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洛_庞蒂和胡塞尔现象学的差异
让-皮埃尔·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身体经验与人类意义的探索

让-皮埃尔·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身体经验与人类意义的探索引言《知觉现象学》是法国哲学家让-皮埃尔·梅洛庞蒂于1945年出版的一部重要哲学作品。
该书通过对身体感知和意义生成过程的研究,试图探索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
本文将全面介绍《知觉现象学》这本书并深入探讨其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和思想。
主要内容1.梅洛庞蒂和他的哲学背景–简要介绍梅洛庞蒂的生平和他所在的时代背景。
–探讨梅洛庞蒂如何受到背景中其他哲学思想家(如黑格尔、胡塞尔等)影响,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2.《知觉现象学》的核心理论–解释什么是“知觉现象学”以及它与其他形式主义哲学流派之间的区别。
–探讨梅洛庞蒂提出的“现象学归纳法”的概念,即通过分析个体的身体经验来揭示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3.身体和意义的关系–研究梅洛庞蒂如何将身体作为我们感知世界和构建意义的基础。
–探讨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身体与时间的关系以及身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等方面。
4.意义生成过程和语言–分析梅洛庞蒂对意义生成过程的独特见解,包括他对预整合、感觉运动机能以及借助语言来创造新的意义等观点。
5.《知觉现象学》对其他领域研究的影响–回顾《知觉现象学》出版后对哲学、心理学、艺术和神经科学等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
–讨论接受和争议,《知觉现象学》被引用和发展了哪些新的思想。
结论《知觉现象学》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它挑战传统哲学思维,并探索人类认识世界背后复杂而富有意义的过程。
梅洛庞蒂通过对身体经验和意义生成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的视角。
该文档详细介绍了《知觉现象学》这本书及其思想内涵,并分析了其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和思想。
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可更好地理解《知觉现象学》这部作品并对其在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梅洛_庞蒂自然研究中的身体之思_王亚娟

《知觉现象学》 中,本己身体在世之中的处境意味着 “我的身体通过运动形成了一个开 ④ — — —即 “身体图式” ,其中知觉、身体和世界联动起来。然而身体与世界的 放空间” 联动关系并不是它们在空间的排列, 而是我的身体生活在物体之中, 它在运动中具有 联系物体的普遍能力。身体通过运动所具有的这种朝向物体的能力即为身体的意向性 。 对梅洛 - 庞蒂而言,用身体意向性取代意识意向性, 以身体主体取代意识主体, 这体 现了他与胡塞尔的意识哲学的区别: 意识只能是一种被体现的主体的意识, 它只有与 身体结合才有 “出场” 的机会, 被感知的世界不再是由主体所构成的意义的统一, 而 是肉身化寓居的场所。 然而,梅洛 - 庞蒂在这一阶段对身体的还原并不彻底: 虽然身体作为主客之间的 中介阻止理智主义者将客体的确实性归之于我思的确实性 , 身体的活生生的体验也不 , “我思 ” 能被还原为意识行为的构成活动; 但是他反对将身体的描述界定为实在论的 并没有完全从身体中被排除出去。 在 《知觉现象学 》 的第三部分, 现象学的描述重返 “沉默的我思” ( cogito tacite) ,世界被隐含地理解为一个实在本身 ; 这个隐含地被设定 的实在要求我思作为基础来决定现象 。 他最终将现象界描述为否定一切反思的非与反 思 ( l’ irréfléchi) 本身; 然而,非与反思是对反思的再反思, 他始终没有逃离反思秩 序的优先性。如此,梅洛 - 庞蒂对理智主义和实在论的双重否定滑向了对二者的双重
梅洛 庞蒂

• 4. 哲学 • 哲学是梅洛―庞蒂生命的最后归宿,也是其真正的归宿。
Haier Woo
现代西方哲学
5
二、梅洛―庞蒂的思想源流
• 1. 对法国哲学传统的继承和批判 • 对笛卡尔的人文主义和柏格森的浪漫主义的批判和继承。 • 2. 心理学 • 心理学对梅洛―庞蒂的影响持续地体现在他的学术生涯中
现代西方哲学
Haier Woo
11
三、梅洛-庞蒂的理论进路
• (一)1956-1957年,梅洛―庞蒂看到了自然的哲学史上人文主义观念 与浪漫主义观念的对立,尝试解决这一疑难正是梅洛―庞蒂反思自然 的动机。在哲学史的梳理之后,他考察了二十世纪物理学革命及其对 自然观念的影响。在他看来,科学被它的成果引向了对自身形而上学 前提的批判,传统的本体论已然不合时宜。(二)1957-1958年,梅洛 ―庞蒂以物理学相同的方式深入考察了生物学,他着重分析了生物学 思潮中行为概念的变化:由生理学所刻画的整全性和符号生物学引入 的符号主义解释使经典生物学的机械论和目的论都不起作用,生物学 的研究通向了对“生命存在”概念的确认。对梅洛―庞蒂而言,生物 学同物理学一起将他的自然研究引向了自然存在,而自然的反思最终 致力于对传统本体论的突破。(三)1959-1960年,梅洛―庞蒂围绕人 的身体展开研究。以人的身体为根据,梅洛―庞蒂表明自然存在中已 经包含了意义的发生,由此他得出了对自然观念之最终阐明,自然不 再是区别于派生之物的本源,而是在其中已经包含了意义的生成。自 然的研究被置于逻各斯的关系之中,在那里不存在主体与对象、自在 与自为等之间的裂痕
• (一)知觉现象学阶段 • 1.知觉起点
• 沿用了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来继续他的现象学研究,他将 现象学还原的起点确定为知觉,并将知觉作为引出现象场 的出发点。
《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理论研究》范文

《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梅洛·庞蒂,法国著名哲学家,其独特的身体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理论在解释个体与他人、社会、文化的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他关于身体与主体间的关系思考,对现代思想界有着重要启示。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理论,深入探讨其思想内涵与哲学价值。
二、梅洛·庞蒂的哲学背景梅洛·庞蒂的哲学思想源于现象学,强调通过直接经验来理解世界。
他的理论建立在胡塞尔的现象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之上,同时又有所超越。
在面对身体与主体间的关系时,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身体主体间性的理论构建梅洛·庞蒂认为,身体不仅仅是物理存在,而是与他人、社会、文化等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的一部分。
身体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塑造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首先,庞蒂强调了身体在认知中的核心地位。
他认为,我们的认知活动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互动来实现的,身体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媒介。
同时,身体也受到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通过身体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来塑造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其次,庞蒂提出了“知觉的共同体”概念。
他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和交流来形成共同的知觉体验和认知模式。
这种共同的体验不仅塑造了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还维系了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
最后,庞蒂强调了身体与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身体不仅是认知的媒介,还是情感和意志的载体。
通过身体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我们可以理解个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如何被塑造和表达的。
四、理论应用及影响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理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影响。
首先,在心理学领域,该理论有助于理解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和意志。
其次,在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该理论有助于理解社会和文化如何通过身体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来塑造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对胡塞尔意向性观点的批判

明,在范围广泛的情形中,人以在组织有目的的方式与世界发生关联,而不总是伴随着这
样一种表征状态,它规定了行动为达目的应指向何方.例如打网球这样熟练的活动;开车
去办公室或刷牙这样的习惯活动;在床上翻身或在说话时作手势这样不经意的活动;在听
尔可称为主体与客体之分的精神与世界的区分,直接被植入行动的逻辑之中.
"正如看桌子的例子涉及两个相关的部分一样,即—个意向的部分(视觉经验)和这一部分
的满足条件(桌子的存在及其特征).因此我举起膀子的行动也涉及两个部分,即意向的部
分(行动的经验)和满足该部分的条件(我的手臂的运动)."海德格尔对伴随着塞尔对感觉
种满意的格式塔的性质不是表现出来的.
为了让我们相信最终格式塔状态并不需要在实现目的中起作用,梅洛-庞蒂举了肥皂泡的例
子.肥皂泡开始时是变形的薄膜.肥皂的微粒依照在此发生作用的规律对局部力量作出反
应,以致使整个系统变成一个球面,但这个球面的结局对肥皂泡的产生并不起因果的作用
.身体和球拍的格式塔结果也是如此.我的确不能表现我如何转动球拍,因为我不知道当
相行动的逻辑作分析时的那种现象学观点提出了质疑.他首先否定行动的经验必须是我引
起该行动的经验.其次否定行动的经验必须代表满足该行动的条件.
塞尔开始说明行动意向时指出,我们看起来总是在行动过程中知道我们在行动——至少是
在我们的经验本身作为活动的来源而不是被动地作运动这一意义上.海德格尔可以同意这
一点.为了发现他有可能说些什么,让我们转向梅洛—庞蒂.只有在慎思的行动中,对一
个专家一切条件都顺利,他所经验的就更像是自如挥动着的手臂完全处在恰如其分的位置
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内涵逻辑

胡塞尔晚期哲学转向生活世界的思索就表明他已经认识到仅从意识哲学的角度思考事物本身的问 题是有缺陷的。与胡塞尔前期哲学相比,梅洛 -庞蒂更加推崇他的后期哲学,尤其是胡塞尔关于生活世 界的论述。尽管由于诸多原因胡塞尔并未对生活世界展开详细的探讨,但他对生活世界的独特理解深深 地影响了梅洛 -庞蒂对知觉与被知觉世界的思索。此外,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哲学分歧同样促使梅洛 - 庞蒂从意识转向对身体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胡塞尔晚期哲学转向生活世界的思索表明,纯粹诉诸于先 验逻辑或自我意识理论无法破除主体与客体对立、二分的局面,对于解释事物本身问题毫无作用;另一方 面,从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阐述中不难发现,他对事物本身的思考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生活世界之中,而不 再是通过先验逻辑或意识哲学的视角展开探索。这表明,在胡塞尔那里,生活世界具有揭示事物本身或 真理本性的功能,因为生活世界不再囿于先验自我意识的内在性困境之中,它是原初被给予意义存在的 场域,在生活世界中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得到消解。因此,对于“主观如何切中客观”问题的思索必然要在 生活世界中进行。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与黑格尔的感知理论的区别

留于 自我 意 识 , 根 本 没 有 精 神 概 念 的运 动 , 这 就 是 其 现 象 学 的
局限性。
胡 塞尔现象学 中的先验意识 构造一切现 象的先验还原 , “ 应 该 描 述 实在 事 物 . 而不是构造或构成实在事物” , 并 找 到 了 克 服 主 客 二 元 对 立 困境 的 中 间领 域 : 即 主客 混 一 的 “ 身体一 主体 ” 的 知 觉 领域 。他 认 为 , 现 象 学 是 这 样 一种 哲 学 , “ 在它看来, 在 进 行 反 省之前 , 世 界 作 为 一 种 不可 剥 夺 的 呈 现 始 终 ‘ 已经存在 ’ , 所 有 的 反省 努 力 都 在 于 重 新 找 回 这 种 与 世 界 自然 的 联 系 , 以便 最 后 给予世界一个哲学地位” , “ 彻底 的 反 省本 身依 赖 于 非 反 省 生 活
[ 3 ]列 宁全 集( 第 1卷) [ M] . 北京 人 民 出版社 , 1 9 8 4 : 1 1 0 .
学 术 研 究 多样 性 、 个性化 , 首 先 应 归 功 于改 革 开放 、 思 想 解 放 给 史 学 理 论 研 究 创 造 的条 件 , 以 及 注入 的生 机 和 活 力 。“ 国 家
的发展 。
持 唯 物 史 观 的 历 史 与现 实 的科 学 地 位 。
【 参考文献 】
[ 1 ]蒋 大椿 .八 十 年 来 的 中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史 学 [ J ] .历 史教 学 ,
2 0 00 , 6 .
[ 2 ]李 大钊 文集 ( 下卷 ) [ M] . 北 京 人 民 出版 社 , 1 9 8 4 : 3 4 7 .
南 I ! I 氟 P h i d i 嘴
感受现象学(一)

感受现象学(一)——浅识梅洛-庞蒂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和一个写过几首新诗的人,适度地阅读一下他的著作是必要的,他就是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
梅洛-庞蒂是我们一向所说的大现象学家。
现象之谓,在于其分别和联系于主体和客体之间。
所谓的现象,在生活里,在艺术里,是每每发生而又被我们忽视的。
你只要面对这个世界发一通感叹而为文一篇,文之出现,似乎就是一个居间于主客观之间的现象了;因为一来,文本对于你来说是脱离了主体的存在;而对于客体而言,又是无限接近而又无可接近的主体延伸。
你,或者你的读者,往往就在这个中间地带倘徉,徘徊,失落,满足而已。
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更有这类感觉:因为我们的诗文也许是一个很脆弱的存在,其主观的和客观的存在依据都很脆弱;当然这里排除了已为历史定论的文本。
虽然何为历史之定论,长期以来,一直以来,还是大有争论余地的;而我们在聆听巴赫和贝多芬的经典之作的时候,较少考虑这样的脆弱性;从而也为我们几乎可以直接进入所谓的现象而排除若干疑虑。
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上不达天际而就要达到之;下已启升于大地又已经脱离之。
人们旋空于此,据说,是将大地,天空,自然都悬而置之了,是所谓还原了现象本身。
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沉醉于贝多芬,的确是一个满足于现象而非满足于本体的选择;因为如果我们直接地将音乐也好,艺术也好,甚至哲学也好,完全排空而达于无相之境,我们这些俗土之众何以面对冥冥之界,泛泛之神呢?在这个意义上讲,现象学的出现,是对我们的一个安慰。
仍然在这个意义上说,现象学的文本扩而大之,即成为相对说来独立存在的存在方式。
正如我们在聆听巴赫的音乐的时候,为其奇妙的文本循环而迷醉,基本上不会较真其指向本体的意义如何。
我们在文章后面经常要运用到的,比如说一个词,叫做"嵌套"的,就是对于元叙述的迂回,延伸,增值和回返(很艰难的回返)。
因为元叙述对于我们古老的人类来说,是极为遥远的文本叙说了。
虽然和地质的和宇宙的时间相比,这类时间中的叙述还是小儿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梅洛一庞蒂和胡塞尔现象学的差异
关群德
睡〔比心亡毛
加
记乙亡此
加妞关键
词现象学知觉身体
梅洛庞蒂自认是一个现象学者其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以《知觉现象学》作为书名
这样我们就会期待梅洛庞蒂是从现象学的角度对知觉进行研究我们期待在其中有对知
觉精细的现象学的分析然而对许多人来说梅洛庞蒂并不纯粹是一个现象学家而是
一个梅洛庞蒂主义者这样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看法梅
洛庞蒂对现象学的理解是否正
确
我们知道现象学是由胡塞尔而始的一种哲学运动对于胡塞尔来说哲学的目的在
于为知识找到一个严格的坚实的基础使哲学成为严格的科学要使哲学成为严格的科
学胡塞尔主要的方法就是经过改造后的意向性学说以及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胡塞尔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把知识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这样意向性
和
现象学还原对于胡塞尔哲学来说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导言
中首先也讨论了意向性和还原的问题但他以其对意向性和还原的独特理解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哲学家的原创性梅洛庞蒂首先讨论了现象学还原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还原呢要还原到什么上面去呢对于胡塞尔来说我们通常受制于自然思维态度的影响认为外在事物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可以认识这些外在的事物
由于不追问认识的可能性也就不认为我们的意识和自在的世界之间的一致性会有什么问
题然而对自然思维进行反思却恰恰导致了怀疑主义导致认为在意识和世界之间没有
一致性这个矛盾在自然思维的范围内无法解决就需要先验的还原来对自然的态度进行悬置另外在胡塞尔看来虽然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分不开的本质就存在于现象的一
系列的显现之中但达到本质的存在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通过现象学的方法
才能达到也就是说仅仅只有事物的显现还是不够的还不能得到事物的本质要得到
事物的本质还需要人的活动需要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来达到事物的本质现象学的
还原是
把不具有自明性的东西都悬置起来而达到一种自身显现的纯现象只有这种纯现象才具有确定性胡塞尔对此说道“我们认为除了悬置给我们开启的先验自我领域中的纯粹的
直接性和所予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定的”川这样经过对自然态度的悬置在进行了现象学还原之后剩下的是先验的自我及纯粹的意识然后现象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纯粹意识的本质特征研究先验的自我如何构造对象世界的问题梅洛庞蒂正是不赞成把还原表述为重返先验意识他说“还原被表述为重返先验意识在这种意识面前世界在一种绝对的透明性中延展通过统觉—哲学家胡塞尔—
引注担负着从它们的结果出发重建它们的使命—的一个系列而逐步被激活”“彻底
的先验唯心主义去掉了世界的不透明性和超验性虽然如此“如果我们是绝对精神的话还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一然而我们不是绝对精神我们处于世界之中
“世界不
是我所思的东西而是我所经历的东西我向世界开放我确切地和它交往但我不拥有它”因此我们不能把世界还原掉梅洛庞蒂认为还原得到的是现象世界知觉世界是由身体主体和世界的原初对话活动所构成的东西而不是先验的意识梅洛庞蒂
不认为存在着一种绝对的先验的意识的存在在他看来意识的主体都是处于情景之中
处于现象世界的主体因此梅洛庞蒂说“关于还原的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完全还原的不
可能”’还原实际上是面对世界的一种惊奇
探讨了现象学的还原问题之后梅洛庞蒂转到意向性问题的讨论而且梅洛庞蒂
认为“意向性概念也只有通过还原才能被理解”闭
胡塞尔在寻找基础的活动中走向了对意识存在的分析在这种分析中他觉得布伦
塔诺的意向性概念非常重要通过意向性认识的客观性和可交流性可以得到解释在布伦塔诺看来意识活动总要指向某物也就是说意识活动具有意向性的特性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首先也强调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只不过是他用先验意识代替了布伦塔诺的
经
验意识前面我们提到他通过先验还原发现了先验自我先验自我通过自身意识的意向活动总是指向并构成意识活动的对象给予我们一个纯粹意识或纯粹现象的领域在先验自我形成的纯粹意识领域中纯粹意识具有意向活动和意向对象相关联的意向结构意向性结构分析就是对先验自我的纯思活动如何构造意识对象的分析由于先验自我是纯粹意识的存在先验自我的构造活动就只能处于纯粹意识的领域内这样意识的主体和客体就
都是纯粹意识领域中的存在主客就在纯粹意识之中得以统一意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纯
粹意识领域中的存在因此认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就有了保证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是可
能的了但梅洛庞蒂认为“意向性不是在透明的意识中实现的一最初的意向性不是意识的
意
向性而是身体的意向性我们首先不是一个意识活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具体存在知觉的主体不是纯粹意识的存在而是一个身体主体的存在人类在没有进行反思之前就
已经投身到了世界之中我们和世界有一种前客观前反思前个人的关联在这种关联
中人和世界是融为一体的人和世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身体的意向性中没有反思没有胡塞尔所说的在世界之外构造世界构造对象的纯粹的意识在身体的意向中
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也不是一种认知的关系而是一种存在的关系反思的意识建立在前反思前个人的意识之上在这个意义上他甚至说意识“不是我思而是我能”这样来
看梅洛庞蒂所理解的意向性就不仅仅是胡塞尔所理解的意向性他扩大了意向性概念
把愈向性看成了不专属于意识的东西相反意识的意向性还需要在身体意向性的基础上得到理解这里梅洛拢蒂和胡塞尔的不同在于胡塞尔哲学的根本抱负在于为知识寻找一个确定的基础所以意向性对于他来说主要是认识论的他对意向性的讨论也主要是
通过分析意识的意向性活动而得到确定的知识梅洛庞蒂的中心概念却是身体主体他
期望
通过这一概念克服传统哲学的困境这样意向性对于梅洛庞蒂来说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因此梅洛庞蒂不满足胡塞尔对意向性的解释认为胡塞尔虽然讨论了意向性的问题但是
他还只是在意识的范围内进行讨论没有意识到最初的意向性是身体的惫向性没有惫识到“意向性构成了我们生活世界的一种自然的统一体它在我们的欲望评价景观中
比
在客观的认识活动中表现得更明显,’对梅洛庞蒂来说意识活动之前的前愈识是更重要的更基础的存在意识的意向性建立在身体的意向性之上因此对于梅洛庞蒂来说现象学中具有根本意义的东西是回到事物本身就是
只
对事物进行描述对此梅洛庞蒂说道“真正的哲学在于重新学会看世界,
’“真实是需
要描述的东西而不是要构造或构成的东西,现象学运动“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地回到意识它要求有一种纯粹的描述这种描述既拒斥科学解释的方法也拒斥反思分析的方法”】回到事物本身不是回到科学所理解的世界之中去世界不是科学所理解的世界世界首先不是认识的对象不是一种客体的存在“而是我的思想和知觉的场和环境
”’
世界是我处于其中的世界它就在我周围存在着展开着“在我能对世界做任何分析
之
前世界己经存在一,因此“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被认识惯常谈论的知识之前的那个世界相对于这个世界整个科学的规定性都是抽象的符号化的和不能独立自在的,
’
这样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知觉的世界生活的世界我们首先是处于这一世界之中和它融为一体而客观的世界只是经过反省的分析反思的活动之后才存在的是一种人为
的产物现象世界知觉世界生活世界不能被还原成别的东西它是我们思想究极的
基
础对于这一点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的第一页就强调说“现象学是一种先验哲学它悬置自然态度的肯定……但它也是这样一种哲学在它看来在进行反思之前
世界作为一种不可剥夺的存在己经存在反思的所有努力就在于重新找回这种与世界的自
然联系一刀世界是主体处于其中的世界主体是处于世界之中的主体在世界之中主体
互相关联现象世界的意义通过我的经验我的经验和他人的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显现
在这里主体间的沟通才是可能的处于这一世界中的人的知觉就是对这种世界进行描述不过对于知觉的理解梅洛庞
蒂是不同于胡塞尔的胡塞尔认为我们观看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所得到的显现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观看一个立方体的时候我们实际看到的是这样那样一些从不同
角度看到的四边形但是主体所知觉到的却不是这种四边形而是看到一个立方体在
这
里虽然我们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东西我们却把它们归入一个东西认为它们是一个
东西这样一来我们对事物的知觉就超出了我们实际所看到的东西因此胡塞尔认为主体在知觉的时候知觉到的总是超出了给予的可感的显现总要比实际显现的东西要多一些在知觉中人们意向的对象不仅仅是从一个角度看到的而且是从所有角度知觉到
的所有的显现可以说人们对于对象的知觉是构造对象是赋予对象以意义是一种赋意活动对一个对象的知觉就是对其意义的把握这种意义超出了特定的时间地点所显现给主体的可感显现梅洛庞蒂所理解的知觉活动不是一种斌意活动他认为我们首先是处于世界之中我们的知觉活动是在世之中的活动我们在世界之内知觉世界而不是在世界之外知觉世界知觉不是意识层面的东西而是我们身体主体和世界的前反思前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