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第2课时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第2课时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动画:总结反射弧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机构和功能。
史蒂芬.霍金
国际著名数学家、 理论物理学家 肌肉萎缩,肌无 力——渐冻人
缩手反射

扔掉烫手的馒头——缩手反射
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提出问题:人体是如何完成反射活动的?
缩手反射Leabharlann 传入(感觉)神经元神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出(运动)神经元
膝跳反射
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视频:膝跳反射
归纳:完成反射的共同结构组成
膝跳反射模式图
缩手反射模式图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的类型



痛 冷
动物越进化,中间神经元越多,人神经系统中的中 间神经元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内的复杂网络。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说明反射的概念; 2. 说出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3. 说出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 能力目标 1. 结合资料和已学知识,尝试归纳出反射 弧的组成。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运用所学知识,交流生活中与神经 调节有关的现象及其发生原因; 2. 认同人体中的结构是有相互联系的。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引言反射弧是一种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快速、无意识的响应。

反射弧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验来探讨反射弧的机制和功能。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了解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实验材料:实验室小白鼠、实验台、小木锤实验步骤:1.将实验台放置在室内安静的环境中。

2.准备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3.让小白鼠处于自然状态,观察其行为。

4.用小木锤轻轻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5.将小白鼠放入一个略微不舒适的环境中,例如放入一个空旷的箱子中。

6.再次用小木锤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没有特别的反应。

然而,在不舒适的环境中,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产生了明显的反应。

它会立即停下当前的活动,转过头来,甚至可能发出嘶嘶声。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射弧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反应,它能够快速地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2.不同的刺激条件会引发不同的反射弧,这表明反射弧的机制是灵活和适应性的。

3.反射弧的产生可能涉及多个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参与,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探究。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白鼠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揭示了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反射弧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反射弧的神经机制和调控过程,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 Smith, J. K., & Johnson, L. M. (2018). The role of reflex arcs i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6(12), 2477-2488.[2] Brown, A. R., & Jones, C. C. (2019). Neurotransmitters involved in reflex arc modul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705, 169-175.。

2019-2020沪科版生物必修3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2019-2020沪科版生物必修3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二、三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1.反射弧的构成与反射中枢 (1)反射弧的构成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③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2)反射中枢 ①反射中枢的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②反射中枢的组成ⅰ.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ⅱ.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ⅲ.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2.突触和突触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方法①早期方法ⅰ.研究患脑血栓、脑肿瘤和脑损伤的病人的一些表现。

ⅱ.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下,用轻触或冷、热刺激开颅病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通过病人表述的感觉或感受等所做出的判断得出。

②现在方法电生理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成像技术(PET)。

(2)人脑高级功能的皮层定位①概念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的两个半球,其中大脑皮层的功能最为强大,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都分别由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完成。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机构和功能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机构和功能
【自学导航】
自主学习教材p.72回答下列问题:
一反射的概念:
提出问题:人体是如何完成反射活动的?
归纳:完成反射的共同结构组成
膝跳反射模式图:
缩手反射模式图:
二、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__
结构组成
结构组成
结构联系
功能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元
感受器与中枢之间的联络通路
神经中枢
脑与脊髓中相应的神经细胞群
教学重点: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机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机构和功能。
教学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扔掉烫手的馒头——缩手反射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课题:第12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课型新授七__年级教者feng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说明反射的概念;
说出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说出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资料和已学知识,尝试归纳出反射弧的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交流生活中与神经调节有关的现象及其发生原因;认同人体中的结构是有相互联系的
传出神经元
中枢与效应器之间的联络通路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1.(2012·新课标全国卷)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由图(a)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b)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引起呼吸肌收缩,产生深吸气动作使肺扩张(引起呼气)。

人体屏住呼吸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

图(b)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形成了轴突—胞体型突触。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如图所示(b、c表示突触,M、N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个位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M点将使a处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B.兴奋在结构b和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同C.刺激M点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属于反射D.在b、c等突触部位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据图中脊髓灰质结构判断M是传入神经,N是传出神经,兴奋在结构b、c(突触)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其传递速度小于位点N 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由完整反射弧完成的活动才能称为反射,刺激M 点(传入神经)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反射弧简介

反射弧简介

中转运→效应器。

反射效应在内分泌腺的参与下,往往就变得比较缓慢、广泛而持久。

例如,强烈的痛刺激可以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引致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从而产生广泛的反应。

反射弧类型:简单的反射,复杂的反射.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结构也有简有繁。

在最简单的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直接在中枢内接触,称为单突触反射,如膝反射。

复杂的反射弧有许多中间神经元。

感受器指各种感觉器官。

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能将外界的各种物理、化学、机械能量转化为生物能量(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神经冲动。

所以感受器它是一种换能器感受器(信号转换装置)。

传入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元的传入神经和脊髓、脑干中的传入神经联系。

能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人大脑皮层。

神经中枢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心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大脑皮层或脑干、脊髓)。

其功能是将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综合,并发出运动信息。

传出神经由大脑皮层(主要是中央前回)的神经细胞的轴突和其他下行神经元组成,把带有运动信息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是肌肉和各种腺体,它接受带有运动情息的神经冲动,做出运动反射。

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激素在血液中转运→效应器。

反射效应在内分泌腺的参与下,往往就变得比较缓慢、广泛而持久。

例如,强烈的痛刺激可以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引致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从而产生广泛的反应。

神经元的主要连接方式(1)辐散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与许多不同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2)聚合式:一个神经元的胞体与树突接受许多不同神经元的突触联系;(3)链锁状:神经元链状接替。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结构与神经元间联系的复杂性,使各种反射活动能互相配合,互相协调而精确地进行。

生理学反射弧实验报告

生理学反射弧实验报告

生理学反射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理学反射弧的实验,加深对反射弧的理解,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生理学反射弧是指在外界刺激下,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传导路线,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组成。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自动反应,是机体自身对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生理学实验仪器、实验动物(如青蛙、小鼠等)、生理生化试剂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仪器和材料摆放整齐,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安全。

2.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进行麻醉或镇静处理,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动物的安全。

3. 实验操作,通过刺激实验动物的感受器,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反射动作,包括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的传入神经元的兴奋、中枢神经元的处理和传出神经元的反应等过程。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动物的反射动作时间、强度、频率等,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关于生理学反射弧的一些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在受到感受器刺激后,会产生特定的反射动作,这是由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路线所决定的。

反射弧的传导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它对机体的生存和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理学反射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结果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存在的不足,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本次实验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验展望,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生理学反射弧的机理和作用,为神经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反射活动的机制。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反射现象,探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及其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生理学中神经反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感受器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中枢,经过中枢的整合和处理,再由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剪刀、镊子、探针等)、支架、蛙板、培养皿、棉球、纱布、小烧杯、05%硫酸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毁髓针。

3、实验仪器:电子刺激器、示波器、张力换能器。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双毁髓法处死蟾蜍:用毁髓针从枕骨大孔处刺入椎管,捣毁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完全失去反应。

剥离皮肤: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从其背部后端剪开皮肤,然后向两侧剥离,暴露出背部肌肉。

分离坐骨神经:在蟾蜍的大腿后侧,用剪刀沿坐骨神经走向剪开肌肉,小心分离出坐骨神经,尽量保持神经的完整性,并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游离腓肠肌:在膝关节下方将腓肠肌与跟腱分离,用线结扎跟腱并剪断,游离出带有坐骨神经的腓肠肌标本。

2、连接实验装置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在支架上,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腓肠肌的肌腱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张力换能器与示波器相连。

3、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棉球轻轻触碰蟾蜍一侧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腿反射。

4、分析反射弧的完整性感受器破坏:用手术剪刀剪去触碰脚趾的皮肤,重复刺激,观察屈腿反射是否消失。

传入神经破坏:在坐骨神经的中段用手术剪刀剪断,分别刺激剪断处的外周端和中枢端,观察屈腿反射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