 看 起来就能被当作有感知能力的主体不包含 ” 在其中 的 物 体 之 间 的 一 种 关 系。
[1 ] ( P326 )
梅
洛 - 庞蒂准确地抓住并详细地 论 述 了 深 度 — —当 然 是 现 象 学 所 描 述 的 空 间 对于空间— — — —的本 质 意 义,这 种 本 质 意 义 即: 深 度 最为本质地表现了人 “内在于世界 ” 的这 种内在性。 让我们做 一 个 思 想 实 验,就 不 难 理 解 这一点了。 举一个长方体的 例 子,假 设 长 方体的宽度 和 高 度 相 等,而 长 度 较 之 宽 度 更长,那么将这四条长的棱置于与 “深度 ” 对应的我的 前 方,而 将 正 方 形 面 置 于 正 前 方,如 果 不 能 笼 统 地 将 四 条 长 棱 都 作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資料 :電子全文下載論文名稱:從梅洛龐蒂對於「空間」的現:從空間知覺到藝術表現英文論文名稱:none指導教授:朱建民 ; 廖仁義指導教授(英文姓名):none none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學年度:93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20關鍵詞:空間、身體、現象場、身體境、原初空間、杜象、現成現代空間英文關鍵詞:none被引用次數:0[ 摘要]梅洛龐蒂是少數以站在藝術創作者的立場上去看待「存在」的哲學家。
由於創作者的方式進入認識當中,因此其中便沒有什麼「理性」或「感性」的區別,這種認知其本就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這當中有一個身體存在的始源性,也就是身體氏所言之身體空間如何以身體之存在做為開展並自我實現,是將梅洛龐蒂哲學中,其具有「人文」或「文化」意義的主要關鍵處,例如:「身體圖象」或「情境」等介質做一認識。
因此本論文是以《知覺現象學》一書中對於空間的「方向」、「深「主觀空間」等四種說明展開,與其證諸傳統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在面對「空間」梅氏「空間」中的身體特徵。
爾後再將其處於空間中的身體論析出三種超越性質:性與運動機能」本身而論,則顯現出一種由「能動」的超越;若為處於知覺狀態的出現一種由「物」、「我」關係中引出的「情境」超越型態;而在肉身化的過程中的維度轉換,也就是「空間表現」之超越。
以此就引出了其美學部分,也就是有關境」、「藝術表達」等內容。
雖然「身體」或「空間」在梅洛龐蒂哲學中為一體兩做為基調去展開其身體歷程,反而較能固定下來探討「身體」,否則直接談論其身糊。
本論文基於現象學本身的進入方式除了藝術存有論探討外,還將梅洛龐蒂所術方式,直接的面對自杜象以來的藝術;以身體形構的藝術創作過程本為梅洛龐蒂處(原初空間與藝術)。
若就「繪畫」藝術的現代觀點,梅氏所言的身勢形構的確基起著重要作用。
然而現今的問題起源點是源自於杜象及其引起藝術之觀念化的效一種微妙的轉折。
因此本文將以重新考察杜象的方式,試圖為梅洛龐蒂在現代藝術置。
而後在杜象影響下的當代作品裡,我們將呈現自「現成物」以來的後現代藝術定成為作品的是什麼作用﹖以此我們除了探視「現成物」的辯證發展,還可以見諸技術文化下的當代「物質」觀。
於此,我們更可以由其中反思到諸如「文化」或「題境況。
總之,對於梅洛龐蒂來說,「身體」並不應僅僅作為存有而被反思探討,行動所產生出的意義。
因此聯繫於杜象作為起點,去探討梅洛龐蒂的藝術觀點在當氏的行動意義及其價值做一當代處境脈洛的認識。
[ 英文摘要]none[ 論文目次]vi第一章導論 (1)一、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 (2)A.研究動機 (2)B.研究目的 (6)二、本論文之研究方法 (9)第二章空間問題 (17)第一節傳統空間觀念之一般探討及其困境 (17)A.傳統的空間觀念 (18)α.亞里斯多德的空間觀 (18)β.笛卡爾的空間觀 (19)γ.康德的空間觀 (21)B.傳統的困境 (22)第二節梅洛龐蒂的空間觀 (28)A.方向 (28)α. 經驗主義與主智主義的空間迷失 (28)β. 作為方向基礎的空間平面 (30)B. 深度 (34)C. 運動 (37)D. 主觀空間 (40)第三章從空間觀念到美學的延伸 (44)第三節從空間觀念看美學問題 (45)A. 傳統美學的特徵 (45)α.亞里斯多德的美學觀 (45)β. 笛卡爾的美學觀 (48)γ. 康德的美學觀 (49)B. 梅洛龐蒂的美學特徵 (50)第四節能動的空間 (51)A. 「身體圖象」的內涵 (51)α.「想像力」在《純粹理性批判》及《判斷力批判》的情形 (52)1.《純粹理性批判》中的想像力 (52)2.《判斷力批判》中的想像力 (53)β. 梅洛龐蒂的想像力 (54)1.「完形」作為反思的前反思項意義 (55)2.想像力在「完形」中的情形 (57)B. 「身體圖象」在美學上的意義 (59)α. 對於「美」的態度之區別於傳統 (59)β.「身體表現」的美學特質 (61)第五節情境空間 (64)viiiA. 情境的內涵 (64)B. 情境的它性意義 (69)第四章空間的藝術表現 (73)第六節藝術表達的基礎 (74)A. 原初空間與藝術 (75)B. 互滲為異質結果的藝術表達及其自我認識 (80)第七節當代藝術作品的反映 (85)A. 杜象的提問 (85)B. 梅洛龐蒂對當代藝術作品的反映 (88)α. 杜象在詰問什麼 (89)β.當代作品的困境及其解決 (91)第八節從當代文化空間中反思梅洛龐蒂 (94)第五章總結 (101)第九節原初空間之總結回顧 (101)第十節本論文之可應用發展及其延伸 (104)參考書目107[ 參考文獻]原典Merleau-Ponty, Maurice,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trans. Colin Smith, Lond Kegan paul Ltd, 1962.—, Sense and Non-Sense, Translated, with a Preface, by Hubert L. Dreyfus & Pa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Sign,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ichard C. McCleary, Evanston: Not Press, 1964.—, 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 And Other Essays on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 of Art, History and Politics, ed. James M. Edie, trans.Carleton Dallery, Evanston: University Press, 1964.—, The structure of behavior, Translated by Alden L. Fisher, Boston: Beacon Pre —,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8.其他參考資料Badt, Kurt, The Art of Cezanne, translated by Sheila Ann Ogilvie, New York: Hack 1985.Brandon, Taylor, Avant Garde and After-Rethinking Art Now, New York and New Perspectives Pentice Hall, Inc., and Harry N. Abrams, Inc., 1995Burke, Patrick and Veken, Jan Van Der, Jan(edited by), Merleau-Ponty in Contem Perspectives,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3.Crowther, Paul, Art and Embodiment, from Aesthetics to Self-consciousness, New university press 1993.De Duve, Thierry, Kant after Duchamp, London: MIT Press, 1998.Edie, James M.(Generl editor)The Merleau-Ponty’s Aesthetics Reader : Philos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Edie, James M.,(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 And O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the Philosophy of Art, History and Politics, Evans University Press 1964.Gadamer﹐Hans-Georg﹐HermeneneutikⅠ:Wahrheit und Methode –Grundzeu philosophischen Hermeneutik﹐ Tuebingen:J﹒B﹒C﹒Mohr﹐6﹒Auflage﹐199 Hamrick, William S., An Existential Phenomenology of Law:Maurice Merleau-Po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Immanuel Kant’s Critique Pure Reason, Translated by Noman Kemp Smith, Lond Co Ltd.Jay, Martin, Downcast Eyes – The Denigration of Vision in Twentieth-centure Fre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Langer, Monika M., Merleau-Ponty’s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A Guide and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89.Levin, David Michael(edited by), Modernity and the Hegemony of Vision, Los A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Madison, Gary Brent, The Phenomenology of Merleau-Ponty, Ohio: Ohio Univers Mallin, Samuel B., Merleau-Ponty’s Philosophy,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 1979.Perception, Expression, and History The Social Phenomenology of Maurice Merle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Evanston 1970.Pietersma, Henry, Phenomenological Epistem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Stott, Rebecca, The Politics of Pleasure-Aesthetics and Cultural theory, Buckingh University Press 1992.中文資料Adorno, Theodorv W.著,王柯平譯,《美學理論》(Asthetische Theorie.),四川1998年,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