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

合集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微观模型-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解析版)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微观模型-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解析版)

重难点05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微观模型质量守恒定律重点考查定义的理解及其应用,主要以选择题题型考查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和反应类型、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及质量变化曲线等。

以简答题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结合微观示意图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或判断正误。

在综合题中结合物质的转化、气体制备原理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结合题给信息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由物质的单一计算逐渐向混合物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综合考查。

主要命题点有:①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解释物理变化。

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故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会变化的是①③⑤⑥,一定会变化的是④,可能改变的是②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4.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要求:必须发生化学反应且有明显现象。

如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5.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判断一些现象,依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定性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依据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4)微观示意图,依据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

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1. [2017 •宁波]如图KZ7— 1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 氫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图 KZ7— 1A. 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D. I 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2. [2017 •河南]图KZ7— 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氢原子O 氧原子•图 KZ7— 2A. 属于置换反应B.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NH3C.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 :3D. 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3. [2017 •葫芦岛]图KZ7— 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 KZ7— 3A. 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B.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3 :2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 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4. [2017 •遂宁]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 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 KZ7— 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图乙中物质的化学式。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5. [2017 •临沂]图KZ7— 5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子和氧•”和“”分别表示氢原屮 乙反应前反应后O 氮原子子 子甲O+丙原子。

pc? pc?—图 KZ7— 56. [2017 •威海]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一一“二氧化碳变汽油”。

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

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 信吗?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 通过图KZ7- 7所示的I 、 H 、川三个环节, 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 (图中a 、b 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 c 、d 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 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  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4.(2019·鄂尔多斯)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和微粒个数之比为3:2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改变D.由和分别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答案】C4.(2019·达州)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是SO2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答案】C【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

由上述可知,甲是SO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7. (2019·永州)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方框中需要补充的是( )答案D15. (2019·云南)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NO NH N H O +=+催化剂C.甲物质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答案】D【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 3和NO 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 2和H 2O 两种分子,化学方程式为3226456NO NH N H O =++催化剂;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乙是NH 3,不是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3226456NO NH N H O =++催化剂;甲物质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11.(2019·龙东) 如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1:1C.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属于氧化物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但是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根据图示,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可以看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根据图示,参加反应的数目为2个,参加反应的个数为1个,所以二者的个数比为2:1;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在涉及的物质中,氧化物有、。

2024福建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微专题7 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

2024福建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微专题7 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

(3)并非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无明显现象,某些酸和碱反应不需要滴加指示 剂也能证明反应发生,请写出一组符合条件的试剂_稀__盐__酸__和__氢__氧__化__铜___ (_或__稀__硫__酸__和__氢__氧__化__钡__溶__液__等__)_。 (4)[创新设问](2023海南改编)小刚做该实验时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 液后,振荡,最后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小明据此判 断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小丁认为他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若__盐__酸_ 过__量__,__加__入__酚__酞__溶__液__也__不__变__色__。请在小刚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操作 验证酸和碱发生了反应_向__反__应__后__的__试__管__中__滴__加__1_滴__氢__氧__化__钠__溶__液__,__观__察__ _溶__液__是__否__变__色_。
图1中,A点pH_>_(_或__大__于__) 7,可判断出在未反应前溶液呈_碱__(填“酸”或“
碱”)性;B点pH__=__(或__等__于__)7,表示__稀__盐__酸__和__氢__氧__化__钠__恰__好__完__全__反__应;C
点pH__<_(_或__小__于_7),由此可判断出该反应是将__稀__盐__酸(填试剂名称,后同)
①NaCl ②HCl、NaCl
③ 碳酸盐(或 活泼金属或 金属氧化物) ④NaCl、NaOH
1. (2023杭州)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 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D ) A.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 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 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3. 应用:①农业: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_用__熟__石__灰__改__良__酸__性__土__壤__; ②工业:处理工厂废水,如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印染厂的废水呈碱 性,加入稀硫酸进行中和; ③医药: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④生活实际:如在蚊虫叮咬处,可以涂一些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如肥皂 水)以减轻痛痒。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参考答案1.A[解析]此题考查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原子构成的知识点。

该图示表示氢气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甲和丙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1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可能含有甲、乙分子。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NH3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是最小的;该反应中各反应物的粒子个数比为4∶3∶2∶6,则丙和丁的粒子个数为1∶3;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2H2和H2O,生成物是C2H4O,反应前后都是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由微观示意图可知,2个C2H2和2个H2O 反应生成2个C2H4O分子,剩余1个H2O,所以参加反应的C2H2和H2O分子个数比为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生成物C2H4O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4.(1)N2(2)C、N[解析]此题考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生成物中缺少两个氮原子,所以该物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2。

(2)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生成物中氮气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为+4价,而氧元素在反应前后都是-2价,所以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是C和N两种元素。

5.(1)D(2)分子原子(3)2H2O22H2O+O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表示H2O2,表示H2O,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应选D。

2023中考化学微观模型示意图专题多项选择题训练(解析版)

2023中考化学微观模型示意图专题多项选择题训练(解析版)

2023中考化学微观模型示意图专题多项选择题训练(解析版)1.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对A B CD【解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微粒观点及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各物质的分子构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2CO2+N2,据此进行判断A、由四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拟图,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该说法正确;B、反应前后物质中氧元素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故该说法不正确;C、4种物质中A、B、C三种物质都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氧化物;故该说法正确;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2×44):28≠11:7;故该说法不正确;答案:AC2.大连物化所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在低温下可将甲烷转化为甲醇,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 B.图示物质中有3种氧化物C.该反应中分子、原子个数均不变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答案】AB【解析】A、一个甲醇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4O,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示物质中有2种氧化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分子、原子个数均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1B.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C.图中所示单质的化学式为N2D.此反应发生后,分子总数增加【答案】AD【解析】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处理尾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中考化学专题同步第7课微观模型模拟图

中考化学专题同步第7课微观模型模拟图

第7课微观模型模拟图题型分析:1.考查内容:(1)给出物质的微观模型图,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2)给出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辨别反应类型;(3)给出容器中的微粒示意图,辨别物质的种类;(4)给出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辨别微粒的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5)给出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

2.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能运用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数据读取、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对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的实质有较明确的认识。

真题演练:1.(2016安徽) 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2016泉州)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CD)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C.甲和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4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3.(2016广东) (4分)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1)B框中的物质属于_②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点燃2SO2+2H2O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_。

4.(2016福州))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混合物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填名称)。

选择题(30题 )之微观模型题-202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解析版)

选择题(30题 )之微观模型题-202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解析版)

专练07 选择题(60题)——之微观模型题【易错汇总】一:化学反应实质化学反应实质:分子化分为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产生新分子。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如:上述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其反应实质为:C O32−+2H+=CO2+H2O↑二:化学式和物质的类别(1)化学式书写:首先明确每个“球”代表的原子种类及对应原子个数,再据此写出化学式,如①为C5H4(若分子中含有C、H、O原子,一般按C、H、O的顺序排列)(1)纯净物:图中只含一种分子或原子,即图形形状及组合方式完全相同,如图如③和④;(2)混合物: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或原子,即存在不同种形状组合的分子或原子,如如②;(3)单质:图中只含一种原子或由同一种原子组合而成的分子,如③;(4)化合物: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同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组合而成;(5)氧化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如④;若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原子,则是氧化物。

三: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类型判断(1)根据模型图写化学方程式:a.去除不参加反应的粒子,即等个数消掉反应前后一样的粒子(如图①所示);b.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c.配平,标注条件及状态;d.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如①是分解反应,②是置换反应(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数目可能变;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等。

四:变化的类型判断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的是物理变化,如①;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如②。

【纠错有法】首先明确每个“球”代表的原子种类及对应原子个数,再据此写出化学式(若分子中含有C、H、O原子,一般按C、H、O的顺序排列,已学过的物质化学式应按正确顺序书写),依据化学式确定其元素组成、分子中的原子构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xx·宁波]如图KZ7-1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Z7-1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2.[xx·河南]图KZ7-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KZ7-2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3.[xx·葫芦岛]图KZ7-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KZ7-3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4.[xx·遂宁]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KZ7-4(1)写出图乙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xx·临沂]图KZ7-5和氧原子。

图KZ7-5(1)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_(填序号)。

图KZ7-6(2)结合图KZ7-5,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不能再分。

(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xx·威海]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

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

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KZ7-7所示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图KZ7-7(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反应。

(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Ⅱ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化。

(4)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c和d的分子式是否相同?________,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________,d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

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7.[xx·山西百校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据图KZ7-8回答问题。

图KZ7-8(1)钠原子和氯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图甲中:过程①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则②的微观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甲可知氯化钠由________构成。

(3)在图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KZ7-8可知制备物质可采用不同方法,下列产生氯化钠的方法中与图乙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_。

A.海水晒盐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C.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8.某实验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目的] 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设计并实施实验] 小组内的3位同学分别做了下述实验:(1)(2)对比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推测甲同学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对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为什么打磨过的铝片放入到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呢?[微观探析] 查阅资料可知两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KZ7-9(3)图KZ7-9中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和CuCl2溶液、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本质是Al和Cu2+反应生成Al3+和__________。

[提出猜想]根据上述图示,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产生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uCl2溶液比CuSO4溶液中含有的Cu2+浓度大。

猜想2:溶液中Cl-对Al和Cu2+反应有促进作用。

猜想3:溶液中SO42-对Al和Cu2+反应有阻碍作用。

[设计并实施实验](5)(6)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排除了上述干扰,并模仿实验2又设计了一组3支试管的实验,证明了猜想3也成立。

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实验设计图示。

K9.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的稀硫酸。

[实验一] 同学们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4(1)3(2)4号试管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3号、4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硫酸与Na2CO3、BaCl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1号、2号试管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如何证明硫酸与NaOH、NaCl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实验二] 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3)5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同学们发现3号、4号试管中的微粒数也有变化:4号试管中的Ba 2+、SO 42-因生成沉淀而减少,3号试管中减少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进一步探究2号试管中的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补充了以下实验。

图KZ7-11该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请结合实验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加石蕊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1和现象1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B .从微观上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相互结合使离子数目减少C .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可依据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依据某一反应物消失D .证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可验证某一反应物依然存在参考答案1.A [解析] 此题考查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原子构成的知识点。

该图示表示氢气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甲和丙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1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可能含有甲、乙分子。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NH 3与O 2反应生成N 2和H 2O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NH 3相对分子质量为17,是最小的;该反应中各反应物的粒子个数比为4∶3∶2∶6,则丙和丁的粒子个数为1∶3;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

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 2H 2和H 2O ,生成物是C 2H 4O ,反应前后都是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由微观示意图可知,2个C 2H 2和2个H 2O 反应生成2个C 2H 4O 分子,剩余1个H 2O ,所以参加反应的C 2H 2和H 2O 分子个数比为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生成物C 2H 4O 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4.(1)N 2 (2)C 、N[解析] 此题考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生成物中缺少两个氮原子,所以该物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 2。

(2)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生成物中氮气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为+4价,而氧元素在反应前后都是-2价,所以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是C 和N 两种元素。

5.(1)D (2)分子 原子(3)2H 2O 2=====催化剂2H 2O +O 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H 2O 2H 2O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应选D 。

(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催化剂2H 2O +O 2↑。

6.(1)AB(2)CO 2+H 2=====催化剂一定温度和压强CO +H 2O 还原(3)无机物向有机物(或氧化物向碳氢化合物) (4)C 8H 10 相同 不是(或不相同) 48∶5(或96∶10)(5)有效缓解CO 2造成的温室效应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7.(1)质子数不同(2)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 Na +、Cl -(或钠离子、氯离子)(3)NaOH +HCl===NaCl +H 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4)BC8.(1)铝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2)铝片未打磨,铝片上的氧化膜阻碍反应的进行 (3)2Al +3CuSO 4===3Cu +Al 2(SO 4)3 Cu (4)不成立 (5)Na +[解析] (1)铝的活动性强于铜,因此能把铜从氯化铜中置换出来,因此预期的实验现象是:铝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