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制备冶金概括
材料工程基础-第1章金属材料的制备--冶金

II、作业温度比其他火法冶金过程低; III、分离效率高,综合利用好。在高品位矿石资源逐 渐枯竭的情况下,对储量很大的低品位、成分复杂难 选的贫矿来说,氯化冶金将发挥它的作用。
1.1 冶金工艺
㈡、火法冶金的主要方法 ②氯化冶金 尚有三个问题待解决: I、氯化剂的利用效率和氯化剂的再生返回利用是关 键性问题; II、继续解决氯化冶金设备的防腐蚀; III、环境保护
A 形状控制:电磁铸造、金属薄膜的电磁成行,电磁 塑性成型,悬浮熔炼等
B 驱动金属液体:电磁搅拌,电磁泵 C 抑制流动:磁力制动,抑制波动 D 悬浮:非金属夹杂物的电磁分离 E 热量生成:感应熔炼,电磁加热、电弧熔炼、等离
子熔炼等 F 组织控制:晶粒细(粗)化,非晶金属制备
1.1 冶金工艺
三、电冶金 ㈠电热熔炼 ②电磁熔炼
的化合物析出或造
渣。
◆ 物理法 基于在两相平衡时杂质和主金属在两相
间分
配比的不同。
◇ 利用粗金属凝固或熔化过程中,粗金属中的杂质和主金
属在液–固两相间分配比的不同——熔析精炼、区域精
炼(区域熔炼)。
◇ 利用杂质和主金属蒸气压的不同,因而粗金属蒸发过程
中,其易蒸发的组份将主要进入气相,与难蒸发组分分
离——蒸馏精炼、升华精炼。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②冶炼
氧势图(Ellingham)的形成原理
为了直观地分析和考虑各种元素与氧的亲和能力,了解不同 元素之间的氧化和还原关系,比较各种氧化物的稳定顺序, 埃林汉曾将氧化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数值折合成元素 与1mol氧气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即,将反应:
冶金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制备与处理

冶金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制备与处理冶金工程是研究和应用金属材料的学科,涉及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以及性能改善等方面。
金属材料是冶金工程中的核心,其制备与处理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工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金属材料制备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制备方法,以及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金属材料制备的基本原理金属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金属的途径形成和结晶行为。
金属的形成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地质过程,如矿石的形成;另一种是冶金过程,如金属的提取和冶炼。
金属在固态状态下具有晶体结构,通过加热和冷却等方式可以控制其晶体形貌和晶粒尺寸。
二、金属材料制备的常见方法1.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是将金属或合金粉末压制成型,再进行烧结或热处理的一种制备方法。
其优点是可以得到具有高纯度和均匀组织的材料。
粉末冶金法广泛应用于金属粉末冶金制品、金属陶瓷制品和各种复合材料的制备。
2. 液相冶金法:液相冶金法是指将金属或合金在液态下进行熔化和制备的方法。
常见的液相冶金法有熔模铸造法、凝固锭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制备大型和复杂形状的金属制品。
三、金属材料的处理技术金属材料制备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技术以改善其性能和使用价值。
常见的处理技术有热处理、表面处理和变形处理等。
1. 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回火等。
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2.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指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物理、化学或机械上的处理,以改变其表面特性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电镀、喷涂、陶瓷涂层等。
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3. 变形处理:变形处理是通过塑性变形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变形处理方法有压力加工、轧制、拉伸等。
变形处理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和塑性。
综上所述,冶金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制备与处理是冶金学的重要内容。
制备金属材料的技术和应用

制备金属材料的技术和应用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制造和加工过程中。
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这些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一、传统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1. 熔铸法熔铸法是最传统的金属材料制备技术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熔铸法适用于制备各种合金和纯金属材料。
熔铸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金属或金属合金加热到熔点,在熔化状态下通过特定的操作方式,将其倒入模具中或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制成棒材、板材等形状。
2.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是一种金属材料制备的重要技术,它采用微米尺度的金属粉末作为原料,并通过压制、烧结或热等方法将其加工成材料。
粉末冶金法可以制备复杂的形状和结构,还可以制备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等特殊性能的材料。
3. 拉伸法拉伸法是一种金属材料制备的传统方式。
拉伸法的原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通过拉伸外力将其变形,使其达到一定的形状和尺寸。
二、新型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目前最为热门的金属材料制备技术之一。
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计算机辅助下将金属材料精细地制成各种三维形状。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制备各种形状的金属制品,还可以制备各种复杂的内部结构和空洞结构。
2. 等离子喷涂技术等离子喷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将金属粉末制成涂层。
这种技术具有制作高性能、高应力、耐热、耐化学腐蚀的薄膜等特点,适用于高温、高压、腐蚀性环境下的应用。
3. 碳化物浸渍技术碳化物浸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利用气相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碳化物材料浸渍到金属基底中。
这种技术具有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高强度、耐磨、耐腐蚀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三、金属材料的应用金属材料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机械制造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制造车辆、机器人、船舶等各种机械装备。
冶金原理的概念

冶金原理的概念冶金原理是指研究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及性能形成规律的科学理论。
其多种学科交叉和互相渗透,包括物理学、化学、热力学、动力学、材料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
冶金原理旨在深入探究金属材料的基本结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相关材料的加工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物理基础。
冶金原理的学科特点总体上具有两个层次,一是具有相对雄厚的基础理论,并穿插于多个学科,如化学、热力学、力学等进行研究;而二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在金属材料各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冶金原理在金属材料的制备方面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原料选择、熔炼、合金化、过程控制等。
其中熔炼是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
熔炼涉及到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如供能、加热、传热、反应动力学、传质和相变等。
另外,熔金过程中的密封、保护和稳定生产也是冶金原理必须考虑的问题。
冶金原理在金属材料的加工方面,同样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塑性变形、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是金属物理学和机械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冶金原理中的塑性变形理论可以用于控制金属材料中的晶粒与尺寸等变形相关的因素。
冶金原理在金属材料的性能形成方面,主要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组织与结构、晶体界面等多个方面。
金属材料的性能常常是通过其组织与微观结构所决定的,如晶体轻松度、形变硬化及硬度、塑性、韧性、抗疲劳性、耐腐蚀性及磨损性等,均是冶金原理中所探讨的具体内容。
冶金原理的其他应用领域还包括材料分析和检测、有限元分析和模拟等,同时也涉及基于材料组织结构的工程基本材料设计等方面。
总之,冶金原理是研究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和性能形成规律的科学体系,它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汽车、电子、航天、石油化工等产业,对产业发展和现代经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冶金技术的概念

冶金技术的概念冶金技术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提取、精炼、加工和应用等工程技术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金属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和工艺控制等方面,旨在为实现材料的高质量、高效率和能耐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冶金技术的研究对象是金属材料及其合金。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韧性和塑性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
然而,金属材料的原料资源有限,生产过程中会受到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成本等问题的制约。
因此,冶金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改进金属材料生产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冶金技术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金属的提取、精炼和加工三个环节。
首先是金属的提取。
不同的金属材料来源于地壳中不同的矿石,冶金技术研究如何从矿石中提取所需的金属元素。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的步骤有矿石选矿、矿石破碎、矿石磨矿、矿石浮选等。
冶金技术通过开发新的选矿工艺、优化破碎和磨矿设备等手段,提高提取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次是金属的精炼。
提取出的金属元素往往会掺杂着其他杂质元素,通过冶金技术的精炼工艺,可以将其纯度提高到所需的水平。
金属精炼的常用方法包括火法、湿法和电法等。
火法包括熔炼、热还原和化学蒸发等过程,湿法是利用溶液提取、萃取和电解等方法进行金属的分离和纯化,电法则是利用电解过程进行纯金属的得到。
冶金技术通过改进精炼工艺和设备,探索新的精炼方法,提高金属的纯度和品质。
最后是金属的加工。
金属材料在制备和精炼之后,需要经过加工工艺才能得到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包括锻造、轧制、挤压、拉伸等,现代金属加工工艺则包括粉末冶金、表面处理、焊接和成型等。
冶金技术在金属加工方面的研究重点是探究金属的变形行为、组织演变规律和加工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实现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蚀性。
除了金属的提取、精炼和加工,冶金技术还涉及金属材料的应用和管理等方面。
金属材料的应用广泛,冶金技术研究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通过改进材料配方、调控组织和优化加工工艺,提供满足具体应用要求的金属材料。
现代金属材料的制备与成型技术

现代金属材料的制备与成型技术一、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1.熔炼法:熔炼法是制备金属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将金属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通过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材料。
熔炼法可分为电熔法、真空熔炼法、坩埚熔炼法等。
2.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是一种将金属粉末通过成形与烧结来制备金属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熔化金属,可直接使用金属粉末,在高压下成型成所需形状,然后通过烧结得到金属材料。
3.化学法: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备金属材料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电解法、沉积法和溶液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溶解金属离子的溶液与适当的反应剂反应,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固体。
4.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金属原料气化后沉积在衬底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薄膜、纤维等金属材料。
二、金属材料的成型技术:1.锻造成型:锻造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施以一定的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方法。
锻造可分为自由锻造、模锻造和挤压锻造等。
2.压力成型:压力成型是一种利用压力来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方法。
常见的压力成型包括挤压、拉伸、连续模锻等。
3.粉末冶金成型:粉末冶金成型技术是指利用金属粉末进行成型的方法。
通过将金属粉末与适当的粘结剂混合,然后在高压下成形。
最后通过烧结将金属粉末与粘结剂固化在一起,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成品。
4.焊接与连接:焊接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溶解或者高压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接、气焊、激光焊接等。
除了焊接外,还有螺纹连接、铆接和胶粘连接等方法。
三、现代金属材料的设备与工具:1.熔炉:熔炉是用于将金属原料熔化的设备,它可以提供高温条件,使金属原料达到熔点,进行熔炼制备。
2.成型机床:成型机床是用于金属材料成型的机床设备,如锻压机、冲床、拉伸机等。
它们通过施加力或者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得到所需形状。
3.烧结炉:烧结炉是用于粉末冶金制备的设备,它可以将金属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烧结成一体。
冶金工程知识概述

冶金工程知识概述冶金工程是一门关于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金属材料的提取、制备、加工、性能评估等方面。
本文将对冶金工程的基本知识进行概述,包括冶金工程的定义、发展历史、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等内容。
一、冶金工程的定义冶金工程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应用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满足不同工程领域的需求。
冶金工程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提取、制备、加工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二、冶金工程的发展历史冶金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通过熔炼和锻造等方法,将天然金属提取出来,并加工成各种实用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冶金工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工业革命时期,冶金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人们发明了高炉、转炉等先进的冶炼设备,使得金属材料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冶金工程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冶金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冶金工程的主要分支冶金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多个分支领域。
以下是冶金工程的主要分支:1. 冶金物理化学:研究金属材料的相变规律、热力学性质和反应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冶金原理与工艺:研究金属材料的提取、制备和加工工艺,包括熔炼、铸造、锻造、挤压等工艺过程。
3. 材料加工与表征: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包括金属的切削、焊接、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以及对材料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的方法。
4. 金属材料与工程应用:研究金属材料的性能评估和应用,包括金属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导热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四、冶金工程的应用领域冶金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工程领域。
以下是冶金工程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1. 金属材料工业:冶金工程在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
2. 汽车工业:冶金工程在汽车制造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车身结构、发动机部件等方面的材料选择和加工。
3. 航空航天工业:冶金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航空发动机、航天器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都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们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属材料工程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和性能等方面。
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广泛用于制造航空、汽车、电子、建筑等各个领域。
金属材料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金属材料的性能优化等方面。
工程师们通过研究金属材料的结构、组织、性能等方面的信息,来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需要工程师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冶金工程则是研究冶炼金属的工程学科。
冶金工程的研究领域包括冶炼原理、冶炼工艺、冶金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冶金工业的自动化控制等方面。
在冶金工程中,工程师们需要通过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最优的冶炼工艺和冶炼设备的设计参数。
冶金工程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需要工程师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金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金属材料工程中,工程师们需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而这些工艺离不开冶金工程中提供的金属冶炼技术。
同时,在冶金工程中,工程师们需要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最优的冶炼工艺和冶炼设备的设计参数。
除了在实践应用中,金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也有很多的理论研究。
例如,金属材料工程中研究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加工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而冶金工程中则研究金属材料的冶炼原理、冶炼工艺、金属材料的相变等方面的问题。
金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是两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们的研究内容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应用等方方面面,对于推动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会发生变化。
◆ 生产出含有各种规定量的合金元素的金属,使其具 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如合金钢的生产
◆ 回收其中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稀贵金属“杂质”。
◆ 如:粗铅、粗铜中的金、银及其他稀贵金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③精炼
利用主金属与杂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形成与主金属不同的新相,将杂质富集于其中; 或者:将主金属全部转移至新相,而使杂质残留下来。
为了直观地分析和考虑各种元素与氧的亲和能力,了解不同 元素之间的氧化和还原关系,比较各种氧化物的稳定顺序, 埃林汉曾将氧化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数值折合成元素 与1mol氧气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即,将反应:
2x y
M
2+O2=
2 y
M
xO
y
把上式的rGθ与温度T的二项式关系绘制成图。该图又称为 氧势图,或称为埃林汉姆图,或称为氧化物标准生成自由能 与温度的关系图。
金属材料的制备-冶金
目录
1.1、冶金工艺 1.2、钢铁冶炼 1.3、有色金属冶炼
1.1 冶金工艺
一、火法冶金
➢ 定义:火法冶金是指利用高温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其化
合物的方法。(干法冶金)
➢ 工艺过程:
矿石准备 冶炼
选矿、干燥 、焙烧、球
化或烧结
氧化还原提 取金属
精炼
除去杂质 提纯金属
1.1 冶金工艺
1.1 冶金工艺
㈡、火法冶金的主要方法
①提炼冶金(不一定完全包括以下步骤) 焙烧 烧结(促进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熔炼(还原出金属、含巨多杂质) 氧化熔炼(烧掉一部分杂质) 造渣(用造渣剂把杂质变成渣后排出) 造锍(把要提取的贵金属杂质以硫化物的 形态富集于锍中。) 精炼
1.1 冶金工艺
㈡、火法冶金的主要方法 ②氯化冶金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①矿石准备
选矿 焙烧 烧结(球化)
不加添加剂的焙烧,也称煅烧:
I、分解矿石,如石灰石化学 加工制成氧化钙,同时制得二 氧化碳气体;
、活化矿石,目的在于改变矿 石结构,使其易于分解,例如: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①矿石准备 选矿 焙烧 烧结(球化)
、脱除杂质,如脱硫、脱除有机物和吸附水等; 、晶型转化,如焙烧二氧化钛使其改变晶型,改 善其使用性质。
煤、焦碳等,其有效成分为C; 气体还原剂
和H2等 液体还原剂
、等 C、、H2为冶金反应提供所需要的热能 C、、H2是金属氧化物的良好还原剂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②冶炼
还原剂的选择
✓ 还原剂和被还原金属生成化合物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及生成 热应有足够大的差值,以便尽可能不由外部供给热量并能使 反应完全地进行;
• 主要过程:浸取、固-液分离、溶液的 富集、从溶液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
1.1 冶金工艺
1.1 冶金工艺
1.1 冶金工艺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①矿石准备
选矿 焙烧 烧结(球化)
高炉炼铁生产前,将各 种粉状含铁原料,配入 适量的燃料和熔剂,加 入适量的水,经混合和 造球后在烧结设备上使 物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化 学变化,烧结成块的过 程。
目的:促进反应的发生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②冶炼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②冶炼
rGθ rH TrS
(1)斜率是反应的熵变 的负值
(2)转折点一定是在该 温度有反应物或产物的相 变 注意纵坐标是负数,越靠下, 表示ΔG<0 的程度越大,自 发进行的趋势越强。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②冶炼 • 氧势图用于判断氧的走向:从上往下走
气体还原剂还原 用或H2作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 固体碳还原 用固体碳作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 金属热还原 用位于 G -T 图下方的曲线所表示的金属作还 原剂,还原位于 G -T 图上方曲线所表示的金属 氧化物(氯化物、氟化物)以制取金属。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②冶炼
氧势图(Ellingham)的形成原理
㈡、火法冶金的主要方法
③喷射冶金
利用气流输送将冶金用粉末 物料通过喷枪直接吹入金属 熔池内部,使金属得到精炼 的工艺。可用于金属的脱氧、 脱硫、脱磷、脱硅以及脱除 其他元素.
1.1 冶金工艺
㈡、火法冶金的主要方法
④真空冶金
在低于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的 冶金作业。可以实现大气中无法 进行的冶金过程,能防止金属氧 化,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除去 金属中的气体或杂质,增强金属 中碳的脱氧能力,提高金属和合 金的质最。
氯化冶金就是将矿石(或冶金半成品)与 氯化剂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使金属转变为氯化物再进一步将金属提取 出来的方法。
• 20世纪20年代,氯化冶金除了应用于镁的 提取之外,还以氯化离析法用于提取有色 重金属(主要是铜)。50年代以来,氯化 冶金广泛用于稀有金属冶金中。
1.1 冶金工艺
1.1 冶金工艺
㈡、火法冶金的主要方法 火法冶金的优点:简单粗暴,成本较低。 火法冶金的主要缺点: A、污染(粉尘、有毒气体) B、无法冶炼低品位矿石 C、很难冶炼高熔点金属
1.1 冶金工艺
二、湿法冶金 ➢难熔化或微粉状的矿石 ➢低浓度矿石(金、铀) ➢相似金属的分离(铪-锆)、(镍-钴)
• 湿法冶金是指利用溶剂的化学作用,在 水溶液或非水溶液中进行包括氧化、还 原、中和、水解和络合等反应,对原料、 中间产物或二次再生资源中的金属进行 提取和分离的冶金过程;
✓ 还原剂在被提取金属中的溶解度要小或容易与之分离; ✓ 形成的炉渣应易熔,比重要小,以利于金属和炉渣的分离; ✓ 还原剂纯度要高,以免污染被还原金属; ✓ 应尽量选择价格便宜和货源较广的还原剂。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③精炼
◆ 除去有害杂质,生产出具有一定纯度的金属;
◆
当金属中的杂质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其物
• 除了氧势图,实际生产中还有碳、硫、氯、 磷势图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②冶炼
火法冶金常用的燃料 固体燃料
煤和焦碳,其可燃成分为C 气体燃料
煤气和天然气,其可燃成分主要为和H2 液体燃料
重油等,其可燃成分主要为和H2
1.1 冶金工艺
㈠、火法冶金的基本过程 ②冶炼
火法冶金常用的还原剂 固体还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