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 物质和化学变化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6. 酸碱反应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
7.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量。
8.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常数。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9.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电位。
计算方法:根据电极电位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0. 酸碱反应的平衡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计算方法:根据酸碱的浓度计算pH值。
11. 溶液的酸碱滴定滴定: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计算方法: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12.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13. 气体混合物的计算分压定律: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与该气体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计算方法:根据分压定律计算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和摩尔分数。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大一学生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以下是关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无机化学基础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石,包含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列,可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元素的化学本质和反应性质。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物质连接。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形成,共价键则由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
3.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受体(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可以通过配体和中心离子的选择进行调节。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其中,酸质子(H+)的提供者,碱则接受质子。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计进行检测。
二、离子的反应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受温度、离子浓度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剂接受电子并被还原,而还原剂则失去电子被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常用原子氧化态的改变来描述。
3. 盐析反应:盐析反应是指通过加入一个共有离子以降低物质溶解度,使其沉淀出来并分离出溶液中的离子。
盐析反应常用于分离和纯化金属离子。
三、分析化学基础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确定样品中化学成分的方法。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金属离子的火焰试验、阴阳离子的络合反应和沉淀反应等。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指确定样品中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重量法和光谱法等。
3.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的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
四、实验室技术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可用于判断其溶质的离子化程度和浓度。
无机及分析化学-章知识点

第2章化学分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P23)1.过程2.概念⑴标准溶液⑵滴定⑶化学计量点⑷指示剂⑸滴定终点⑹终点误差2.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滴定方式⑴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①酸碱滴定法②沉淀滴定法③氧化还原滴定法④配位滴定法⑵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①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具有确定的计量关系,这是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
②反应必须定量进行,反应完全程度须大于99.9%。
③反应迅速。
如果反应速率较慢,应采取适当措施(加热或加入催化剂)来加快。
④有简便可靠的确定终点的方法(如指示剂法或物理化学方法)。
⑶滴定方式①直接滴定法②返滴定法③置换滴定法④间接滴定法3.标准溶液⑴基准物定义:可以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称为基准物。
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物质的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②纯度足够高。
③稳定。
④基准物的摩尔质量尽可能大些。
⑵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①直接法②间接法4.滴定分析中的计算(1)基准物或样品称量范围确定的计算的依据:①化学计量关系;②大约浓度或大致含量;③滴定体积一般要控制在20~30 mL.测量误差真值:也叫理论值或定义值,是无法测量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免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原因:⑴方法误差⑵仪器误差⑶试剂误差⑷主观误差规律:①大小、正负(同一实验中);②实验条件改变时;③可设法减小或校正.又称可测误差.减免:可进行对照实验消除方法误差2.偶然误差 亦称随机误差规律:⑴ 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⑵ 小误差出现的概率较大,而大误差出现的概率较小,出现特大误差的概率更小。
减免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3.过失误差误差的表示方法1.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accuracy )表示测定值与真值相接近的程度。
绝对误差(E ):E = x -x T相对误差(RE ):TT T x x x x E RE -==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值或负值。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资料.doc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复习提纲第6章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1)氧化数:氧化数是指元素原子的荷电数。
(2)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氧化值发生变化,这样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剂与其还原产物、还原剂与其氧化产物组成的电对称为氧化还原电对,简称电对。
2.原电池和电极电势(1)化学反应作为电池反应的原电池符号(2)电极反应(3)标准电极电势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用Nemst方程计算各种类型电极的电极电势(2)计算氧化型、还原型形成沉淀时电对的电极电势4.电极电势的应用(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电动势;(2)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5.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1)元素电势图(2)元素电势图的应用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电动势;2.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5.设计原电池测量(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6.氧化还原滴定法(1)条件电极电势定义和测定方法(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滴定分数、对称电对间滴定的计量点电势的计算、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3)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为什么要预处理以及对预处理剂的要求(4)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三类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5)高镒酸钾法%1高镒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用草酸钠标定高镒酸钾标准溶液的反应条件%1高镒酸钾法测铁(6)重铭酸钾法重铭酸钾法测铁(7)碘量法%1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1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碘和硫代硫酸钠反应的适宜条件%1碘量法测铜(8)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滴定结果的计算、称样量的估算第8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离子键的强度、晶格能与离子晶体的硬度和熔点、离子的特征、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型;离子晶体——立方晶系三种典型的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离子半径与配位数;离子极化一一正离子的极化作用与负离子的变形性、离子极化物质性质的影响2.共价键(1)价键理论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原子轨道的重叠与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2)杂化轨道理论一一s、p杂化的三种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不等性sp3 杂化'(3)分子轨道理论一一分子轨道能级图、电子的排布、键级与分子的稳定性3.分子间力和氢键(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偶极矩、分子的变形性(2)分子间力不同分子间存在哪些作用力、这些作用力的相对大小;分子间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3)氢键氢键的形成、氢键的存在情况、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第9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1.配合物的组成(1)中心离子(2)配位体一一单基配体和多基配体、螯合物(3)配位数(4)简单配合物的命名:总原则:配体数目一配体名称一合中心离子名称(氧化数)配体的先后顺序规则:%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1在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中按负离子一正离子一中性分子的次序命名%1同类配体按配位原子的字母顺序先后命名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1)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与配离子的空间构型(2)配合物的磁性与内、外轨型配合物3.配位平衡(1)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2)配体的量远大于中心离子的量时配位平衡的计算(3)配位平衡的移动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计算离子浓度,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配离子间的移动(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计算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能力的变化)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离子浓度)4.影响金属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主反应和副反应(2)EDTA的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3)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4)条件稳定常数只考虑酸效应的条件稳定常数、同时考虑酸效应和金属离子配位效应的条件稳定常数5.配位滴定曲线(1)滴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2)准确滴定的条件(3)配位滴定的最低pH值和酸效应曲线6.金属指示剂(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3)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7.配位滴定的方式与应用(1)单组分的测定%1直接滴定法Bi3+, Fe3+, Zn2+, Pb2+, Cu2+, Ca2+, M「+等%1返滴定法A「+的测定%1置换滴定法AP+的测定(2)混合溶液的滴定①用控制的酸度方法消除干扰和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连续滴定C M .Kgy ,判断依据:7―-10实例:Bi3+(或Fe3+), Pb2+(或Zn2+, Cu2+,)混合溶液滴定就+ (或Fe‘+)Fe3+, Al3+, Ca2+, Mg?+混合溶液滴定Fe’*、Al3+Bi3+(或Fe3+)> Pb2+(或Cu2+)和Zi?+的分别测定。
无机及分析化学I汇总

解: 设该有机物摩尔质量为M,由
ΔTf = kf bB
= kf
mB mA M B
MB=
k fm B ΔTf mA
kf = 1.86 K/(mol·kg);mB = 0.18 g
mA = 12 g=0.012kg;ΔTf = 0.233 K
MB =
k f mB ΔTf mA
1.86×0.18 =
0.233×0.012
压,总是低于同温度下 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
3、定量关系:拉乌尔定律。 (1) p = pA* xA (2)Δp = pA* - pA* xA = pA* (1- xA) = pA*xB
(3)Δp = k bB, 推导如下:
对于稀溶液,则有
nA>>nB , nA + nB ≈ nA ,因此
xB=
nB n A+n B
ωB→cB; ωB→bB ;cB→bB 换算公式的推导?
•ωB→cB
cB =
nB V
= mB MBV
=
1000ρVωB MB ×V
= 1000ρωB MB
•ωB→bB
bB =
nB mA
=
mB MBmA
=
1000ρωB MB ×(1000ρ-1000ρωB)/1000
=
1000ωB MB ×(1-ωB)
≈
nB nA
Δp = pA*
nB mA / M A
bB 1000
= k bB
Δp = k bB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下降值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成正比。
二、稀溶液沸点升高
1、概念: 沸腾、 沸点、
正常沸点
大一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

大一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第一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学科。
它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和应用其他化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1.1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负电荷平衡原子核的正电荷。
-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分类表。
它将元素按照性质的周期性规律分组,方便研究。
1.2 化学键和离子结构- 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结构:离子结构是指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组成的化合物的结构。
正离子是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或原子团,负离子是获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或原子团。
1.3 配位化学- 配位化学是研究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键合关系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科。
配位化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配体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
1.4 水溶液中的离子- 水溶液中的离子是指将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形成的离子。
离子在水中可以进行水合反应,影响溶液的性质。
第二章: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化学分析方法的学科。
它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
2.1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所含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某种或若干种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2.2 大气分析- 大气分析是研究大气中气体成分及其浓度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等。
2.3 水分析- 水分析是研究水中各种成分及其浓度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技术包括滴定法、光谱分析等。
2.4 有机分析- 有机分析是研究有机物成分和结构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技术包括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第三章:重要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1.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规律的学科。
其中,无机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包括无机酸、无机盐和无机氧化物等。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按照周期和族进行分类。
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层数,而族数代表了元素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化学性质。
3.化学键的类型: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的离子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4.氢键和范德华力: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非共价键,是由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和氟)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
范德华力是由分子之间的瞬时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和极化-极化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5.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一或多个配位体构成的,并通过坐标键相连。
6.配位数和配位体:配位数是指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配位体是能够通过配位键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7.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坐标键形成的。
金属离子通常用方括号括起来表示,配位体则用化学式或名称表示。
8.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配位体的排列方式、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体之间的几何构型。
常见的几何构型有线性、三角形平面、正方形平面、四面体和八面体等。
9.配位键强度和配位效应:配位键强度是指配位键的拉力,与配位键的长度和配位体的电载密切相关。
配位效应是指不同配位体对同一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影响。
10.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包含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方法,定量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数量的方法。
11.分析化学的常用方法:如重量法、容量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气体及热化学方程式1.1气体气态方程式(克拉伯龙方程):联系体积、压力、和温度之间关系的方程。
1atm=100kPa分压:在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对容器所产生的压力;(1)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存在无关;(2)混合气体的总压为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分体积:在相同温度下,组分气体具有和混合气体相同压力时所占的体积。
道尔顿分压定律:在温度与体积恒定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1.2过程:体系状态的变化。
恒温过程、恒容过程、恒压过程、绝热过程;1.3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体系的一系列物理量的总和。
如:确定一瓶气体的状态,需用p、V、T、n来表示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热力学状态的物理量。
一个状态函数就是体系的一种性质。
状态函数特点:⑴体系状态一定,状态函数有一定值⑵体系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取决于体系的初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⑶体系发生变化后,体系一旦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状态函数恢复原值。
状态函数相互关联的三个特征可概括:"状态函数有特征,状态一定值一定,殊途同归变化等,周而复始变化零。
"24、热和功热:由于温度不同在体系和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形式。
用Q表示,热与途径有关,不是状态函数。
功:除热之外,其它各种被传递的能量,用w表示热和功的符号:⑴体系吸收热量 Q>0;体系放热 Q<0⑵环境对体系做功 w>0;体系对环境做功 w<05、热力学能(内能):热力学体系内部的能量总和,用U表示内能是体系本身的性质,仅取决于体系的状态,故内能是状态函数。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1、定压反应热、焓和焓变化学反应一般在恒压敞口容器中进行,对于只作体积功不做其它功的体系,U、p、V都是状态函数,所以U+pV也是状态函数,在热力学上,将U+pV定义为型的状态函数,叫做焓,用H表示。
规定:在反应中,>0 吸热反应<0 放热反应2、热化学方程式凡注明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构成,原子序数为质子数。
2. 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由离子生成和离子消失所引起的反应。
5.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一起所发生的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方面。
7. 配位化合物:含有配位体(通常为有机物)的化合物,含有金属离子和配体。
与配体的配位方式及其个数决定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8.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规则排列而成的有固定空间结构的物质,晶体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9.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研究物体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重要无机化合物:
1. 氯气:氯气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可用于水处理、
漂白等方面。
2. 溴水:溴水是一种含溴的水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等方面。
3. 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毒物质,可用于杀虫剂、木材防腐等领域。
4. 硫酸:硫酸是一种强酸,是化工行业中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肥料、矿产、纺织、制药、电镀、石油加工等领域。
5. 硝酸:硝酸是一种强酸,广泛用于肥料、矿产、冶金、石油加工等领域。
6. 碳酸盐:碳酸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等,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玻璃制造等领域。
7. 氧化铁:氧化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血矾石、赤铁矿、磁铁矿等,广泛用于颜料、磨料、电子材料等领域。
8. 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成分,广泛用于电子材料、建筑材料、化妆品等领域。
三、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1. 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
2. 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理论包括热力学平衡和动力学平衡两个方面。
3. 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通过用一种标准溶液对待测溶液进行反应,以求出待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的一种分析方
法。
4.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用定量化学的方法研究化
学反应的历程,并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分子光谱学:分子光谱学是研究分子吸收、散射、发射、拉曼等现象的科学。
6. 离子色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测定
离子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
7.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指利用质谱仪对化合物进行分
析和鉴定。
四、常用分析方法:
1. 指示剂法:利用指示剂的染色变化,根据目前指示剂
的某种性质和所检测的物质反应某些性质的变化,来进行分析。
2. 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
定组成和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3. 比色分析法:比色分析法是指在分析中利用化合物在
一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在波长范围内根据所需要检测的物质的不同,制成吸收率–浓度曲线,通过化学反应后求得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4. 电化学方法:电解、电沉积、电化学滴定、电位滴定
等方法用于组成分析和含量测定。
5. 毒物分析法:毒物分析法是以检测物质的残留量为主
要目的的分析方法,如重金属离子或其他毒物的检测。
6. 核磁共振法(NMR):核磁共振法是一种利用核磁共
振作用来对化合物分析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化合物的结构和构成。
7.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用于分析晶体结
构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以上是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的总结,无机化学是化学分支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分析化学则是化学分支中最对实验操作要求严谨、方法最多的学科之一,在化学领域都有广泛应用。