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句式..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叁
省略句
1、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不能做主语,这也是文 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
(蛇)
(蛇) (草木) (蛇)
(人)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公)
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梁惠王)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动词“为”“是”表判断 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非我也,兵也。
(五)主谓直接表判断,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无标志判断句),即“……,……”格式。 ①刘备,天下枭雄。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 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 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 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4、省略介词
主要是“于”“以”两词。
(于)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于)
②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以)
③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肆
倒装句
倒装句式
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者……也”式。
(2)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也”式。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者,……”式。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第二部分专题七考点七备考必记仓储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中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来。
”——这说的就是先生您啊。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译文: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太史公说:“《传》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不正当,即使下命令也没有人听从他。
’这说的正是李将军啊!”2.【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文: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3.【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沛公大惊,问:“将怎么处理这种局面呢?”②景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春秋》) 译文:景公问晏子说:“贤能的君主治理国家是怎么样的?”4.【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分别相当于:①“拿什么”“凭什么”“用什么”“怎么”;②“有什么”;③“为什么”。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有一天如果您驾崩了,长安君自己凭什么在赵国托身?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译文:不愿意做的和没有能力做的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呢?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译文:我们的君王差不多没有疾病了吧,(否则)为什么能演奏音乐呢?5.【何其】语气副词,译为“多么”。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附例句)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梳理: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有判断标志,“者………也”“为”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和氏璧,天下之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鸿门宴》2.直接用“是”表被动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3.没有判断标志词例: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注意:判断句,翻译时,要翻译出判断动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二):被动句1.有被动标志词例: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2.用介词“被”直接表示被动例: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意念被动句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例: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省略谓语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3.省略宾语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4.省略介词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注意:翻译时,补充的成分要加括号。
文言文特殊句式(四):宾语前置1.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古人之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大王来和何操?《鸿门宴》例:不然,何以至此?《鸿门宴》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胡安曷焉奚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例: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4.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名词宾语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表示疑问+表示反问)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译]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译]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译]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问女儿在想什么?问女儿在惦记什么?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译]虞姬啊虞姬拿你怎么办?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他的妻子怀疑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译]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力量,就连山的九牛一毛都不能毁掉,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呢?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译] 蒋琬问诸葛丞相:现在幼常(马谡),已经因为有罪而被处死,从而整肃了军纪,您为什么反而哭了呢?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方法点拨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 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 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 词结构后置。辨析时,要抓住两种情况:一是“于”字结构后置。如: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二是“以”字结构后置。如: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把后置的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
二、被动句
二、被动句
定义:主语是谓语所表 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1.用介词“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地方不正是当年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 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二、被动句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言! 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
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句式特点:省略句同时又是宾语前置句。“抱恨泉 壤”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何言”应为 “言何”,说什么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排列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般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不是
三、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 斗卮 酒。
②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 以 事。
③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女儿所思的是什么,所忆的是什么。
【例】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用来干什么?2.奈何……?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们的璧,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文:为什么夺取它们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像抛泥洒沙一般不珍惜?3.何如;何若;奚如;胡如;奚若(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事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拿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例】且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将对这件事怎么样?5.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那鱼和肉,为什么要辞别呢?【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译文:项王笑着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河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而”“者”后置句。 “中心词+而+定语+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 梁惠王下》) 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 (《论语· 卫灵公》)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三)介宾后置句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学〈于余〉。 (《师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9、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2、觉今是而昨非。 13、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4、安能辨我是雌雄? 15、唯利是图。 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 出入与非常也。 17、我为赵将。 18、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其它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论语· 为政》)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 项羽本纪》)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二)定语后置句 1、“之”“者”后置句。 “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冯婉贞》)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6、唯弈秋之为听。(《孟子· 告子上》) 7、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8、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 宣公十五年》) 9、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1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黍一石。 (《马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1、时不我待(成语) 1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1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14、以其无理于晋 。 (《烛之武退秦师》) 15、佚之狐言于郑伯。 (《烛之武退秦师》)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6、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 18、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19、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2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兰亭集序》)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练习: 把下列句子中的被动句找出来, 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师说》)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3、助词“之”或“是”提宾。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求!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唯陈言之务去。 (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 襄公十四年》)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孟子· 尽心上》)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四)主谓倒装句 谁欤,哭者?(《苛政猛于虎》) 贤哉,回也!(《论语· 雍也》)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练习:翻译下列变式句句子,并说明类别。 1、何以知之?(《屈原列传》)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 里仁》) 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子罕》) 4、姜氏何厌之有? (《左传· 郑伯克段于焉》) 5、珍异是聚,欢乐是务。 (《左传· 襄公十一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者”“也”在后句。“……,…… 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春秋》)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5、“者”“也”全无句 “ ……,……” 刘备,天下枭雄。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二)副词判断句 主要有副词 “乃”“即”“则”“诚”“本”“ 非”等等。 1、“乃”字判断句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 陈涉世家》)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3、为+施动者+动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为+动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韩非子· 说难》)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三)被字被动句 1、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是”字判断句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 刺客列传》) (吴)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见+动。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3、动+于+施动者。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滕文公上》) 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 (《屈原》)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有“者”无“也”句。“……者, … 至如信者,国仕无双。 (《史记· 淮阴侯列传》) 天下者,高祖天下。 (《史记· 魏其武侯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3、无“者”有“也”句。 “……,……也。”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此谋攻之法也。(《谋攻》)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
4、受+动+于+施动者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二)“为”“所”被动 句 1、为+施动者+所+动 汝等怯懦,为蛇所食。 (《搜神记· 李寄》) 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为+所+动 官军加讨,屡为所败。 (《旧唐书· 黄巢传》) 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9、汝是大家子,仕宦在台阁。 20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 之阳名之也。 21 、予本非文人画士。 22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2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 取之也。 2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二、被动句 被动句的最大特点是,它的 主语是受事。 (一)“见”“于”被动句。 1、见+动+于+施动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练习: 下列各句是不是判断句?是的在后 面画上对号,并标出表判断的词。 1、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4、一庵翼然,为文殊院。 5、几自疑身外即战场。 6、非死则徙耳。 7、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8、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一)助词判断句 1、前“者”后“也”句。“……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大部分的文言文句式和现代 汉语的差不多,下面要讲的是和 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的一些句式, 如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省 略句等等。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1、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级)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 语前置、成分省略。 2、设题方式: 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6、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 7、冀君实或可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8、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9、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伶官传序》) 1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5、“本”字判断句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琵琶行》) 臣本布衣。(《出师表》)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6、“非”字判断句 此物固非西产。 (《促织》)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 秋水》)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三)动词判断句 1、“为”字判断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此为何若人?(《公输》)
2、被+动+于+施动者 燕以万乘之势被围于赵。 (《战国策· 齐策》)
2018年10月7日5时55分
(四)意合被动句 通过“主语是受事”这一被动 句的特点来判断。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史记· 屈原列传》)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长子顷襄王立。(《屈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