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居住 八大中式宅院赏析
中国顶级别墅风格案例

目录
• 传统中式风格 • 现代简约风格 • 欧式古典风格 • 地中海风格 • 新古典风格
01
CATALOGUE
传统中式风格
特点与元素
特点
传统中式风格别墅以中国传统文 化为底蕴,注重自然与建筑的和 谐统一,展现出一种古朴、典雅 的气息。
元素
传统中式风格别墅的元素包括中 国古典建筑元素,如飞檐、斗拱 、雕花等,以及中式园林元素, 如假山、水池、亭台等。
。
案例二:上海陆家嘴别墅
01
02
03
04
地理位置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 融贸易区,紧邻黄浦江。
建筑设计
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强调建 筑的线条感和立体感,与周围 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室内设计
采用开放式布局,注重空间的 通透感和采光效果,大量使用
玻璃和金属材质。
园林设计
以水景为主题,设有水池、喷 泉等设施,与黄浦江相互呼应 ,营造出宁静的居住环境。
案例二:上海外滩九号欧式别墅
该别墅位于上海外滩九号,是上海市中心最顶级的住宅区之 一。别墅外观采用典型的欧式古典风格,结合了上海独特的 建筑文化,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
室内装饰同样精美绝伦,运用了大量的欧式古典元素,如壁 炉、石膏线、水晶吊灯等,营造出温馨而高雅的居住环境。
04
CATALOGUE
地中海风格
特点与元素
蓝白色彩搭配
地中海风格别墅通常以白色为基调, 搭配蓝色、黄色、绿色等鲜艳色彩, 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感觉。
拱形门和窗户
地中海风格的别墅常常采用拱形门和 窗户设计,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能 带来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天然石材和木材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NO.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NO.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60款新中式庭院设计,相当简洁·十分大气·很上档次

60款新中式庭院设计,相当简洁·十分大气·很上档次
有朋友让我介绍一下新中式庭院设计,这里我大概罗列一些,希望对您有用。
新中式园林风格是从中国的传统古典园林演变而来,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简洁大方,少了些古典园林的扭捏与优柔。
多了份沉稳与内敛。
新中式园林的元素还是那几样:小桥流水,锦鲤池塘,假山跌水,影壁亭廊。
铺装的形式由繁入简,庭院的格局由合向开,开合有度,方显天地人和之气度。
紫铜大门,规矩荷塘,品茗休憩,淡淡花香
假山流水,小桥荷塘,高朋雅座,竹影半廊
锦鲤池塘在中式园林中时常出现,国人讲究动静结合,喜水爱鱼,且鱼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吉祥的寓意,所以锦鲤池塘几乎成了中式园林的标配,但做的时候要注意留出安全水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园
路边上留出宽度1.5米以内的安全水域,安全水域水深控制在50公分以内,池子最深处不能低于1.5米,以利于锦鲤过冬,水太浅就冻上了。
同时净水系统要隐藏到木平台或者铺装下面,方便检修也比较美观。
砾石汀步,石灯明路,前有榉树,彩蝶花簇
不想写了,自己看吧!慢品,细品
太湖石在古典园林中时常见到,因其虚实有度且造型婀娜多姿,时常作为独立摆件置于庭院之中,或通过框景透景等形式而置于景墙之后,十分符合国人审美品味。
这里再多句嘴,如果您的别墅靠近山体,那么外有大山,庭院内就不要再设置小山,别问为什么,大师说的。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解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
卧砖到顶,起脊瓦房。
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
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
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
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
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经典结构的欣赏-八大派建筑

皖派建筑是八大流派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最为人熟悉的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青瓦白墙、砖雕门楼,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徽派建筑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苏派建筑:江南地区因为温暖的环境,充沛的降水,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历来是中国最富足的鱼 米之乡,形成了不同于北方的“江南水乡”风韵,体现在生活,文化,建筑,物产等各个方面。 注重前街后河,坐北朝南,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 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
傣族竹楼(云南)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下层高约七八 尺,四无遮拦,牛马拴于柱上。
侗族鼓楼、风雨桥
肇兴侗寨
苗族吊脚楼 :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属于半干栏式建筑。吊脚楼高悬
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色达佛学院 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海拔3700米。
遭受破坏的程度不一样,细截面的杆件先被破坏,原D因是( )
● A、截面越大,杆件的内力越大 ● B、截面越小,杆件的内力越小 ● C、截面越大,杆件承受的应力大 ● D、截面越小,杆件承受的应力越大
● 6、对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 A、物体的结构强度越大,其稳定性越大。 ● B、照相机的三脚架稳定是因为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 ● C、结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 ● D、运动的物体无法保持稳定
苏派园林讲究山环水绕、曲折蜿蜒、藏而不露,园林布局追求曲折之致,讲究结构和借 景,布置曲折幽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讲求一个“藏”字,让人回味 无穷。
闽派建筑:闽派建筑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的民居建筑,规模宏大, 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既可防火防 震,亦可御敌入侵。
国内八大新中式建筑

国内⼋⼤新中式建筑 伴随着国⼒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 “中国元素”这⼀符号在世界范围的影响⼒逐渐逐渐扩⼤,⼈们开始从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利⽤传统的中式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法的结合运⽤,从⽽产⽣的⼀种建筑形式————新中式建筑 新中式建筑不仅在⽂脉与中国传统建筑⼀脉相承,⽽且更重要的体现在对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上:既很好地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精髓,⼜有效地融合了现代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因素,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功能使⽤,给予重新定位。
今天,⼩编收集整理了国内⼋个新中式建筑设计,同⼤家⼀起分享。
新中式建筑⼀.北林苑万科·棠樾 万科·棠樾项⽬北临仙⽔湖、⼤屏障森林公园,西接观澜湖⾼尔夫球场和企洞⽔库,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设计团队充分依托景观河道和⼭体资源,在以适宜尺度与⼭⽔对话的同时将体现东⽅⽂化的徽派建筑与新古典园林完美结合,成功将其打造成极具现代中式风格的奢华别墅社区和⾼端⽣态住宅区。
设计以⼭为轴,以⽔围合,达到⽔体别墅组团户户临⽔,⼭体别墅组团户户临⼭,⾼层住宅户户拥有⼴阔⽔体、⼭体全景景观。
此外,通过使⽤不同的材质表达统⼀的灰⾊基调,传递出中国传统的⾃然、沉稳⽓息和浓郁的现代东⽅韵味。
新中式建筑⼆.万科第五园 项⽬主打特⾊是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吸纳了岭南四⼤名园、北京四合院等众多中式建筑的精华,辅以现代的建筑⽂化及特⾊,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建筑风格,把中国的传统建筑⽂化发挥的淋漓尽致,⽩墙⿊⽡简洁的外观和⾊彩很有意境的和谐美,营造出典型的江南⽔乡风格,形成了其独具特⾊的现代新中式建筑特⾊。
⼒图在中国民居⽂化建设上有所突破,依寻“岭南四园”的思路,建造了崭新的住宅⼩区——万科第五园,其意是想在“岭南四园”的基础上探索⼀种新型的、南⽅的中国式的现代⽣活模式,园林层叠,出⼊有致,空间交错,明亮通透,湖光⼭⾊,饶有新意。
新中式建筑三.观唐 “观唐”在设计中明确了不是要单纯地仿建古建单体⽽是营造传统的诗意氛围。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8个,加介绍中国特色民居8个,介绍如下:1、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2、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中西合璧的民居,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碉楼分布的并不密集,反而到处都是,呈现连绵不断的景象。
这里可以说是十分特色的民居,甚至可以说是特别的博物馆,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的变革,还折射出更多的东西来,是十分带有艺术美感的。
3、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
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
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绣花或乘凉的地方。
4、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一般都是按照中国审美来建筑的,比如对称,还有四四方方的外形。
四合院一般建立自明朝,外形古朴,十分具有价值,不仅可以住更是可以收藏。
5、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七大庭院设计风格及特点

按照目前庭院的风格特点可划分为中式庭院、欧式庭院、美式庭院、日式庭院、伊斯兰式庭院、地中海式庭院、东南亚式庭院。
一、中式庭院一般来说,大型的中式庭院是由建筑、山水、花木共同组成的一件艺术品,建筑以木质的亭、台、廊为主,月洞门、花格窗起到阻隔、分割视线的作用。
而庭院植物也有着明确的寓意和严格的位置,如屋后栽竹,厅前植桂,花坛种牡丹,水池栽荷花等。
特点:浑然天成幽远空灵设计理念:中国传统的庭院规划深受传统哲学和绘画的影响,甚至有“绘画乃造园之母”的理论,最具参考性的是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
园景的主体是自然风光,亭台参差、廊房婉转作为陪衬,这里寄托园主人淡漠厌世、超脱凡俗的思想,在物质环境中寓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苍凉廓落、古朴清旷是其美的特征。
必备元素:假山、流水、翠竹二、欧式庭院欧式庭院以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设计而闻名于世,它们修剪整齐的灌木和纪念喷泉;此外,庭园还是有足够空间来建造一些装饰物,如日晷、神龛、供小鸟戏水的柱盆、花草容器等。
甚少使用色彩,花坛里只种颜色单一的同种植物。
园木大多为观叶类、灌木类和树木。
花坛略带色彩,花草也用得十分稀少,每一个花坛四周都载黄杨,里面只种颜色单一的同类花草。
特点:装饰华丽、色彩浓烈、造型精美设计理念:从文艺复兴时期花园中吸取灵感,基本上是规则式的古典庭院,非常庄严雄伟,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
必备元素:这类庭院构筑物较复杂,圆柱、雕像、凉亭、装饰墙、整形植物、喷泉、神龛三、美式庭院美国人对自然的理解是自由活泼的,现状的自然景观是其景观设计表达的一部分,自然热烈而充满活力,许多的意外和戏剧化也应合了美国异想天开的创造力,好莱坞场景与生活场景的互换与重迭。
将丰富的自然,如森林、草原、沼泽、溪流、湖泊、草地、灌木、参天大树等,引入城市与生活中,构成了广阔景观。
特点:大气、浪漫设计理念:美国的先民们从遥远的欧洲来到这块新天地,为了逃避欧洲的腐败堕落,在没有欧洲封建的宗教和制度的种种束缚下,去开拓一片崭新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居住· 八大中式宅院赏析引言|故乡的眷恋不管是藏匿于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还是散落于苏杭街巷的粉墙黛瓦,总有一方让人魂牵梦萦的土地,是游子心中神秘且无法割舍的存在,而记忆里的生活点滴,便是我们心灵的栖居之地和情感的寄宿之所。
回溯|此处心安是吾乡人们常说,每一缕炊烟背后,都是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想回到孩童时期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在青草芬芳的小河桥边,细雨滴答的青石板路上,找回心中那份怅然若失的力量和情感。
我们满怀欣喜,回到家乡。
儿时的小桥流水却早已不知了去向,昔日的青砖小瓦马头墙,也早已变成了华丽复古的西式洋房。
日益西化的生活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可经济的腾飞和城市面貌的多元,却依然难掩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与缺失。
我们不禁自问,那些丢失已久的传统文化自信,又何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安吉桃花源」作为中国式居住系列作品的伊始,设计以具有禅意的、略带野逸的中式园林为整体基调,用相对现代简约的语汇,传达中国传统建筑的气质神韵,通过现代化的建造技艺,实现了功能与审美间的创造性突破;「苏州桃花源」我们基于对苏州传统街道布局、水巷组织和庭院营造的研究,在园区的组织形态与空间结构中吸取老城肌理,以小尺度的体量空间,谦逊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展现隐于都市的大儒风范;两棵迎客松苍劲翠绿,与一镜池水相互映衬。
造境取法古建礼制,古人空明澄澈的境界追求不言而喻。
穿过迎宾厅,移步园林内,一派白墙黛檐错落有致,万千气象徐徐舒展。
树取一枝,石取一角,一石一木,山川精华所致。
这一次悄无声息的桃花源,毫无疑问让世界醉倒在中国文化之美的意境里。
「杭州云栖玫瑰园中式大宅」我们恢复了以内院为核心的传统居住建筑实质,重拾了对原有场地精神的关怀,再现了经典的中国传统园林,希望营造静谧天地之间的世外桃源,满足用户闲云野鹤的居住情怀;空间主序列是按传统四合院以轴线为引导,一进进的院落:前庭—门厅—中庭—家庭室—主花园,前庭紧凑低调,中庭尺度适宜,把尽可能多的用地留给主花园。
「杭州元福里」我们通过与老照片的对比研究,完整保存了明清“坊巷制”架构,以原生态自发生长形成的“低层高密度”城市肌理,再现传统街区的空间记忆,将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历史,在闹市中心得到延续;「杭州江南里」我们基于对“中国古代建筑群组聚落”的认知,首次将“传统街巷与江南园林”的传统设计精髓,运用于总图设计中,以进退错落的街巷关系和曲折幽深的庭院格局,展现大隐于市的精致城市园林;江南里地处百多年前的洋关,一脉武林,市肆繁错,是典型的城市宅院。
相比云栖玫瑰园富于戏剧性的飞檐,江南里的建筑要内敛得多。
一共76户中国院子,歇山顶结合悬山顶,粉墙黛瓦,朱栏小楼。
「杭州桃李春风」作为小镇文化的发源,我们将中产阶级对“中国式居住”的向往,装进了83方的小别墅里;将城市居民对“邻里共聚、人情复兴”的怀恋,安放进这个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的地方;中国园林,盛于王苑皇宫,却在文人庭院里留情最久,成为文人雅士无需鸿篇大论却能纵情生活的情诗。
现在,这篇情诗历经岁月的删减润色,被藏于绿城·桃李春风的青砖小院。
桃李春风,当我们在唇齿间轻吐出这四个字的时候,一个粉墙黛瓦、桃李满院的意向,似乎霎那间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桃李春风向人们许诺了一个“青砖小院,诗酒风流”的未来生活,也为人们勾勒了一幅未来美好生活的梦田。
「杭州十里风荷」以“二进大堂、三会馆、四重庭院”的规划格局,将“宅与园”的核心思想贯穿始终,以共享“公园”和独享“私园”的多重院境,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追求,与住户共赴一场花前月下的风荷之约。
【视频欣赏】▼「莫干山观云小镇」作为蓝城“百镇计划”的首个落地项目,我们顺应山地地形高差,营造户户有景的山地院落典范,以更简约、现代、飘逸的气质神韵,营造与自然只有一墙之隔的江南小院。
中国传统居住理念的回归,是对“情与景”、“意与境”相承相载的传统空间意向的重塑,然而这种重塑并不是剥离于现实或背离于时代大背景的臆想,中国式居住建筑中的空间意向,是根植于内心的感受,进而将其外化为空间布局的丰富境域,意境相合、道器并举。
在西方化、集约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将中国传统居住理念从偏废的尘土中带回现代都市,以当代建筑师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承载起对传统居住美学的美好向往;在自然与城市的微妙平衡间,唤起大家对城市文脉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当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寻求一份情感的共鸣,铺就一条通往心灵深处的归心之路。
本文选自:gad建筑设计,转载请注明回复前面对应的数字,自动看热门内容。
1.061 浅谈魏晋玄学与园林1.062 虚实相生: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功能美1.063 苏州古典园林隐逸文化探析(一)1.064 苏州古典园林隐逸文化探析(二)1.065 江南私家园林楹联匾额的艺术特点1.066 浅析中国山水画论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1.067园林楹联匾额与私家园林1.068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之“美善相乐之美”1.069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比德与比兴之美”的文化理念1.070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1.071 中国园林的禅学意境,比枯山水更胜一筹1.072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礼乐之美”的文化理念1.073 禅理与传统园林的“妙造自然”1.074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和之美”的文化理念1.075 意境的追寻1.076 禅的“心境”到园林的“意境”1.077 中国古典园林石景艺术的审美取向1.078 中国画中走出的园林山水1.079 唐诗宋词浸淫中的江南园林1.080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古典园林1.081 盘点:中国园林在国外的十个园子(上)1.082 盘点:中国园林在国外的十个园子(下)1.083 云光落茗杯:晚明文人尚茶之风对园林的影响1.084 画意文心一一谈《园冶》的文人造园思想1.085 古典园林意境之创造1.086 园林空间的哲学思想意境1.087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1.088 古典园林中的雨1.089 中国古典园林——月1.090 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1.091 园林——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画1.092 园林空间的宇宙观1.093 宋徽宗的书法造诣在造园活动中的体现1.094 宋徽宗绘画审美在园林中的体现1.095 园林——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画1.096 园林诗与中国古典园林1.097 中国传统思维与园林的艺术个性1.098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1.099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1.100 竹子与中国园林1.101 人园合一,浑然天成——小议《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1.102 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之融合1.103 大观园与清代园林(一)1.104 大观园与清代园林(二)1.105 传统美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影响1.106 竹与园林1.107 古代风水林探析(一)1.108 古代风水林探析(二)1.109 中国园林的动态美1.110 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水三大原则1.111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龙文化1.112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系列一——世界海拔最高的苏州园林上海中心“半亩园”1.113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系列二——世界最小的苏州园林“残粒园”1.114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系列三——世界最大中国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1.115 艺圃:小园里承载的文人梦想1.116 中式庭院的风水元素1.117 中国古代匾额简说(一)1.118 中国古代匾额简说(二)1.119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葫芦1.120 从颐和园看中国古典园林特点1.121 闽南传统园林的营造1.122 苏州耦园:中式的浪漫1.123 苏州园林:退思园1.124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醉白池”1.125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二)——“秋霞圃”1.126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三)——“古漪园”1.127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四)——“曲水园”1.128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五)——“豫园”1.129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1.130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1.131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1.132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二)1.133 扬州个园:中国园林的孤例1.134 镶奇嵌秀的中式铺地1.135 假山王国:苏州狮子林1.136 苏州曲园:曲则全1.137 一个字读懂中国建筑1.138 园林冬雪!仙境!醉美......1.139 中国古典建筑的“仙兽”1.139 窗内窗外皆风景1.140 让人痴迷的中式古典园林1.141 中国十大吉祥植物寓意及诗选1.142 这才是我喜欢的园林2.035 蹑山落水自蜿蜒——苏州园林中廊的形态和作用(二)2.036 风水格局与园林规划(一)2.037 风水格局与园林规划(二)2.038 园林尺度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研究2.039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实例分析2.040 古典园林之铺装2.041 中国园林的传统设计理法2.042 中国古典园林——廊2.043 以留园为例谈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应用2.044 何园——借景2.045 园林——障景2.046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2.047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对景”手法——以苏州拙政园为例2.048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培植的比较2.049 由《芥子园画传》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一)2.050 由《芥子园画传》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二)2.051 中国古典园林中墙的作用2.052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明清家具(上)2.053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明清家具(下)2.054 苏州园林洞门的形与意2.055 中式窗格图案——『格心棂花』(一)2.056 中式窗格图案——『格心棂花』(二)2.057 中式窗格图案——『格心棂花』(三)2.058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一)2.059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二)2.060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香景2.061 古典园林文化骄傲的印章——园井2.062 古典园林元素——栏杆2.063 中式建筑的精华——影壁2.064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窗艺术2.065 中国古典园林布置的隔(一)2.066 中国古典园林布置的隔(二)2.067 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石舫2.068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月造景2.069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一)2.070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二)2.072 苏州园林:诗意地栖居2.073 苏州园林的历史及其国际中的地位2.074 相地因借——相地篇2.075 相地因借——因借篇2.076 苏州园林的声境美2.077 不入园林不懂园林之美2.078 风起不语·音氲园冶2.079 透过《我不是潘金莲》,看中国传统『圆』美学2.080 “欲语还休”的障景艺术2.081 硬花活的精巧与中式韵味2.082 藻井,世界上最美的天花板2.083 万园之胜:圆明园四十景图3.024 养生理念之《闲情偶寄》3.025 养生理念之《闲情偶寄》(二)3.026 中国古典园林中养生文化的应用3.027 中国古典园林理想景观模式与生态智慧3.028 中国古典园林养生4.029 造园之美∣苏州古典园林建筑概述4.030 造园之美∣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4.031 造园之美∣一扇闲窗巧打开造园家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