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相互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相互融合

摘要:文章从建筑设计在选择、利用和营造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设计和环境利用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突出了环境利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利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selection, use and create the environment thre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environment using the connec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hip,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 use

建筑是人类文化发展在自然环境上留下的标志,同时,它又在自然环境中形成自己的人文景观。因此,任何建筑都处在一个相应的环境之中,离不开它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筑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为依托,交相辉映,在自然景观中,建筑往往是自然风光的点缀,而在人文景观中,自然环境又成为建筑物的衬托,因而,建筑就必然也必须与环境结合在一起。我国传统建筑十分注重选择环境、利用环境和营造环境,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华建筑的一大特色。中国园林是建筑与环境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建筑设计在选择环境重要性

我国传统建筑对选址十分重视.把它作为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无论是殿宇、陵墓,还是宗祠、宅第,都要由堪舆家选择基址,观察山脉走向,寻找水流源头,探求来龙去脉,以“背山面水,左右围护”为风水宝地。由于背山可以阻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水在夏季又有凉风吹来,并可取得用水方便;左右山林围护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调节小气候。建筑多取南向或偏南向,可以获得更好的日照条件。这些都是古代先民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也符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生活的需要。风水选址虽然有不少合理之处,但由于在观侧自然界的征兆中,把吉凶祸福与选址联系起来,使风水选址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带有一些巫术迷信的成分,这是应当给予批判和摒弃的。

“背山面水,左右围护”是风水选址的标准模式,但是这种理想的风水格局只是一种宏观的选择,而在具体的选址条件中,风水学称:“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说明水比山更重要,人类生活不可须臾无水。水具有饮用、渔捞、灌溉、舟揖、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所以我们的先人都择址聚居在水边,古代城池也都建在江河之滨。这与当时以水道交通为主也有关系,而且在军事上又是易守难攻之地。对建筑物的选址,也注意按照建筑功能选择不同的环境。如宫殿、衙署都建在城池的中轴线上,寺观多建在名山大川,远离尘地,书院多在环境清幽之处,楼阁都选在景色宜人的地方,民宅往往与街坊相连。

2建筑设计合理利用环境

我国传统建筑在选择环境的同时还注意利用环境,因地就势来规划、设计和建造。综观我国古老的山城和水城也就可见一斑。在山城,建筑物依照山势排列,市肆错落,街巷纵横;路如阶梯,忽起忽落;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伸向密林深处,前往山间人家;山城松苍竹翠,绿草如茵,那灰白色的建筑星星点点散落在树丛绿荫之中,俨如一幅绮丽的风景画。在水城,河道把城市分割,桥梁又把它连接。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水城,建城已有2500余年历史,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城墙位置和河网水系至今未变。曾任苏州刺史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为古城作诗云:“远近高低寺间出,东南西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掉鳞次,里间棋布城册方”。这是对古城苏州利用自然环境建造的真实描绘。从建筑物来看,也十分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尤其是宗教寺观多建在山林之中,具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寺观多为建筑群体,如佛教寺庙从山门、天王殿、大雄宝刹到藏经阁等都依照地势前低后高,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多进组合,分层展开,形成由低到高向上推进的建筑格局,显现出轩昂、威严的气氛。有的还在悬崖峭壁上建层楼飞阁,更是气势非凡。还有利用山、水、林等自然景物,将各式传统建筑装点在山麓、湖畔,或掩映于青松翠柏之中,形成一条优美的风景线。所有这些都是充分利用地形等自然环境,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自然地形千资百态,在建筑选址和设计中都要考虑如何利用。我国传统建筑的因地就势是一条好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等自然环境,顺乎自然,适应自然,这也与当时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关。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愈大,人为的力量愈小。而在当代科学技术发达,又有各种施工机械投人,人们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很容易忽视对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利用,在一些不必平整的地方,把原本起伏生动的地形变得平淡无奇了。我们要研究自然条件,分析地形特征,找出他们与建筑内容之间的联系,作出建筑与环境相统一的建设方案。

3建筑设计合理营造环境

我国传统建筑在营造环境方面,首推园林建设,中国园林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征。在平面布局上,一反常规,摒弃中轴对称的传统作法,强调依势变化的自由布局,追求曲径通幽的意境;在空间布置上,采用虚实结合,组合穿插的艺术手法,除利用自然景物外,大量使用人工造景、构景,如堆山、叠石、开池、种花,建造亭、台、轩、榭;就连规整的平面,也要采用曲桥、回廊、影壁、垂门等装饰性很强的建筑来布置,使其曲折、深沉,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无限丰富的环境氛围。有时还运用花墙漏窗、景门等借景手法,把那绚丽的自然风光引到建筑的视景中来,或采用对景的手法,以景物的反差对比,互相呼应,丰富空间意象,引发人们的情思。中国园林是造景艺术,是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画面。由此可见,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是不可分离的,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营造环境方面,种植林木,开挖池塘也很普遍。在我国中部一些省份的古村落都有成片的樟树林,“古樟”几乎成了古村的标志。在古村中还有古塘、古池,这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土地环境心理学主张以聚水为吉。故北京故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